刘禅怎么死的,在你的身边有没有什么让你觉得三观尽毁的事
刘禅怎么死的,在你的身边有没有什么让你觉得三观尽毁的事?
不是说回答,就说说今天新发生的崭新的事吧……
早起上班,打出租车到单位,今天打卡的地方比较远,也就和司机师傅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一路……
聊到了孩子教育、聊到了生二胎,但我想说的是聊的养老,司机师傅40岁上下,有一个朋友开黑养老所,也就是没牌匾没执照,租个百十来米的房子雇几个人伺候十几个老人,现在说是有十四个,好的时候能到二十个,最低也得十个,收费便宜,一路上也聊了点毁三观的事情……
1.有姐夫和小姨子一起来住的,姐夫先来的,来了之后觉得还可以把小姨子接来了,两个人住一个屋,刚来的时候还能动,晚上还能听到生命大和谐的声音……
2.由于都在居民区,所以养老所的老人和子女们距离并不远,但是,情况好点的老人会有子女买点水果点心定时送,但大多数都是基本不看老人的,甚至于有个别人送进去后从没出现过!
3.个例吧,但也出现好几次这种情况了,子女把老人送到养老所,和老板说:老人有病了不能叫救护车,不能送医院,只能给他打电话!……意思很明显吧,是不是在等死!!4.再说说这个养老所,民宅里,外面看不出,没有牌照没有门脸,要看望老人需要提前预约,没有预约外人敲门一概不开门!!
不想过多的评价什么,可能中国人的习性就是这样:养小不养老。永远都是学校外面车水马龙,养老院门口门可罗雀,是社会现象吧!应该是需要反思的,压力大不是可以不赡养老人的借口,养老院也不是一个逃避责任的港湾,可能送到养老院有不得已的原因,但是,作为生你养你的父母,怎么就连基本的没事去看看都做不到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的所作所为孩子都是看在眼里的,有样学样,想想以后呢!
费祎到底有多强大?
蜀汉四相。他们的施政,直接关乎蜀汉政权的命运。可是到了费祎这里,就开始坠落了。
费祎,的确有过人之处,也是蜀汉实际上的第三任掌门人。但是“费祎不死,蜀汉不灭”的说法有点夸大了!
首先我们了解下费祎是怎么的死?费祎这个人和诸葛亮、蒋琬、董允合称蜀汉四相。这四位宰相辅佐了阿斗皇帝,尤其是蒋琬费祎执政期间摒弃了诸葛亮以攻代守的策略,开始在巴蜀地区修养民息使得巴蜀经济民生有了很大改善,他们二人颇受蜀中百姓拥护。
真实历史上的费祎是死于刺客之手。费祎这个人和蒋琬不一样,虽然是文官出身是个读书人,却颇有英武爽快的武将风格,性格较为刚烈豪爽,比较信任别人,最终在自己府上设宴招待同僚的时候被魏国降将郭循刺杀身亡。
关于费祎之死,历史上有很多争论,有人认为只是单纯地被魏国派人暗杀的,还有人认为从当初魏国在费祎死后数年才得知费祎被刺死的消息来看,说是魏国派人暗杀有点不太靠得住脚,认为是当时执掌军权的大将军姜维和费祎政见不合,姜维是诸葛亮忠实的拥护者,坚决执行诸葛亮以攻代守的策略,主张主动出击侵扰魏国边境,而费祎是主张掩兵息武修养民息的,由于费祎其人刚烈坚持己见,所以相权制约了军权,由于费祎代表中央不同意姜维的策略,使得姜维一直屯兵边境而无作为,所以姜维暗中派遣了魏国降将郭循暗杀了费祎,扫清了政敌,自己好能放手大干一场。
这个观点主要源自于刺客郭循是姜维同乡,所以很大一部分人认为是姜维指使郭循刺杀了费祎,但究竟是怎么回事由于历史久远,史书又没有明确记载,所以费祎之死也成为了三国一桩悬案。
再来说说为什么有人说费祎不死,蜀汉不灭?虽然“费祎不死,蜀汉不灭”有一定夸大的成分,但费祎能够成为蜀汉四相之一,其个人的才能还是比较突出的,而且他对蜀汉的发展的确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蜀汉虽弱,但气势不能弱。在魏蜀吴三个国家之中,整体实力最强的当属曹魏,东吴次之,蜀汉最末。毕竟,无论是在占领面积上,还是军队人数上,蜀汉都是较为吃亏的。而且,蜀汉和东吴两国之间的联盟,与其说是联盟合作,倒不如说在夷陵之战后,蜀汉在联盟中的位置就比东吴的要低一些。
但是,虽然蜀汉国势弱,但费祎每次奉诸葛亮之命出使东吴,面对孙权,诸葛恪等人的刁难时,费祎都是据理以答,始终不为所屈,保住了蜀汉的外交的气势和面貌。
其二,虽为文官,但深谙军事。别看费祎是一个文官,但是他在军事谋略方面也不输于他人。在延熙七年,曹魏的大将军曹爽率兵攻打汉中。镇北大将军一方面据守兴势之围,一方面派人紧急向成都求援。费祎在得到王平的告急信后,留马忠守成都,自己率军前往救援。此战中,能够击退曹爽,费祎有不俗的表现。
其三,审时度势。在费祎主政期间,他的很多政策和观点,大致上和蒋琬的差不多,有种萧规曹随的意思。面对势弱的蜀汉,费祎认为主要的是把蜀汉的人口和经济先发展起来,然后再等待时机。而不是紧随诸葛亮北伐的步伐,一步步地把蜀汉拖到不利的位置。也因此,当姜维多次想要请命北伐的时候,费祎都压了下来。
但可惜的是,再延熙十六年,费祎被刺身亡。而没有了费祎的压制,蜀汉也没有人能够限制得住姜维。姜维虽然被诸葛亮所看重,也很有军事才能,但是他一昧的穷兵黩武,使得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蜀汉又被折腾没了,成为了蜀汉的“掘墓人”。
那么费祎的能力究竟如何?首先,费祎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官。
在早年,费祎作为使者出使东吴。当时孙权想要难为他,出了很多的难题给他,但费祎都从容不迫地解答了所有问题,让孙权好生佩服。
之后,孙权设宴款待费祎,又命令大臣们不对费祎行礼,以此来“挑逗”他于是,。当费祎登上宴席的时候,孙权上前迎接,群臣却还是坐着吃吃喝喝,无动于衷。费祎见此,就说道:"有凤凰飞来了,麒麟懂得吐哺停食,奈何驴骡无知,只是伏食如故。"
费祎说的这句话不仅说自己是凤凰,还夸奖了孙权是麒麟,而把群臣贬得一无是处,但是孙权看费祎居然十分巧妙的就化解了自己出的难题,不由得称赞费祎,还说费祎将来肯定是蜀国的重臣。
其次,费祎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在随着诸葛亮北伐期间,杨仪和魏延经常意见不合,动不动就要拔刀相向。
杨仪作为文臣,管理着政事和后勤的供给;魏延作为一名大将,负责带兵打仗。因为那个时候两人都深得诸葛亮的重用,所以在每次闹矛盾时,其他人都不知道该帮哪一边。
费祎却经常把他们两个叫到一起喝酒,协调他们之间的问题,希望他们可以彼此之间放下成见,一起为蜀汉的前途努力,不要因为一些小事就互相之间把关系闹得那么僵。而针锋相对的两人,居然能给费祎足够的面子,可见费祎不仅得到了他们的认可,也显现出善于交际的能力。
第三,费祎善于处理政事。
在费祎接任蒋琬担任尚书令的职务的时候,他把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要知道,尚书令这个职务是要处理全国上下大大小小的事情,可以让人忙得焦头烂额,但对于费祎来说,他往往在看过上奏的奏折之后,就可以给出很好的处理方法,办事的效率是蒋琬的好几倍。
后来董允接任尚书令的时候,依旧是被全国大大小小上报的奏折给难住了。于是,董允愈发意识到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不禁感叹自己和费祎的差距相差甚远。
第四,费祎还很擅长作战。
公元244年,正巧魏国大将曹爽带领大军要进攻汉中,于是费祎让人守住都城,然后自己亲自带领大军前去支援。而守城的蜀军因为有了援军的支援,顿时士气大涨,成功把魏军击退,保住了蜀国的国土。这场交锋中,费祎果断的支援和精巧的排兵布阵都十分关键。
不管是从外交、政治、军事上来说,费祎的能力还是十分不错的。可见,他是一个全才。
那么费祎不死,蜀汉真的不灭吗?一、蜀汉国力弱小,费祎无法改变蜀汉实力。
三国的时候蜀汉实力最弱,蜀汉占据西南边角地区,无法保证充足的粮草,国内人口也无法和其他两国相比。费祎虽然有才能,但是也只能保证蜀国现有状况,无法让蜀国实力提升到超越其他两国。随着时间推移,曹魏的实力越来越强,最终攻打蜀汉,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蜀汉政权没有怎么抗争,就选择了投降。哪怕费祎不死,也无法阻止蜀汉灭亡。
二、费祎只有内政之才,蜀汉缺乏领兵将领,军力衰弱无法阻止灭国。
费祎在内政治理和外交方面是个人才,他在主政蜀汉时期反对北伐,认为应该休养生息,因此蜀汉自姜维之后,没有出色的将领出现,姜维也因为受到排挤,长期不在朝廷之内。蜀汉的军事力量在费祎主政期间没有得到提升。如果费祎不死,这种情况不会改变,蜀汉军事实力的衰弱导致无法战胜曹魏入侵,最终还是会灭亡。
三、蜀汉内部纷争不断,费祎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蜀汉灭亡无法阻止。
蜀汉内部分为荆州和益州两派,诸葛亮活着的时候都没有办法让他们保持一致,他死后两派斗争更加严重。费祎主政期间没有办法消灭这种隔阂,蜀汉内部的消耗影响了蜀汉实力的提升,费祎不死也无法让蜀汉内部保持统一,曹魏来袭的时候还是会有人提出投降,蜀汉灭亡无法阻止。
费祎如果不死,蜀汉因为自身实力太弱还是会灭亡。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为何李严哭得最伤心?
李严,素有才干,在刘表在担任荆州牧时,听到李严的名声后,便任命李严为郡吏,让他到郡中各县任职。从刘表的这一项任命来看,李严是一个很有政治才干,多有政绩的能人。
在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蔡瑁伙同其他人劝刘琮投降。曹操在兵不血刃的拿下荆州后,全面接管了原荆州的人才,李严也被曹操任命为秭归县令。但可惜的是,李严不愿意在曹操麾下任职,便弃官不做,向西投奔益州牧刘璋。
到了益州后,李严被刘璋任命为成都县令。在担任成都县令期间,李严再次以能干闻名,多得称赞。到了公元213年,刘备和刘璋反目,在绵竹之战中,刘璋派遣李严带兵前往抵抗。但令刘璋意想不到的是,李严率领部下直接投降于刘备。
李严投降刘备后,让刘备十分欣喜,而且当时在新野的时候,刘备也听过李严的名声。所以,刘备直接升任李严为裨将军。在平定益州后,刘备再次升李严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在蜀汉为官期间,李严在刘备的心中还是蛮有地位的。
当时蜀汉要整改法制,刘备让李严、诸葛亮、法正,以及刘巴和伊藉等五人一起制定《蜀科》。在刘备晋位为汉中王时,当时大臣们的汉中王劝进表中,李严是蜀汉11位重臣之一。要知道,这里面的人都是诸葛亮,关羽,以及张飞和马超等人。所以说,李严在蜀汉的地位,以及在刘备的心中还是占据很重要的位置的。
在公元222年,夷陵之战失败后,刘备退守白帝城,征召李严为尚书令。而在刘备驾崩后,李严以中都护的身份辅佐刘禅。所谓中都护,有总领内外军事的职能呢个,相当于东吴的大都督。换句话来说,当时蜀汉的军权在李严的手中,而不是在诸葛亮的手中。
但可惜的是,在政治上,李严最终斗不过诸葛亮。在第三次北伐时,诸葛亮借着李严运粮不利,耽误国家战事为由,趁机夺了李严的兵权,并且上表刘禅,把李严废为平民,流放梓潼郡。
那么,李严被废有诸葛亮的关系,可诸葛亮在病逝五丈原后,李严为何大哭不止,最后激愤而死呢?
实际上,李严之所以大哭不止,最后更是激愤而死,主要是因为李严考虑到蜀汉其他大臣不可能任用他,以后为官无望了,才忧郁激愤。
李严虽然有才干,但是他为人自视清高,和同僚们的关系不好。在担任犍为太守时,李严为了一己之私,要大盖房舍。当时郡公曹杨洪反对李严的做法,并和他争执不下,最后气得杨洪辞官不做。在都督江州时,李严和牙门将王冲发生矛盾,王冲害怕李严的报复,最后叛逃降魏。
因为李严做到了中都护一职,他自视清高,不愿与护军辅匡等地位差不多的人来往。正是因为李严这一性情孤傲的性格,使得他和同僚们的关系并不好。这么一来,在诸葛亮去世后,李严也不指望他们能够重用自己了。
此外,李严心术不正。当时李严这一中都护的身份,已经是蜀汉的高层官员了。但是李严并不满足于此,相对的,他曾建议诸葛亮划分五个郡来组成巴州,并让他担任巴州刺史,以此来称为一方的封疆大使。
更为重要的是,李严在私下里还劝诸葛亮受九锡,怂恿诸葛亮进爵称王。李严的这一做法,完全是大逆不道。也正因为如此,诸葛亮和李严拉开了距离。而做为诸葛亮的继任者,蒋琬和费祎等人自然是得知李严心术不正。
而且李严在蜀汉中的地位高,又性格孤傲。蒋琬和费祎等人没有诸葛亮这般威望,如果要任用李严的话,他们根本不可能压制得住李严。所以,李严也正是知道自己没有重用的可能,最后才激愤而死。
总而言之,李严是一位很有才干的能臣,但可惜的是,李严心术不正,又没有能够和同僚们搞好关系。更为主要的是,李严公私不分。在诸葛亮北伐曹魏这样的大事上,李严居然敢向诸葛亮索要官职,而且还在运粮不备的情况下,对诸葛亮进行诬陷。正是因为如此,李严最终落得个被废为民,流放梓潼郡,最后激愤而死的悲惨结局。
玛雅人为什么一夜间消失在地球上了?
玛雅文明2012年11月21日的玛雅预言,让玛雅文明火了一把。后来科学界说人家预言的不是世界末日,是旧历的结束。
当然他们还预言了飞机、汽车、纳粹魔头希特勒的出生和死亡时间等。玛雅文明的神秘特质,使人们对它的兴趣经久不衰。
(2012想象图)
题主想问的应该是玛雅文明为什么会消失?玛雅人,没有从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上消失,玛雅文明倒是消失了。
玛雅文明是古代丛林文明的一种,尽管处于落后的新石器时代,但玛雅人在天文学、数学、农业、艺术、科技、制造、建筑、文字及水利等方面都有极高成就,是古代时期美洲的三大文明。
玛雅人说起玛雅人,可能会引起很多人的兴趣,1200年以来,玛雅人统治了整个中美洲地域。 大约有900年的鼎盛时期,现代考古发现,在玛雅人居住的城市中每平方英里的人口数量超过2000,可与现代洛杉矶媲美。
(玛雅遗址)
即使在农村地区,每平方英里也住有200至400人。如前所述,玛雅文明的崩溃并不是玛雅人口的终结,直到今天,在墨西哥和危地马拉仍生活着约700万玛雅人。
玛雅文明消失的三个主要因素
为什么玛雅文明这个由1900万人口组成的极为复杂的文化体系突然在8世纪或9世纪某个时候崩溃了?为何雅玛人生活居住的数十个核心城市地区,例如蒂卡尔,会在大约一百年的时间里从繁华的城市变成了废墟?
科学研究发现:人口过多,气候异常干旱,邦域之间连年的战争是导致雅玛文明崩溃的主因。
首先,人口过多。
(玛雅遗址)
人口的不断膨胀,导致生存空间不断变小,越来越多的玛雅人砍伐森林,把裸露出来的地面用于玉米等粮食作物的耕种,以养活其迅速增长的人口数量。
其次,气候改变。砍伐的树木过多,开垦的土地植被稀少,无法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因此只有较少的水分从地表蒸发,使云层稀薄降雨减少。
大面积干旱少雨,造成土地的贫瘠和干旱,只能使得玛雅人继续开垦森林,用于作物种植,这样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最后,任何文明的屈服都不是由单一因素造成,干旱的环境,食物的匮乏,很容易加剧其他问题,比如战争。
(玛雅人生活图)
再次,战乱。科学家通过红外卫星数据的分析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通过分析玛雅人废弃的城市,发现玛雅人使用石灰石膏作为基础,营建了众多用于军事目的的设施。
到了公元9世纪,人口凋零,玛雅文明以不可阻挡的速度分崩离析。余下的玛雅人不得不离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远居他乡。从此玛雅文明渐渐撤出历史舞台。纵观世界其他的几大古文明体系,玛雅文明的存在时间相对来说短了很多。
人口过多,气候干旱,邦域之间连年的战争等其他众多的问题互相制约,导致玛雅文明的彻底消亡。
当然历史学界也有另一种说法,玛雅人遇到了亘古未有的天灾或者瘟疫,当然这也是一种可能。但一般在这种开放平坦的在中美洲地区,如果是正常的人口迁徙,几乎没有灭绝的可能性,除非是因为战争原因导致!
玛雅文明的衰亡确实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谜团,是历史演进过程中发生的?还是其他方面造成的?人们的许多新论述、新发现正在不断地丰富着对玛雅文明的解释,但我们能确定的是玛雅文明已经彻底不复存在。以上只是个人观点,如果各位有更好的意见不妨留言咱们相互探讨!
参考文献:《探寻玛雅文明》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陈贤
大阿哥爱新觉罗?
康熙皇帝的皇长子胤褆,其生母是惠妃那拉氏,在“惠宜德荣”这康熙后宫“四妃”中排在首位,其堂外公是朝堂上地位极为显赫的权臣明珠,而胤褆本人也是相貌英俊,才华横溢,并且他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功勋和荣誉。
按理说,凭借如此背景和履历,大阿哥胤褆应该有着非常光明的前景,同时他也应该是皇位强有力的争夺者。可最终的结果却是,胤褆不仅没有能够染指大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宝座,更是第一位从“九子夺嫡”中出局的康熙皇子,并且他被康熙下旨圈禁前后长达26年的时间,直至去世,也没有重获自由。
而胤褆之所以会以如此结局收场,并不是因为受到了他人的设计与陷害,这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的结果。不仅如此,包括与他同一阵营的八阿哥胤禩等人也是深受其害,真可谓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起初,大阿哥胤褆也是康熙非常宠爱的皇子。胤褆生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他本是康熙的第五个儿子,但是由于康熙前四个儿子皆是早殇,使得胤褆也成为了康熙所有进入齿序的皇子中,年龄最长的一位。
幼年时期的胤禵便深得康熙的宠爱,康熙除了经常对其进行培养和教育外,更是在其大婚之后,没有按照祖制将其搬出宫外居住,而是让其继续住在宫中,纵观整个康熙朝时期,也就只有大阿哥胤褆和十四阿哥胤禵享受过如此“待遇”。
对于此,法国传教士白晋曾有记载
“皇上特别宠爱这个皇子,这个皇子确实很可爱。他是个美男子,才华横溢,并具有其他种种美德。”
而也正是因为年长的缘故,胤褆获得了比其他皇子更多的表现机会。
史料中记载,他曾三次随康熙帝出征和巡视,并且都被委以了重任。
第一次是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年仅18岁的胤禔奉命跟随抚远大将军、裕亲王福全征讨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任副将军,参与了“乌兰布通之战”;第二次是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第二次亲征噶尔丹,他与索额图领御营前锋营,参赞军机;第三次是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他随同康熙巡视永定河河堤,担任总管,还奉命祭奠华山。
在这期间,胤褆的表现可圈可点,因而也赢得了康熙的赞誉,并且还被晋封为直郡王。
然而在这之后,胤褆的种种缺点也很快暴露在了康熙面前。
一来,胤褆性情鲁莽、处事急躁、不服管教,早在“乌兰布通之战”期间,他就因为听信谗言而与主将福全不相和谐,产生了极坏的影响,此后这一问题更是愈演愈烈。
二来,胤褆在待人接物上非常的随意,毫无礼数可言,尤其是他有一次竟当着康熙皇帝的面要剪掉一位外国传教士的胡子,让场面极为尴尬。
对于此,不仅是康熙深感厌恶,多次评价其是“气质暴戾”,就连胤褆的生母惠妃那拉氏对其也是失望透顶,以至于她曾向康熙皇帝哭诉:
“不孝,请置之于法。”
而胤褆在这一时期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为他最终从“九子夺嫡”中首先出局,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一废皇太子”期间,大阿哥胤褆可谓是“昏招频出”。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在热河秋闱期间,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为由,第一次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
康熙如此做法让大阿哥胤褆看到了自己夺取储君之位的机会,而这个时候康熙还委以其看管胤礽的职责,更是让胤褆有了一种“备受重用”的错觉。
于是,“鬼迷心窍”的胤褆主动找到了康熙,准备要将胤礽置于死地,以绝后患:
“胤礽所行卑污,大失人心。今父皇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这样的想法让康熙先是感到了极度的震惊,随后又是极大的愤怒。要知道,胤礽之所以被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胤礽在面对病重的十八阿哥胤衸时表现出了“毫无骨肉兄弟情谊”,故而引发了康熙的极大不满,而现在胤褆又想着将胤礽置于死地,康熙心中的悲痛与愤恨是可想而知的。
然而,康熙并没有立即表态,他先是稳住胤褆,同时秘密安排人手保护胤礽,等到事情稍微平复的时候,马上当着所有皇子和大臣的面,强烈谴责胤褆,并且同时宣布胤褆彻底失去了角逐嫡位的资格。
而在自己失去了皇位继承资格后,大阿哥胤褆并没有就此罢手,于是他开始全力支持八阿哥胤禩。
不同于《雍正王朝》中胤褆和胤禩的敌对关系,历史上他们两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的要好。原因就在于胤禩的生母良妃卫氏出身卑贱,他是由胤褆的生母惠妃那拉氏抚养长大的,而在此之前,胤禩本人以及与其交好的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和十四阿哥胤禵等人,都在力挺大阿哥胤褆。
于是胤褆主动找到康熙,并且向其劝谏应该立胤禩为“新太子”,而这便引出了当时著名的“江湖术士张明德案”。
张明德原本只是一名求签问卦、算命占卜的江湖术士,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多罗顺承郡王布穆巴,随后又被引荐了胤禔。
胤禔在向其询问有关太子废立事情的时候,张明德说道:
“皇太子暴戾,若遇我,当刺杀之,八阿哥丰神清逸、仁谊敦厚、福寿绵长、诚贵相也。”
胤禔先将这番话告诉了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四阿哥胤禔等人,然后又告诉了八阿哥胤禩,张明德也就这样被胤禩接到了自己的府上,期间与胤褆等人也与之进行了多次密谋。
在此之前,康熙已经下旨,明令禁止“擅言废立之举”。
“朕已有旨、诸阿哥中、如有钻营谋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法断不容。”
可胤褆却选择了顶风作案,主动向康熙举荐了八阿哥胤禩,而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他竟然将张明德的话,即“八阿哥丰神清逸、仁谊敦厚、福寿绵长、诚贵相也”,当成是自己的推荐理由,与此同时,胤褆还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所有知情人员的信息合盘向康熙拖出,使得整个“八爷党集团”瞬间暴露在了康熙的视角之下。
康熙得知此事之后是勃然大怒,因为这已经从皇子争位的问题,延伸出了“妖言误国”以及“结党营私”,彻底威胁到了康熙的皇权统治根基。于是,康熙下令将张明德押赴菜市口处斩,布穆巴被革去爵位,其余参与者和知情者也受到了康熙严厉的处罚,整个“八爷党”在朝中的势力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更为致命的是,康熙当着所有皇子和朝臣的面,对胤禩进行了严厉的训斥,同时也告诉所有人,自己将永远不会考虑胤禩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胤禩的“储君之梦”也就此断送在了胤褆手中,实实在在的被胤褆给“坑”惨了。
“魇镇”之事败露,胤褆被康熙圈禁终身。大阿哥胤褆、八阿哥胤禩等人构陷太子胤礽,并且妄图置之于死地的行为,引发了三阿哥胤祉的强烈不满,而他也决定在这个时候,拉自己的哥哥胤礽一把。当然,除了胤祉的正义感让其无法忍受胤褆等人的所作所为外,他与胤礽同为荣妃马佳氏抚养长大,自幼便关系亲密,也是胤祉选择支持并帮助胤礽的一个重要原因。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的努力,胤祉终于找到了胤褆用“魇镇”诅咒太子胤礽的确凿证据。
所谓“魇镇”,是巫术的一种,源自于早期满洲人信奉萨满教的传统,是非常恶毒的诅咒行为。胤禔正是制作了一个写有太子胤礽生辰八字的小人,在其身上扎针,并且经常性的进行咒骂,以此来诅咒胤礽。
而在将“魇镇之物”交给康熙的同时,胤祉还主动劝谏胤礽要向康熙诚恳的自己的错误,并且他还多次在康熙面前为胤礽进行辩解,称没有受到“魇镇”诅咒的胤礽,其神志已经逐渐恢复了正常,就此将太子胤礽之前的所有罪责全部推卸到了胤褆身上。
拿到了大阿哥胤褆“魇镇”太子胤礽的证据,再看看逐渐恢复“理智”的胤礽,康熙皇帝的怒火中烧,这不仅仅是对胤褆如此大逆不道,毫无人伦的行为的巨大不满,同时这也是让康熙找到了为胤礽开脱,进而重新复立其皇太子之位的理由。
于是,盛怒之下的康熙当即下旨,将胤禔削宗夺爵,圈禁终身。
至此,胤禔的政治生涯彻底宣告终结,并且还失去了人身自由,开始了他长达26载的高墙岁月。
总结下来,大阿哥胤褆之所以会首先从“九子夺嫡”中出局,并被康熙圈禁终身,其原因就在于他急功近利的性格缺陷上。
年轻时候的他,太过于鲁莽和急躁,不断犯一些“很低级别”的错误,从而失去了康熙原本对他的宠爱,转而成为了厌恶。而在“一废皇太子”后,胤褆急于“上位”,竟想要将胤礽置于死地,反而彻底失去了继位资格。在这之后,他又是昏招频出,不仅将“八爷党”的实力全部予以了暴露,引发了康熙的巨大不满,甚至还将他想要力保的八阿哥胤禩狠狠的“坑”了一把,使其也失去了争夺皇位的资格,可谓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害人又害己。最终,伴随着“魇镇太子胤礽事件”的勘破,胤褆也就此告别了康熙朝晚年的政治舞台,只落得一个削宗夺爵、圈禁终身的下场。
然而,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雍正登基后,随即对那些参与了“九子夺嫡”的康熙皇子们展开了疯狂的报复,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更是被雍正夺爵圈禁、折磨致死,就连名字也被改为了极富羞辱性质的“阿其那”和“塞思黑”,其他皇子的下场也都十分凄惨。
反观大阿哥胤褆,虽然就此失去了自由,但是康熙和雍正都没有在生活上对其进行为难,使得其能够安稳度日,再加上没有外界的干扰,于是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被康熙圈禁,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去世,在这26年的圈禁时光中,胤褆与他的11位妻妾,共生育了29个孩子,其中包括15个儿子和14个女儿,也算是享尽了天伦之乐了,得以善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