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在最后一天能够食用吗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在最后一天能够食用吗?
虎哥干过十几年食品生产厂家的厂长或总经理,对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即将过期的食品,在最后一天能不能食用,要看具体的食品,还有保存条件和那天的食品状况,但对绝大多数食品来说食用是没问题的。其实对普通消费者来讲,不能唯保质期是从,不要认为保质期内的食品一定是安全的,食用前必须先用感官来辨别。
01
食品保质期,我们可以理解为该食品和饮料包括食料的最佳食用或使用时间,生产厂家对食品的保质期是有一定的保险时间,因此一般保质期内或甚至稍过保质期的食品是可以食用的。食品是否可以放心食用,不但是源头生产厂家的事,还有与运输、储存等密切相关。若野蛮装卸导致食品内外包装破损,或储存不当,没有按要求保存,同样会造成食品的变质或缩短食用期限。
02
食品是否合格?主要看三个指标:一是感官指标;二是理化指标;三是微生物指标,这些指标都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若没有以上标准的话,必须要有企业标准,企标需要政府技术监督都分批准和备案的,绝对不能无标生产,更不能上市销售。当然,也有例外,客观来说,我国有些传统作坊生产的食品是没有标准的,但一般是现做现卖,基本上是现吃的。
03
其实对普通消费者来看,最直观的感觉是感官指标,也食品色泽、气味等,用眼晴看,用鼻子闻,甚至要用嘴来尝尝。理化指标只能依据专业仪器的检测,微生物指标一般也是依靠检测,但作为消费者是可以看看有没有发霉长毛来观察的。对包装破损、食品直接暴露的或包装涨气的,感官异常的食品,即使在保质期内也是不能食用的。
04
现在随着食品生产和包装技术的提高,并且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我国预包装食品的安全基本上没什么大问题。当然也确实还有不少不法的食品厂商,以次充好或冒牌造假,因此朋友们尽可能到较大规模的商超和网上平台去采购。因为他们违法的成本实在是高,因此这些商家会有严格的采控制度,消费者是可以放心的。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虎哥视窗》的请加“关注”,欢迎转发和评论。《虎哥视窗》中每篇作品都是原创,绝非糊弄之作,希望能对朋友们有所帮助或启发。(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农产品必须符合什么要求才可以被认为是达到无公害标准?
谢谢邀请。
《上海果蔬副食品市场全程运营揭秘》(三十五)
无公害农产品应具备哪些条件?
目前在(农品产)蔬菜的生产中可大致分为,普通(农产品)蔬菜,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绿色(农产品)蔬菜,有机(农产品)蔬菜这四种类型。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就是商品中所含的矿质元素,各种维生素等一些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含量的多少。对于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的基本概念,先后出现过许多相似的提法,如清洁(农产品)蔬菜,健康(农产品)蔬菜,无农药污染,天然食品等等,但至今在世界上尚未对无公害(农产品)蔬菜形成一个统一的说法。
在我国,以国家颁布的《食品卫生标准》为衡量尺度,农药,重金属,硝酸盐。有害生物(包括有害微生物,寄生虫种)对人体有毒物质的残留,均在限定的范围。在标准值以内的(农产品)蔬菜食品,统称为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简单地说,无公害(农产品)蔬菜在生态环境中,土壤,水资源没有受有害物质的污染,商品、加工(农产品)蔬菜中不含有规定不准含有的有毒物质(元素) ,对有些不可避免的有害物质(元素)要控制在允许的标准之内。无公害(农产品)蔬菜是集“安全,优质,营养”为一体“的(农产品)蔬菜的总称。我国的认定标准,一.不能含有禁用的高毒农药,其它农药残留量不超过允许量。二.食用(农产品)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不超过“432PPm”标准允许值。三.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的“三废”和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允许值。
无公害(农产品)蔬菜又称绿色(农产品)蔬菜,现在有不少人,把它与有机(农产品)蔬菜两者混淆起来。其实,无公害(农产品)蔬菜与有机(农产品)蔬菜都是绿色(农产品)蔬菜,但他们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相同的地方。由于我国无公害(农产品)蔬菜认定标准,与世界上各国认定标准有所区别,所以中国农产品要走出国门,就是难在无公害(农产品)蔬菜认定标准上。《人生创业果蔬副食品市场中的创业人生》欢迎提问,就题作答:30年,从业实践经历。揭开“大市场神秘的面纱”。(三十五)
简述我国生态安全的主要问题?
我国在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也清楚地看到,随着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
第一:工业"三废",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威胁仍较严重。我市工业和经济,特别是乡镇工业很发达,至1999年底,全市工业总数已达10282个。但这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设备比较简陋,工艺相对落后,技术含量不高,人员素质较低,导致了在生产过程中大量排放"三废"。这些污染物排入河流,进入农田后构成我市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成为农业环境的最大威胁。据统计,1999年全市工业企业废水排放总量达5687.94万吨,废气排放总量达4156亿标立方米,固体废物产生量107.74万吨。全市平均每平方公里年接纳工业废水达5.78万吨,接纳工业废气达成4227.8万标立方米,分别比全省平均数高1.5倍和5.3倍。五、六十年代清清的河水、蓝蓝的天,如今已不复存在。农业生态环境被污染的故事每年都有发生,即给农业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失,又直接威胁着社会安定。
第二:农业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加重。目前,我市农业生产中年化肥使用总量达56000多吨,农药使用总量达1000多吨,每亩耕地平均年投入量分别比五十年代增加8倍和20倍,而且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呈递增趋势。加上使用技术欠佳,当季有效利用率偏低,大量残留物积累于土壤中,流失到河流中,散发在空气中,导致农业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恶化,造成农产品多级污染,品质每况下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过去一年四季倍受人们青睐的青菜,现如今一到夏季既屡遭冷眼足以说明当前农业污染的严重性。与此同时,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养殖业特别是规模养殖业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治理不到位,大部分畜禽场晴天蚊蝇成片,雨天粪水漫流。大量有机物和氮、磷营养元素的污水、污物直接或间接进入河流,土壤成为新的环境污染源。据有关资料介绍,一个年产万头肥猪和年养20万只蛋鸡的现代化养殖场相当于一个5万或14万人口城镇的排污量。我市年出栏肥猪40万头,常年家禽养殖200万只,按此折算猪、禽场废弃物排放量相当于340万城镇人口量,是江阴市总人口排污量的近3倍。
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压力趋增。随着城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变化,生活垃圾的产生量越来越多,加上处理方法简单,对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地下水环境的危害很大。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尚不完全到位,生活垃圾随处乱倒现象普遍存在,塑料制品满天飞、满河飘,暴露垃圾随处可见,随时可闻,河道被堵,农田被占,遇水排不出,需水灌不进,垃圾田里种庄稼,污水河里淘水洗衣的情景时常可见。不但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削弱抗灾能力、污染农产品,而且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人体健康。
第三:水资源保护刻不容缓。河流对一座城市来说,如同一个人身上的血液一样重要,江阴的大江河流不仅养育了本地的儿女,也给这座城市增添了不少秀色和靓丽。目前全市有12条通江河道,18条内部横向调节干河,91条镇级河道,929条生产河道。但由于受当地乡镇工业和农业污染及城镇污染扩展和居民生活污染的影响,大部分河流水质劣化,甚至被严重污染,污水灌溉农田,土壤受害,作物遭秧,污水注入鱼塘鱼虾死亡,人食中毒。水污染成了我们水乡的心腹之患。同时,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地面下降,洪涝灾害加剧,农作物产量降低,对我市的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十分严重的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早在1977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和世界水资源会议,就向全世界发出警告:"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就是水。"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生态环境就是推动生产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和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去年我市又被列为全国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市),对农业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进一步加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力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值得深入探讨。
茶叶属于食品吗?
茶叶属于食品,适用食品安全法。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对“食品”的定义如下: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十章附则第九十九条规定: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倍诺食品安全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茶叶品质可用感官审评的方法去鉴别。就是通过人的视觉、感觉和味觉器官,抓住茶叶固有的本质特征,用眼看、鼻闻、手摸、口尝的方法,最后综合判断出茶叶品质。
通常地,首先用双手捧起一把干茶,放在鼻端,深深吸一下茶叶气味,凡具有茶香者,为好茶;凡具有青腥味,或夹杂其他气味者为差。
扩展资料:
茶叶的选购不是易事,要想得到好茶叶,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如各类茶叶的等级标准,价格与行情,以及茶叶的审评、检验方法等。
茶叶的好坏,主要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但是对于普通饮茶之人,购买茶叶时,一般只能观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泽,闻干香,使得判断茶叶的品质更加不易。
一般嫩度好的茶叶,符合外形要求(“光、扁、平、直”)。但是不能仅从茸毛多少来判别嫩度,因各种茶的具体要求不一样,如极好的狮峰龙井是体表无茸毛的。芽叶嫩度以多茸毛做判断依据,只适合于毛峰、毛尖、银针等“茸毛类”茶。
最嫩的鲜叶,也得一芽一叶初展,片面采摘芽心的做法是不恰当的。因为芽心是生长不完善的部分,内含成份不全面,特别是叶绿素含量很低。所以不应单纯为了追求嫩度而只用芽心制茶。
主要看茶叶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制作过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夹杂物的多少。净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夹杂物。此外,还可以通过茶的干香来鉴别。无论哪种茶都不能有异味。
每种茶都有特定的香气,干香和湿香也有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定,青气、烟焦味和熟闷味均不可取。最易判别茶叶质量的,是冲泡之后的口感滋味、香气以及叶片茶汤色泽。所以如果允许,购茶时尽量冲泡后尝试一下。
加强食品安全的方法有哪些?
加强食品安全的方法有哪些?
食品安全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在加强食品安全方面我们国家也是做了大量的工作,甚至有些标准还高于发达的欧美国家。但是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是让国人担心。加强食品安全是方方面面的。从原料的生产、种植、饲养,到成品的保存、运输,再到烹调加工,一系列的环节都是我们加强食品安全的发面。
今天简单的聊一聊预防各类食品污染的措施
一、预防农药残留
加强对农药的生产和使用管理,农药部门要贯彻“农药安全使用试行标准”,化工部门要尽快提供更多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来代替高残留的有机汞、有机氯农药。
二、预防金属读物污染
金属毒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三废”,对产生“三废”的工厂要采取积极防治措施,不准随便排放污水、倾倒废渣、排放有毒气体。
三、预防多环烃的污染
改进食品烹调加工过程:粮食谷物在烟道中直接烘干或熏制肉、鱼及豆制品,特别是熏烤时食品直接和炭火接触,即可受到更多的多环芳烃类
四、预防硝酸盐的污染
(一)在蔬菜的收获和运输过程中,避免严重损伤,存放地点应干燥、通风和阴凉。避免长时间在高温下堆放和注意保鲜。
(二)腌菜必须腌透,至少腌制半个月以上再食用,并应注意食盐用量和存放条件。
(三)在加工肉、鱼制品时,尽量不用硝酸盐。必须使用时应在规定范围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