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王国,英国英格兰不列颠和大不列颠这几个概念的区别何在
古王国,英国英格兰不列颠和大不列颠这几个概念的区别何在?
从英文的角度来说,英国是叫做“the UK”的全称是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中文翻译过来就是
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就是这两个岛了)
而将这全称拆解开,就能进一步理解了,Britain(不列颠),这之中又包含着England(英格兰)、
Scotland(苏格兰)、
Wales(威尔士)
这三个地域被称为英伦三岛
全称的后缀“Northern Ireland”也就是北爱尔兰。这么一解释,三个名词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比较清晰了。(爱尔兰风景)
英国是现代我们最常使用的说法,但其实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这一简称的由来跟全称没有什么关系。
因为这可能更多地是对英格兰的简称,在英语中做题目有时候英国也会被用“England”一词来解释。
虽然这一说法并不准确,但公众对这一说法似乎已经习以为常。
那么说到英格兰,英格兰也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和威尔士、苏格兰、北爱尔兰一样,但到后期,也就是1542年,威尔士完全纳入英格兰王国的统治体系之下,以英格兰王国为核心发展的近代“英国”就逐步强大了起来。
所以这大概也就是为什么后来人们会使用英格兰的简称。
再到后来,英格兰王国越发强大,又与周边的苏格兰王国合并成了“大不列颠王国”。
没过多久呢,这个野心勃勃的王国又看上了当时名义上存在的爱尔兰王国,与其合并,称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到了1927年 ,正式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the UK”。
说来说去,先有英格兰王国,再有后来逐步合并的大不列颠王国,以及最终我们熟悉的英文全称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又因为一些原因,被我们简称为英国。
名字准确来说是一个比一个长,疆域也是越来越大,没准就因为这名字太长了,人们才想出并更乐于接受“英国”这一并不准确德说法。
最后提到两个仅有一字之差的不列颠和大不列颠。不列颠,通常是地理概念的,它既可以指不列颠群岛,由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两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又可以指代核心岛——不列颠岛(大不列颠岛)。
而大不列颠,若从地理范围来,其实从三国合并的“大不列颠王国”就可以看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都是在这个大不列颠岛上的。它不仅是包含于不列颠群岛这一概念中,也在名字上与法国的一个小不列颠岛相对应,更可以说是相对这个小不列颠岛而产生的。
看来英法两国的关系果然是很好呢
简述埃及新王国时期的美术成就?
公元前1570年—公元前1320年
埃及新王国包括第十八、十九、二十王朝,约从公元前1567年至前1085年。埃及新王国是古代埃及发展最好的时期,因为这一时期埃及处于强有力的君主的统治之下,特别是在拉美西斯统治时期,埃及的疆域不断扩大
从13王朝开始,埃及重新陷入地方割据状态,并出现了由亚洲入侵的游牧民族“喜克索斯人”政权,文化遗存也很贫乏。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第二中间期”。公元前1567年左右,埃及人在雅赫摩斯王率领下,攻克了喜克索斯人的最后一个据点,建立了第18王朝,进入新王国时期。大规模的对外掠夺战争,使埃及成为包括北非和西亚在内的幅员辽阔的大帝国。首都底比斯成为古代中东最繁荣的城市。埃及人怀着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努力重建昔日的辉煌。埃及美术在建筑、雕刻、绘画、工艺美术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绩。
新王国时期在建筑和雕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在建筑方面,以哈特谢普苏特女王享殿最为杰出,享殿沿代尔·埃里·巴哈里山脚地势高低分布成三层建筑,各层前面有柱廊,中间有斜向通道连接各层。垂直的山崖与白石构成的柱廊相互映衬,形成统一的整体。另外,卢克索神庙和卡纳尔克神庙也是新王国时期的著名建筑。在雕刻方面,新王国时期的雕刻也开始出现古王国时期的繁荣。埃哈那顿法老实行宗教改革,写实主义艺术出现。代表作有《埃哈那顿法老像》、《纳菲尔提提王后像》等。
《三个女乐师》埃及地区伴随这新王国建筑和雕刻的发展,新王国时期的绘画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主要表现在壁画艺术的发展上。
壁画在新王国时期,主要用来装饰宫殿、庙宇和陵墓,其中保存多的是墓室壁画;相比古王国和中王国时期,这一时期的墓室壁画有了新的变化。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世俗性,出现了许多追求生活享受的内容。如歌舞、欢宴、渔猎、游戏等。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在新王国时期,奢华之风遍及埃及上层社会,尤以达官贵戚、宫廷要人为甚。与这种风气相适应的是对女性人体的描绘,以致追求感官的刺激。在形式上,继承了古、中王国的传统,但也有所新的变化。
第18王朝末期担任阿蒙神祭祀之职的王族纳赫特的陵墓的壁画就很有代表性。这一墓室的壁画中,不仅有描绘墓主人带着家人、驾着小舟渔猎游戏的场面,而且有表现歌舞欢宴的场面。其中著名的作品有《三个女乐师》、《渔猎图》、《舞乐图》等。《三个女乐师》描绘的是三个女乐师正在演奏的场面,中间一个妇女几乎是赤身裸体,其他两个妇女虽然穿着衣服,但画家着重刻画的还是女子轻盈婀娜的体态。从这里不难看出当时贵族们精神生活上的追求。还值得注意的是,从这个画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时的绘画也突破了传统的表现手法。过去画人物的下半身总是画正侧面,而这时期所画的角度则接近正面,这说明古埃及绘画技巧越来越走向成熟。
中王国时期的建筑成就主要是什么?
中王国时期,战乱频繁,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崩溃,地方贵族势力强大。这一时期美术成就远不如古王国时期,但在建筑、墓室壁画方面仍有独特成就。
建筑:这一时期不再有古王国时期那样宏伟的金字塔,王国首都从沙漠边沿的孟斐斯迁到悬崖、峡谷附近的底比斯。这里的自然环境不适于建造金字塔,因此,陵墓形式变成了石窟陵墓,陵墓的外部是依山而建的梯形享殿。如门图普太普享殿,由两层平台相叠而成,顶上是一座金字塔形建筑。平台有柱廊环绕,开放的柱廊使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地结合起来。
从中王国开始,庙宇享殿入口处两侧出现了方尖碑。方尖碑是太阳光芒的象征,它为正方形。顶端为尖锥形。它的造型像一把朝天的宝剑,矗立在建筑群中,直刺苍穹,上面刻有国王的名讳、封号。法老谢努塞尔特一世的方尖碑最为有名。
墓室壁画:在中王国时期的地方贵族陵墓中,壁画逐渐流行。壁画在程式上仍遵循古王国传统,但表现风格显得更加活泼、圆润和优美。如霍姆荷太普王子墓壁画《饲养羚羊》中,画家没有被程式所拘束,画得随意自由。
古代西亚的安息国是现在的哪个国家?
安息是伊朗的一个王朝,中国称安息,国外一般称为帕提亚帝国(Pathia Empire),约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大致与中国的汉朝同时。
安息早期位于现在伊朗的呼罗珊地区,在波斯帝国和塞琉西王朝时期是伊朗的一个省。公元前247年,白匈奴的帕尔尼部落首领阿萨息斯(Arsacids)杀掉塞琉西王朝的总督,以尼萨(今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为都城,建立阿萨息斯王朝。中国史籍称之为安息,西方史家称之为帕提亚。
帕提亚建国后,随着国土扩张 ,屡次迁都。公元前147年迁都埃克巴坦那(今哈马丹)。公元前90年迁都泰西封。米特拉达梯一世(前171~前138在位)即位后,首先进攻中亚的巴克特里亚王国(即中国史书中的大夏),巩固东境;继而西进,占领米底及伊朗西北部各省,最后于公元前141年进入底格里斯河畔的塞琉西亚。这时帝国西以幼发拉底河为界,与罗马对峙;东北与康居和大月氏相接;东南占有坎大哈,远抵印度边境。
帕提亚的最后一个王是阿尔达班五世(213~224在位)。他打退入侵的罗马人,并攻入罗马境内,迫使罗马皇帝以重金乞和。这时法尔斯的萨珊家族已经兴起,阿尔达希尔拓境北至伊斯法罕,东至克尔曼。阿尔达班与阿尔达希尔3战,于224年在伊斯法罕西北之霍尔米兹达干阵殁, 帕提亚帝国遂亡。
古代埃及共经历几个王朝?
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古埃及文明形成于6000年前(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前王朝开始于5100年前(公元前3100年)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埃及托勒密王朝。古埃及文明形成于公元前3150年,从那尔迈国王统一了上下埃及开始共经历了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后期埃及时期7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