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那拉 纯元,端妃谁是最爱皇上的人

2023-08-07 02:45:04 82阅读

乌拉那拉 纯元,端妃谁是最爱皇上的人?

甄嬛,皇后,华妃,敬妃和端妃,这些女人,几乎曾爱过。只是有人爱到了最后,有人在路上就放弃了。

爱得深的,伤得也深。她们可能都爱错了人,付错了真心。

乌拉那拉 纯元,端妃谁是最爱皇上的人

嬛嬛与四郎,替身还是真心?

甄嬛与皇上的感情,从御花园开始吧!从头至尾,也许从皇上以十七爷的名义骗甄嬛开始,注定是一场复杂的感情。

甄嬛因为与纯元皇后长得很像,在选秀女的时候,就一眼足以让皇上心动。

而后,皇上成功俘获甄嬛的心,甄嬛也是皇上最宠的人。

民间婚俗,椒房恩宠,蜀锦玉鞋等等,谁有如此恩宠?螺子黛总共三斛,一斛给皇后,一斛给华妃,还有一斛给甄嬛。

可见甄嬛在皇上心中的地位。皇上路过碎玉轩,听甄嬛琴音忧伤,即便太后说了让他不要专宠,皇上还是忍不住要进去作陪。

甄嬛生日宴,放风筝,一池莲花盛放,这些都出自果郡王之手,但也是皇上授意。

不仅如此,皇上还亲手为甄嬛画了娇梨妆。那个时候,他是甄嬛的四郎,甄嬛是他的嬛嬛。

可是皇后一计,甄嬛痛心疾首,心如死灰。她才知道,原来皇上的宠爱不过是因为她像纯元皇后。

皇上动怒,以为甄嬛想要争宠。其实他动怒也是因为自己有些不能原谅自己,怎么就喜欢上了除纯元外的人。

后来,出宫修行回来的甄嬛,更是让皇上心疼,所以更加宠爱。

即便发现了她与果郡王的私情,最终也选择了原谅。

所以,甄嬛于皇上而言,早就不是什么替身了。但是皇上非要执着的认为,自己最爱的人是纯元。

爱是真爱了,可一切也都结束了。

皇后爱得那么深,那么认真,却那么伤人

宜修皇后对皇上的爱,可以说是那么认真,却又那么伤人。

皇后对皇上的爱是一种执念,也是一种怨恨,所以最终伤了自己。

当宜修皇后的亲姐姐纯元皇后,抢走了她的丈夫时,因爱生恨。可是宜修也无可奈何,谁让纯元是嫡出,自己是庶出呢?

纯元皇后抢走了自己亲妹妹的丈夫也就算了,还抢走了属于宜修皇后的福晋之位。(那个时候,皇上还是王爷)

当纯元和皇上风花雪月的时候,哪里知道宜修的心有多痛!

后来纯元怀上了孩子,皇上欢喜得不得了,可是宜修的孩子却病死了。

从此,这份爱彻底变质了。换做谁,估计也不能接受。宜修毒死了她的亲姐姐和她肚子里的孩子!

后来,宜修成为了皇后,算计了皇上身边多少女人啊!做了很多错事,最终孤独终老。

老年的她看着景仁宫的鸽子,自由的飞翔,而她最想要的也是自由。可是再也没有自由了!

皇上说了,对宜修是死生不复相见。哎,皇后也是可怜。

华妃一往情深,被皇上算计了一生

华妃飞扬跋扈,因为自己是宠妃,哥哥又是将军,所以说有些招摇,但是她对皇上的爱是用情至深。

可是皇上却因为他哥哥是年羹尧年大将军,年家不能有后,这样,皇上的江山太危险了。

于是皇上算计了华妃一生。华妃宫里的香料是欢宜香,这份香是皇上独赐。

可以说是一种荣宠,华妃也把这个当做是一种荣宠。

然而这欢宜香里有极重的麝香,那么多的太医为她诊断过,却未有一人告诉她,她的身体被欢宜香所伤,不可能再怀孕。

华妃当年也曾有孕过,却被端妃端来的一碗滑胎药给打掉了,还是个已经成型的男胎。

从此以后华妃再无怀孕,这碗汤药其实是皇上的意思。

华妃到死才知道,皇上如此做的目的。果真是害得她好苦啊!

一往情深又如何?儿女情长哪里比得过皇上的江山社稷!

敬妃对皇上看得比较清,所以没有那么较真

敬妃对皇上有过爱,但是不深,因为敬妃把这一切事情都看得很透彻。

从头至尾,她只不过是皇上用来制衡华妃的一颗棋子。因此她从来没有要求,也没有想过要去争什么,因为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敬妃没有那么受伤,可能是因为她从最开始就没有抱过幻想,也没有抱过希望。

敬妃聪慧,她知道能够平安度日,在宫里生存下去,明哲保身最为重要。

看得透彻,所以不那么认真,也就没有受到那么多伤害。

端妃亦是真爱,为了皇上甘愿背锅

端妃对皇上应该是真爱,以端妃的聪慧,应该是明白皇上对华妃的忌惮。

所以同是出生将门之家的端妃,她愿意为了皇上去给华妃送上一碗滑胎药,而这一碗滑胎药,也让她的后半生受尽病痛的折磨。

这就是真实的皇上,江山比什么都重要。既然皇上要守护的是江山,那就要帮他。

端妃帮皇上做了这样一件事情,所以皇上对端妃有宽容,有尊重。所以,即便不能侍寝,皇上有些时候也会去看望端妃一下。

其中有一个场景是,皇上在临走之前轻轻地拍了两下端妃的肩膀,然后就走了。

可是端妃却愣愣地站在那里,目送皇上离开的背影,用自己的手轻轻地抚摸在皇上拍过的地方,那神情只能用爱来解释了。

这些女人啊,都不容易。哎,谁让她们爱皇上呢?

除开电视剧来说,爱应该不是占有,也不是算计吧!你说呢?

甄嬛传中的乌拉那拉氏?

有两位,乌拉那拉·纯元和乌拉那拉·宜修,历史原型都是雍正帝的孝敬宪皇后。但历史上的孝敬宪皇后可是深得雍正帝之心,在爱妻死后特选“敬”字作为谥号。

甄嬛传中宜修的大阿哥到底因何不治身亡的?

后宫里的女人,从来都不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爱情。就像《甄嬛传》里,宜修,甄嬛,沈眉庄,华妃,乃至深受皇帝追念的纯元,都从来没有拥有过皇帝的爱情。

也许当初皇帝对待纯元是真的爱,但后来不也是后宫佳丽三千人吗?也许他还爱过甄嬛,到后来不还是用替代品的身份跟滴血验亲来毁了甄嬛吗?皇帝对待这样的两个他觉得自己生命里最重要的女人还这样,更何况是不怎么受皇帝喜爱的宜修呢?

宜修在皇帝还是王爷的时候就是他的侧福晋了,当初两个人的感情也不错,各种信誓旦旦的陈诺与甜言蜜语。一切都在宜修怀孕时,她的亲姐纯元前来王府探望的时候化为乌有了。他的一颗心都放在了纯元身上,纳为嫡福晋,专房之宠。

失宠的女子有个孩子傍身也好啊,宜修本来有一个大皇子,但是为什么在后来,宜修却说自己的大皇子最终是不治身亡的呢?那他到底是什么原因早夭的呢?

纯元入府,宜修心中生气郁结,动了胎气

在整部剧中,我们可以知道,宜修从她刚入府的时候就是很爱皇帝的,从一而终,恨透所有人,唯独恨不了始作俑者。

当年宜修得知自己怀孕之后,正期待着他自己承诺的生下男孩儿之后把自己提为嫡福晋,自己的孩子也就成了嫡子时,却迎来了自己姐姐成了雍正嫡福晋的消息,把自己一直以来的期待全部都打破了。

宜修自己就是庶出,她深知庶出的孩子会有多难过,多痛苦。她本来以为等自己生下了孩子之后,能够成为嫡福晋,改变自己孩子的命运。却没想到等来的自己姐姐居然趁着自己怀孕,借着入府看望自己,与还是王爷的雍正相会,成了嫡福晋。

宜修心思本就很深,这下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对纯元嫉妒跟愤恨的心郁结于胸,长此下去影响到了自己肚子里的孩子的健康,才让大皇子在经历一次小小的发烧时就“不治身亡”。

皇上不顾宜修和孩子,只顾为纯元的孩子铺路

皇上对于纯元非常喜欢,甚至于在纯元难产去世后,都还念着她许多年。当初对纯元一见钟情,不顾自己对宜修的承诺,求娶纯元赐给自己当嫡福晋。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当初雍正对待纯元有多好了,那就是一颗心都放在了纯元的身上啊,根本都看不到其他的女人。

在宜修的孩子生病发高烧的时候,皇上正非常兴奋地陪在纯元身边,为纯元有孕而开心。这时候他自然不会让其他的消息破坏自己的好心情,即使是接到了宜修所生的自己的第一个孩子高烧不治都不想去管。

好的医生都被召唤去了纯元处,孩子病重又没有好的医生治疗,弱小的身体只能被病魔拖累,被带走的生命。虽然说虎毒不食子,但是皇帝的那个性子,做出这样的行为也是符合他人设的,或许他一开始就私心的想要给自己与纯元的孩子铺路,。

纯元并不是像皇帝心里想的那么的纯洁善良

纯元在所有人心里面塑造的形象都是纯洁善良的,没有丝毫杀伤力的。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纯元也是与宜修一样来自乌拉那拉氏一族,还是族中的嫡女,她所接受的教育肯定不会比宜修少,经历过家族里的勾心斗角也不会少了,不会像皇帝知道或者想的那样单纯,只是纯元隐藏得比较深而已。

在后来,甄嬛封妃店里上误穿纯元与皇帝第一次见面的衣服,惹怒皇帝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知道,纯元第一次见皇帝穿的是可以当作封妃典礼上的吉服。纯元的野心从这里也是可以提现出来的,不过是探望妹妹,还打扮得那么隆重,不是想要故意吸引雍正还是什么呢?

在最后皇上和皇后对质纯元之死的真相时,宜修说了一句“在后宫里,哪有什么姐妹情深啊?”,侧面也是反应出纯元并不是如同皇帝认为的那样纯洁善良,其实也是一个比较有心机的女人。这样一看,纯元故意阻拦宜修递出来大皇子生病的消息,不让太医医治害得大皇子不治身亡也是很有可能的。

只是可惜生于皇家的那些可怜无辜的孩子,一个个沦为宫斗的牺牲品。

如何评价甄嬛传中的皇后?

宜修皇后心狠毒辣,她的心肠和华妃有得一拼。宜修皇后擅长算计,她的心思和曹琴默一样深。宜修皇后讨厌自己庶出的身份,就对正妻之位无比执着!从宜修的角度来看,宜修算是是可怜之人,可是相对于别人来说宜修不值得可怜!

宜修皇后心狠毒辣

宜修先嫁入雍亲王府,是府里的侧福晋,她和雍亲王之间没有感情。宜修怀孕的时候,纯元来探望。雍亲王对纯元一见钟情,后来就求娶了纯元,让纯元做福晋。雍亲王日日陪伴纯元,就冷落了侧福晋宜修。

宜修怀的孩子,生出来了,却夭折了。宜修很伤心,也很恨!宜修在心里恨自己的姐姐,看着姐姐得王爷宠爱,看着姐姐怀王爷的孩子。宜修恨姐姐抢走自己的一切,就开始无情地伤害姐姐纯元。宜修皇后心狠毒辣,在自己姐姐的膳食中加了细微有毒的实物,长此以往,纯元中毒已深。纯元生产的时候,特别痛苦,最后一尸两命!

宜修的举动无人发觉,都认为纯元死于意外。宜修的罪行,最终被甄嬛揭发出来。皇上碍于太后的命令,没有杀她,却让她一生幽禁在坤宁宫,永不见天日!

皇后擅长算计

皇后擅长算计,安陵容就是皇后算计的一颗棋子。安陵容的父亲得救,全靠甄嬛的玲珑心,抓住了皇上的心思。皇后故意让剪秋透话,将功劳全都归功于自己,离间安陵容和沈眉庄之间的信任。安陵容感激皇后,觉得皇后可以依靠。

安陵容讨厌华妃跋扈,憎恨华妃的欺辱,就做了一个小人诅咒华妃。皇后得到宝娟的报信,立刻来找安陵容。安陵容的把柄已被皇后抓在手里,可是皇后为了让安陵容全心全意为自己所用,故意说自己得来这个消息,是有人告密的。安陵容思前想后,就认为是菊青背叛了自己,而菊青是甄嬛拨来的宫女。安陵容误以为是甄嬛背叛自己,后来就跟随了皇后。

皇后将安陵容这颗听话的棋子牢牢握在了手里,皇后的算计既让安陵容不得不听话,又让安陵容明白她没有依靠了,断了安陵容的退路!

宜修对正位无比执着

宜修是庶出二小姐,姐姐是嫡出大小姐。姐姐是嫡出,就可以做福晋,自己是庶出只能做侧福晋吗?宜修不甘心,要不是姐姐破坏,福晋之位就是自己的。于是宜修杀了纯元,抢回福晋之位,后来就当上正统的皇后。

宜修当了皇后,就害怕得宠嫔妃越过自己,害怕她们夺皇后之位。进宫后就盛宠不断的甄嬛,就是宜修的最大敌人。眼看甄嬛就要封妃,皇后担心甄嬛危及自己的地位,就特意将纯元皇后的旧衣,送去内务府修补,甄嬛的寑衣被损坏,误穿了纯元皇后的旧衣。甄嬛对纯元皇后大不敬的行为,触碰了皇上的底线。

皇后这招算计当真厉害,既让皇上厌了甄嬛,又让甄嬛怨恨皇上不爱自己。宜修认为自己就是最尊贵的皇后,不能让任何人威胁自己的中宫之位。

宜修可怜吗?

从宜修的角度来看,宜修很可怜!宜修嫁的夫君从未爱她,作为妻子宜修很可怜。宜修的二皇子夭折,作为额娘宜修很可怜。

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宜修不值得可怜!宜修害了富察贵人的孩子,害了莞嫔的孩子,害得甄嬛失宠,把安陵容当做自己的木偶,逼死齐妃。宜修做了很多不可饶恕的事情,不管结局如何,宜修都不值得可怜!

总结:宜修心狠毒辣,擅长算计,对正宫之位无比执着,宜修是个很复杂的角色。观其自身,宜修很可怜;纵观后宫被害妃嫔,宜修不值得可怜!

两个皇后的儿子谁是嫡子呢?

毫无疑问,无论是原来的皇后,还是新立的皇后,他们所生的儿子都是嫡子!

中国古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也就是说一个男人可以有很多个妾,但却只能同时有一个妻子。妻子的地位要远远高于妾,比如妻子必须是“明媒正娶”来的,而妾则可以买、可以骗、可以抢,所以叫做“纳妾”。

妻妾的身份不同,她们所生的儿子的地位当然也不一样。妻生的儿子是嫡子,妾生的儿子叫庶子,在一个家族中,嫡子的地位要远远高于庶子,这就牵扯到古代宗法的另一条重要制度“嫡长子继承制”。

妻生的儿子都是嫡子,但其中第一个出生的叫做嫡长子,拥有继承父亲遗产的权力,包括但不限于权力、爵位、财产等等。所以,尽管都是嫡子,其中嫡长子的地位又格外的高。

这样一来,一个男人的儿子可能就会分为三个等级:嫡长子、其他嫡子、庶子。

正常情况下,儿子们的地位高低是按上面这个顺序排列的,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特殊情况,下面我们以皇家来一一进行分析。

一、原配皇后死了,又立了新皇后,两个皇后的儿子谁是嫡子呢?

重温一下嫡子的定义:凡是妻子所生的儿子都是嫡子。根据这条规定,无论是原配皇后,还是新立的皇后,只要是她们生的儿子,毫无疑问都是嫡子。

都是嫡子,那么谁的地位高呢?

通常情况下,原配皇后如果生有儿子,年龄通常都会比新立皇后的儿子大一些,而且皇帝在新立皇后的时候,也会考虑新皇后是否有年龄大过嫡长子的儿子,因此绝大部分时候,原配皇后的长子,就是皇帝的嫡长子。

在一个家族中,嫡长子的地位是最高的,也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无论新皇后多么受宠,生下多少个儿子,这些儿子的地位都不能跟嫡长子比。

二、新皇后在被立为皇后之前,和皇帝所生的儿子,是不是会从庶子变为嫡子呢?

是的。一个妃子被立为皇后之后,她和皇帝所生的儿子当然是嫡子,那么在立后之前所生的呢?按照嫡子的定义,之前所生儿子的身份,就会自然从庶子变为嫡子。

比如唐高宗时期,武则天是公元652年生下的长子李弘。此时,武则天的身份是昭仪,所以李弘是庶子,是高宗的第五子。

而高宗的皇后,即王皇后一直没生下儿子,所以此时的太子是高宗的庶长子李忠。655年,高宗将王皇后废为庶人,改立武则天为皇后,那么李弘的身份,也就从高宗庶五子,变为了高宗的嫡长子。

李弘既然是嫡长子,那么太子之位当然要由他来担任。于是在656年,高宗诏令废黜并无过错的太子李忠,改立四岁的李弘为皇太子。虽然最后李弘并未当上皇帝,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儿子的身份是会随着母亲身份的提升而变化的,这就是所谓的“子凭母贵”。

因此,很多皇帝在原配皇后死后,不肯再立新的皇后,经常被现在很多人解读为对原配皇后一往情深,其实并非如此,原因大多是因为如果新立皇后,就会多出嫡子,引出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是出于政治上而非感情上的考量。

三、原配皇后死后,其儿子的地位会不会发生变化?

从宗法上来说,无论原配皇后活着还是死了,都不会对他儿子的嫡子身份有任何影响,但实际上由于母亲不在,即便是有着嫡长子的身份,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嫡长子往往会处于下风,其下场往往比较悲惨。但也并非全部如此,以下正反两面各举一个例子。

先说正面的。嘉庆的第一任皇后为孝淑睿皇后,嘉庆继位后被册封为皇后,其所生嫡长子绵宁被秘密立为皇太子。孝淑睿皇后在嘉靖二年即病逝,不过绵宁的身份并未更改。

到了嘉庆六年,嘉靖册封皇贵妃钮祜禄氏为皇后,即孝和睿皇后。孝和睿皇后后来生下皇四子绵忻,也是嫡子。但最终嘉庆死后,继位的却是原配皇后所生的嫡长子绵宁,即道光皇帝,这也是清朝唯一一个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

再说个反面的。康熙的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只为康熙留下一个儿子胤礽,这是康熙唯一的嫡子,因为以后两任皇后都没有留下儿子。所以,胤礽从小就被立为皇太子,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但是,胤礽在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母亲的陪伴,因为赫舍里氏在生他时就难产而死了。由于没有母亲的陪伴和撑腰,胤礽最终陷入了众兄弟的陷害和谋划之中,做了很多错事,虽然说这其中胤礽自己本身是有问题的,但如果赫舍里皇后如果仍然活着,胤礽最终肯定不会被废掉并圈禁到死。

四、如果原配皇后被废,其儿子会不会也跟着被废掉?

不会的。古代没有“降嫡为庶”的说法,哪怕皇后被废为庶人,她的儿子同样是嫡子。不管皇后是否在世,是否被废,都不影响孩子的身份,所以废后的儿子依旧是嫡子。

但是,话虽然是这么说,但皇后被废,一定是失宠,还肯定是犯下了大错,其儿子必然也会受到一定的牵连,虽然其嫡子的身份不会改变,但却肯定不会受到皇帝的宠爱了。如果自己能看明白形势,主动让出位置,或许还能有个好下场,如果不知进退,大多会在政治斗争中败北。

还是正反两面各举一个例子。

正面的。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先娶的女人叫阴丽华,也是他最心爱的女人。但在起兵反对王莽的战斗中,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不得不明媒正娶了郭圣通为妻。所以,当刘秀建立东汉当了皇帝之后,只好封郭圣通为皇后。郭圣通生的嫡长子叫刘疆,被立为了太子。

但是刘秀始终深爱的是阴丽华,而且建国之后,郭圣通的作用也没那么重要的,于是在郭圣通并无过错的情况下,废掉了郭圣通而改立阴丽华为皇后,这样阴丽华的儿子刘庄也成了嫡子。

这个时候,刘疆看清了局势,几次三番的主动辞去了皇太子之位,最终让刘庄当上了皇太子,即后来的汉明帝。或许是刘秀觉得亏欠这个儿子了,刘彊非但没有因为废后之子、废太子的身份被冷落,反而被封为了东海王,并受到了刘秀和刘庄的善待,以诸侯王之尊得以善终。

反面的。乾隆的第一任皇后富察氏,为乾隆生了两个嫡子,永琏和永琮,均早夭。第二任皇后为乌拉那拉氏,也生了两个嫡子,分别为第十二子永璂和第十三子永璟,其中永璟不足两岁早夭。所以,永璂就是乾隆唯一的嫡子,最应该被立为皇太子。

但是,随着乌拉那拉氏因断发事件,被乾隆不废而废之后,永璂的地位就一落千丈,别说作为嫡子地位应高于其他兄弟,甚至其境遇连普通庶子也远远比不上,直到乾隆四十一年他去世之后,乾隆始终未曾封他任何爵位,可见其当时境遇之残!

综上所述,所谓嫡子,就是正妻所生的儿子,在这里正妻是个身份,而非特指某人,即便不是原配而是继室,其所生的儿子也是嫡子。只不过,通常原配妻子所生的嫡子,在理论上地位上要高于继室所生的嫡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失去母亲这一巨大劣势的存在,通常原配所生嫡子是斗不过现任妻子所生的嫡子的,如果能及时退让还好,如果继续争斗,大多下场悲惨。

如果您认可我以上的观念,请您帮忙点个赞再走呗!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