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敬清寂,到底什么是中国茶道
和敬清寂,到底什么是中国茶道?
中国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医学保健、历史考古、经济贸易、餐饮旅游和新闻出版等学科与行业,包含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诗词、茶与歌舞 、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婚礼、茶与祭祀、茶与禅教、茶与楹联 、茶与谚语、茶事掌故、茶与故事、饮茶习俗、茶艺表演、陶瓷茶具 、茶馆茶楼、冲泡技艺、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方面。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茶树和饮茶的国家,也是茶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度。具有中国特色的茶文化,是世界茶文化历史瑰宝中光彩夺目的篇章。现在各国引种的茶树,栽培技术和茶叶制艺及饮茶习俗,茶礼、茶德、茶俗、茶风,莫不起源于我国。
早在唐朝,我国“茶圣”陆羽,就在人文荟萃、山水清远的湖州,写下了弘扬天下的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奠定了我国作为世界集栽茶、饮茶、艺茶文化大国的历史性公认地位。在倡导“茶为国饮”、发展茶叶经济的实践中,我们要深刻理解和充分认识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我国古代在栽茶的同时,就形成了普遍饮茶、品茶、评茶系列的茶文化活动,不仅奠定了我国具有特色茶饮文化的多种饮茶习俗,而且除汉族外,各少数民族也绽放了丰富多彩的茶饮文化花朵,为我国茶文化宝库,增添了瑰丽的色彩。
茶文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理念发生深刻变化的象征,具有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茶道“和谐”精神是茶文化的深刻内涵,从茶文化的外在形式看,“茶为国饮”就是一种最恰当的表述和实践活动。为了实现这个理念,我们就要又好又快发展茶叶经济,使得有更广范围、更多数量不同肤色的人类,都能享用和品味。
中国茶道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清代。中国茶道有三义: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饮茶之道是饮茶的艺术,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诗文、字画、建筑、天然环境相结合,把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糊口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饮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实于饮茶的艺术形式之中,重在修炼身心、了悟大道;饮茶即道是中国茶道的最高追乞降最高境界,煮水烹茶,无非妙道。
中国茶道在从事茶事时所讲究的“真”,不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是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家名人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静要真闲。茶是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真。
茶道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反之,是为“三不点”。
明代为十三宜与七禁忌。“十三宜”为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咏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会心、十二鉴赏、十三文僮;“七禁忌”为一不如法、二恶具、三主客不韵、四冠裳苛礼、五荤肴杂味、六忙冗、七壁间案头多恶趣。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煎茶 、斗茶 、工夫茶。而喝饮茶历史发展到现在,人们对茶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改进,以使饮茶这一过程更加丰富细腻。例如中国功夫茶操作规程有十三式,合称为功夫茶十三程式。
中国茶道有三义: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饮茶之道是饮茶的艺术,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诗文、字画、建筑、天然环境相结合,把饮茶从日常的物质糊口上升到精神文化层次;饮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实于饮茶的艺术形式之中,重在修炼身心、了悟大道;饮茶即道是中国茶道的最高追乞降最高境界,煮水烹茶,无非妙道。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茶道流程有很多种,此处仅以13道茶道举例:
【 第一道 】净手、赏具。也就是洗手,喝茶卫生很重要,先引茶人喝,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这个都是为了喝茶前有个放松心情的准备。
【 第二道 】 烫杯、温壶。就是把茶叶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目的也是为了卫生清洁,同时给茶具预热,这样出来的茶的味道更香,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说这叫洁具提温。
【 第三道 】 马龙入宫。把茶叶放到茶壶里,称为马龙入宫。名字叫的好听,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 第四道 】 洗茶。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为了把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去掉,还有就是把没炒制好的茶叶过滤掉。
【 第五道 】 冲泡。把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茶道的程序其实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这步才是平时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即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 第六道 】 春风拂面。完全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 第七道 】 封壶。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 第八道 】 分杯。准备喝茶开始的步骤,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 第九道 】 玉液回壶。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简单点说就是给客人每人一杯茶。
【 第十道 】 分壶。然后将茶汤分别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 第十一道 】 奉茶。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礼仪,以茶奉客的中国古代礼仪之本。
【 第十二道 】 闻香。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 第十三道 】 品茗。现在终于可以喝茶了,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然后放下,可以在谈话交流期间继续如此,显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茶道是相对于茶艺表现形式的不同形态的一种精神产品,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如果说“茶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的话,那么“茶道”则是茶艺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前者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后者则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心灵去体会的内在的表现形式。二者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
总之,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是指导茶文化建设活动的最高原则。
品茶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喝茶的最高境界是忘我,而不仅仅是色香味。
喝了茶,人变得轻松了,身体不那么紧了,忘掉语言、放下头脑之后,用心灵去感受茶之道,感受自然人生的生命成长状态,就是真实的。只有当自己身体、心灵的密度很微细时,那种穿透力才够,才能敏锐地感到宇宙能量的微细振动,才能够听到、感知万物的呼吸,然后越来越微细,并与之融合为一体。
能感应到茶分子与能量的微细度,与我们本身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心灵净化的程度不一。当你能跟宇宙的气息融合时,整个身体就变得非常敏锐,自然知道。一杯茶喝下去,每个人的生命、习性、很深层的东西都会是透明的。
好茶能让我们很快安静下来,训练我们从内在看这个世界、很快理解这个世界。喝茶让我们成为流动的水,能量源源不断,很多现象、高等的东西,慢慢都能理解。这样喝茶,看起来没什么,也很轻松。但就是越轻松、越简单,看不出什么,灵性进化才快,因为无形无相。
好茶能解千年之渴,一杯好茶能够唤醒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真正地快乐。茶可邀月遨游苍穹,茶可入梦让我们找到简单真实的自己。
优质的茶文化是怎样被人传播的?
广东人爱喝茶,功夫茶已经走走进梅州千家万户。很多梅州人做生意谈业务讲究先泡好茶。茶喝顺了,生意自然成了。甚至有人这样说:喝茶的圈子远比喝酒的圈子有档次。
茶艺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文化,喝茶 品茶讲究韵味,大道无行,无形上学而为道,中国是不称茶为茶道的,我们向来注重儒礼,讲究中庸,道是一种在冲茶的过程中所贯彻的一种精神,看不着,摸不透。
茶的原产地是云贵高原,已为学界认同。原生古茶树北传的第一站是今四川东部的“巴”地和西部的“蜀”地,东“巴”西“蜀”是秦汉时代及秦汉之前两个茶树种植中心。此后,巴蜀茶沿长江、通蜀栈道及汉江向北、向东传播,形成了古荆襄茶区和古陕南茶区。川东茶区的历史应早于荆襄茶区,荆襄移民入川东输入的是茶风茶俗,而不是茶树。
巴蜀茶继续传播,向北的传播因气候、地理的原因止于秦岭、黄河;向南则一路绿灯,形成了广袤的江南茶区,并在唐宋时期完成了茶叶种植重心的战略转移
陆羽最先考察的是山南道茶区,因地理毗邻的关系或许到过剑南道的某些茶区。然后是淮南道茶区。《茶经·八之处》基本上是以山南茶和淮南茶为标准样,评定全国茶叶品质。原因有三:
其一、山南道和淮南道是他最先考察的茶区,留下了难忘的第一印象;
其二、这里是古老的茶区,茶叶的品类齐全、品质有别,便于作比较研究;
其三、山南道和淮南道靠近京都长安,近水楼台先得月,长安人对山南茶和淮南茶会有更多地了解,陆羽的评价自然会借助京都的文化辐射作用去影响全国。
为什么中国的茶叶不像外国的咖啡那样受80?
喝茶,是一种文化,是对修身养性,自我调节等等的一种认识,中国人喝茶,大部分都是30岁或者35以上的才有这个意识。茶文化博大精深,古代就有人提出:和敬清寂,羽化圆融的修养方法。可惜茶道文化在中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传入日本以后,茶道文化一度在日本得以发扬。
待你长发及腰原文全诗?
《十里红妆-女儿梦》 何晓道
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
待你青丝挽正,铺十里红妆可愿。
却怕长发及腰,少年倾心他人。
待你青丝挽正,笑看君怀她笑。
时待我发齐腰长,愿与梦郎诉衷肠。
半生缠绵报君享,此情绵绵意长长。
时待我发齐腰长,轻舞霓裳意飞扬。
襄王神女应无恙,巫山云雨梦得偿。
时待我发齐腰长,红颜老去珠也黄。
秋风萧瑟雁南去,菊花半残泪成行。
时待我发齐腰长,前尘渺渺路茫茫。
花月青云随风去,此别残生梦断肠。
时待我发齐腰长,银汉迢迢遥相望。
此别江湖路渺渺,回眸一目来生怅。
时待我发齐腰长,轻车彩墙玉女靓。
但叹流年似水过,朱颜逝去青灯凉。
时待我发齐腰长,平生夙愿镜中赏。
三千烦恼终将去,我将我心葬江洋。
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的意思是:等我的头发长到腰际,年少的你也长到成人了,你来娶我好不好?
待你青丝挽正,铺十里红妆可愿意思是说:待少年成年时,我嫁与你,你是否愿意。
却怕长发及腰,少年倾心他人 意思是:怕我头发到腰际,少年喜欢别人。
待你青丝挽正,笑看君怀她笑意思是: 等到你盘起头发时,怀里却是别人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