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帅的故事,钱学森拒绝美国高薪毅然回国故事
元帅的故事,钱学森拒绝美国高薪毅然回国故事?
新中国建立之后,我们的国家依旧很羸弱,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此时正在国家急需人才的时候,钱学森的归来如虎添翼。两弹一星的大功臣钱学森,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在拥有了两弹一星之后,中国才真的拥有了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和独立性。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为了回国,钱学森放弃了多少自己的利益?当你听到这组数据之后,你会相当吃惊。
当时美国有位军事将领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放走钱学森,就等于放走了两个机械化师,宁可杀死钱学森,也不要让他登上回国的飞机”。历经坎坷和惊险之后,钱学森还是顺利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和当时的一批高技术人才共同努力,创造了我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两弹一星。当时国内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看过两弹一星纪录片的人都知道,钱学森他们一批高级知识分子为了制造两弹一星,长期远离家人,保持高度机密,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在大沙漠里一待就是几年。
而在美国时的钱学森就已经是美国大学里的终身教授了。作为著名的空气动力学专家,年仅二十八岁的钱学森就连同冯.卡门建立了卡门--钱近似公式,在航空航天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实力派钱学森凭借着自己超高的技术同时被麻省理工和加州理邀请为大学讲师,当时钱学森在大学任教时的年薪就已经达到了两万四千美金。其实像钱学森这样的大科学家,主要的经济来源又不是靠大学任教而来的,他的主要经济收入是搞科研项目。
美国军方为了研发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端武器,就成了各种各样的项目小组,如著名的曼哈顿计划等,这些项目投入很大,为了鼓励科学家能够尽心竭力地为美国军方服务,他们和科学家达成了协议,那就是科学家的收入和科研项目的投入按一定比例挂钩。这样一来,钱学森每年在项目组就能拿到不低于5万美金的基本工资,加上另外的提成,平均每月两个项目,每个项目的提成奖金达五千美金左右,加上钱学森还在美国物理研究所任职,这里每年的工资又是2万美金。
这样算起来,钱学森当时每年在美国的收入不低于十万美金。这可是一九四几年,就是如今一年十万美金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能过着十分愉悦的生活了,更何况是五十年代时期。当时美国的家庭每年收入才三千美元左右,钱学森一年的工资就顶二十个美国普通家庭的收入。他一年的工资可以买70辆美国汽车,可以买十套豪华公寓,也可以买一套豪华别墅。
这些对钱学森来说还不是最大的诱惑,在那个时代的美国,华人很被歧视,而钱学森,却处处受人尊敬。无论在学术界,军界,政界,钱学森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欢迎和尊重,对于一个人,有什么比金钱,尊重更重要的呢?在钱老眼里有一样东西比那些都重要,那就是对祖国的热爱和向往。历经磨难,九死一生,钱学森放弃了海外高昂的薪水,崇高的荣誉,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我国国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什么是伟人?这就是伟人!
有哪些让人听了毛骨悚然的民间故事?
感谢邀请。当前最让人毛骨悚然的民间故事就是第一批80后年满40岁。更惊恐的是这些40岁的80后大叔大妈们准备去摆地摊😂。这当然只是开个玩笑。言归正传,我今天要讲的就是这么一位刚满40岁的80后大叔身上发生的真实故事,故事的名字他强烈建议叫做《楼道里的高跟鞋》。
以下来自他的讲述:这件事发生在1997年,当时我这位朋友在西部某政法学院读专科自考班,因为不是正式大学生,他们学校就在西部某市北区一个镇中学租了校舍,中学对面,是北区的某局机关大楼。因为学校周边还未开发,学生宿舍紧张,便又跟对面机关大楼租了两层作为宿舍。某局共有四层,平时办公只用一二层,第三四层就作为学生宿舍,而且全住的男生。每天5:30下班过后,便会锁上第一二层办公区域,不允许进出。晚上10:00过后,三四层也会上锁,学生们便只能待在宿舍里面,整个楼层也就没有女生了,女生都住在学校里面。读自考班的男生,都不是啥学霸,再说那会儿连电脑都不普及,可不像现在大学夜生活难那么好打发时间,一群人虽然荷尔蒙爆棚,也只能憋在寝室里面自己找点乐子,一般来说就是提前买些啤酒零食,在寝室里边就这着啤酒打纸牌。
那是仲初夏的一天,眼瞅着自考时间越来越近,朋友一寝室4人却丝毫也没有临考的压力,如平常一般聚头诈起了金花。这时节的某市,已有别地三伏天的热气,寝室的吊扇摇得有气无力,还得不时受蚊虫叮咬之苦,但这些不利条件丝毫没有影响男生们的热情。几个室友,一位是吉林长春人,一个位是吉林长白山市的,还有两个位就是本地人,嗯,朋友就是本地人其中一位。他们就着酒劲抓牌切牌,嬉笑怒骂,输赢有各,热闹非凡。朋友那天运气不好,开场就输多赢少,这一把开的早竟然抓到个333,瞬间便觉得满血复活斗气冲天,眼看着他气势十足,室友们见事不好四家扣了两家,对家长白山那室友也许是觉得他耍诈,竟一直不看牌,打算死磕到底,朋友自然是不可能放弃,这万载难逢的机会,两人正如关公战上了秦琼,一时间斗成个旗鼓相当,难分难解的局面。
斗战正酣时分,另外那位长春的同学突然问:“你们听到什么声音没有?”还没扣牌的两人自是没有理他,另一位本地同学细听了一会儿,表情有些疑惑地道:“好像是高跟鞋的声音,啪嗒啪嗒。”这话一出,遭来室友们群嘲:“你怕是思春了吧,这个和尚窝子哪里来的高跟鞋。”只有长春那位同学在为他辩护:“扯哦,我也听到了”斗牌那两人还是不理他们:“或许是有人悄悄带了堂客,也说不定是二楼谁在加班。”堂客是当地方言,意即女朋友。几人不再纠结,继续专注于牌局。蓦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突然清晰的灌入耳际,啪嗒,啪嗒,啪嗒,啪嗒……似乎有人穿着高跟鞋在走廊里跑了几步,几人悚然一惊,这次,他们都听到了。
因为脚步仓促响起,如在耳侧,细听又分辨不出是在哪里,在空寂夏夜十分膈应刺激耳,再说此时已是过了凌晨,常理来说即使有人加班也不该这会儿出来晃荡。男生们当时就觉得心里有些毛毛的不舒服。我朋友一米八的大个子,看着人高马大,这时候心里却有些七上八下,遂开口道:“你们扣了牌的人去看哈子嘛。”他老乡也有点怂,便怂恿着长春的室友说:“你去,你不是说你胆子大。”长春的室友倒也老实,端起啤酒瓶猛灌了一口,便一个起身三两步窜到门口,回头看看,紧盯着他的三双眼睛,然后猛的拉开了门,啥也没有。他慢慢探出头去,左边,没有,右边,也空无一人,转身示意后,众人皆松了口气。朋友一副大牌还没见到效益,急得抓耳挠腮,便不耐烦的说“别管了,别管了,继续继续。”长春同学耸了耸肩,关上门准备回座位。就在他一转身的刹那,啪嗒啪嗒,啪嗒啪嗒,啪嗒啪嗒……那诡异的高跟鞋声又响了起来。这一次,他们连汗毛都竖了起来。那声音怪的很,听起来似乎是在走廊,但忽而又像是在上下楼梯,楼梯门明明就锁的紧紧的。长春的朋友也不敢再开门了,他迅速的跑回座位,转身死死盯着房门,其余三人也都一样呆住了。
呼噜,老乡同学咽了口唾沫,他弱弱的呢喃:“我,我想屙尿”。“你去啊,顺便看看外面究竟什么动静。”“我,我不敢。”这时另一位室友给他解了围:“我也想去上个厕所,都去吧,不去看看,今晚瞌睡都睡不着。”那时他们已经一人喝了三四罐啤酒,眼瞅着尿意都憋不住了。我朋友也憋得慌,但又舍不得这副好牌,便说催促对家:“唉,那你快开吧,开了就去。”对家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死活不肯。眼看僵持不下之际,那位便说“封牌封牌,这里就我们4个,在这又没有其他人,我们都去把门锁上,回来继续,要不你喊他们两个各看一家,免得扯皮”。 一番商量以后,因为几个人都觉得不是外人,便选了第二方案,分别让各自老乡看了底牌。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这座楼的格局,朋友的寝室位于三楼靠大路一侧,上楼梯间靠左正对第三间房,到了夜里楼梯间的铁门就被锁上了,那座办公楼也不算老旧,但最初设计是用作机关办公,寝室都是办公室改过来的套间,也就没有设计厕所。一旦想要方便,便只能到走廊对面的公共卫生间。
这群男生如果生在现代,玩恐怖密室是铁定不敢做单线的,幸好那时候还没有“叫叫儿”这种稀有动物。四个人便划拳决定了顺序,朋友排在第二,打头是长春的兄弟,后面则跟着他老乡,长白山的室友压阵。四个人壮着胆子向外挪,走廊外依旧空无一人,那晚奇特之处在于,其余寝室仅则也没有透出一点光,怕是多数都睡了。走廊装的还是老式的钨丝灯,昏黄暗淡,压抑得让人不敢大声呼吸,他们寝室离厕所约摸也就三四十米,放在平时自然是眨眼功夫就能过去,但这次却觉得那么漫长,“我数一二三,一起跑。”挪了几步后,里面的人都出了门,领头的长春人大声喝到,仿佛也是在给自己壮胆,另外三人不约而同点了点头。“一、二………”三字还未出口,啪嗒,啪嗒,啪嗒的声音一瞬间想了起来,仿佛近在咫尺,声音如在耳畔,在空荡荡的走廊里,又好像在二三层的楼梯间上下,就是那种上下楼踩的很重高跟鞋啪嗒声。那一瞬间从尾椎骨生起一股寒意让朋友几乎僵在了原地,大热天他却感到脖子上似乎吹过一阵凉幽幽的风,似乎有什么看不见的东西从他身上穿过。长春的兄弟退回来时推了他一下,他惊醒过来,几个人争先恐后的往屋里逃回去,最后还是那兄弟把门给啪的关上了,惊魂未定的他们终于回过神来,喘着粗气,这才发现不知道是谁回来时冲的太急竟然把打牌的桌子给撞到了,封牌早已凌乱不堪。
“牌都乱了,还打不打?”“他们两个不是都看了嘛。”这时候朋友哪里还有玩牌的心情,“我三筒,你还要我跷你吗?”对家没有发声,望着长春同学,这位同学确实是个耿直boy,或许是被吓着了,一直都面无表情,长白山的同学想了想只能认栽。若是早几分钟赢了这种牌我朋友铁定要兴奋上好几天,到这时候他却心情全无,今天这事要搞不清楚,怕是都睡不着觉。但这时他们是打死都不敢出去了,不过几个男孩子一直很急,实在是没办法,十来分钟后他们又再次鼓起勇气出了门。这次就没再听到那声音了,他们五十米冲刺回去,一晚上都辗转反侧没睡安稳,还好高跟鞋的声音那晚没有再响起过。
翌日,他们问隔壁寝室的同学,昨天晚上有没有听到高跟鞋的声音,隔壁的同学也说有听到,也是觉得有点起鸡皮疙瘩,那啪嗒啪嗒声一阵一阵的,断断续续响了好一会儿,但却听不真切究竟是在哪里。好奇的男同学们担忧晚上又出现怪声,第二天一整天都在讨论这事儿,大家都不知道昨天晚上是个什么情况,但其中一位男同学就提出来,我们整个三四层都住满了,唯独三层厕所对面的宿舍房间从入住以来都是被锁起来的,实在也搞不懂是怎么回事。
当天下课后,他们去了某某局咨询,没想到这一问,还真问出了名堂。看大门的大爷告诉他们:原来这栋楼在92-93年的时候,死过人。有一个女员工,刚毕业参加工作不久,大约是失恋之类什的原因自杀了,就吊死在三楼上锁的屋子里面,被发现的时候她一身红衣僵直的吊在电扇下面,脚上穿着一双红色高跟鞋,如同待嫁的新娘,所以那那房间就一直被锁上了,没在使用过,这栋办公楼三四层也便宜租给了学校作为学生宿舍。我朋友们吓得不轻,他们找到当时学校班主任说这个情况,班主任自然让他们不要瞎想,安心住。后来回想起来,以前他们也时不时的会听见什么怪声,但是都没有引起大家注意,那以后,他们时常听见高跟鞋的声音时不时都会在寝室外的走廊里回荡,啪嗒啪嗒,啪嗒,啪嗒,啪嗒……那时候也甚少有人在校外租房,朋友他们只好在寝室添置了尿壶,晚上坚决不敢再出去上厕所了。不过这件事儿发生得也挺好,自那以后朋友晚上早早休息,再也不敢熬夜打牌了,后来一年内就顺利的通过了自考。值得一提的是,长春的室友后来悄悄告诉我朋友,对家手中那副底牌竟然:3个4!随着城市的开发,那座学校和对面的税务大楼,现在还依然没有拆除,被周围现代化的楼堂馆包围着,不再如以前那么荒凉,大学也早就不在那里租房设点了。
我认为,这诡异的怪声可以有多种的解释,也许是风吹过带动了什么零件,也许是有人恶作剧,但也许……只有亲历者才能体会到声音的诡异,至今回忆起来依然觉得毛骨悚然。
你见过历史上最低调的将军?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十大元帅中我军的刘帅和徐帅都是很低调的将军,他们也是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卓越军事统帅,他们在生活上低调与在战场上的叱咤风云则完全不同。
刘帅与徐帅做为我军的高级将领,在我军的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都是足以让敌人胆寒的将领。红军时期刘帅一直在红军总部,主要担任红大校长和红军总参谋长,在担任总参谋长期间,他优化了我军的参谋部,完善了我军的机构建设,被蒋介石称为:毛主席和朱老总之后,最了解我军的人。
徐帅在红军时期则更为牛,他一步步走到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成为当时我军指挥部队最多的元帅,他指挥部队取得了反蒋介石的六路围攻的胜利,以少胜多的胜利打了一个又一个。
两位元帅却又都非常低调,刘帅在红军长征的时候立功无数,尤其是进入四川之后,刘帅化解了红军的多次危机,以至于后来冯玉祥评价说:"他当年带领红军跳出重围,四渡赤水。这种东跳西窜的战法,就是他早年在四川的翻版。”而据一些消息,当年刘帅部下问他,那场战争是他最得意的战斗时,刘帅回答“四渡赤水”,后来刘帅听到伟人对四渡赤水的言论之后,立马又找来了这个部下,告诫部下不要将自己曾经将四渡赤水做为最得意之作的言论说出去。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就能看到刘帅是一个非常睿智且低调的人。
徐帅同样低调,当两大红军会师之后,张国焘得知自己兵力远远高于中央红军,便开始向中央红军要权,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而陈昌浩紧跟张国焘的步伐,对毛主席、对中央存在极大的轻视。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徐帅,同为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徐帅对毛主席一直很尊敬,让毛主席颇为感激,在毛主席准备单独北上前夜,毛主席还打算带徐帅一起走,可惜徐帅当时确实走不了。
刘帅与徐帅两位低调的元帅,在抗日战争期间走到了一起,他们在129师共事,刘帅担任师长,徐帅担任副师长。在最初中央定人的时候,本来计划四个师,不过蒋介石不给,所以徐帅错失担任师长的机会,不过在组建129师的时候,刘帅提出让徐帅担任师长,自己做副师长,但没有通过。
刘帅50岁的时候,中央要给他做寿,以刘帅低调的性格,他不接受做寿礼的要求,自己不告诉别人他的生日,也不让汪华荣同志对别人将。最后还是中央下命令,将给刘帅过五十大寿做为鼓舞士气的行动,刘帅这才答应。
解放战争结束之后,两位老帅对生活要求都极其简单,也不许子女搞特权。其中徐帅的衣服坏了就自己补补,东西坏了自己修修,还会给自己织毛衣,是个生活情趣很高的人,平时的时候也喜欢搞些发明创造,自己动手制作些小玩意。
刘帅与徐帅在和平年代却又都不谈论过去的战功。刘帅后期不看战争片,不谈论淮海战役,因为他深刻的明白,战争给人带领的创伤。徐帅则是我军唯一一个做到了军职三冠的人,但是他不喜欢穿军装,平日都是简装出行。
两位低调的元帅也都相互敬佩,刘帅曾经说“我军有两个人最会打仗,一个是徐总指挥,一个是粟司令。”而刘帅去世之后,徐帅也写下了:“垂首山川思梁栋,举目九天觅帅星。”“涂就七言染素绢,十万军帐哭刘公。”的悼念诗。
哪些历史人物其实近乎完美却在历史中存在感不高?
一百年前人尽皆知,一百年后鲜有人知。
举例出历史上那么多近乎完美的人,其实那些历史人物存在感一点也不低,翻书看报上网经常可以见到那些名字。但真正完美又存在感不高的历史名人,笔者首推近代史的萨镇冰,也可以说萨镇冰就是一部近代史。一百年前萨镇冰人尽皆知,时至今日又有几人知晓?
▲萨镇冰戎装像
雁门人杰,出身名门萨镇冰,色目人,中国近代海军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一生苦苦探寻拯救中华民族的道路。萨镇冰始祖萨拉布哈为元初名将,深受忽必烈信任,皇帝赐姓萨,其子为元朝著名诗人雁门才子萨都剌、自此后萨氏家族人杰倍出,例如明朝礼部侍郎萨都琦,抗日战争中阵亡最高军衔海军军官中山舰舰长萨师俊以及近代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萨本栋等。
年幼入船政学堂,青年出国深造萨镇冰一生戎马三十年,并未打过一次功炳千秋的胜仗,却在各党派以及民间有着极高的评价。左宗棠在调任陕甘总督前力荐萨镇冰父亲的好友沈葆桢主政福建船政,十岁的萨镇冰依托这层关系获得考入福州船政学堂的机会。
光绪二年萨镇冰与刘步蟾、严复等官费留学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光绪六年,萨镇冰学成回国。光绪八年中法马江海战,福建水师惨败,在天津水师学堂任教习的萨镇冰深受影响,不甘于此,一心上前线报国恩,屡次主动请缨。光绪十年,萨镇冰调任威远舰管带。
海军解散,回乡教书度日光绪二十年,日岛保卫战爆发,奉命驻守日岛炮台的萨镇冰率部顽强的抵抗日军,在日军18艘舰艇的围攻下,萨镇冰率部抵抗11天,最终在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的命令下才撤回刘公岛。
▲甲午海战
没有能参加黄海海战这让萨镇冰满怀遗憾,在甲午战争后期也没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作用。不久后,中日甲午战争已日方胜利告终,背锅侠丁汝昌殉国。清政府遣散海军官兵,萨镇冰重新回到老家福州。这时的萨镇冰父母双亡,妻子早逝,独留一对子女,身亡他长的萨镇冰只得去私塾中担任教师糊口度日。
▲中间戴新式军帽者为萨镇冰
心怀壮哉,卷土重来光绪二十二年,两江总督香帅张之洞聘请萨镇冰担任吴淞炮台总台官、自强军帮统。光绪二十四年,清朝海军重建,北京海军水师统领叶祖珪举荐萨镇冰任水师统领,萨镇冰拒绝,于是清廷便授予萨镇冰担任帮统兼任海圻号管带。
▲海圻号
清末海军第一人,科学管理军队光绪二十八年萨镇冰统领所有北洋海军军舰,萨镇冰奉命重新组建海军学校,在甲午战争中萨镇冰深知烟、威水手在海中英勇善战,便就地取材以烟台威海为中心招收学员。萨镇冰亲抓亲问,大胆革新,受到了朝内外的一致认可,烟台海校在萨镇冰的主持下成为各海校之首。
在萨镇的建议下,清政府扩大海军学校规模,光绪三十三年烟台海军学堂成立。光绪三十四年清政府准许萨镇冰的建议,每年派军舰抚慰南洋各地侨胞,开创了近代中国政府要员联络华侨感情的始端,为日后东南亚华侨支援抗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宣统元年,清政府委任萨镇冰委为筹备海军提督,萨镇冰统一之前分裂的南北水师,萨镇冰深知甲午海战中失败的缘由,对海军进行科学化管理,统一官制、军服、旗式和号令,这在中国海军史上为头一次。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爆发后,萨镇冰担任角色十分重要,手心手背都是肉,秉承一生不打内战的原则,萨镇冰在深思熟虑后选择了离开是非之地,临走前默许了海军官兵起义。
再次出山,白首不失赤子之心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后,萨镇冰重新出山任海军临时总司令。后来,大总统徐世昌请海军总长萨镇冰暂代国务总理一职。
直皖战争爆发后,为保军舰不受损害的萨镇冰辞去兼职,只任海军总长。1922年,萨镇冰辞任海军总长,北洋政府任命萨镇冰为福建省长。
1926年,年近古稀的萨镇冰辞去职位以三山野老的身份召集福州商甲,集资救济战乱中受害的灾民,事必躬亲,年老的他睡祠堂,住公所,日以继夜的在赈灾前线忙碌,自此萨镇冰又多了一个“萨菩萨”的美誉,民间自发建立“萨公长寿亭”来纪念萨镇冰的功德。
▲萨公长寿亭
修路、筑堤、赈灾、建桥,或许这时候的萨镇冰是他这一辈子最累的时候,又是最开心的时候。
▲七七事变
1933年以十九路军为主的军队发动抗日反蒋,老骥伏枥的萨镇冰不畏强权,当仁不让的加入其中。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年近杖朝的萨镇冰拖着年迈的身子辗转于四川、贵州、湖南、云南、广西、陕西、甘肃等地宣传抗日救亡。1949年8月,一生坚决不打内战的萨镇冰拒绝了代表下野的蒋介石前来邀请他去台湾的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选择支持我军。
老将壮志未酬建国后,萨镇冰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
1951年,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后打进了汉城,这是清末以来中国人第一次占领他国首都,对手还是当年欺凌中国的列强。想到57年前的甲午海战萨镇冰老泪纵横当即提笔作诗“五十七载犹如梦,举国沦亡缘汉城,龙游浅水勿自弃,终有扬眉吐气天”。
1952年4月10日,萨镇冰在福州与世长辞。享年94岁,国家最高领导人等均发来唁电并为其举行公祭。
结语萨镇冰能获两党同尊自然不乏有怹的智慧,纵观萨镇冰的一生都在为国为民操劳。上可陪天子同博弈,下可与农夫论古今形容萨镇冰再合适不过。或许时至今日萨镇冰的大名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淡去,但怹对海军精神的影响,和对百姓无私的奉献的品格永远照亮着世人。
萨镇冰先生不应该是现在这样的,怹应该被人广为熟知。
被更厉害的名将打败的故事?
在二战期间的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战役是非常关键的一次大转折,在这场战役中,出现了两位世界级名将的身影,一位是被冠以日本军魂之称的山本五十六,另一位则是美国五星上将切斯特·威廉·尼米兹。这两人都是二战期间的重要将领,指挥本国军队赢得诸多战功,并名列二战期间的十大名将,但命运让他们在中途岛不期而遇,一场旷世之战就此拉开帷幕。
一个是疯狂的战争狂徒,一个则是收到总统死命令的五星上将,他们的相遇应该是被注定的。
山本五十六是日本海军最著名的提督(舰队司令),曾亲手组建了日本海军航空兵部队,在二战期间担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号称“太平洋之鹫”。他本人痴迷赌博,指挥作战时也喜欢碰运气,因此很多人称之为:疯子。
东条英机上台后,日本联合舰队在山本五十六的指挥下,秘航12昼夜,行程3500海里,于12月7日对珍珠港发动了突然袭击。
由于偷袭珍珠港的成功,日本解除了翼侧和后方的威胁,还控制了制海权和制空权,逐步占领了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的广大区域。然而,山本五十六对此并不满意,他的野心随着一系列的胜利不断膨胀,他打算再次像偷袭珍珠港一样去偷袭中途岛。
然而,此刻中途岛上的将领可不是珍珠港的金梅尔将军,在珍珠港被偷袭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把金梅尔换掉了,让尼米兹将军夺回太平洋珍珠港,洗涮美国的这份耻辱。临走前,罗斯福对尼米兹说:“到珍珠港去收拾败局,然后留在那里,直到战争胜利”。显然,这相当于给尼米兹下达了必须成功的死命令,所幸尼米兹接下来的表现并没有让这位总统失望。
中途岛上,两虎相遇的大戏终于上演了。计划周密的山本这次没能再次如愿,而尼米兹吸取了金梅尔失败的教训,成功粉碎了山本五十六的阴谋。
1942年5月20日,山本集结了7艘航母、11艘战列舰、22艘驱逐舰和21艘潜艇,连同后勤舰只在内共计200余艘,以及战机700余架在柱岛集结。反观在中途岛上的尼米兹一方,能够动用的只有3艘航母、3艘巡洋舰和14艘驱逐舰。双方兵力对比悬殊,胜败似乎没有什么悬念。
不过,战争有时候并不单单是武器装备的对抗,精神、谋略甚至运气都有可能左右战场局面。6月初,山本率领200余艘舰船,分8支特遣舰队向中途岛和阿留申群岛开进。山本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让日军舰队兵分两路对阿留申群岛进行打击。如果美军派兵去侦查或支援,他就可以用日军主力迅速占领中途岛。山本的计划确实不错,但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计划似乎永远赶不上变化!
鉴于珍珠港事件的深刻教训,尼米兹加大了太平洋舰队情报机构的建设。在短期内,就完美破译了日本海军部分无线电密码,使得美军对山本的动向了如指掌。美军截获日军舰队计划后,紧急对刚刚在珊瑚海海战中遭受重创的“约克城”号航空母舰进行大修,工人们不分昼夜拼命抢工,竟然只用了72小时就将其恢复到战斗状态,而通常需要数月才能修复。
而日军为了加大进攻力量,减少了情报侦查飞机的配备,同时为了保持隐蔽航行,又采取了无线电静默方式航行,使得日军各部舰队信息沟通不畅,一系列围绕信息和情报工作的漏洞,使得包括山本在内的指挥官产生误判,坚持按照原计划发起进攻,这样就钻进了提前做好准备的美军“口袋”,此后的日军舰队已经无力回天了。
6月4日,日军航母开始放飞第一波舰载机轰炸中途岛,反而遭到中途岛方向飞来的美军战机的袭击,日军司令部误以为是美军在岛上的防卫力量较强,需要发动第二波对地攻击,遂下令舰载机更换对地攻击炸弹准备再次出击。
实际上,美军尼米兹司令部已经接到中途岛守军的报告判明了日军航母的方位,下令舰载机发动进攻。美军机群出现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加贺”、“赤城”和“苍龙”号航母很快中弹起火并最终沉没。
唯一躲过美军袭击的“飞龙”号航母起飞24架舰载机,成功命中美军“约克城”号航母三发航弹,自己却被“企业”号航母舰载机命中失去了战斗力,最终被己方舰炮击沉。
是役,日军损失大型航母4艘、重型巡洋舰1艘,战死3057人。美军则损失1艘航母、1艘驱逐舰,战死307人。美军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重大胜利,也使得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场被迫转入防守,逐步走上了无可挽回的失败道路。
作为双方对垒的战场指挥官,美国海军尼米兹将军在出色的情报侦察支持下,以逸待劳打了山本率领的联合舰队一个措手不及。纵观山本舰队的战场表现,几乎一无是处,不仅通信密码被破解、空中侦查力量薄弱、舰艇雷达技术落后,更关键的是山本五十六在战役中的表现争议颇多,尤其是他将前方战场指挥权全权委托给了南云忠一,大概是他犯下的最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