乏善可陈什么意思,连电视机和收音机都没有的年代
乏善可陈什么意思,连电视机和收音机都没有的年代?
那年代,主要是上世纪五十到六十年代初,农村农民晚上一是开会多,各种各样的会,名目繁多,忆苦思甜,斗私批修的批斗会,读报学习会。二是体育活动,都是晚上进行,主要是篮球,乒乓球,拔河等。三是文艺活动,观看文化室,俱乐部排练节目。四是听村里老人说书讲历史故事。
那个时代农村文化活动还是丰富多彩的,不过形式不同罢了!
痴长一岁乏善可陈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比你大一岁、没有什么优点,没有取得什么成就可以说的,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谦虚的说法,他客气的对别人说,虽然他比对方大了一岁,但是自己却毫无作为,不像对方取得了很多的成绩、让他羡慕不已,并且在对方面前、他感到无地自容,没有什么话好说
是泛善可陈伐善可陈还是乏善可陈?
乏善可陈
【注释】陈:述说。没有什么好称道的,叫做「乏善可陈」。
【用法】凡是用来表示一件事物没有什么优点可以提出来称道,就可以说是「乏善可陈」。用此成语时,含有不太满意的意思
关于一圆一捺的成语?
可圈可点
可圈可点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 kě quān kě diǎn,意思是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出自于古代的一种笔记方法。
反义词
乏善可陈
来历
古代用加圆圈或点表示文章的句读,圈点也常加在字句的旁边,表示精彩或重要。可圈可点即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也引申为事物值得称赞。
例句
影片中男女主角的表演都可圈可点。
这个海龙王读过不少书嘛,这遣词造句倒是颇为可圈可点。
国王和王储不可侵犯?
沙特的底气是滚滚而来的石油财富,是美国世界霸权战略离不开沙特,是特朗普贪财的本性使然。
(沙特国王阿齐兹.本.萨勒曼)
一、从七十年代之后,沙特的石油出口贸易收入直线上升,从1970年沙特年石油收入的12亿美元,到1978年的380亿美元,直到如今的数千亿美元(包括石油出口和投资收入)。沙特虽然说有3000万人口,其实真正的沙特人只有2200万左右,其它的都是外国来的在沙特干苦脏累活的劳工。天量的石油财富使沙特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富裕生活,尽管沙特王室垄断了石油出口的大部分财富,但是因为钱太多,沙特民众的生活水平还是大大高于周边的其他国家。
(特朗普和沙特国王萨勒曼)
沙特民众有非常优越的国民福利,和普通发展中国家不可想象的社会保障。所以,尽管沙特现在还是落后的君主制,民众满足于现状,沙特社会基本稳定。也因为钱多,美国对沙特也非常的优待。进入新世纪之后,美国在中东地区针对一些国家发动战争,搞颜色颠覆。沙特王国安然无恙,硬是没有沙特的什么事,美国与沙特王室关系一如既往地非常好。
(特朗普和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
二、首先,随着形势的变化,沙特是中东逊尼派的大本营,在中东地区的权重影响越来越大,成为美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盟友。从美国中东战略上来看,美国在中东地区主要的敌手就是伊朗,以及叙利亚等什叶派武装势力。而沙特因为是逊尼派与伊朗教派不同,沙特与伊朗的教派矛盾无法调解,对伊朗敌对矛盾大超过与宿敌以色列,沙特近几年快速的改善了与以色列的关系。沙以关系现在已经走得非常的近了,11月2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罕见的公开帮沙特讲话,劝告特朗普不要在卡舒吉被杀案的决策上,影响沙特政府的稳定。美国在中东如果没有沙特的帮助,哪就除了以色列没有别的可靠盟友。就是经济制裁伊朗,也离不开沙特的石油增产支持。
(沙特国王和特朗普)
其次,美国在全世界的两大霸权支撑,一是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另外就是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而美元的货币地位自从七十年代与黄金脱钩以后,倚仗的就是沙特以及欧佩克石油出口国组织,在石油贸易中利用美元来结算。美元的超级地位,沙特等石油出口国是作了大贡献的。如果以沙特为首的石油输出国抛弃美元,哪就是不可想象的了。一句话,美国现阶段离不开沙特。
(特朗普女儿女婿和沙特国王以及王室成员)
三、沙特与美国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以石油换安全。沙特与美国打了几十年的交道,对美国的贪婪习性完全了解。特别是现在的特朗普,是一个重利轻义的商人。沙特认为只要满足了特朗普的1100亿美元军购大单,答应4500亿美元的经济合作计划,特朗普就什么都好说。在人权道义和现实利益面前,不用说特朗普肯定会选择与沙特政府的合作,争取眼前的利益。而事实的结果,正如11月19日沙特外交大臣朱拜尔所宣布的底线一样,第二天11月20日特朗普就公开表示,接受沙特方面的提议条件,不为难沙特国王和王储。
综述、至今为止,关于沙特记者卡舒吉被杀案事件,已经告一段落。在美欧西方国家中,只有特朗普率先同意沙特的条件。英法德三国还在声称要进一步制裁沙特,但是美国同意了就等于沙特基本过关了,欧洲三国的影响力有限。现在的未知数是美国国会的下一步的动向,是不是会继续杯葛施压特朗普要求制裁沙特。特别是12月份以后的新国会上任,是不是会利用道义高点咬住特朗普不放,这个还有待于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