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宅文化
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宅文化?
什么是「宅」文化?这已经成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所谓「圈内人」似乎都对此有着一套共识,但是由于文化圈子的排他性,学界又对此难以深入。本回答将从「宅」一词的语义入手,来探讨对宅文化的描述。
「宅」一词的语源与流变要对「宅文化」进行定义与探讨,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宅」是什么。可以说,对「宅」这一群体的定义是讨论「宅文化」的题眼。
「宅」是一个舶来词,源自日语的「御宅 (otaku)」,写作「お宅」、「おたく」或片假名「オタク」亦可(片假名写法疑有歧视义,不常用),亦有变体「ヲタク (wotaku)」与其简写「ヲタ (wota)」。后两种写法多见于日本偶像文化及应援文化的讨论中。这个词本义是一个不太常用的第二人称敬语,在作人称代词时,一般可按语境译作「您」、「您家」、「府上」等。
▲日本权威词典《大辞林》对「御宅」的解释
这个词被用于亚文化爱好者之间的互相称呼,可以追溯至庆应义塾大学 1978 级的 SF(科幻,Science Fiction)爱好者圈子。这些人中有后来在日本动漫业界如雷贯耳的美树本晴彦、河森正治等艺术家。而这个词汇在日本的亚文化圈子中大规模流行,则始于现象级动画《超时空要塞MACROSS》的放送。正是在这部作品中,这些刚刚毕业(有的是半工半读甚至退学进入制作组......)的年轻人,将「御宅」用于人物之间的互相称呼。
▲《超时空要塞 MACROSS》第 4 话 18:37,这里的「你」用的正是「御宅」
顺理成章地,「御宅」逐渐被用于对「先锋亚文化狂热爱好者」的统称。而学术界最早使用这一统称的,则是由漫画家、评论家中森明夫于《漫画BURIKKO》(『漫画ブリッコ』)的 1983 年 6 月至次年 1 月刊上连载的文章《宅的研究》(『おたく』の研究)。而由于铁道研究、SF等亚文化在日本逐渐式微,「御宅文化」在日本也渐渐从百花齐放的多种亚文化体系窄化为以动画、漫画、 游戏、特摄等视觉映像为主的亚文化体系。
▲《『おたく』の研究》原文照片
说到「宅」这一词的语义流变,就不得不提到冈田斗司夫(前 GAINAX 社长,人称「宅王 (Otaking)」)的文化研究著作《御宅学入门》(『オタク学入门』)。这本书是为了对抗宫崎勤事件后日本舆论对御宅的不利影响而作的,加之他本人亦缺乏文化研究的良好方法论,所以在学术上并非严谨考究的著作。但由于冈田在宅圈的极大影响力,该著作中对「宅」的定义也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御宅学入门》中写道:
我认为在20世纪这个被称为是映像的世纪的年代出生的他们来说有其自身的特别之处。也就是对影视作品的感受能力极端进化,拥有这种能力的人,才可称之为“御宅族”。而 3000(真名葛仰骞,现优酷土豆动漫中心总监)也曾将关于《御宅学入门》的一篇综述性文章以《现代视觉现象研究综合症》的大标题命名。当然这个标题有 neta 当时的连载漫画《现视研》的意味,但不得不说这也相当准确地概括了冈田所认为的御宅精神。
▲冈田斗司夫于 1996 年出版的《御宅学入门》
冈田斗司夫认为,「御宅族文化的顶点是成为鉴赏者」,认为「御宅族文化=匠人文化」。而对应到西方的文化体系中,则与「极客 (Geek)」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诠释甚至影响了各大翻译软件。用谷歌与必应的日语-英语翻译器翻译「おたく」一词,均能得到「Geek」的结果。
而现在中文语境下,「宅」与「家里蹲(ひきこもり)」之间的等同,也并非单纯的望文生义,而是与它的另外两种诠释一样,具有有迹可循的流变过程。回到之前提及的语源,就会发现「おたく」可以同时表示「您」与「您家」两种含义。这两种含义在作为本义运用的时候尚且没什么区分上的难度,但是引申为对特定人群的概括时,就有了另一种方向——从「您家」这一含义出发,引申为「家里蹲」,即把自己一直关在家里不出去的人。而在《电车男》播出与宫崎勤事件发生之后,「宅」就被彻底定义为「长发胖子、深度近视、自闭偏执、沉溺在自己的世界的变态家里蹲」的形象。而这个形象在影响台湾媒体之后,与中文语境下类似的望文生义(不如说这种望文生义还更严重些)混合,传入大陆。而中国大陆政府的误读与资本势力的有意误用,又加剧了这一义项的传播。现在所谓「圈外人」谈论「宅」的时候,也往往是在指「家里蹲」。
先锋视听亚文化的集合——「宅文化」的真意在分析「宅」的语源之后,我们就可以清晰地发现,这一词汇在指代一种亚文化的时候,便拥有了三重含义——
来自其词源的,关于ACGN 等亚文化的集合
所谓的「匠人文化」(或着用西方的说法,极客文化)
由「家里蹲」这种生活方式发展而来的某种文化现象
一般认为的「宅文化」指的是第一种含义。在讨论这个义项之前,我们先看看后面两种义项为什么是误读。
第三个义项自不必说,这本身就是以讹传讹的产物。但是关于这个义项的研究也并非语言学可以概括。经验上,在软件工程师、电子竞技选手(较为年轻的选手尤甚)、学生等一般认为社会接触不多的职业中,ACG 爱好者的比例相对较高。从这个角度上讲,该义项不仅仅是语义上的误读,其现实基础是对「社会接触较少」与「ACG 爱好者比例较高」之间相关性的误读。这两个变量显然并非互为因果,譬如家庭主妇的社会接触仍然不多,但是她们中鲜少有 ACG 爱好者,也往往不会被圈内人认为是「宅女」。关于这两个变量相关性的研究,有从技术发展、年龄构成、文化环境等多个方向,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个义项看似冠冕堂皇,但事实上是一种脱离群众的观点,是对「宅」的过度拔高。冈田斗司夫本人参与制作的,半动画半纪录片的《OTAKU 的录像带》(『おたくのビデオ』,1992 年)中宅的思想与行为已经并非他所述的这样,而现在则更不必说。在 2009 年出版的《阿宅,你已经死了》(『オタクはすでに死んでいる』)中,他也坦承,当初撰写《御宅学入门》的本意是「为了消除外界对御宅的误解」。以这种目的写出来的作品,其中有多少是客观描述,又有多少是有意拔高,自然也值得怀疑了。
我当时也身处其中。我对于自己被歧视,觉得很不应该、很讨厌,被人看扁更令我觉得火大。无论如何,得要让御宅有尊严才行。至少得要想想法子,别让世人只因兴趣不同就歧视我们。▲《阿宅,你已经死了》中对撰写《御宅学入门》(及其他的一系列著作)的本意的坦承
最后回来看第一个义项。第一个义项认为,「宅文化」是动画、漫画、游戏、轻小说、科幻、特摄等一系列亚文化的总和。那么寻找一个能够概括这些亚文化体系,又能够包容一系列感觉上似有「宅」特征的定语,就成了解答「什么是宅文化」的重点。
中国宅文化界的传奇人物刘炎焱在一次访谈中提出了「先锋亚文化」这一概念,用于描述包括宅文化在内的一系列亚文化体系。而具体到「宅文化」本身,则是这些亚文化中以视听语言为核心的部分,即「先锋视听亚文化的集合」。
▲刘炎焱
「先锋 (Avant-garde)」是一种现代主义艺术门类,而在这里则指代具有较新的文化内核各种亚文化门类。这个修饰语将「宅」的各种兴趣与较为传统的文化体系巧妙地区别开来,也确立了宅文化研究一直以来的后现代特征。譬如现代的日系偶像与山口百惠时期的偶像(甚至还能向前延伸到古代的舞姬)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恰恰是在资本势力所营造的各种属性消费上,而这些消费的技术基础,则是新兴的各种视听技术。如果没有动画与网络等技术,那么属性消费与多媒体混合商法也无从谈起。
检查一个定义的最好方法是运用它进行一些简洁明快的判断。还是以偶像为例,日系偶像相对于韩系偶像而言,属性消费、人设消费更为突出;使用新兴多媒体技术更多(《AKB0048》、声优偶像商法等)、MediaMix 商法更成熟。在文化的先锋性和视听技术的新颖度上都更胜一筹。所以日系偶像的「宅气」自然是远胜于韩系偶像的。
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所谓「宅文化」就是「先锋视听亚文化的集合」。
参考资料:
《大辞林第三版》,三省堂株式会社,2015
中森明夫《『おたく』の研究》,《『漫画ブリッコ』》,1983
冈田斗司夫《オタク学入门》,太田出版,1996(中文译者 angryfool)
3000《现代视觉现象研究综合症——OTAKU学入门》,《科园月刊·梦幻总动员》,2002
冈田斗司夫《阿宅,你已经死了!》,译者 谈璞,时报文化
J. Picchione《The new avant-garde in Italy: Theoretical debate and poetic practices》,《Italian Studies》,2008
文化和文凭的区别是什么?
你好,感谢邀请回答!
据本人所知,文化包括公司文化,饮食文化,写作文化等。
作为本人对文化的见解!比如公司文化,这个公司是经营什么产品,靠的是什么方式来盈利,招聘员工是注重学历还是能力。这就是所谓的公司文化。饮食文化,所指的是,菜式名称,口味偏好,或这道菜的享调方式等。如果是私人自己做老板开餐馆,要给餐馆起个什么样的名称,要招聘中级以上厨师和什么样的工作人员等。本人认为,就个人老板投资开餐馆,以后靠产品还是什么有个性的菜式来盈利,或者倒闭!应该都是以这个人对饮食文化的理解有关,而不是与这个人的文凭高低有关!这就是所谓的饮食文化。关于写作文化,本人其实没有太深入的了解!应该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写作,这个写水平才能有一定的提高。而不是说这个人文凭高的话,写作水平也高!
本人这几年一直混得不好,所以有空时喜欢上了写作。应该是年龄和我个人的学历文凭有关!但是据我了解,很多大学本科,大专学历的人都给初中学历的老板打工!总体来说,对某种行业文化有理解的人,有可能事业成功,也许也会以失败告终!
再有就是文凭高和有能力知识相匹配的人,也许在某些行业上会有所成就!当然也有文凭高的人,还是找不到自己适合的工作。就因为是想找到自己喜欢的行业文化。之所以就是文化与文凭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
作为本人的综合理解,文化与文凭这两个词语,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所不同的。1.内容与本质上不同,2.在某些领域个人的理解不同,3.各种行业上的取舍也不尽相同!
什么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
一、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人在历史中所建造的物质财物和精神财富,并且以文字的方式被记录下来在历史中得以呈现。
二、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区别
1.从历史的角度而言
中国是历史古国,并且传承几千年的历史,历史会塑造一个民族的未来。
这可以从中国人喜欢反思这个习惯上可以看的非常清楚,我们会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吸取养分。
而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他们国家的历史是非常短的,没有太多东西可以回顾,所以他们的价值观都是眼望未来,着眼于不可预见的事物,他们会想着现在的一切会未来是相联系的,所以也导致两个民族取向不一样,发展也是不一样的。
2、从思想的角度而言
从思想的角度而言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熏陶是非常大的。所以中国人非常注重礼、仁等品德,在交际中显得非常有文化,另外儒家的思想让我们更关注事物的长期发展。所以中国政府会制定五年、十年的计划,有利于长期发展。
而西方,特别是美国人,虽然他们的价值取向是向着未来的,但他们对未来的看法是有限的,他们可能会为了利益而出卖道德,而不关心集体性的事。
三、总结
综上所述,不同历史会形成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发展方向,在历史进程中它会吸收许多的养分来肥自己的价值观。因此,看一个民族发展如何,不单看眼前的发展,更要看历史进程。
你觉得什么是圈文化?
这个问题看上去很直观,却又很宽泛也很抽象,让人无从下笔却欲言又止,为什么?都是圈里人啊,我们都是守规则的人(圈里规则)。作为圈外人士,(这样说不对,没有人是圈外人士,应该是不属于某些圈的人士。)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人一生下来最先接触的是家庭小圈圈,圈里有父母 兄弟 姊妹。当然也有或缺的,即不圆满包括,或缺父亲,或缺母亲,或缺兄 或缺弟,或缺姐,或缺妹。一句话缺关爱自己和被关爱的人。按照这个标准,世上少有十全十美的家庭,也就是多有缺憾。于是人们试着去弥补,于是引出无数感人或悲壮的故事,这里就不说了,追求圆满,就像有些因拍照而坠崖的人,总希望再真实一些,结果悲壮了。
现在的家庭圈普遍为三人组,根据地理又分北京家庭或南京家庭……。南方家庭或北方家庭东部或西部都是按地理环境划分的家庭组合。也有按穷富划分的家庭组合,也是由这种组合圈内的微环境因素决定了一个人性格和道德观念的养成,也决定了大多数人的命运走向。当然社会圈大环境是决定圈内成员命运的主体,它有选择权,它有自己的选择规则,它需要人去监管去实施规则下的选择权,这个有选择权的人决定了大多数人的命运。
关于穷富组合的家庭圈里的孩子,他们往往向着两个人格极端发展,富人的孩子太自信,穷人的孩子太自卑。这种性格延伸到社会或集体圈里的人际交往中,两者往往形成依附或主导的关系。人际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孩子,投身到社会中取得成功的机会就大一些。
当然处在穷 富家庭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性格或道德品质,差别这里就不说了。关于家庭圈的文化氛围形成,多被大多数家庭忽视,有许多原因诸如生活压力,没有闲暇时间,……等等,或不知从何着手而被放弃。那么这种家庭圈的文化氛围到底是什么?往大处说是为社会塑造具有优良品格的人才,往小处说就是培养孩子的优良性格以适用社会,使他们有能力选择喜欢的职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而不是被动地被他人选择去适用他们的标准。
要建立这个小圈的文化氛围首先要做的是这样几步;
一 及早发现孩子的兴趣,它是孩子主要能力表现得嫩芽,家长们要懂得呵护,创造一种适宜这嫩芽生长的氛围,给孩子以主动权。
二 家长要以询问引导的方式与孩子交流,而非命令强迫的下的方式。任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特征之一,也是倔强性格的最初表现。要帮助他们建立一种是非标准,就需要借助榜样的力量,但不是让他们去膜拜谁。
三 关于兴趣知识与常识的掌握。
我们人类个体由于寿命的限制,永远不可能成为全才。常识只能明白大概,而兴趣知识的掌握才是最重要的部分,越精通越好。
…………………………………………
⭕⭕⭕⭕⭕⭕⭕⭕⭕⭕⭕⭕
文明与文化是一个概念吗?
文明与文化是一个概念吗?
文明与文化不是一个概念,但它们有着必然的联系。什么是文化?一一广义上是指人类就会历史实线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例如:我们常说的"饮食文化"、"酒文化""建筑风格文化"、"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等等。
一一狭义上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相适应的制度。这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仅映,又作用于一定的社会和经济。咱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形成的民族文化,儒家思想文化,道教文化以及佛教文化,和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都有很大的区别⋯⋯
一一文化是具有民族性,通过民族形式的发展,形成民族的传统,咱们大汉民族的年节文化,二十四节气,农耕文化、包括信仰的龙凤图腾等都是具有华夏炎黄子孙文化的特点,形成民族的特点。
文化的认同,泛指一般知识。每个人掌握的文化知识在什么程度,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从小学一直到大学,研究生,博士。平时我们说,谁谁谁有文化,就是一直读书,是个文化人。
什么是文明?文明是指人类社会进步状态。随着就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人类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平常说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一一文明是和"野蛮"相对的。
一一文明和文化有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文化程度高,,应知书达礼,温文尔雅,但也不绝对,文化程度低,也做到文明处事,遵守社会道德和秩序。
一一做为社会一分子,最好做到有文化又文明的人,为社会发展做出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