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是什么,民国成立纲领是什么

2023-07-25 11:00:04 84阅读

三民主义是什么,民国成立纲领是什么?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Three Principles of the People)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 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它为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 孙中山设想通过三民主义的实施能够"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进而实现国富民强、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三民主义是什么,民国成立纲领是什么

三民主义由民族主义(Principles of Nationalism)、民权主义(Principles of Democracy)和民生主义(Principles of People's Livelihood)组成。

民族主义,反对满清专治和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

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

三民主义其实是孙中山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近代化的思考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高度概括,这种思考与经验上升为理论以后,又对后来孙中山本人及其追随者的革命行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三民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精神遗产,是激励中国人复兴中华大力量。 三民主义有其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

什么提出了以平均地权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方案?

孙中山提出了以平均地权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方案

从早年的改良主义者到晚年的国民革命领袖 ,孙中山始终十分重视农民—土地问题。当依靠“洋务派”和“维新派”去改良农业生产以实现“地能尽其利”的幻想破灭后 ,他成了一位职业革命家。在流亡途中 ,他考察并研究了西方的经济与社会 ,在“单税制”学说的基础上 ,提出了自己关于农民 -土地问题的基本思想 :平均地权 ,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土地政策。但是 ,在他未能找到革命的依靠力量 ,未能建立自己的革命政权之前 。

中山装左右袖口表示什么意思?

说到中山装,大多数人都知道,这是孙中山创制的,却不甚清楚其含义。中山装的每一个部位,都是有象征意义的,并非仅仅为了美感或者实用。

先说口袋。中山装的上衣前面有四个口袋,胸口两个,下摆两个,代表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口袋上的袋盖,是倒放的笔架形,寓意先生的理念是以文治国。

再说门襟。中山装的门襟有五粒纽扣,代表着“五权分立”,即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

接下来是袖口。中山装的左右两边袖口各有三颗纽扣,分别代表“三民主义”,即民权、民主、民生;以及“共和理念”,即平等、自由、博爱。

然后看背面。中山装的背后没有开叉,不破缝,代表中国领土的完整性和不可侵犯。

最后是领口,也是最具有标志性的部位,为翻立式的领子,贴合紧密,像两扇门一样,以显示治国态度需认真严谨。

辛亥革命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辛亥革命指的是1911年中国爆发的民主革命,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辛亥革命的核心思想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其中,民族主义指的是反对满清专治和列强的侵略,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民权主义是指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民生主义则以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为重要原则。

辛亥革命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的“三民主义”理念。

民权主义指的是什么?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先生对于人民基本权利的主张,主要谈到他的自由观、平等观、民权观、以及人民与政府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个部份的主张对后来中华民国的宪政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民权主义的重要主张,有以下几点:

合理的自由

孙中山先生认为个人对自由的滥用,会对团体造成极大的破坏作用,因此主张自由是有限度的。他认为自由的意义是指一个小单位,在一个大团体中,能够活动,来往自如,便是自由。他也反对极端个人主义的自由,或为所欲为毫无限制的自由,因此主张为所欲为有限制的自由,且要有礼与法的规范。

所以三民主义的自由是要与理性、法治相调合,一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范围,才是真的自由,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亦即民权主义主张合理的自由,要限制个人自由,以保持人人自由,牺牲个人的自由,以求得国家的自由。

真正的平等

孙中山先生将「平等」可分成「不平等」、「假平等」、「真平等」来加以讨论。

1.不平等: (1)天生的不平等-

自然界没有平等,人类也没见过天赋的平等,如人生而有圣、贤、才、智、平、庸、愚、劣之分。

(2)人为的不平等-

专制帝王造成的,即帝、王、公、侯、伯、子、男阶级制度。

2. 假平等: (1)产生于打破人为的不平等,而又忽略天生的不平等?

(2)所谓假平等,就是不分圣、贤、才、智、平、庸、愚、劣,一律求其平等,亦即平头的平等。

3. 真平等: 是立足点的平等,即让各人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根据各自天赋的聪明才力充分的去发展造就。 由于凭借发展造就的机会完全相同,所以是真平等。

因此,三民主义中认为平等的精义在于,天生人类之聪明才力有三种不平等,即先知先觉得发明家、后知后觉得宣传家、不知不觉得实行家。因此需要发挥服务的道德心,始三种不平等成为平等;此即聪明才智越大者,服千万人之务;聪明才智略小者,服十百人之务;全无聪明才智者,服一人之务。其目的就在发展人性中的互动、合作、服务、牺牲的道德力量,以补人类天生不平等的自然缺陷。

充分的民权

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主张采取直接民权,就是人民直接行使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种政权。而直接民权指的是人民以集会或投票的方式,行使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来直接管理国事。

直接民权行使之方法,以地方自治为基础,并以县为单位。而每县的国民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政权,始只尽其能,不窃其权。因此,民权主义中是以间接民权的形式来行使直接民权,本质仍是直接民权,亦即以直接民权的精神,由地方贯彻到中央。

万能的政府

孙中山先生认为,建立五权分立的政府理由市政府是为人民谋幸福的,能力越大,则所谋求的幸福也越大,在方法上,主张依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制权分立的原则,所组成的政府,才是完全的政府机关。

此外,为使政府万能,就必需实现专家政治的理想,因为是政府是一大部人事机器,为求其万能,除了使其结构完备外,还要考虑其组成分子的优异。因此除了在制度上一方面使人民有充分的控制政府管理国事的权,一方面政府要有治理政事,造福全民的能?另外,民权主义的架构中特别把考试权独立起来,其主要目的,就在实现专家政治的理想。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