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作品,曹禺为什么要改变巴金家
曹禺作品,曹禺为什么要改变巴金家?
曹禺的剧作《家》是对巴金《家》的一次重要解读,通过曹禺的改编,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得到了深入发展,也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剧作对情节结构的重新安排,使得情节更加精彩动人,也使人物形象塑造的更加深入人心,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改编范例。
有没有民国背景的文学作品推荐?
民国背景的文学作品很多,我在这里推荐一部我最喜欢的《白鹿原》,严格意义上讲小说的开端背景是清末。
这部作品还算火,为什么这么说呢,这部作品电影和电视剧都出了,质量也不错,演员也都属于演技派,但这部作品并不入主流,我们的中小学课本不管是正文还是导读中也没有提到,至于原因,肯定和所表达的内容有很大关系。可能看过电视剧和电影的人多,看过原著的人很少,虽然承认都拍的不错,但我本人则还是看不上。
1. 先说说怎么读才能完全理解作品呢?
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特定的时空背景,这部做品的时间背景便是清王朝倒台前夕到新的人民政权在白鹿原上建立;至于空间背景,则是更加重要的,《白鹿原》是陕派文学的代表,故事发生在西安旁边的一处原上,所谓“原”,其实就是黄土塬,是一块比较完整的高地,原上土地平坦,适宜农业生产。其实故事所反映的就是原上的农业宗族在这历史巨变中的故事。要理解作品,首先要理解关中陇东一带的风土人情和特有的农业文化,这对于我们来说很难,首先很多人不成长在那个环境下,其次《白鹿原》所描写的那个社会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2. 说说我为什么要推荐这部作品
《白鹿原》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白鹿两家矛盾纠葛组织情节,白嘉轩所代表是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在时代变迁和政治运动中,作者勾画出了一幅宏伟的历史画卷。《白鹿原》所包含的人物众多:族长白嘉轩,好胜心极强,扮演白嘉轩的搅局者的鹿子霖,白家的长工鹿三,鹿三的儿子——麦客、土匪、保安队长等多重身份的黑娃,黑娃有伤风俗的妖魅女人——田小娥,能掐会算的儒学大家代表——朱先生,白嘉轩的大儿子——最后的赢家白孝文,鹿子霖的大儿子——革命者鹿兆鹏,国民党的县委书记和乡约,共产党员廖军长……《白鹿原》所描写的事物丰富:宗族图腾性质的白鹿,“交农运动”,种鸦片,瘟疫,妩媚女人田小娥的故事,农民运动,军阀战争……总之那个社会有的都有了。
有千万个读者就有千万个白鹿原,这个作品其实有争议的,有人说它是鼓吹封建迷信思想的作品,同时又有比较逼真的情色描写,但又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对于《白鹿原》的中心思想,很难描述,它给我的感觉就是在描写客观的描写已经离开的那个社会,描写这个社会的巨变,因此当写到近代的政治运动时,作者并没有站在哪一派的位置,而只是去描述发生了一个怎么样的事情。作者所描述的历史事件都有具体的历史背景,比如,清将张升(历史原型是升允)对陕西革命政权的进攻,军阀(原型是刘镇华的镇嵩军)进攻西安城。
作为一名历史学专业的人,我很推崇《白鹿原》,因为它很真实很客观,作品所思考的问题更具有历史意义——社会政治变迁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作者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今天这个问题还在继续,中国文化该向何处去?
《白鹿原》是写历史的文学作品,陈忠实先生是一位天才,这个作品是奇迹,承载了消失的社会。
下边附上我初读《白鹿原》后的感想:
前段时间一个同学说只有相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才能读懂陕西文学,我想确实是这样。
我是甘肃陇东人,家乡的风土人情与关中无异,我小的时候家乡发展比较落后,还带有传统社会半封闭性,我生长在一个大家族,有十多户人,都属于五服之内,爷爷是家长,所有的重大事物都是他主持的,有些别人可以做的事他会安排靠谱的晚辈去干,一些规矩在他那里是要被严格遵守的,比如过年祭祀祖先的屋子女人不能进入,叩头时每个人的位置都是很有讲究的。爷爷的日常工作就是下地干活,据说我家在我出生前的某一年我家的小麦产了100多袋(装尿素的袋子),从我记事起我家里就有个粮仓,装了好多麦子,爸爸提出来要卖掉,被爷爷呵斥了一顿,“粮食就是命”。我从小被教育要尊敬长辈,诚实做人,“老实”二字是我们家族在十里八乡的标签,老一辈人提起“水泉下人”(我家住在村里跳水的泉的旁边)都说很人好。
真实的改变是从我的父辈开始的,但这些年随着父亲年龄的增长,我发现他越来越像爷爷了,专心于果园,不去像其他人一样寻找发财的其他门路,我很不理解当年做工人他为什么会被家里从庆阳车床场叫回来娶妻生子,现在我开始懂了。
读完《白鹿原》,我就觉得是多么似曾相识,爷爷不就是那个“白嘉轩”吗,“白嘉轩”善终了,而鹿子霖没有,为什么?我相信所有的“白嘉轩”都会料到这个结果(那个社会的思维)。至于白鹿原上轰轰烈烈的革命,巨变,那些所谓的“风云人物”来来去去,最后让狡猾的白孝文成了赢家,抹去意识形态的在我们思考时的影响,想想也正常。“白鹿”据我猜是测类似于部落图腾一类的东西,小说最后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白嘉轩,朱先生这一辈人退出历史舞台,是的,白鹿走了,新的陌生的“神灵”要来了。
对于《白鹿原》小说本身,我不想去用一般的准则去评价,也不能评价,它是真实的,我只想去尽力挖掘他所表达的更深层次的内涵。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白鹿原”社会呢?传统中国社会,传统中国的哲学观,用现当代文学标准衡量白鹿原完全是一种错位。这个社会会怎么样?这个社会被取代后会怎样?陈忠实先生没有给出答案,只有时间会给我们一个答案,置于大历史下,还是未知的。我很佩服陈忠实先生能写出如此优秀的作品,有限的文字承载了一个社会的全部,就是一部史诗。
茶馆导演还活着吗?
已经去世了
谢添,中国著名演员、导演。
1933年在天津开始业余话剧演出,曾参加鹦鹉剧社,演出田汉、曹禺等人的剧作。
1936年谢添初登银幕。作为演员,谢添被称为“银幕上的千面人”,也被誉为影视界“四大名丑”之一;而作为导演,更是被誉为“中国的卓别林”。
2003年12月13日,因心脏衰竭在北京去世,享年89岁。
《茶馆》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谢添执导,于是之、郑榕、蓝天野、黄宗洛、英若诚等出演。该片改编自老舍所著的同名话剧,以老北京的裕泰茶馆的兴衰历程为背景,讲述了20世纪初至解放前夕中国普通民众经历的苦难和生活逐步崩溃的故事。
雷雨是谁的代表作品?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
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伪善的资本家大家长周朴园,受新思想影响的单纯的少年周冲,被冷漠的家庭逼疯了和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的女人蘩漪,对过去所作所为充满了罪恶感、企图逃离的周萍,还有意外归来的鲁侍萍,单纯着爱与被爱的鲁四凤,受压迫的工人鲁大海,贪得无厌的管家等,不论是家庭秘密还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
该剧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精炼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
观日出是谁写的?
观日出是胡奎写的。
胡奎 :
元明间浙江海宁人,字虚白,号斗南老人。明初以儒征,官宁王府教授。有《斗南老人集》。
《观日》
胡奎 〔元代〕
夜半鸡鸣海日红,六龙飞出五云中。曾从秦望山头见,万里青天踏彩虹。
其他诗词:
1纸鸢
胡奎〔元代〕
只凭一线上青天,中有天机合自然。莫待风高收不得,宫商别调不如前。
2题梅花白头公图
胡奎〔元代〕
谁写罗浮梦里云,飞来山鸟意相亲。傍人莫笑头如雪,占得江南第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