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h,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4种短周期元素.X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2
aph,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4种短周期元素.X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2?
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4种短周期元素.X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1,最外层电子数不大于8,则次外层只能是第一电子层,
所以X是B元素;
Z与Y相邻,Z比Y的电子数多8,所以Y和Z属于同一主族元素,Y原子序数大于X,
所以Y属于第二周期元素,Z属于第三周期元素;
W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2倍,W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大于8,W原子序数大于Z,处于第三周期,
所以W是S元素;
通过以上分析知,Y和Z可能分别是C和Si或N和P,
A.W是S元素,二氧化硫对应的亚硫酸为中强酸,故A错误;
B.Y属于第二周期元素,Z属于第三周期元素,为同主族元素,故B错误;
C.X是B元素,Y和Z可能分别是C和Si或N和P,W是S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正确;
D.非金属性B<C或N,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故D错误;
故选:C.
醋酸含量的测定的计算公式及推导?
食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1.
了解基准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性质及其应用。 2. 掌握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保存要点。 3. 掌握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过程、突跃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原理。 【实验用品】 仪器:50mL碱式滴定管,25.00mL移液管,250mL容量平,250mL锥形瓶,分析天平,托盘天平。
试剂:邻苯二甲酸氢钾(),0.1mol/L ,NaOH溶液,0.2%酚酞指示剂。 【实验步骤】 1.NaOH溶液的标定 (1)在电子天平上,用差减法称取三份0.4-0.6g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分别放入三个250mL锥形瓶中,各加入30-40mL去离子水溶解后,滴加1-2滴0.2%酚酞指示剂。 (2)用待标定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至无色变为微红色,并保持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3)记录滴定前后滴定管中NaOH溶液的体积。计算NaOH溶液的浓度和各次标定结果的相对偏差。 2. 食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 (1)用25.00mL移液管吸取食用醋试液一份,置于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用移液管吸取25.00mL稀释后的试液,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0.2%酚酞指示剂1-2滴,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直到加入半滴NaOH标准溶液使试液呈现微红色,并保持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3)重复操作,测定另两份试样,记录滴定前后滴定管中NaOH溶液的体积。测定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应小于0.2mL。 (4)根据测定结果计算试样中醋酸的含量,以g/L表示。 【实验研讨】 1. 醋酸是一种有机弱酸,其离解常数
Ka = 1.76×,可用标准碱溶液直接滴定,反应如下:
化学计量点时反应产物是NaAc,是一种强碱弱酸盐,其溶液pH在8.7左右,酚酞的颜色变化范围是8-10,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正处于其内,因此采用酚酞做指示剂,而不用甲基橙和甲基红。 2. 食用醋中的主要成分是醋酸(乙酸),同时也含有少量其他弱酸,如乳酸等。凡是CKa
>的一元弱酸,均可被强碱准确滴定。因此在本实验中用NaOH滴定食用醋,测出的是总酸量,测定结果常用:
3. 食用醋中约含3%-5%的醋酸,可适当稀释后再进行滴定。白醋可以直接滴定,一般的食醋由于颜色较深,可用中性活性炭脱色后再行滴定。
加入糊精和碳酸钙的目的是什么?
因为荧光黄是吸附指示剂,需吸附在卤化银沉淀微粒表面才能变色,希望沉淀表面积越大越好,加入碳酸钙目的是增加沉淀量,加入糊精的目的是保护硝酸银沉淀保持胶体状态,防止凝聚,目的都是为了增加指示剂的吸附量,使变色明显。
a在ph前读什么?
a在ph前即aphorism,读[æ],意思是格言,警句。它的造句如下:
1.An old aphorism still holds true: No pains, no gains.
2.I wrote my life aphorism on my resume.
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A.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B.pH试纸先用水润湿再浸入待测液C.pH?
选D,
有两种正确方法:
a,用玻棒蘸取待测液涂于pH试纸上,马上与比色卡对照,读值。
b,用滴管吸取待测液滴于pH试纸上,马上与比色卡对照,读值。
分析:
A,试纸上的指示剂会进入待测溶液,从而污染试剂。
B,用水润湿后再测,相当于稀释了待测溶液,会使所测PH值失准
C,过一会观察,颜色会缓慢变化,读数失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