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核算,乌鲁木齐的新冠疫情是由什么引发的
国民收入核算,乌鲁木齐的新冠疫情是由什么引发的?
最新消息:截至7月31日,新疆新增确诊112例,现有确诊523例。新冠疫情出现局部反弹,乌鲁木齐市疾控中心全力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乌鲁木齐人,这段时间亲身经历了新疆的疫情之后,我想从自身所接触谈谈乌鲁木齐新冠疫情的发生原因及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的多感染者。
#31省连续3天新增确诊超百例# #新疆新确诊112例 乌市111例# #辽宁新确诊11例 无症状6例#@生活热点正能量
新疆的疫情发生的比较突然,7月中旬,从学校回到乌鲁木齐之后,我亲身经历了乌鲁木齐疫情从无到有的过程。从7月15号乌鲁木齐发现第一例确诊病例到进入防疫战时状态,我感觉一切都不一样了,往日人来车往的大街上变得空无一人,地铁、公交开始停运,航班大规模取消,我所住的小区也一直在实行封闭式管理。
因为我是从外地回来的,做完核酸检测之后,开始在家进行14天的居家隔离,门也被封了,但每天会有防疫人员上门提供生活所需物品。
在北京经历了疫情之后,回到新疆再次经历疫情,我觉得,病毒并未走远,不但越来越狡猾,而且就一直潜伏在我们的身边。北京和新疆出现的疫情,已经说明新冠疫情开始产生局部反弹。
截止到今天,新疆现有确诊523人,防疫任务变得愈加艰难。那乌鲁木齐的疫情是由什么引发的那?乌鲁木齐市疾控中心主任芮宝玲在发布会上说:新疆乌鲁木齐出现的疫情源于一起聚集性活动,病例以普通型和轻型为主。疫情发生之后,国家卫健委第一时间派专家组奔赴新疆调查疫情源头,但具体的引发原因、疫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扩散范围目前还在调查,只能等待进一步消息。
根据现有的调查推测和判断,乌鲁木齐的疫情或与七月上旬的一场婚礼有关。当然,因为新疆与多个国家接壤,周边邻国的疫情正在爆发,乌鲁木齐作为新疆第一大城市,与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员往来较多,有可能会引起病毒传播。因此,乌鲁木齐的疫情也有可能是境外输入引起的,但具体原因有待专家组的调查。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感染者?7月30日,新疆新增确诊112例,现有确诊523例,人数依然在持续增长。就目前来看,乌鲁木齐的疫情防控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那么,在新疆采取了最严措施遏制疫情后,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么多感染者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病毒越来越狡猾,传播早期不易发现目前,海外疫情仍然有增无减,呈现爆发和反弹的趋势,病毒有可能已经出现变异,变得越来越狡猾。新疆出现第一例确诊之后,第一时间采取了最严措施遏制疫情,可以说反应速度是非常快的,但由于病毒的传播具有隐蔽性,很有可能在发现第一例确诊之前传染源就已经传播了一段时间,再加上传播早期不易发现、病毒的潜伏期越来越长,近几日,乌鲁木齐的疫情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我们不必过于担心,自发现第一例到现在,已经半个月的时间,感染人数达到峰值之后会逐步回落,确诊将逐渐减少,直至清零。
第二,随着核酸检测的大面积覆盖,病毒感染存量被查出乌鲁木齐疫情防控应对非常迅速,身在乌鲁木齐的我对此深有体会。疫情发生后,乌鲁木齐开始对社区进行封闭管理,在全市展开无死角全面排查和免费核酸检测,随着越来越多外省医疗团队的驰援,核酸检测覆盖人群越来越多,感染存量不断被检测出来,所以,这几日我们可能会觉得感染人数在不断上升。但这也是一个好消息,随着越来越多的存量被检测出来,确诊数将不断回落。
总结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疫情的局部反弹在所难免,出现散发性病例属于正常现象。张文宏医生最新发声表示:新疆疫情在3-4周后基本能够恢复正常生活。
熬过风雨,必见彩虹!目前,新疆的疫情形势整体可控,在到达峰值之后,即将迎来回落,我们完全有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只要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我们定能战胜疫情。@热点生活正能量
随手点赞,好运不断
欢迎关注 @生活热点正能量 ,乌鲁木齐本土创作者第一时间带您了解最新疫情消息
CPI到底是什么?
2020年11月CPI同比降0.5%,环比降0.6%,CPI同比快速大跌到负值以下。意味着需求疲软、消费不举,尤其是食品价格下降2.4%,这给大消费类尤其是食品消费类企业带来比较大的困境,利润降低已不可避免。与此同时,CPI下降,意味着央行不具有加息的基础,适度的货币宽松政策仍将继续,有利于股票市场的发展。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CPI为负值,意味着相关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因此而获得实惠,相反企业则因为价格下降而利润降低,对于相关消费品企业和服务企业的经营积极性带来影响。
当然,CPI为负值,并不代表所有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都出现下降,比如11月份的CPI数据为负值,表明总体物价下降。从细分指标来看,CPI下降主要还是以猪肉为主的食品价格的下降所致,除去食品之外的其他消费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仍然处于稳定的状态,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价格下降。具体来说,食品中的猪肉价格下降12.5%,降幅比10月扩大9.7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60个百分点。
CPI下降是好事吗?
CPI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标,而通货膨胀在老百姓的感受里就是钱毛了或钱不值钱了,同样数量的金钱,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下降了,这就是通货膨胀,相反则是出现了通货紧缩。二者简称通胀和通缩。
因此,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人们自然不希望通胀出现,持续的通胀会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和生活质量。如果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出现通胀,人们为了满足需求,则必须增加支出。
不过,CPI出现下降,虽然消费者的购买力会增强,基本生活需求支出会减少,帮助消费者省钱了,但是,它也会导致企业生产力不足,影响企业扩大生产的积极性,这将导致企业能够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减少,很多人将因此而失业;另外,企业也会想方设法地减少员工的收入,最简单的道理就是,一线计件工人的计件工资标准将下调,由于需求不足,企业甚至会减少订单量,使得工作不饱和,这也会影响企业员工的工资收入。
因此,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CPI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是比较好的,大概在2-3%的情况是,表明经济既不过冷也不过热。
以11月份的数据来看,2020年11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5%,环比上涨0.5%。说明,我们的工业生产者2020年确实面临着比较困难的局面,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比较大,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环比数据是上涨的,说明我们的经济正在艰难地走向复苏。
该如何提高当今的国民素质?
既然提到国民素质,那就要提到整体全国人民不是个别人的问题。中华民族是个优秀民族,在很早就国民素质纲领,儒家三纲五常教化人民,仁义礼智信;道家天人合一,识进退,不妄为。由于受到时代环境局限,确实存在部分糟粕,我们应该以发展,扬弃的眼光来继承并发扬光大。素质是培养及自修的,素质要从孩童做起,家长及师长要一身正气一身作则。俗话言叫不如身教,有句身正不令则行,身不正令则不行。有句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坏人学坏人,跟着巫婆吓假神,事物都有同化及从众现象。所以我认为家长搞好学前素质教育,国家在校更应该搞好学习及素质教育。尊老爱幼是应该的,孝敬父母老人是必须,为人诚信生意童叟无欺要有的;不敬不孝,出口成脏,欺讹哄骗是错误的。让人知道感恩,晓得廉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提高国人素质的标尺。
跟GDP有什么区别?
说一个简单通俗的概念,财政收入就是政府每年能收到的钱。我们知道,政府要维持其正常运营,比如说发公务员工资、修路修桥、教育领域支出等等,这一系列支出都需要钱,而政府本身又不能去赚钱,所以这一系列的支出来源是财政收入。只有有了收入才能去支出。
那么财政收入又来源于什么呢?按照15年实行的新预算法,财政收入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政府最为重要的财政收入,占比最高,其组成主要为税收收入,占比约在80%,剩下的主要为行政事业性收费,比如说我们去办个身份证、办个护照交的钱就属于这个。我们看一下2017年度中央一般预算收入情况。第二类为政府性基金收入。很多人不明白政府性基金收入到底是啥,说一个政府性基金收入占比最高的项目,那就是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这一块属于政府性基金收入。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都会形成政府性基金收入,比如我们去看个电影会缴纳电影产业发展基金,坐飞机会缴纳航空产业发展基金等等。我们从上图也可以看出土地出让收入占了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大部分。
第三类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这一块我们知道政府管辖很多国有企业,那么国有企业赚钱了,可能会有一部分分红,上缴给财政,这个钱就是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第四类也就是最后一类为社保基金收入。主要是职工日常缴纳的社保费,用于发放养老保险,不过目前有些省份的养老金发放都成问题,压力很大。
所以,上面四类就是财政收入的构成,与GDP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是财政收入与GDP又息息相关,因为政府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是税收。如果经济发展不好了,GDP不行了,企业不赚钱,政府又如何征税呢,那么财政收入自然就降下来了。
因此,一般来说,在同等产业结构情况下,GDP越高,财政收入水平越高,反之亦然。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广东连续多年GDP作为全国老大,它的财政收入也一直保持全国老大,遥遥领先。
印度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
印度总面积世界第七,但其实际耕地面积却仅次于美国。
相较来说,中俄加拿大等国面积虽然大,却有很多地方无法居住与耕种,然而印度的情况截然不同,其耕地占比非常高。
再者,印度是个地处热带的国度,常年高温多雨,非常适合农业的发展,如此规模的耕地面积加上其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养活十几亿人并非难事。
印度的农业条件,好得令人羡慕世界上面积比印度大的国家有六个,但适合居住与农耕的土地面积超过印度的只有美国。
以加拿大为例,其辽阔的土地除了南边一条狭长地带,大多数都常年冰封苦寒,根本就无法有效发展农牧业,澳大利亚大多数地区都很干旱,也不适合耕种。
然而印度不同,其不到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效土地面积比例极高,耕地众多。
在全球范围之内,印度的可耕地规模仅次于美国,由于美国常年休耕轮作,因此印度的实际耕种面积甚至还超过了美国,位居世界首位。
不仅是耕地面积大,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气候。
纬度偏低的印度大多数地区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常年都比较炎热多雨,虽然也常有各种旱灾洪灾什么的,可整体上气候条件还是很好。
常年都热、降水丰富,这意味着农作物大多可以不分季节进行种植,而且生长周期短。
单产不够,多种来凑!印度大多数地区理论上都能轻易做到一年多种多熟。
其他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热带地区的农作物产量要比温带地区多得多,更何况印度的耕地面积还非常巨大,所以这也造就了印度理论上本应该非凡的粮食出产能力。
印度的农业产量,其实并不充足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度,古代的印度在西方,是一个不逊于同时期中原地区的农业繁荣之地,其农耕发展历史相当悠久成熟。
以前全世界的农业,几乎都是靠天收,但现在不同了,需要科技的加持。
整体来说,印度还是个科技比较滞后的国家,包括其农业发展水平还是比较低,不过说起来印度的农业技术水平,也不算太差。
上世纪中后期,印度先后进行了全方位大规模的农业技术革新,大力引进优质种苗,更迭农业科技等等,使得印度的农业产量急速上升。
虽然已是有了长足进步,不过印度的农业产能,还是没有完全开发出其潜力。
即便自然条件如此优越,印度的稻米与小麦单产仍旧不足,其稻米的单位平均产量只有我国的67%,小麦是我国单位平均产量的74%。
不仅如此,由于加工与运输水平的低下,印度粮食的损耗率是我国的四倍不止,同样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很多粮食没进入市场就消失了。
按照目前的最新数据,印度年人均粮食产量是192公斤,而我们1961年因为天灾粮食产量剧减之后,都还有207公斤的水平,印度的粮食产出其实根本不够。
一边出口粮食,一边挨饿的奇葩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印度是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国之一,前两年更是直接超过了传统米仓泰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地。
印度不仅养活了自己,还是世界最大稻米出口国,这成了很多人埋汰自家的一个说辞,因为不同于印度,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但这些人往往没有注意,或者故意无视一个事实,那就是印度多少人在挨饿。
印度这个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国,同时拥有全球27%的重度饥饿人群,按照世卫组织在2017年的数据,超过六亿印度人无法获取足够热量的食物。
因为饥饿,印度有一半以上的育龄妇女还有五岁儿童营养不良,大约40%的印度青少年身高与体重过轻,粮食不足带来的问题还有很多。
要养活印度并不难,只要有口吃的留口气儿就算活,可真正难的是养好。
印度的人口与我国基本持平,但粮食总产量仅为我国一半,事实上,我国每年大量进口的粮食都是大豆玉米之类,主要用于养殖业加工饲料,并非口粮。
印度是世界最大的吃素国家,用不着那么多的肉食,自然不必过多消耗粮食作为饲料,可即便如此,印度仍旧有大量的人口无法吃饱吃好。
养活容易养好难,以后会更难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超过20%的人口,这是我们的农业成就,现在的我们生活水平虽然与欧美还有不小距离,但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
印度的人口比我们略少,耕地比我们多,自然条件又好,可印度的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印度土地大多私有,并且印度的粮食价格要普遍低于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为了利益,土地所有者将粮食出口到价格更高的国外。
更重要的是,农民们又普遍穷困,为了获取必要的生活生产资料,只能将粮食卖出去作为交换。大量的粮食被出口到国外,使得印度自家用于消费的粮食并不充裕。
我们所说的养活,与印度所说的养活,完全不是一回事,直到今天,印度的平均寿命位列世界第125位,甚至低于常年硝烟的伊拉克。
如果按照印度的活法,我国自产的粮食能够养活比目前多出一倍的人口。
越优质的生活,往往都需要越多的物质基础作为支撑,一个普通的美国人与一个普通的印度人活在世上,他们各自所需要消耗的资源却是天差地别。
印度的确养活了十几亿人口,却极其勉强,因为大量的印度人并没有获得充足的食物。
现在印度的人口超过13.5亿,且增速明显,可其粮食产能增幅却微乎其微,随着印度人口的愈发增多,未来的印度就算勉强养活自身都很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