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船明烛照天烧,央视抗疫最前线里有哪些感人事迹
纸船明烛照天烧,央视抗疫最前线里有哪些感人事迹?
6个抗疫感人故事:
1.穿上“战袍”奔赴抗“疫”一线,来自西安国际中心医院医疗队的228名医护人员一起做出决定:“集体断发!”
2月5日中午,塔子湖地铁站附近的亚朵酒店内搭起了“临时理发店”, 为了尽快的进入工作状态,减少头发外露的感染几率,年轻的姑娘小伙子们剃光了头上的秀发,“削发明志”的感人瞬间被酒店员工一一记录下来。
一缕缕青丝被依次剪下,女医护队员们将它们整齐地摆放在一起,并在上面写上各自的名字。变平头甚至光头,所有的女队员没有哭泣,反而觉得这是自己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
西安医护队228人集体“削发”,你们短发光头的样子真美
95后郭家萌护士手握刚刚剪去的长发
西安国际中心医院官方微信上发布了一首小诗:“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眼前,我不怪你保持着冷峻的脸庞,其实你有铁骨也有柔肠,只是那青春之火需要暂时冷藏。战疫的日子短暂又漫长,别说你不懂情只重阳刚。这世界虽有疫情也有花香,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浪漫!”
2. 95后抗疫护士与未婚夫隔着玻璃戴口罩亲吻
一名95后女护士义不容辞地冲上了抗疫一线,未婚夫每天凌晨2点视频护送她回隔离宿舍。
2月4日晚,分别11天的小情侣终于相见了!他们隔着玻璃戴着口罩亲吻。据悉,两人原本打算今年情人节就去登记,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计划。
小情侣约定:疫情结束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领结婚证。
3.一个位于边境线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村
全村93户中47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主要收入是种植香蕉和装香蕉务工
他们决定捐赠22吨香蕉
浩浩荡荡的摩托车
就是由村中运往村口的公路
再装车运往湖北武汉边上的黄石
特殊时期,近两千公里的路程
如何运往疫区呢
一个来自外省的卡车司机田本红主动提出运往武汉
4.嵩县闫庄大葱是嵩县特产
在豫西地区远近闻名
临近春节时
听说武汉疫情严重
村里的村民都想为武汉做点什么
最后决定把村里种的大葱捐给武汉
嵩县是国家级贫困县
而且因为联系不到刨葱机械
300多个村民到地里用手硬拔了三天
5.说到捐钱做慈善,那肯定要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陈光标。
陈光标做慈善方式跟别人不一样,他是“能多高调,就多高调”。
半个月前,陈光标和儿子应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邀请,前往瑞士洛桑参加“为奥运喝彩”及“中国和”主题展览。当他知道国内口罩严重短缺的时候,决定带着儿子,同时发动当地的华人帮忙,跑遍瑞士和法国多家药店,最终购买到20万只口罩。这批口罩,除部分发给了身边坚守岗位的环卫工、警察之外,有10万只发往了武汉,剩下的给了北京和南京的环卫工人。
1月31日,在欧洲的陈光标又通过新的渠道,购买了第二批口罩,总共30万只,然后紧急发往国内,继续支援抗疫前线和南京的环卫工人。与此同时,陈光标的儿子陈环保也发动同学献爱心,向武汉市捐赠了46000副抗疫口罩。
陈光标在欧洲两次花钱购买口罩,总共花了大约400万人民币。但这还没完!2月2日,陈光标又跑到韩国,再次筹集30万只口罩,然后在当天晚上加班加点,把这些口罩火速发往武汉。
前后购买的三批口罩,共80万只,起码花了陈光标600万块钱,这些口罩也在第一时间送到了抗疫前线。
6.妻儿离世950天,林生斌捐了5000个口罩:爱与善,能对抗世事无常。
林生斌是谁?
可能你已经忘了。
他就是被保姆纵火烧死一家四口的那个人。
他还在相信人间,我们为什么不呢?
北京空气中的病毒跑到哪里去了?
我就奇了怪,北京的病毒,武汉疫情病毒,都是发生在大城市。而且是一波就过高峰期。或者是又来一波。
问题出在哪,是空气中有病毒,还是人为,嗨不清楚?为什么专家们预测有高峰期,好像是判断前后备受注目。
病毒到底来自哪里,它又像风能一阵而过,又像雨随地飘落,为什么专家号说,人人增加免疫系统,那就是谁都逃避不了,思前想后,还顾感染期间,确实是百思不得其解。
中国这么多专家,科学家,三年疫情还没找到病毒来自哪里的答案。而治疗病毒药物也无硑究特效。
最关键的是不是病毒,还是生化,谁都说不准。
今年的洛阳牡丹花会还会如期举行吗?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每年的四月初,正是洛阳牡丹花盛开之时,牡丹花会也举办了许多届。但疫情当前,今年的牡丹花会能不能开放现在还不能过早下结论。
但让我预测一下的话,开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湖北武汉的疫情全部结束,防控战役才算最后胜利。这之前,各地大规模聚集活动不可能开展。
但我预计虽不能开放,但会采用新的一种方法來让牡丹花的芳姿展现在国人面前。
一是小规模开放,集中几个开放点,展现牡丹精品,不完全开放。另外,还会严格控制参观人数,实名制网上摇票、抢票。参观者还要出示当地出具的健康证明,身份证,进入时还要测量体温方可进入参观。
二是创新开放方式,以全新面貌出现。就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无人机等高科技,举办网上牡丹花会,利用镜头全方位展示牡丹的美,让国人,特别是湖北正在为抗击疫情的人们足不出门就可以欣赏到国色天香,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据专家说,四月份,除湖北外,全国其他地区将取下口罩了。这时正是清明好景,春暖花开,牡丹怒放,这场牡丹花会将送给全国人民最好的礼物。
下面欣赏二首描写牡丹的诗
赏牡丹
唐代: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咏牡丹
宋代: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注:图片来自网络
万户萧疏鬼唱歌?
这句话来自毛泽东的诗词,送瘟神(七律二首 1958.07.01)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李森祥的小说以什么为题材?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作品如下:
《传世之鼓》长篇小说
《送瘟神》长篇小说电视剧《纸船明烛照天烧》由此改编
《台阶》短篇小说入选了人教版八年级的语文课本
《半个月亮爬上来》短篇小说李森祥第一篇发表的小说
《小学老师》短篇小说被《小说月报》《上海文学》等选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