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曾侯乙墓的发现
曾侯乙,曾侯乙墓的发现?
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周王族诸侯国中曾国的国君曾侯乙的一座墓葬,位于湖北随州城西两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上。曾侯乙墓呈“卜”字形,墓坑开凿于红砾岩中,为多边形岩坑竖穴木椁墓。无墓道,南北向,墓坑南北长16.5米,东西宽21米,深13米,面积为220平方米。曾侯乙是谁?
曾侯乙,姬姓,氏曾名乙。生卒年不详(据考古发现推定,他大约生于公元前475年,卒于公元前约433年),史籍并无其人记载。是中国战国时期南方姬姓曾国(即姬姓随国)的国君。
此曾国与史书中的随国一国两名,始祖为赫赫有名的周朝开国大将军南宫适(括)。曾国是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镇守南方的重要邦国。
1978年,在今湖北省随州市区西约一公里处的擂鼓墩,考古工作者对其墓葬(后来证实)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包括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尊盘等,同时出土文物还有大量兵器、乐器、铸造精良的漆器、青铜器等,共15000多件,其中9件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出土的文字材料说明曾侯乙是一位名乙的曾国诸侯王。从楚惠王送给他的一件青铜镈上的三十一字铭文看,曾侯乙死于公元前433年或稍晚,通过对其尸骸的碳14测定,可以推定曾侯乙的死亡年代在公元前433年到公元前400年之间,他死时年龄在42--45岁之间。
综合考察其他材料,曾侯乙应当生于公元前475年或稍晚,约在公元前463年前后成为诸侯王,在位约三十年。出土文物表明,曾侯乙生前非常重视乐器制造与音律研究,兴趣广泛,同时也是擅长车战的军事家。
扩展资料
“通过近几年在随州境内的文物考古发掘整理,我们接连发现了几段重要铭文,其中曾侯乙编钟上的180多字的铭文清楚表明曾、随是同一个国家,破解了困扰史学界36年的‘曾随之谜’。” 这是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随州叶家山西周曾侯墓、文峰塔东周曾侯墓考古发掘领队黄凤春在20日召开的湖北省政协“随州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界别协商座谈会暨重点提案督办会透露的
曾侯乙墓未解之谜?
对于曾侯乙不甚了解,而究竟是哪一代的曾国国君至今仍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学术界目前存在三种意见;一是夏代始封的姒姓曾国;二是西周始封的姬姓曾国;三是随即曾国,姬姓。
从博物馆所展览出的所有曾侯乙墓随葬品中发现,几乎每一件文物上都刻有铭文“曾侯乙作持用终“,唯一一件尊盘是其抹过先君之名再进行刻字,从而说明曾侯乙这件青铜酒器的喜爱程度。而墓中所有的随葬品最直观的反映就是曾侯乙的兴趣爱好、青铜器的技艺娴熟、当时国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
编钟的音色特点?
编钟声音清脆明亮,悠扬动听
能奏出优美的旋律,有“歌钟”之称。编钟虽作为一种较为古老的打击乐器,但其音质、音准、音色等方面,绝不逊色于民族打击乐器和西洋打击乐器,更不逊色于架子鼓等爵士打击乐器。其地位已在世界打击乐界中根深蒂固。
曾侯乙编钟是谁复原的?
曾侯乙编钟是方国荣和他的儿子方晨修复的,目前保存于湖北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