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书,1945年7月26日本投降文件是什么

2023-07-17 22:00:05 83阅读

日本投降书,1945年7月26日本投降文件是什么?

波茨坦公告发表于1945年7月26日,全称《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这篇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声明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

1945年7月17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发表对日最后通牒式公告。由美国起草,英国同意。中国没有参加会议,但公告发表前征得了蒋介石的同意。苏联于1945年8月8日对日宣战后加入该公告。

日本投降书,1945年7月26日本投降文件是什么

波茨坦公告共13条,主要内容有:盟国将予日本以最后打击,直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日本投降后,其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由盟国指定的岛屿;军队完全解除武装;战犯交付审判;日本政府必须尊重人权,保障宗教、言论和思想自由;不得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作战的工业,但容许保持其经济所需和能偿付货物赔款之工业,准其获得原料和资源,参加国际贸易;在上述目的达到、成立和平责任政府后,盟国占领军立即撤退。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实际上向盟军投降。

为何二战日本受降仪式是在美海军密苏里号上进行的?

兔哥回答:这个说起来有点像编瞎话,我们并非是当事人,只能道听途说,不过查阅资料,到也贴切,所以兔哥总结一下,分享给大家,欢迎探讨。二战日本的主战场应该在中国,必竟是我们牵制了日军陆军的主力部队。美日间的较量多在海上,太平洋战场决定了日本海军的覆灭。二战美国向日本的本土投了两颗原子弹,对日本的投降起到了推进的作用。主要是美国人是有考虑的,就是占领日本,如果日本不投降,自然也坚持不了多久,但美军如果强攻,日本必采取所谓的“玉碎”行动,美军伤亡少不了。因此,逼迫日本投降是上策,结果日本投降了,而且做为战争魔头的天皇竟然不被审判,这就是条件,美国,日本是有猫腻的。

为什么在要在密苏里上举行授降仪式,又为什么司令官是麦克阿瑟:日本投降后,签署投降文件是必须的程序,按照惯例,应该在投降的国土举行,这样也代表对战败国的惩罚羞辱,让它长点记性。然而,事实却是被按排到了美国的“密苏里”战例舰上。关于其原因,有以下的说法,(一)美国海军,陆军争功之说:陆军的麦克阿瑟是美国的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但麦克阿瑟是陆军出身,当时是准备在日本东京举行授降仪式,但当时的美国海军的代表人物尼米兹并不买账,认为美国海军的作用远大于陆军,如果在东京举行授降就没海军什么事了,对于在太平洋血战的美国海军人员来说是不公平的,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白宫幕僚海军部长提议在海上,密苏里号既是太平洋的旗舰,又是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家乡舰,这样就等于消弱了陆军的代表性,同时继续由麦克阿瑟作为美国政府代表签字,又维护站麦克阿瑟的总司令地位,但尼米兹作为美国政府代表主持议式,还给足了总统面子。这样总算劝解下来。确实签字这天,美国密苏里号战舰升起了两面五星上将的旗子。不过兔哥认为没这么故事性这样简单。兔哥个人的看法如下:

(二)顾及日本国民及天皇的情绪:美国占领日本是既定方针,因此,已经委任麦克阿瑟为驻日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还要和日本人打交道,战后日本虽已投降,不服的气氛以然浓厚,在日本本土东京举行授降仪式自然是对日本民众的羞辱,其国民难于接受,会对美国产生怨恨,不利于美国对日本的统制。另外,1945年9月2号举行的授降仪式,接下来就必须对战犯审判。对于天皇是否被审判各国意见并不统一,多数国家要求必须审判,而美国从日本投降起就已经确定不审判天皇,完全是为了美国的利益着想。如果在东京举行隆重的授降仪式对天皇的羞辱是最大的。美国要想利用天皇就必须保持天皇在日本人眼里的权威性,这样才能让日本人臣服于美国。

(三)安全方面的考虑: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颁布诏书,宣布日本接受无条件投降。而1945年9月2日就举行授降仪式,这么近的时间点,日本的国内治安的复杂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对于狂热的日本人来说,天皇的投降诏书无异于天踏下来了,这种狂热需要用时间来将温,投降仪式场面宏大,特别是陆地上,而参加授降仪式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万一来个磕磕碰碰的就不是小事。而美军对日本的东京并不熟悉,因此,为了安全起见,海上无疑是最安全的。正是有上述两点才使得授降仪式落在了密苏里号的身上。

关于麦克阿瑟:麦克阿瑟从二战开始就参与其中,而且在菲律宾等战场上和日军作战,并且是太平洋战场上的盟军司令,也可以说是美国海军的太平洋舰队的上级,仅管和尼米兹都是五星上将。主要的是已经被美国政府任命了驻日盟军的司令,按资历非他莫属,也是给老麦提升在日本人眼里的权威性。老麦虽然喜欢表演,这让很多美军高官看着来气,但还是有一套的。美军军中对于麦克阿瑟的态度两极分化。一说是真正的帅才,另一半则说是徒有虚名。不过麦克阿瑟对日本的治理可以说是可圈可点,她释放日本共产党人,提高妇女地位,制定了许多使日本提振经济的措施,对日本战后的掘起功不可没。当然,保住了天皇对于日本人来说对他自然感激涕零。他被称为日本的“太上皇”,就是天皇老子的意思。日本人对他非常推崇。

以上是兔哥个人看法,欢迎指正,探讨,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

签字投降和递交投降书的地点?

日本向中国投降的时间是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的外相重光葵和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依次在投降书上签字,递交投降书的时间是1945年9月9日9时,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受降仪式,日本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正式向代表中华民国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呈交投降书 。

中国为什么优待日本俘虏?

首先优待俘虏最大的优点便是可以消磨敌人的作战意志,众所周知战争是一个巨大的绞肉机,不但消磨着双方士兵的生命,同时也是对双方作战人员意志的考验,士兵的心理崩溃同样是造成战斗失利的重要原因。二战时期的德军和日军便是最出色的例子,这两个国家在当时对战俘的虐待全球闻名,集中营和万人坑都是处理战俘的手段,但是最后的结果就是与之作战的军队因不愿接受被俘虏后可怕的下场而奋勇作战。

当敌人的意志在战争中被消磨殆尽,成为俘虏也将会被纳入一个绝望的士兵的考虑之中,如果得知对方对俘虏采取优待政策,很多战争中都能起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中国古代著名将领辛弃疾在对匈奴作战的过程中也采取了优待俘虏的做法,也起到了扰乱敌人军心的效果。

解放军自始至终都在坚定地保持优待战俘的传统,不但让中国军队在国际上饱受好评,同时也让中国军队在作战中无往不利,可以说是中国军队除了枪炮以外的另一大利器。有时决定战争胜利的不仅仅是枪炮,也包括了人性。

德国的投降对于中国和日本有什么影响?

德国盟友的失去,日本最后的希望也失去了。 1945年5月,在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日本仍准备负隅顽抗,其在声明中声称:“日本为求自保自卫与东亚之解放而作战之决心,丝毫未感动摇。德国之投降,不能令日本之作战目标有丝毫之变更。”由此,日本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的最后一个敌人。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和整个世界作对的人,势必遭到最严厉的惩罚。7月26日,中、美、英三国联合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早日投降,但日本军国主义者对此置若罔闻,其公开宣称要进行“本土决战”,即便全国“一亿玉碎”,也在所不惜。在其顽抗姿态下,盟国为早日结束战争,决定对日本实行最后的摧毁性打击。 8月6日上午,一架名为“伊诺拉·盖伊”的美军轰炸机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人类历史上第一颗战术原子弹。一道强烈的白色闪光后,广岛市中心上空随即发生震耳欲聋的大爆炸,顷刻之间,巨大的蘑菇状烟云及几百根火柱迅速将广岛烧成火海,爆炸中心方圆6公里的建筑物全部摧毁,20万人就此丧生。由于日方对此事件保持缄默,美军轰炸机于3日后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6万人再次被夺去生命。 就在长崎遭核爆的前一刻,也就是8月9日凌晨,在大雨如注中,刚从欧洲战场归来的百万苏联红军未待休整,即越过中苏边境线进入“伪满洲国”,盘踞于此十数年的日本关东军被摧枯拉朽般一扫而空。由此,日本法西斯不仅输掉了最后的赌注,而希望借助苏联调停从而体面结束战争的企图也最终化为了泡影。 8月9日这一天无疑是日本法西斯最感漫长的一天,原子弹的强大威力,苏联红军的重击,中国战场的全面反攻,除极少数顽冥不化的军国主义分子外,绝大多数日本人都对所谓“本土决战”的前景感到绝望。就在当天晚上,日本裕仁天皇亲自召开会议,但会议中军方仍争执不下,首相铃木只能请求天皇圣断,最后,裕仁流着泪说:“……如再继续战争,不仅日本趋于灭亡,全世界亦将陷于不幸。此时,只有忍受一切,结束战争!” 8月10日,日本政府分别电请瑞典、瑞士将投降之意转达中、美、英、苏四国,但投降照会发出后,一些不甘心失败的战争狂人、死硬分子仍企图夺走即将播出的天皇停战诏书录音盘,甚至不惜发动叛乱。当然,他们的企图并没有得逞。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在广播中亲自宣布无条件投降,骄横一时的侵略者最终沮丧地放下武器,战争结束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