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寝女仆,古代皇妃是不是都很丑

2023-07-16 08:15:04 86阅读

侍寝女仆,古代皇妃是不是都很丑?

我们对古代妃子的认识大多是从书本和绘画中了解的,个个跟天仙似的。直到看到照片时才大吃一惊,原来妃子并非个个都漂亮。但是我们从照片上看到的那些丑妃,其实基本上都是光绪皇帝的妃子。照像流入到我国是1846年,流入皇宫可能是光绪二十年。光绪以前的妃子并没有像片,唯一有像片的是咸丰的妃子慈禧,但也是老木头形骸。1840年以后已经属于近代不属于古代。古代的妃子没有像片,只有画像。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说古代皇妃丑,还可能相当漂亮。

光绪丑妃多当然是因为他做傀儡没实权,是慈禧老太婆一手造成的,这里不多说。说说古的没有影象资料的那些妃子。

侍寝女仆,古代皇妃是不是都很丑

我国古代有十大丑女,其中就有五个是皇妃,占了一半。第一个是黄帝的次妃嫫母,额头突出面色如黑碳,据传丑得能吓退鬼怪,可见比鬼怪都吓人,不是一般的丑。第二个是齐宣王的一个妃子钟离春,细颈结喉象男人,牙齿稀疏还塌鼻,书上说她市嫁不售,想嫁人都没人要。三十岁了却

被齐宣王看中。第三个是齐愍王的妃子宿瘤,甲状腺肿大脖子上长了个大瘤子。这三个王妃虽丑,然而个个有才有德,为治理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可见古代皇帝选妃并不是只选美女,丑女也是要选的,同时也说明皇帝选美并不只为了性。第四个是西晋一个傻皇帝司马衷的妃子贾南风,身高1.4米,鼻孔朝天,上唇包下唇,还爱偷男人,八王之乱就和她喜欢干政有关。第五个就是光绪的大老婆隆裕,瘦弱又是潘驼背,这个我们能看到她的照片。有说漂亮的珍妃被害死也和她有关。后两个丑妃都不是皇帝自已选的。据说司马衷13岁就娶了贾南风,是父王和朝庭权贵张罗的。隆裕皇后是慈禧一手包办的,婚是结了,可光绪一直不肯与她同床。这种政治连姻由不得你有选择,出现丑妃就在所难免了。

古代皇帝的美妃实在太多了,四大美女几乎个个都是皇帝的妃子。但是后宫三千佳丽并非个个都美。皇帝选美并不只为性,还为皇宫招募女仆女佣,所谓三千佳丽,其中90%成为皇家的女奴。

三妻是哪三妻四妾又是哪四妾?

嗯,这个说法不过是野史笑谈。

注意:中国历史从来没有三妻,更没有四妾的说法。

妻,有,也仅只能有一位。

——妻者,齐也。

妻就是与丈夫地位平齐的管家者,也所谓家有百口,主事一人。

——妻者,嫡也。

宗法制下,妻是宗族认可,法律登记的宗祧管理者。若有三妻,何者之子为嗣?

——偶尔有特殊情况下的并嫡。

比如西晋贾充、唐代王毛仲、安禄山。但即便有左右夫人,依旧是有主次之分的。有合法手续的正配,才是主妇,其余只是高等级一些的妾,哪怕安禄山两位夫人都有国公夫人的身份。

唐律疏议:诸有妻更娶者,徒一年。

因此,所谓媵妻,别妻(外妇、也就是二奶),庶妻,少妻等,皆是妾的变种。

🍒媵,陪嫁的小姐同宗女。是高等妾。

比如,著名的霍光,正妻无子死亡。信奉一生结婚一次的霍光,自媵女中选拔庶长子母亲显为扶正妻。

🍒婢,通房丫头。可以是女方陪嫁丫鬟也可是男方奴隶。前者如红楼梦中平儿,后者如贾琏之前的几个通房。

🍒姬,外购侍妾。

🍒伎,女乐为主人占有。

着重说,平妻不是妻

唐代开始,商人因奔走四方而设二房,就是所谓平妻。但法律从不认可,宗法也从不承认平妻的地位。

平妻,只是因为脱离正妻管束而具备一定管家权而已,不能入男方祖坟。若平妻不想子女成为奸生子,须以妾礼拜见正妻。

比如红楼中的尤二姐,跟随凤姐进入大观园就是妾。而不跟随凤姐走,不能拜见贾母等人,则婚姻无效。

近现代的所谓两头大,就是同娶二妻。

然而依旧有主次。首先宗族就不认可,譬如常凯申原配毛氏守祖坟,纳妾姚氏,娶二房陈氏。可1927年常凯申报纸申明,与原配毛氏离婚,与姚陈解除同居关系,就是最好的注解。嗣后,常家开了宗族会,依旧列蒋经国在毛氏名下,注明原配。蒋纬国则挂名在继配宋三之下。

原配、继妻、扶正妻

就宗祧地位来说,原配最高。继妻次之。扶正妻最低。

霍显——霍光原配的陪嫁媵,扶正妻:

就子女的宗祧继承权来说,也是如此。

妾的规定

妾,立女,罪奴也。

妾,需要在官媒婆处登记户籍。

任何时期,纳妾都是有限制的。譬如明代亲王额妾十人,年老无子才能申请再奏选一次。世子郡王减半。

卿大夫一妻二妾,

士一妻一妾,

匹夫匹妇。

元代之前,庶民禁止纳妾。元代之后,庶民四十无子才能纳妾一人。哪怕一个人富甲天下,凡超纳妾,不足条件纳妾者,县令都有足够多的办法令之倾家荡产。

所以,富豪之家以其他明目规避法律,也因此婢成为富豪发泄欲望的主要工具。而法律历来承认婢女所出为庶出,比如,袁绍就是婢女所生。过去北方骂人的丫头养的,也是这个意思。

古代驸马能否纳妾?

别说纳妾,驸马想过正常的夫妻生活都难。驸马想和公主同房,不仅要先过审批,还要花大把的银子。

驸马看似有钱、有权、有金尊玉贵的漂亮老婆,已经实现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的终极梦想,其实背地里过的却是“三无”生活:无自由、无尊严、无性生活。

一、驸马过得有多惨?

我们从影视剧中常能看到这样的片段:新科状元刚刚榜上有名,就会被皇上立即召进宫里,认作女婿。”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四乐,状元郎一下子占了俩,何其美哉!

可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明清两朝共出过203个状元,愣是没有一个敢当驸马的。

比起官场上的尔虞我诈,驸马这个职业才是真正的“高危”,不仅在社会上“备受歧视”,在家里也抬不起头来。

1、夫妻地位颠倒

在我国封建伦理道德中,讲究的是“男尊女卑、夫为妻纲”,妻子作为丈夫的附庸,家庭地位很低。

但在驸马与公主的婚姻中,这一原则却不适用。驸马与公主奉行的原则是:床上是夫妻,床下是君臣。即便二人有了夫妻之实,下了床照样公主为尊、驸马要行君臣之礼。

《明史·礼九》记载:“驸马见公主,行四拜礼,公主坐受二拜……驸马黎明于府门外月台四拜”。

也就是说,驸马每天要给公主请安问好四次,就连公主吃饭,驸马也要“伺立在旁”,公主坐着你站着,公主吃着你看着。

“始视膳于公主前,公主饮食于上,驸马侍立于旁。”——《明史·礼九》

我们常说“娶”公主,其实这种说法不对,准确地说,应该是“尚”公主,尚通”上“,就是说驸马高攀,才能娶到公主。

对公主来说,不管嫁给谁都叫“下嫁”,谁叫人家是皇帝的闺女呢!

如果夫妻俩相处和谐、相敬如宾还好,倘若遇上点家庭冲突,吃亏的一定是驸马。

唐代宗时,驸马郭暧因看不惯升平公主在家里的嚣张跋扈,遂借着酒劲抡了她一巴掌。升平公主一怒之下,进宫找皇帝告状去了。还好唐代宗比较明事理,没和郭暧计较,即便这样,郭家上下,还是吓得不轻,郭子仪赶紧亲自出马,进宫向皇帝请罪了。

2、婆媳尊卑紊乱

先不说公主从小娇生惯养,不会在公公、婆婆面前承欢尽孝,就是皇家的规定,也不允许公主做这样的事,反过来,公婆还要向公主行君臣之礼。

宋真宗就发布过这样的诏令:公主到婆家要“抬辈”。

就是说,公主与公婆之间是平辈,既不用行婆媳大礼,更不用尽儿媳的义务。

《清朝野史大观》也记载:“公主出嫁,即赐以府第,不与舅姑同居,舅姑且以见帝礼谒其媳。”

唐宣宗时,万寿公主下嫁给状元郎郑灏。后来,郑灏的父亲身染重病,连唐宣宗都派人前去问候,而公主竟在此时跑去慈恩寺看戏去了,惹得唐宣宗大发感慨:“难怪士大夫家不欲与我家为婚”。

驸马娶公主,哪里是娶妻呀,简直就是供了一尊活菩萨!

3、驸马前途丧失

驸马如果只是在家里受点气也就算了,更可悲的是,驸马终其一生只有一个“驸马都尉”的爵位,既不能入仕、也不能领兵、更不能科考,就连子嗣后代、家族亲朋也要遵守这“三不原则”,可以说,一人当驸马,全家折前途。

“驸马仪宾,不许入仕,其子不许任京秩”——《五杂俎》

明朝时,为了防止外戚干政,对驸马的选拔及规定更严格。

首先,驸马不能从皇亲国戚、开国功臣中找,只能从平民或低级官员中选拔;

其次,驸马一旦被选中,不仅自己不能再担任高官,连近亲族人也不能再出仕为官,即使在做着官的,也得提前退休回家。

这就导致一个局面:很多有志气、有理想、有前途的青年或书香门第,都不愿与皇家结亲当驸马,只有一些白丁或商贩为了增加门第,愿意娶公主。所以,明朝的驸马普遍素质较低。

“以故诗礼世家、衣冠世胄,俱不愿与王家结亲,惟闾井白丁扳援宗戚,转相诱引。——《明世宗实录》”

4、夫妻生活受限制

一般公主下嫁时,会陪嫁一名女官,这名女官会代表皇家,全权处理公主的大小事务,包括公主和驸马的夫妻生活。

明朝的公主只有在大婚时,才能名正言顺地与驸马在公主府共度一晚。之后,就要继续搬回宫中居住。

驸马如果再想见公主,必须要经过女官的审批,女官同意了,驸马才能入宫与公主相会,如果不同意,驸马就得打道回府,看哪天女官心情高兴,再来碰运气。

明神宗时,寿宁公主的驸马冉兴让就因耐不住寂寞,趁女官不注意,悄悄溜进宫中见公主,结果,俩人正办事时被女官发现,女官不由分说,将驸马连拉带打轰了出来。

明神宗知道后,非但没处罚女官,反而又命人把驸马打了一顿。

到了清朝,驸马想和公主过夫妻生活,更难!

《清朝野史大观》载:“驸马居府中外舍,公主不宣召,不得共枕席,每宣召一次,公主及驸马必用无数规费,始得相聚。”

清朝的公主和驸马也是不住在一起的,驸马想见公主,一是要经过公主选召,二是要做好花大钱的准备。

而且俩人在圆房前,还得经过一道考验——试婚。

“试婚”这个词,我们今天听起来,都够时髦的,难道清朝的公主们比我们现代人还前卫?

清朝之所以有这么奇葩的制度,主要是吸取了前朝永宁公主的教训。

据《明世宗实录》记载,明朝的永宁公主在出嫁前,曾由大宦官冯保全权办理婚事。但冯保为了自己的私利,竟收了一位富商上万两银子,暗中操作,将这位富商的儿子梁邦瑞选做了驸马。谁知,这位新驸马竟是个病秧子!

大婚当天,驸马爷就吐了公主一身血,还没来得及圆房,就一命呜呼了。由于明朝公主不能改嫁,所以,永宁公主只能在守寡20多年后,郁郁而终。

《万历野获编》记载:“公主数年而殁,竟不识人间房帏事”。

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悲剧,清朝公主在和驸马大婚前,会特意让一位宫女前去试婚,看看驸马的体格和办事能力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隐疾之类的。

如果试婚通过,驸马才能和公主一亲芳泽。

5、只能默默承受“被出轨”

在社会风气开放的朝代,公主们的私生活也跟着“丰富多彩”起来,驸马“被出轨”那也是常见的现象。

南北朝时期有位著名的山阴公主,因为对驸马不满,就对已经当皇帝的弟弟说:“咱们都是先帝的骨肉,虽然有男女之别,但凭什么陛下三宫六院,而我唯驸马一人,这也太不公平了!”

皇帝想了想,觉得姐姐说得有道理,就亲自选了30个帅哥,给姐姐送去了。

山阴公主淫恣过度,谓帝曰:“妾与陛下,虽男女有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万数,而妾唯驸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帝乃为主置面首左右三十人。”——《宋书·卷七·本纪第七》

一般男人对这种情况,容忍度很低,但驸马不一样,除了打落牙活血吞,没别的路子可走。想休妻?不好意思,”七出“对驸马都不管用。

古代休妻制度中有三种情况不得休妻,其中一条就是“娶前贱而后贵则不去”,也就是说男子在娶妻前没有娶妻后富贵,说明是这个妻子是旺夫的,这种情况不得休妻。

驸马由于娶了公主,社会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所以,即便公主犯了“七出”的罪,也无法被休。

那有人不禁就问了,要是驸马受不了,想纳妾怎么办?

二、驸马能纳妾吗?

一般来说,公主无权阻止驸马纳妾,否则就有“妒妇”的嫌疑。但落实到具体朝代、具体人身上,驸马能不能纳妾,还得两说。

一般情况下,驸马纳妾,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驸马偷偷纳妾。

这种情况下,如果保密工作做得不好,一不小心被公主知道了,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唐中宗时,宜城公主的驸马裴巽,就在外面偷偷养了个小妾,结果很不幸,被公主发现了,盛怒的公主立即抓住了小妾,让人割掉了她的耳朵、鼻子,这还不算完,公主还摁着裴巽的脑袋,割掉了他的头发,好让他永远记住这个偷腥的教训!

“宜城公主,始封义安郡主。下嫁裴巽。巽有嬖姝,主恚,刖耳劓鼻,且断巽发。——《新唐书》”

第二种:公主主动为驸马纳妾。

在这种情况下,公主自己一般无法生育,为了博得“贤德”的美名和为夫家的子嗣、前途考虑,才不得不为驸马纳妾。毕竟公主自身的利益,也是和驸马的家族紧紧绑在一起的。

北宋时,宋神宗的妹妹宝安公主嫁给了著名的“才子”王诜。由于公主不能生育,所以主动为驸马连纳了4房小妾。

不仅如此,宝安公主还孝敬公婆、对丈夫百依百顺,绝对是公主中的“另类”,可宝安公主的结局却不怎么好。

据《宋史》记载,宝安公主最后是被王诜及他的小妾们活活气死的,宋神宗知道后,又将这4个小妾全部赏给了士兵,将王诜流放到了均州。

同样的情况,还有乾隆皇帝最爱的十公主。十公主嫁给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后,因为自己生的儿子夭折,失去了生育能力,便做主,为丰绅殷德纳了两房小妾。

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公主为满足自己的私欲,为驸马纳妾。

比如,唐太宗时,高阳公主为了与和尚辩机更便利地在一起,便主动将自己的两个侍女送给了驸马房遗爱,结果这夫妻俩,各玩各的,谁也不干涉谁,最后把整个家族都害了。

总的来说,驸马要想光明正大地纳妾,必须要先经过公主的点头才行。

那如果公主先驸马去世,驸马又想纳妾怎么办?

一旦公主不幸先驸马一步离世,驸马的自由度就高多了。他既可以纳妾,也可以续弦。

但明朝也有明文规定:如果驸马选择为公主“守节”,不续弦,可以继续享受驸马的待遇,荫及子孙。而一旦驸马执意续娶,那不好意思,驸马的所有荣誉、爵位、财产,皇家统统都要没收。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皇家只对驸马“续弦”,也就是娶正妻,做出了规定,至于驸马纳不纳妾,就看自己的选择了。

《大明律》上有这样一条:“凡男子年四十而无后嗣者,得纳妾”,如果驸马满足这样的条件,完全可以纳妾。

明成祖时,宝庆公主的驸马赵辉,就在公主死后,不仅纳妾了,而且纳的人数还不少,“姬妾至百余人”。

总结:

综上所述,古代驸马的纳妾在不同朝代的规定,是不一样的。

一般关系到驸马的家族香火传承时,只要公主点头同意,驸马是可以纳妾的,毕竟有些知书达礼的公主会顾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社会习俗。

而若是驸马未经公主同意、就擅养小妾,下场可大多不好!

所以,在古代娶公主,是一件有风险的事。唐朝就盛行一句名言:娶妇得公主,平地买官府。

驸马,表面上风光无限,背地里却苦不堪言。

看完了这些,你还羡慕驸马吗?

历史上太后怀孕了该怎么处理?

中国有近百位太后,被正史证明生子的,有3位。此外,还有不少太后,虽没被正史实锤,但也有怀孕的传闻。这些怀孕的太后,大部分都得以善终,有的甚至称得上贤明。

太后,是后宫最特殊的女人,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按照规矩,即便是皇帝,也必须向太后跪拜叩头。

而中国历史上有近百位太后,她们的年龄各不相同。

比如,汉惠帝刘盈去世,他的皇后张嫣当了太后,年仅15岁;

再比如,汉昭帝刘弗陵去世,14岁的上官皇后也成了太后;

著名的清朝熹贵妃,成为太后时,年龄是42岁,此后乾隆以天下奉养她。

历史上的太后,身居高位,享受着皇帝用天下奉养的孝心,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

但唯独,年轻守寡的她们,需要忍受寡居的寂寞。

她们同样是女人,同样有需求,而古代的避孕措施并不先进。

因此,太后怀孕看上去不可能,但实际上,也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被史书实锤生子的太后

太后怀孕,无论在哪个朝代,都属于丑闻,因此,能被史书实锤生子,也很不容易。

历史上一共有3位太后,是被史书实锤生子的。

第一位,宣太后。

宣太后,又称“芈八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太后”的人。

电视剧《芈月传》,便是以宣太后为原型拍摄的。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嬴荡举鼎而死,在燕国当人质的嬴稷被护送回国继位。

嬴稷是宣太后的儿子,也是后来的秦昭襄王。

《史记·卷七十二·穰侯列传》:昭王母故号为芈八子,及昭王即位,芈八子号为宣太后。

秦昭襄王刚继位时,年纪尚小,朝政大权一手由宣太后把控。

当时,秦国正在发展国力的关键时期,周边的环境却虎视眈眈。

齐、赵、韩、魏、楚五国谋划合纵攻秦,边境不远处的义渠也蓄势待发,准备趁机夺取秦国土地。

为此,宣太后整日忧心,思考应对之策。

她率先以联姻的方式拉拢自己的母国——楚国,即将秦国公主嫁到楚国,又让秦昭襄王迎娶楚国公主,一步步破掉合纵。

至于虎视眈眈的义渠,也被宣太后以自己的美色破解。

宣太后的出生年月,记载不详,但秦昭襄王出生于公元325年,继位时最多14岁。

而秦朝的法规明确规定了“女子一米三结婚”“女子年过17不结婚当罪”。

可见,秦昭襄王登基时,宣太后应该在30岁左右,恰好貌美如花,有着成熟女子的魅力。

秦昭襄王登基时,义渠王前来朝贺,宣太后立刻热情招待。

而立之年的宣太后,遇上草原上霸气的义渠王,很快,两人就干柴烈火,擦出爱的火花。

他们堂而皇之地在一起,宣太后更是为义渠王生了2个孩子。

而宣太后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她有一颗清醒的头脑。

《后汉书·卷八十七·西羌传》:及昭王立,义渠王朝秦,遂与昭王母宣太后通,生二子。至王赧四十三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因起兵灭之,始置陇西、北地、上郡焉。

据史书记载,公元272年,宣太后引诱义渠王来秦,在甘泉宫诛杀了他。

义渠王死后,秦国顺理成章灭掉了义渠,占领义渠的领土。

作为一个女政治家,宣太后没有沉迷爱情,非常拎得清。

私通生子是一码事,要灭义渠又是另外一码事。

她一边与义渠王交好,一边和儿子秦昭襄王商量怎么灭掉义渠,并且成功灭掉了义渠,为秦国免去了不少祸患,立下大功。

那么,她的结局怎么样呢?

宣太后的结局,并不好。

儿子秦昭襄王长大后,并不感念母亲的付出,甚至认为母亲功高盖主,掩盖了他的光芒。

据《史记》记载,在秦国国力稳定以后,秦昭襄王听从范睢的建议,废掉了宣太后,并把她和她的2个弟弟、2个孩子,都赶出了咸阳。

《史记·卷七十九·范雎蔡泽列传》:范睢日益亲,复说用数年矣,因请间说曰:“…闻秦之有太后、穰侯、华阳、高陵、泾阳,不闻其有王也……于是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于关外。

好在,毕竟是生母,秦昭襄王没有赶尽杀绝。

被赶出咸阳后,宣太后的日子也还算安稳。

晚年,她非常宠爱魏丑夫,差点还下旨要魏丑夫殉葬,幸好庸芮搬出先王(即宣太后的丈夫秦惠文王),宣太后这才作罢。

至于她和义渠王生下的两个孩子,后世没有过多记载。

公元前256年,宣太后去世,被葬在芷阳骊山。

宣太后的怀孕生子,或许含有个人情感,但更多的是为政治考量。

正如历史学家马非百所说:

“宣太后以母后之尊的地位,牺牲色相与义渠王私通,然后设计将之杀害,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义渠,使秦国可以一心东向,再无后顾之忧,她的功劳不逊于张仪、司马错攻取巴蜀。”

需要注意的是,秦朝民风淳朴开放,女人再嫁并不是稀罕事情。

当时,在列国之间,一国公主几度嫁人、四处联姻的事情,也并不少见。

因此,宣太后怀孕生子,算不了什么大事,能够善终,也是理所应当。

第二位,赵姬。

赵姬,是秦始皇嬴政的亲生母亲。

嬴政登基时,册封吕不韦为相邦,称为“仲父”,母亲赵姬为太后。

当时,赵姬不到30岁,难以忍受寡居的寂寞,便经常以商量朝政为理由,把老相好吕不韦叫进后宫,不干别的,只为取乐。

后来,嬴政慢慢长大,吕不韦担心自己和太后的事情败露,会被给自己招来祸患。

于是,他找来一个房事上十分厉害的人,代替自己。

此人便是嫪毐。

根据史书记载,嫪毐拥有异常强大的房事能力,赵姬刚从吕不韦处听说,就已经迫不及待想要人。

此后,吕不韦找了个借口,只拔掉嫪毐的胡须,不进行净身,把他送到了太后的寝殿里。

《史记》: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吕不韦恐觉祸及己,乃私求大阴人嫪毐以为舍人,时纵倡乐,使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令太后闻之,以啗太后。

嫪毐进宫后,吕不韦是脱身了,但太后却沦陷了。

赵姬终日沉溺在与嫪毐的享乐中,不久之后,就怀孕了。

太后与假宦官怀孕,是一桩非常不光彩的事情。

虽然,赵姬也掌握了不少权力,但她不愿意声张。

此后,她便以身体不适为由,跑到雍城居住。

在雍城,赵姬和嫪毐非常恩爱,接连生了2个儿子。

因为赵姬的宠爱,嫪毐也被封为了长信侯,手底下有几千奴仆,良田无数。

然而,人心不足蛇吞象。

受到恩宠的嫪毐不知收敛,开始染指官场和政治。

他开始笼络官员,形成了仅次于吕不韦的秦国第二大势力。

渐渐的,嫪毐开始得意忘形,甚至想要爬到嬴政的头上,取而代之。

他自称为嬴政“假父”,一喝酒,就喜欢讽刺其他朝臣。

“吾秦王假父也,窭人子何敢乃与我!”

登高必跌重,更何况嫪毐的登高,凭借的不是实力,而是见不得光的男女关系。

很快,有人将嫪毐和太后的事情,向嬴政告发。

嬴政派人调查后,不仅发现母亲给他生了两个弟弟,还得知了嫪毐和母亲密谋想要杀死自己,谋夺王位。

嬴政可是千古一帝。

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实际上已经在准备瓮中捉鳖的戏码。

等到嫪毐拿着太后玺调兵反叛时,嬴政直接对着咸阳士兵下令:

“凡有战功的均拜爵厚赏,宦官参战的也拜爵一级。”

最终,嫪毐失败被生擒,被判车裂,他和太后的两个儿子也被嬴政摔死。

至于,这场祸乱的关键人物——太后赵姬,也被嬴政囚禁在雍城。

嬴政明示,与太后断绝母子关系,但他没有取母亲性命。

其实,嬴政一直很体谅母亲的不容易。

当年,在赵国时,赵姬带着他,东躲西藏,担惊受怕。

后来,到了秦国,赵姬没过几天好日子,就失去丈夫,年纪轻轻就守寡。

秦国民风开放,他可以接受母亲另寻新欢,哪怕是养男宠也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是,嬴政万万不能接受的是,母亲居然会和嫪毐一起,想要谋夺王位,还对自己动了杀心。

于政治上,嬴政不可能允许嫪毐这样肮脏的人染指秦国王位,于情感上,嬴政也无法接受母亲的狠心与背叛。

母亲,生他养他,所以他不能杀,只能囚禁。

至于母亲和嫪毐生的两个孩子,自然是斩草除根。

不久之后,嬴政统一天下,为了表彰自己的孝义,他又把太后赵姬接回到了咸阳。

赵姬的晚年,还算勉强安稳。

秦始皇十九年,赵姬去世,被追封为“帝太后”,获得死后荣光。

第三位,北齐太后李祖娥。

李祖娥是北齐开国皇帝高洋的皇后,齐废帝高殷的亲生母亲。

高洋丑陋,患有严重皮肤病,看上去很痴傻,但实质却英明神武。

他屡次大破北方柔然、契丹、山山胡等民族,被称为“英雄天子”。

只是,高洋有一个极大的毛病——喜怒无常、暴力杀人,尤其喜欢打妃嫔。

不过,他从没打过皇后李祖娥。

《北齐书》记载:“帝好捶挞嫔御,乃至有杀戮者……唯后独蒙礼敬。”

高洋不仅对李祖娥十分尊重,还把他们的儿子高殷封为太子。

后来,高殷得了突发性精神病,高洋也没动废太子之心。

公元559年,高洋突发怪病,无法进食,饿了几天之后一命呜呼。

年轻的高殷继位,李祖娥也成了太后,掌管朝政。

可是,高殷的皇帝、李祖娥的太后并不好当。

高洋的母亲娄昭君、兄弟高演和高湛都对权位虎视眈眈。

对于娄昭君来说,高演和高湛都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不管谁上位,她都满意。

于是在她的帮助下,高殷被废,高演上位。

高演登基后不久,就杀了高殷,斩草除根。

李祖娥保住了一命,被迫迁居昭信宫。

两年后,高演狩猎出意外,重伤去世。

高湛上位当皇帝,成为新一任皇帝。

成为皇帝之后的高湛,后宫佳丽无数,可他却天天待在李祖娥的昭信宫。

李祖娥是他的叔嫂,更是曾经的太后,但他就是喜欢她。

李祖娥自然坚决拒绝,然而,高湛直接抓了李祖娥的另一个儿子高绍德,并以他的性命要挟。

最终,李祖娥不得不屈从高湛。

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李祖娥这个名义上的先帝遗孀,成了高湛事实上的女人。

没过多久,李祖娥就怀孕了,肚子一天天大起来。

为了掩人耳目,李祖娥闭门不出,可最终还是被人知道了。

李祖娥唯一幸存的儿子高绍德,根本不理解母亲的苦心,直接跑来羞辱她。

几个月之后,李祖娥生下了高湛的女儿。

根据史书的记载,这个女婴被李祖娥亲手杀死。

《北史·卷十四·列传第二》:“某皇女,与武成帝高湛所生,生而不举。”

“生而不举”的意思是,生下孩子之后非但不养育他,反而把他溺死或者掐死。

没了女儿的高湛暴怒,先当着李祖娥的面把高绍德活活打死:“你敢杀我女儿,我就打死你儿子!”

随后,高湛又扒了李祖娥的衣服,拿鞭子狠狠抽打她。

最终,李祖娥被打得血肉模糊、几近昏倒,被高湛装进麻袋、丢到了沟渠里。

这样狠辣的高湛,与《陆贞传奇》里那个痴情帝王高湛,判若两人。

幸好,李祖娥平时为人和善,宫女从沟渠中救出李祖娥,把她送出了宫。

经此一事,李祖娥万念俱灰,在妙胜寺出家。

十几年后,北周灭北齐,李祖娥又因曾是北齐皇族的身份,被俘虏到北周,直到隋朝建立才被释放。

李祖娥,前半生受尽优待,后半生满是惨状。

当过太后的她,怀孕生女都不是本意,只是迫于无奈。

在高湛的逼迫之下,她不得不怀,不得不生。

可是,她实在无法面对这样的女儿,也无法面对亲生儿子的羞辱,最终选择狠心杀女。

北齐时期,连皇帝都不是很正常,汉女李祖娥的遭遇让人十分同情。

和宣太后、赵姬相比,李祖娥这个太后,当得非常憋屈,而怀孕生女,也并非出于本意。

或许,当年她屈从高湛,是为了儿子的性命,可当儿子也来羞辱她时,她便没了屈从的理由。

以上,便是被史书实锤的太后,她们不仅怀孕,甚至还生下了孩子。

其中,宣太后和赵姬,都得以善终,而李祖娥则受尽欺凌,最终选择青灯古佛。

除了她们以外,还有一些太后,也曾陷入怀孕疑云。

只是,这些怀孕的太后,在正史上并没有实锤,因此,咱们暂且简单提一提。

宋高宗赵构生母韦氏

靖康之耻时,韦氏被俘虏到金朝,被迫改嫁给盖天大王完颜赛里。

在《南渡录》《窃愤录》南烬纪闻》等金人史书和野史中,均记载韦氏为完颜赛里怀孕生子。

但是,宋朝俘虏所写的《呻吟语》却记载,这一切都是外邦人的污蔑:

“粘罕编造秽书,诬蔑韦后、邢后、柔福帝姬诸人,韦后北狩年近五十,再嫁虏酋,宁有此理?虏酋舍少年帝姬,取五旬老妇,亦宁出此?”

宋朝俘虏表示,韦氏被俘虏时,已经年近50,怎么可能还会改嫁再怀孕生子?

不过,翻遍宋朝历史,关于韦氏的出生年份,有1090年和1080年两种,如果根据这两个年份来算,韦太后被俘虏时,年纪应该是30多岁或者40多岁。

所以,韦氏到底是否怀孕生子,也成了悬案。

除了韦氏之外,手握大权的北魏冯太后、唐朝武则天、清朝慈禧太后,都被怀疑过有孕。

只是她们的怀孕,野史中都无一例外称:直接打掉了胎儿。

事实上,这些大权在握的太后,的确都豢养男宠、享受男女之乐。

但在她们怀孕这件事情上,可信度并不高。

毕竟古代生育九死一生,没几个位高权重的女人不怕死,何必吃力不讨好,给男宠生孩子呢?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宦官制度与后宫制度如何影响皇权运作?

宦官制度

宦官,俗称“太监”,是指用阉割过的男人作为为皇室役使得奴仆,主要做一些宫廷杂事,不得参与国家政务。因与皇室朝夕相处,所以会博得皇室信任以及对皇权的运作有可乘之机,所以历朝历代对宦官参与政治可能带来的危害都有明确的意识,在制度上也做了种种的努力以及限制,以避免宦官乱政的现象发生。但在历史上仍有不少的太监干预国政,致使国家陷入混乱,走向灭亡。

影视剧中“太监”形象

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吸取秦朝因宦官赵高专政独权而致使国家政治混乱、国家灭亡的教训,引用当时的文士来做中常侍(中常侍,西汉时期皇帝的近臣,处理皇帝身边事物),以达到抑制宦官的作用。

影视剧中“赵高”形象

东汉时,侍从皇帝的中常侍专由宦官充任。他们传达诏令,掌理文书,左右皇帝视听。因为当时外戚的势力过于强大,皇帝常常用宦官来牵制外戚,后期致使宦官集团的势力日渐庞大。唐朝时期,唐太宗时,对宦官限制较严格,规定内侍省宦官最高官阶为三品,数额亦有限制。太宗死后,制度渐弛。安史之乱后,宦官势力膨胀,部分宦官还染指军权。从德宗朝开始,宦官掌握了神策军、天威军等皇帝的禁卫机构。军中的护军中尉、中护军等要职均由宦官担任。宦官掌握皇帝的禁卫机构,一般不涉及外庭政治,没有多大的行政权力。到了唐朝后期,藩镇势力真正崛起,宦官已经无权可专了。

右一为影视剧中大太监“高力士”形象,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好太监

宋代也设内侍省,由宦官主管。但宋代宦官干政的现象不如外戚专权严重。明太祖朱元璋对宦官管理较严,规定宦官不得识字,压低其官阶,禁止其兼外臣的文武职衔,并悬铁牌于宫门上,明示不许干政的警戒。从永乐朝始,宦官渐受重用。皇帝亲信的太监经常被派出巡出洋,担任监军。后期设立东、西两厂从事特务活动以及监察百官的作用,宦官在明代发展至顶峰。

影视剧中,权倾朝野的明朝厂卫太监

到清朝时,宦官统统称为太监。顺治末期一度出现权监吴良辅,深为皇帝倚重。后宫制度

后宫是指古代帝王的配偶以及子嗣生活的地方。为保证皇室血脉的纯正以及后宫女性的贞洁,后宫限制健全的成年男性进入。古代帝王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广繁子嗣,使皇位有充足的继承人;同时为了显示帝王的尊荣而建立起了后宫制度。历史上,一些后妃在皇帝昏庸、荒淫、疏懒的情况下,往往藉专房之宠,直接或间接侵夺皇权,“挟天子威福,胁制四海”,乃至制造出许多巫蛊倾陷、宫廷妒杀。也有一些后妃与母家父兄子侄辈相勾结,构成内外结合的政治集团,进而形成“外戚之祸”。

影视剧中古代后宫佳丽

后宫干政案例

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xū),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砀郡单父县(今山东菏泽市单县)人,后世把她与唐朝的武则天并称为“吕武”。刘邦去世后,刘盈即位为帝,吕雉开始独掌大权。吕雉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废除挟书律,下令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司马迁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对她的评价是“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给予吕后施政极大的肯定。

影视剧中的“吕后”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自名武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所以使得贤才辈出。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在上阳宫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岁。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武则天画像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慈禧太后彩色复原照

后记

宦官制度和后宫制度历史以来都是伴随着专制主义帝制而派生的产物。只要有帝制皇权的存在,就不可豁免的产生宦官与后宫干政的影响。虽然历朝历代对于后宫以及宦官在干预政务上有很大的限制,但是只要宦官制度与后宫制度存在一天,对于皇权的影响与干预自始至终都会产生,说到底,这是古代皇权的一大弊端,古代政治制度所绕不过去的障碍,也是中国历来“人情社会”的一种表现。“天下为私”,国之重器被皇权专断,当然会产生左右其判断的各种因素以及制约条件,导致一个国家、人民遭遇不幸;只有“天下为公”,权利为公之时,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策略、军事行动才会充分的发挥出其本该有的作用和效果。国家是“公器”,国家财政、行政机构、军队等,这些东西是为整个国家的人而服务的。君王也好、大臣也好,不能公器私用,也就是不能用财政的钱(工资、赏罚除外),满足个人消费使用,军队征伐必须是为了国家利益,而不是君王的喜好,或者贵族的家族利益。只有避免了这些事情的发生,一个国家才会走向正常的发展道路,并繁荣强大起来!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