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一秒能飞多少千米,空空导弹发动机只能工作10秒左右
火箭一秒能飞多少千米,空空导弹发动机只能工作10秒左右?
都叫导弹,可日子过的不一样。巡航导弹个头大精度高,晃晃悠悠的专打固定目标或低速移动目标,燃料多全程有动力;弹道导弹一飞上万里,多级火箭依次接力,按预定弹道飞行不操心。
这空空导弹的命就苦多了,个头小、燃料少、过载大,对手又是速度机动不亚于自己的先进战机。
想身轻如燕,还想射程远,需要强力发动机和更多燃料。但燃料增加了,重量也增加,弹径变粗机动下降,如此循环只能在射程和机动之间寻找平衡。所以绝大部分空空导弹、防空导弹做不到全程动力飞行,发动机工作时间不到10秒,甚至2~5秒就结束了。AIM-9B工作时间才2.1秒, AIM-120才9秒,AIM-132约15秒,整个航程分动力射程、惯性射程两段。
空空导弹一般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大、结构简单、反应迅速;但比冲低、推力难调节。
空空导弹要想击中目标,要满足许多条件,比如:
1、敌我双方的势态,是迎头攻击、还是追尾攻击;2、发射载机的高度、速度、雷达距离;3、目标的高度、速度、方向;4、导弹自身速度、雷达制导距离、发动机状态等等。
所有这些参数整合,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围起来就是导弹“攻击包线”。区域中心是目标,边界是不同状态下的最大射程和最小射程,即远界和近界。在区域内发射导弹才有机率命中,区域外概率基本为零。如果在最大距离上射导弹,敌机只要调头往回飞,导弹就没办法了。
空空导弹的“最大射程”水分很大,抛开环境谈射程都是“耍流氓”。比如迎头攻击,导弹、目标相对速度大,攻击距离就远;尾追攻击相对速度小,攻击距离就近。
美制AIM-120A远程空空导弹,10000米高空迎头攻击射程75千米,尾追22.5千米;5000米空域迎头攻击射程47千米,尾追攻击只有12.6千米了。迎头和尾追差距非常大,高空和低空差距非常大。
发动机工作时,导弹动能充沛,机动性和过载很强。在“不可逃逸区”导弹再怎么消耗,机动性也比目标高很多,很难摆脱。
等发动机关机,导弹速度迅速下降,每一次机动都消耗剩余能量,命中率越来越低,直至丢失目标自毁。“不可逃逸区”只有最大射程的30%左右。所以很多射程上百公里的导弹,在实战中发射距离近得多。
要想在不损失机动性的前提下提高射程,就只能在发动机和推进剂上下功夫了。
早期的空空导弹都采用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一次性烧完,推力不可调又浪费严重。实际上导弹起飞阶段需要大推力,巡航段只需小推力维持就可以了。
50年代,美国研制出单室双推力火箭发动机。在一个燃烧室内放两种药柱,一种大推力起飞,一种小推力巡航,接近目标点燃速燃药柱追赶目标。单室双推力技术在20多种导弹上使用,比如美国AIM-7F麻雀、AIM-9L响尾蛇、AIM-120基本型等。
后来在此基础上,又研制出双室双推力火箭发动机,推进剂分舱放置效率更高,最大射程提高20~30%。此外还有双脉冲火箭发动机,多段燃料脉冲点火,推力可调更灵活。我国PL-15导弹就使用双脉冲技术,性能非常优异。
▲双脉冲
欧洲的“流星”导弹另辟蹊径,采用火箭-冲压一体化技术,将火箭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融合在一起。初始阶段用火箭推进,燃料烧完空出舱室,正好当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使用。冲压发动机不用带氧化剂,所以射程远效率高,全程都有动力,威力大了很多。
▲“流星”空空导弹 前
▲整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综上,虽然空空导弹发动机只工作数秒,但敌机还是很难摆脱的。只是其发射和攻击是复杂又玄妙的事情,需要多种因素密切配合才行,考验飞行员的技战术水平。
和风漫谈原创文字,欢迎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官网售票通道立马开启?
首轮G4,火箭客场不敌爵士,无法完成横扫,必须回到休斯顿主场才能解决晋级问题。
据报道“火箭官网一得知输球就立马开启售票通道”,如何看待火箭这一做法?
那火箭本场比赛又输在了哪里?
让我给你一一分析解答!
客场输球,火箭真如球迷所言“放水”?火箭输球,在比赛进行中和赛后,很多火箭球迷都在刷屏或者评论区断言——
火箭队这是放水了,想回主场赚门票!我觉得,这些球迷真的是有点可笑,也很不专业。
首先申明,我是一个火箭球迷。但是,我真的很反感“输球就是没认真打,输球就是故意放水”之类的言论,我只想告诉你——
竞技体育,输了就是输了,哪有什么故意放水之说!首先,这一说法,既不尊重爵士队的努力和辛苦付出,更不能给火箭队输球遮羞。
其次,任何球队都有状态不好的时候,即使球队之间有实力差距,也不会总是实力强的队稳赢,否则,竞技体育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
再次,火箭和爵士实力本身就在伯仲之间,火箭队又是在爵士队的“魔鬼”主场,输球岂不是正常?
最后,火箭队基本会晋级下一轮遭遇强敌勇士队,在季后赛,谁不想少打一场比赛,多休息几天,为球队赢得喘息之机?
所以,火箭输球,就是自己没发挥好,不可能“故意”放水。
官网售票,球迷再论“回主场赚钱”!那有的球迷肯定又言之凿凿的说道——
你看,火箭一输球,火箭官网立马开通售票系统,这不就是佐证了“火箭老板想赚钱吗”?
嗯,是的,火箭输球的那一秒起,火箭官网G5的售票确实启动了。
可是,你可知道,这只不过是NBA售票系统早就制定好的售票规则吗?
比赛G5(如有必要)的售票,从确定比赛需要进行的那一刻即时自动开启,开启之后直到截止时间之前,球迷都可随时购票。
这本来就是事先都设置好了的,根本不是看火箭输球,火箭才临时想起“哦,得赶紧早点卖票赚钱啊”!
所以,火箭队官网在火箭队输球后立马开启售票,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他不代表任何含义!
火箭输球,我看还得多找找自身原因!那么,火箭队看上去每个人发挥都还不错,那怎么就输球了呢?
1、爵士队背水一战,气势逼人
爵士队知道,本场比赛一输,就要回家钓鱼了,所以,他们几乎是带着绝望在打球,每一个人都迸发出了极大的能量,气势逼人。
2、两大核心失误多,招招致命
尽管灯泡组合两个人的数据都还不错,但是,作为球队的组织核心,他们却送出了高达12次的失误(哈登8次,保罗4次),这给爵士队的反击提供了最好的机会。
3、卡佩拉生病内线虚,篮板被爆
本场比赛,卡佩拉因为生病,状态实在是差到极致,不但经常拒绝送到嘴边的“饼”,还在护框和拼抢篮板上全面被爆,全场比赛,火箭队篮板35:52,少了17个!
4、替补阵容太不给力,频频打铁
本场比赛,火箭队看似强大的替补席,再次暴露出了“常规赛全联盟得分倒数”的本色,全场比赛,火箭队替补席只有小里拿了5分,真是“擂死人”,而爵士队替补拿了28分。
5、关键时刻太依赖三分,不知变通
这一点,可以说是德安东尼的死穴,我已经多次说过,火箭队如果不改这一点,想击败勇士队,基本没戏!
三分是火箭队的特色是没错,可是,你不能把命赌在三分上啊!去年西决27中0难道还不是血的教训?
在三分失灵的时候,作为球队的主帅,难道就没有了其他任何的应对之策?难道还没有吸取教训去做好功课和准备?
你看,随便一说,大部分都是火箭队自身的问题,所以,火箭队输球,一点儿也不冤!
更为迫切的是,这些不解决,何谈第二轮打勇士?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
希望和你一起“有球事没球事聊点球事”!
还能精确的击中目标吗?
10倍音速也就是10马赫,等于3403米/秒,这样的导弹在现阶段是无法拦截的,当然,他也可以精确的命中目标。
现代导弹的发展有两个大的趋势,一个是速度越来越快,一个是精度越来越高。这似乎是一对矛盾,比如说吧,美国和苏联当年就选择了不同的导弹发展脉络,以反舰导弹为例,美国的鱼叉导弹是掠海攻击,在距离海面5-15米的高度飞行,以低空飞行来躲避雷达探测,提高突防能力,因为地球曲率的存在,因此导弹如果飞的足够低,那么再先进的雷达,也只能在40多公里的视距范围内发现他,留下的反应时间并不多。
图为俄罗斯米格-31K挂载匕首式导弹巡航。
但是苏联却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苏联的花岗岩、玄武岩、火山等反舰导弹,都以大射程、高速度、高弹道著称。比如3M45花岗岩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超过500公里,飞行速度超过2马赫,装药量超过750千克,一发就能把航母重创,2发就能击沉大型航母,甚至还能携带核弹头作战,一次摧毁一个舰队。
图为挂载匕首式空射弹道导弹的米格-31K特种作战飞机。
花岗岩导弹走的是高速飞行的路线,因为防空导弹的拦截是需要时间的,从雷达捕捉到目标,再到导弹的预热、火控参数的装订、发射指令的下达、导弹的发射,在冷战时期需要耗时20秒,如今也需要耗时最少10秒。尤其是在苏联还在的冷战时期,美军防空导弹多采用双臂式发射方式,没有垂直发射导弹,因此发射后还需要3-5秒的再装填、再预热时间,这样,拦截的次数就进一步降低,超音速导弹只要速度够快,就一定能够让敌人的防御系统反应不及,最终被命中。
图为俄罗斯锆石高超音速导弹打击航母设想图。
但是超音速反舰导弹一直以来就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命中精度不高。比如,俄罗斯的缟玛瑙反舰导弹(也就是印度布拉莫斯反舰导弹的原型),在最大射程上,圆概率误差(CEP)超过了30米,即便是巡航导弹型,添加了卫星导航修正,命中精度也仅在20米左右,在执行反舰任务时,有时存在不能命中目标的情况。而在对地打击状态下,则存在无法执行点穴式攻击的问题。
图为东风-17滑翔式高超音速导弹。
相比而言,美国海军的鱼叉反舰导弹以高精度著称,真的是指哪打哪,和战斧式巡航导弹一般,甚至可以后导弹从前导弹炸开的缺口处飞入,精度惊人。根据美军公布的消息,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命中精度,也就是圆概率误差(CEP)在10米以内,号称要从窗户打进去,绝不会打到门上。伊拉克战争也印证了这一点,战斧式巡航导弹的表现确实惊艳,引发了全球研发亚音速巡航导弹的热潮。
图中可见东风-17特殊的滑翔式乘波体造型的弹头。
现如今,导弹的飞行速度进一步提高,俄罗斯和我国都已经研发出高超音速导弹武器,也就是大气层内航线可控的飞行速度超过5马赫的导弹。比如俄罗斯研发的匕首式空射弹道导弹,我国的凌云导弹、星空-2导弹、东风-17导弹等。其中,全球最早列装的高超音速导弹是俄罗斯的匕首导弹,末端飞行速度超过7马赫,拥有空气舵,可以机动变轨,打击移动目标,号称圆概率误差在20米以内,可以对航母进行打击。
图为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他的命中精度也是极高的。
作为飞行速度极快速的弹道式高超音速导弹,匕首导弹这个命中精度已经很不错了,当然,这和他来自于伊斯坎德尔导弹有一定关系,本身就是对付反导系统而生的导弹,焉能不强?至于我国的东风-17滑翔式高超音速导弹,射程达到1500公里以上,命中精度则在20米左右,他可以利用滑翔式弹体,在大气层内以“打水漂”的方式飞行,也就是军迷所说的水漂弹,这种导弹速度极快,可以达到10马赫以上,东风-17可能已经达到了14马赫左右的速度,有如此强大的命中精度,可见其技术非常了得。
图为东风-10A巡航导弹,也就是长剑-10导弹的改进型,是亚音速巡航导弹。
当然,命中精度在20米以内是这些可以反航母的高超音速导弹必须要达到的标准,因为他们必须要打击移动中的航母,航母一般最宽处为30-40米左右,如果导弹命中精度达不到20米以内,那么很可能打偏,这就是白费劲了。除了东风-17,我国还装备了东风-21D、东风-26等可以对付航母的弹道导弹,也都拥有滑翔式的高超音速弹头。
由此可见,现代技术已经能让高超音速的导弹取得不错的命中精度,这是如何做到的?一方面利用空气舵,过去的空气舵材料差,不耐高温,在导弹飞行速度太快时就会融化,失去机动性。而如今,我国已经研发出可以在18马赫速度下工作的导弹空气舵,因此完全可以在高超音速导弹上使用。
图为俄罗斯锆石高超音速导弹模型及其性能表。
其次,导弹的制导方式发生了变革。一方面,引入了惯性制导、指令制导和卫星制导的结合,一方面卫星导航的精度本身也在不断提高,比如美国的GPS过去导航精度是2米左右,现在我国的北斗系统已经达到了1米以内,美国的导航系统也在不断升级。再者,高速导弹也突破了黑障限制,滑翔式高超音速导弹在再入大气层的时候,会出现类似于宇宙飞船返回时的通信黑障,是因为速度过快,形成表明电离层导致。目前,突破黑障进行通讯的技术已经出现,可以让导弹在末端及时进行机动变轨,提高精度。
图为美国X-51A乘波者高超音速飞行器。
所以说,10马赫左右的高超音速导弹精度如今也还是可以的,也能在保障足够快的情况下精准命中目标,这也是美国为什么也加入了高超音速导弹研发序列的原因,过去美国认为导弹发展的趋势是隐身化、小型化、灵活化、智能化,结果如今导弹的发展趋势正面,高超音速才是最强的导弹,美国也不得不改变发展路线,所以,我们对高超音速导弹的精度,还是要有自信。
如果F1赛车解除所有限制?
F1成为世界上最烧钱的赛事,各种顶尖技术层出不穷,虽然赔钱,不过还是有很多厂家愿意投钱进去打广告的。
作为汽车爱好者的讨论话题的热点,讨论各个热点。
F1赛车在解除限制之后
首先改变的就是发动机
第一点,发动机排量和发动机的结构
现在所有的F1发动机最大排量为1.6T涡轮增压V6发动机,同时在转速和扭矩的上限还做出了限制。
解除限制之后,一下F1发动机供应厂商,
会选择更大排量的发动机,更多气缸的发动机。
比如3.5L V12或者2.4L V8
无限制转速上,发动机的转速可能有现在的12500转上升到30000转。
然后是涡轮增压,由于赛事限制了F1的涡轮增压的涡轮个数以及涡轮增压的进气气压值,大流量的进气,高压力值带来最为直观的效应就是发动机的扭矩上限。
强劲的扭矩和高转速,带来的动力输出是不可言喻的,动力可能会上升到3000PS,现在的1.6T涡轮增压V6发动机的F1赛车百公里加速为2.3S,如果这些参数不做限制的话,百公里加速的时间可能会在1.5S以内。
当然,也可能有一些其他形式的发动机参赛!
比如转子发动机。
第二点,外观套件
F1作为目前汽车类型中最强空气动力学性能的一个代表
当年英国莲花汽车就是因为空气动力套件太过出色而被禁赛。
如果开放出来,在空气动力学上来说,无论是高速还是过弯,甚至是其他方面的表现都会更加出众。
当然这么强劲发动机和这么强劲的性能,也不是没有客观的限制。
1、轮胎的寿命
有了如此强劲的动力系统,轮胎不行,一切都是白搭。
而轮胎一旦跑到400km/h以后,轮胎的温度将会升高到一定程度,同时轮胎的性能也发生变化,,无论是刹车还是加速,轮胎会变软,变粘,让车子发动机的性能发挥不出来。
2、人体自身的操控反应上限
当年的B组赛事,因为无限制改装,很多改装性能已经超过了人体的操控,和人体的反应时间,造成车比人凶,让很多职业选手,控制不住车子,造成失控,造成了相当大的伤亡(大部分是观众)
后来就改了规则。
所以这类赛事还是要有一点规则来的好。
如果有兴趣的话,建议关注一下直线加速类的赛事。
如果排除驾驶员因素,在轮胎材料没有突破之前,应该能跑到460km/h左右。
突然想起来,现在F1 还有一个车重限制,如果连这个限制也解除,那么车子能轻很多,跑的更快了。
哈撒给!
上演麦迪时刻的那场比赛麦姚明分别拿了多少分?
麦迪NBA历史上天赋最好的球星之一,巅峰时期的他是和科比齐名的联盟超巨,尽管他的职业生涯未能获得总冠军,但也曾创造了许多的难以企及的纪录和经典时刻,但麦迪职业生涯最高光的时刻莫过于对马刺的35秒13分。
2004年12月9日,火箭队主场迎战马刺队,这是麦迪加盟火箭之后首次以火箭球员的身份对阵马刺队,虽然说他和姚明的组合看起来很强,但当时的火箭和马刺之间的实力还是很大的,在这场比赛开始之前,马刺已经取得了16胜4负的联盟第一战绩,而火箭只有8胜11负,胜率不过半,当然这也是姚明和麦迪还没有形成默契的原因,其实这场比赛开始之前,火箭已经很多年没有击败过马刺,可以说马刺是火箭的苦主。
在第四节只剩下1分02秒,姚明组合率领的球队落后马刺10分。一次进攻回合是24秒。马刺队领先10分,每次进攻都时间耗完,不出现大的失误,那这场比赛就拿下了。这在当时的人们眼里,是毫无疑问的。姚麦组合输定了。有些观众坐不住了,觉得没意思,又是一场败仗,没什么好看的!还不如回家算了,结局早已注定。可是没想到,麦迪突然觉醒。如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35秒3个三分球外加一个三加一,狂砍13分,姚麦组合神奇的以81-80战胜马刺。
神奇逆转的具体经过1.最后这一分钟属于麦迪,这一刻他被上帝附体, 终场52秒,麦迪突破上篮不中,姚明抢到篮板直接空中补扣中的,拉开了火箭队反击的序幕(74-66)
2.之后帕吉特机警的断下帕克给邓肯的传球,扣篮得手(74-68)
3.马刺暂停,后麦迪犯规由布朗两罚全中麦迪时刻到,他全场运球后镇定自若的投中了他匪夷所思的第一记三分球(76-71)
4.苏拉犯规,布朗继续两罚全中,麦迪运球前场,利用姚明的挡拆绕过鲍文,再假动作骗起邓肯,顺势投篮,球不可思议的再中并加罚命中.....(78-75)
5.帕吉特向邓肯犯规,后者也难得的两罚全中.火箭的暂停麦迪很困难的勉强接到安德烈-巴雷特的传球,运球至三分线外面对紧逼的鲍文再次飚中三分!!(80-78)
6.马刺暂停,布朗接球后运球,并于底线附近姚明面前卧倒,麦迪迅速拣下球,持球疾奔,在终场前一秒外线再次三分命中!!!!进球后的麦迪用力挥舞拳头怒吼,少有的镜头... (80-81)
麦迪神奇之前的糟糕表现麦迪在这场比赛前三节、甚至可以说是最后这35秒之前,他发挥其实并不算好,他几乎整场比赛的手感冰凉,得分效率极低,全场比赛麦迪29次出手只命中了12个,命中率只有41.4%,其中三分球12投5中,砍下33分8篮板5抢断的数据,但如果只看最后35秒之前,麦迪的命中率为25投8中,命中率只有32%,其中三分球命中率只有8投1中,其四节的具体表现:
第一节:9投2中 三分球4投1中 罚球1投1中 得到6分5篮板1助攻3抢断
第二节:5投3中 三分球2投0中 得到6分2篮板
第三节:3投1中 三分球1投0中 得到4分1抢断
第四节(不算最后的4投4中三分球):8投2中 三分球1投0中 得到4分1篮板
可以说麦迪疯狂打铁是导致火箭整场比赛都落后于马刺的原因,他稍微手感好一点的话可能火箭就可以轻松击败马刺了。
姚明是重要的功臣姚明整场比赛任劳任怨,攻防两端面对石佛邓肯毫不手软心虚,在比赛的最后一分钟里,麦迪突破投篮未果,大姚在邓肯的头上抢到进攻篮板,把球摁进篮框,让比分不被继续拉大。还有在最后8秒时,姚明奋力夹击,才造成布朗最终失误为球队拼出了最后一击的机会。场比赛里,姚明上场35分钟,全场15投9中(其中第一节5投1中,后三节10投8中),罚球10投9中,砍下27分,10个篮板,1个助攻,2个盖帽,投篮命中率高达60.0%,罚篮命中率90%。
四节具体表现:
第一节:5投1中 罚球2投1中 得到3分2篮板
第二节:3投3中 罚球4投4中 得到10分1助攻
第三节:3投2中 罚球4投4中 得到8分5篮板
第四节: 8投2中 罚球0投0中 得到6分3篮板(3前场篮板)2盖帽
全场27分、10篮板、1助攻、2盖帽
我是快乐的小峰峰,欢迎大家和我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