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持续了多少年

2023-07-12 11:15:04 84阅读

贞观之治,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持续了多少年?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开元盛世形成的共同原因?

1.农民战争的打击,使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即部分地调整生产关系,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压迫,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就在于此);

贞观之治,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持续了多少年

2.最高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注意加强民族关系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3.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4.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为盛世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5.科技的进步,特别是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贞观之治的说法最早是谁提出来的?

1. 唐代宰相魏征提出了贞观之治的说法。2. 魏征认为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使得社会安定、国家强盛、人民富裕,这就是贞观之治。3. 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对于后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个时期,唐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例如推行科举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改革税制等,这些措施都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有了些?

唐太宗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即贞观新政;恢复和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魏征);完善科举制;注意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唐太宗的统治促成了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和睦,国力增强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合并州县:唐代从开国到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基本上继承隋制,实行州、县两级行政区划制度。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将州县大加合并。同时根据山川的自然形势,将全国分为十个道。“道”的出现是我国疆域史上一个新的创举。唐初期的十道,只是一种地理区划名称,不设机构,不派官员,与地方行政无关。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开始设置十道巡察使,后改名为十道按察使、存抚使等。由朝廷派遣官员巡察各地,但并不常设,没有定员,且不一定按“道”的范围行使职权。此时的道成为一种监察区。

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哪个更好?

贞观之治比开元盛世强。原因是: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强盛的基础,对唐朝的经济,军事等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开元盛世的后期也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