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逃税是什么意思,偷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偷逃税是什么意思,偷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偷 tōu
形
⑴ (形声。从人,从俞,俞亦声。“俞”意为“捷径”、“直接”。“人”和“俞”联合起来表示“走捷径的人”。本义:不劳而获的人(不靠自己正当劳动,而是靠直接拿别人财物生活的人)。)
⑵ 同本义 [drift along]
偷,苟且也。——《说文》
其下偷以幸。——《国语·晋语一》
安肆曰偷。——《礼记·表记》
存者且偷生。——唐·杜甫《石壕吏》
偷性命于榛莽。——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诸司素偷惰。——清·张廷玉《明史》
⑶ 又如:偷的锣儿敲不得(喻不能声张);偷存(偷生;苟活);偷合(苟且迎合);偷弛(苟且松弛);偷免(苟免);偷快(苟求快乐);偷幸(苟且侥幸);偷苟(苟且)
⑷ 浅薄;不厚道 [dishonest]
则民不偷。——《论语·泰伯》
⑸ 又如:偷俗(浅薄的人情风俗);〈动〉
⑴ 轻视 [despise]
子大叔、子羽谓子产曰:“韩子亦无几术,晋国亦未可以贰。晋国、韩子不可偷也。”——《左传》
⑵ 取 [take]
柳占三春色,莺偷百鸟声。——唐·温庭筠《太子西池》
⑶ 窃取 [pilfer;steal]
偷,盗也。——《广韵》
楚有善为偷者。——《淮南子·道应训》
偷者,天下之盗也。
专操国柄以偷天下。——《后汉书·陈元传》
⑷ 又如:偷钱;偷东西;偷嘴;偷吃东西;从停车场偷了一辆车;从银柜偷钱;偷了配方,并开始自己制造这种产品
⑸ 偷情;私通 [mit adultery]。如:偷香(谓女子爱悦男子或谓与妇女私通)
⑹ 突然地或急速地抽出 [snatch]。如:偷出右手来,就是一顿饱打
⑺ 设法避免、不履行 [某种义务] [evade]。如:偷税
⑻ 抽出、挤出 [时间等] [take off]。如:偷空儿;忙里偷闲
〈名〉
⑴ 盗窃他人钱物的人 [thief]
群偷惊走。——《晋书·王献之传》
⑵ 又如:小偷
〈副〉
⑴ 秘密,暗地里 [in secret]。如:偷睛(偷偷地窥看);偷耳(形容暗中细听);偷往;偷着来
⑵ 出其不意 [by surprise]。如:偷营;偷袭




偷盗和偷税的区别是什么?
假如人人只能说真话。有两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
一个人说自己刚才偷东西了,他的结局最可能是被好多人打一顿,送派出所。
另一个人说自己刚才偷税了,他的结局最可能是被国家机关按情节处理,一般不会被大家打。
又假如你知道你的好朋友偷东西了,你可能就会疏远他,你知道你的好朋友偷税了,你会去举报他吗?
又假如你在一个公司上班,你知道了公司为了渡过危机,偷偷的少算了大家的工资,你可能会义愤填膺,会说这是偷盗行为。你知道公司偷税了,还给你涨了工资,你会怎么想?
偷盗关系到你的切身利益,因为下一个被偷的可能就是你,所以你要坚决打击。
偷税好像是国家的事,好像对你没有直接伤害,所以大部分人很少关注。即使大家现在很关注明星偷税的事件,那也是出于另一种情绪吧。
其实大家一定也知道,偷税关系到大家的长远利益。我也不跟大家说什么国家建设之类的,只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底特律的衰败。我觉得底特律工人罢工要求涨工资就跟公民要求免税差不多。底特律结果怎样?看百度。哈哈哈。
胡说八道一通,多指教。
偷税逃税抗税骗税欠税漏税的区别?
偷税:《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漏税:税收上已经没有这个概念了。
骗税:《征管法》第六十六条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款,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避税:从大的方面讲,避税应该是“不缴冤枉税,避免少缴税风险”。所谓冤枉税:就是指因自己的过失(主要政策不熟悉)而导致多缴了税,不该缴的缴了,造成利益损失。比如代扣水电费问题,一不小心,帐上做成收入或没有向税务局报告或用错票据,那就有可能要缴营业税了,其实那不需要缴营业税的,多缴了吧!所谓少缴税风险:就是指因自己过失把该缴的税没有缴纳,而导致受到处罚,甚至吃官司。比如出租收取租金,租金是收入,不因你是否开票,你都要申报纳税,如果贪小,将没有开票部分未纳入申报缴税的收入(隐慝收入),一旦查实,就是偷税,就要处于所偷税款的50%至5倍的罚款,这个罚款就是风险,又亏钱了吧!因此,避税是个很具体的工作,应该是一条一条政策研究才能应对。关键一条是要熟悉税收政策以及操作办法。
偷的组词有哪些?
偷组词:偷懒、偷笑、小偷、偷窃、偷窥、偷看、偷听、偷钱、偷塔、偷光、偷瓜、偷狗、偷运、偷玩、偷税、偷渡、偷贼、偷袭、偷天换日、偷工减料、偷偷摸摸、
“偷”,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tōu,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偷”的基本含义为窃取,趁人不知时拿人东西,如偷窃、偷吃;引申含义为行动瞒着人,如偷偷、偷看。
在日常使用中,“偷”也常做动词,表示抽出时间,如偷空儿、偷暇。
偷税漏税和小偷有什么区别?
从法律角度讲,两者都属于违法犯罪行为,都可以归纳为“偷”。
从道德层面讲,偷税漏税只是不愿交出自己所得,全归为己有。不存在道德问题。在中国,恐怕每个人都有偷税漏税的嫌疑,特别是高工资人群,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之前还有人头税,农业税等等。但小偷就不一样,他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盗窃过来会为己有,他是一种损人利已的道德问题。
从社会角度讲,小偷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
从国家层面说,偷税漏税直接影响国家财政收支,严重的直接构成管理机构运转的后果。比如有些国家政府发不出工资,资金不到位而停滞基础设施建设,甚至政府部门关门歇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