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夫大结局,陈阿娇为何会被汉武帝抛弃

2023-07-10 16:15:03 123阅读

卫子夫大结局,陈阿娇为何会被汉武帝抛弃?

我是慢品东汉,试着讲一下西汉的事儿。

我们今天看“金屋藏娇”的故事是讲的一段佳话,是一个开头美丽,结局凄凉的爱情故事。但实质上,“金屋藏娇”是始于一场政治联姻。讲述的是汉武帝和他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的故事。

卫子夫大结局,陈阿娇为何会被汉武帝抛弃

那时汉武帝刘彻还是个小孩子,陈阿娇比他要大几岁,是刘彻姑姑馆陶公主的女儿,也就是说陈阿娇是刘彻的表姐。那时,刘彻还不是太子,太子叫刘荣。心比天高的馆陶公主一心想要让自己的女儿当上皇后,于是打算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当时的太子刘荣。但刘荣的母亲栗姬却不喜欢馆陶公主,因此拒绝了馆陶公主的提议。

这件事对于生性骄傲的馆陶公主来说是天大的污辱,她在心中下定决心要报复栗姬母子。于是,馆陶公主将目标转向了刘彻,而刘彻的母亲非常聪明,几乎是立即就答应和馆陶公主联姻。那时,刘彻和陈阿娇都还是小孩子,有了这层关系后,馆陶公主就经常让陈阿娇和刘彻一起玩耍。两个小孩子渐渐长大了,有一天馆陶公主问刘彻说:“彻儿,如果以后让你娶你的表姐,你愿意吗?”刘彻当然回答说:“当然愿意。如果我果真娶了表姐,我一定要为表姐盖一座金房子。”这就是“金屋藏娇”故事的由来。

在馆陶公主及她背后势力的努力下,刘彻最终登基为帝,而陈阿娇也如愿成为皇后。只是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却没有走到最后,汉武帝登基后不久,陈阿娇就渐渐失宠。最终,她成为卫子夫的手下败将,“金屋藏娇”最终成为了一个笑话。

从古至今,很多人都说与其说陈阿娇失宠是因为她的性格骄横跋扈,独断专行,倚仗着自己娘家为刘彻登基为帝立下了汉马功劳,在后宫胡作非为,最后被刘彻厌弃。与其说陈阿娇失宠是因为她的性格骄横跋扈,还不如说陈阿娇是因为在爱情中迷失了自己,以为那座金屋能庇护自己一生才导致的人生悲剧。

如果不是因为她在那座金屋里迷失了自己,就不会在嫁给刘彻后,容不下后宫的任何一名女子。因为爱情是自私的啊,有谁愿意看着自己心爱的男子身边常常有别的女人陪伴呢?即使他是皇帝又如何。

如果不是因为她在那座金屋里迷失了自己,她就不会在卫子夫出现后,方寸大乱。最终铤而走险,使出了巫盅这样让汉武帝痛恨的手段,不但搭上了自己的爱情,还付出了自己的一生。

如果不是因为她在那座金屋里迷失了自己,她更不会在汉武帝刘彻的面前一而再,再而三地提起,是自己的母亲助他登上了皇位。让汉武帝一次又一次难堪,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馆陶公主为了利益,处心积虑地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皇帝,她为自己的女儿想好了一切,却没有教会自己的女儿面对爱情时,要怎样才能不迷失自己。试想,如果阿娇能够一直坚守自己,让自己像未婚之前那样美好,即使色衰爱驰,汉武帝也不会轻易废掉她的皇后之位的。

其实今天的我们又何尝不是一样呢,如果在爱情中迷失了自己,最后也会输得一败涂地!@头条号 @头条历史 @头条学院

卫子夫里王桑什么罪?

卫子夫里的王桑擅自登上皇后宝座,被汉武帝斩首。最终由于自己野心太大,擅自坐皇后的宝座,被汉武帝刘彻看见,此时王桑大吃一惊,心里十分害怕,跪在地上连忙辩解求饶,但是汉武帝很聪明,早就知道王桑很坏,王桑并不是汉武帝的后宫,所以皇帝下令斩首王桑,而王桑妹妹王燕因为是汉武帝妻子,又有一子而侥幸活命。

王桑连忙求饶,请求汉武帝饶她性命,汉武帝不听,王桑让妹妹王燕替她求情,被汉武帝阻拦,最终被斩首。

汉武帝为何将初恋情人陈阿娇囚禁至死?

成语“金屋藏娇”,便是源于汉武帝刘彻与皇后陈阿娇。作为汉武帝的“初恋情人”,陈阿娇早在汉武帝幼年时便被许配给了对方,汉武帝即位之后,陈阿娇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皇后。然而,汉武帝即位后不久,两人之间便矛盾频发,最终导致陈阿娇被废,退居长门宫、孤独终老。

关于陈阿娇被废,表面来看似乎是陈阿娇自身原因,但其实深究起来,汉武帝或许另有深意,而此事的根本原因,还得从汉武帝争夺太子之位说起。

刘彻和陈阿娇本为政治联姻,馆陶公主助刘彻坐上皇位

早在汉景帝刘启还是太子之时,薄太后便将其远房孙女嫁于刘启为妃,后成为皇后,奈何薄氏并不受宠,再加上膝下无子,因此当其靠山薄太后于前元二年(前155年)去世之后,汉景帝刘启随即便立了宠妃粟姬之子、自己的长子刘荣为太子。

△太后窦漪房和馆陶公主刘嫖

汉景帝的生母窦漪房一生育有一女两子,分别是汉景帝刘启、梁王刘武和馆陶公主刘嫖,由于窦太后早年失明,而景帝刘启忙于政务、梁王刘武外封梁国,因此与窦太后最为亲近的,便是馆陶公主刘嫖。与此同时,刘嫖又通过经常为汉景帝进献美女,而与汉景帝关系极为亲密,进而使得其夫家也深受荣宠。

刘荣被立为太子之后,刘嫖为了夫家荣宠不衰,便又找到粟姬,表示想要将女儿陈阿娇嫁给刘荣。然而,粟姬因刘嫖向景帝进献美女对其早已不满,当即予以回绝。刘嫖见状,生怕日后遭难,于是又找到景帝另一宠妃、汉武帝生母王娡,表示希望联姻,王娡立即答应下来,于是便成就了“金屋藏娇”这个成语。

△王娡

此后,刘嫖便经常在汉景帝面前说粟姬的坏话,又夸赞刘彻,而景帝也认为刘彻的确德才兼备,这使得景帝对粟姬渐起厌恶之心。后来,汉景帝因身体不好,便与粟姬商量起了身后之事,希望将已经封王的几个儿子托付给粟姬,结果粟姬非但没有答应,甚至对汉景帝出言不逊,这使汉景帝对其更为厌恶。

之后,王娡又使出捧杀之术,令人上书请立粟姬为皇后,汉景帝以为粟姬与大臣有勾结,遂于前元七年(前150年)废黜了刘荣的太子之位,改立七岁的刘彻为太子,王娡也被立为皇后(薄皇后已于前一年被废),而陈阿娇不久后便也嫁给了刘彻成为太子妃。

如上,汉武帝与陈阿娇的结合,完全就是一场政治联姻,虽然留下了 “金屋藏娇”的故事,但要说两人之间感情深厚,恐怕也是言不由衷,而这种情形,恐怕也为此后陈阿娇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卫子夫入宫后深受宠爱,皇后陈阿娇因骄纵被废

建元元年(前140年),汉武帝即位,陈阿娇以太子妃的身份顺理成章成为皇后。之后,汉武帝因提倡改革而触怒窦太后,不仅导致赵绾、王臧被迫自尽,就连汉武帝的皇位也差点不保,彼时又是馆陶公主出面,才帮助刘彻稳住了皇位。

然而,或许正是仗着馆陶公主对刘彻的帮助,陈阿娇在后宫之中极为骄横,可即使其嫁给刘彻最早,又独霸后宫,但却始终没能生下一儿半女。心急如焚的陈皇后,先后花费9000万钱治疗不孕之症,却也始终没能治愈。陈皇后骄纵,再加上馆陶公主多次索要钱财,导致汉武帝对其母女逐渐疏远,不过在太后王娡的提醒下,汉武帝考虑到废后可能导致窦太后的恼怒,这才隐忍了下来。

建元二年(前139年),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献歌女卫子夫入后宫,并很快得到汉武帝的宠幸,陈皇后得知后多次寻死觅活,结果非但没有挽回汉武帝的宠爱,反而使两人关系更加疏远。建元三年(前138年),在得知卫子夫怀孕的消息后,怒火中烧的陈皇后更是下令企图加害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幸有公孙敖相救才得以幸免于难。

建元六年(前135年),太皇太后窦漪房去世,陈皇后失去了最大的靠山,然而她仍然不知收敛,眼看卫子夫的尊宠一日胜过一日,并一连为汉武帝生下了三个女儿,陈皇后恼怒之下竟施以妇人媚道,但此事却于元光五年(前130年)暴露,汉武帝一怒之下令人彻查,最终查出楚服等人为陈皇后施巫蛊之邪术,结果楚服被斩首于市,另有三百余人受此事牵连被杀。

之后,汉武帝命有司赐皇后一道策书,称“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至此,位居皇后之位长达11年的陈皇后被废,退居长门宫。

汉武帝废后或许另有深意,陈皇后最终孤独终老

从史料记载来看,陈皇后似乎只是因为太过骄纵,又因无法生子而怒火攻心,这才做出了一些不符合皇后身份的事情,最终导致汉武帝刘彻对其升起厌恶之心,结果最终导致被废。但如果深入思考,便会发现其中或许另有深意。

我们知道,西汉之初外戚干政现象极为严重,不仅后宫频繁干政,而且外戚在朝中也往往位居高位,而汉武帝对此更是深有同感,其能够继承皇位本就与外戚有关,而即位之初甚至因触怒窦太后而差点皇位不保。

因此,当窦太后去世之后,汉武帝便开始着手瓦解朝中的外戚势力,丞相许昌、御史大夫青翟先后被罢免,直到元光四年(前131年)窦太后的侄子窦婴被处斩,直到元光四年(前131年)窦太后的侄子窦婴被处斩,继而再到陈皇后被废黜,这些都标志着窦太后的势力彻底退出朝堂。

陈皇后被废之后,其母馆陶公主深感恐惧,立即入宫向汉武帝请罪,汉武帝则安慰道,“皇后所为不轨于大义。不得不废。(窦太)主当信道以自慰,勿受妄言以生嫌惧”。陈皇后虽然被废居长门宫,但生活上却依然受到优待,且行动自由并不太受限制,由此也可见汉武帝并未对其赶尽杀绝,但陈皇后心理上的空虚却是难以弥补的,十余年后,陈皇后病逝于长门宫。

综上所述,陈皇后被废,除了自己的所作所为之外,与汉武帝瓦解外戚势力也不无关系。事实上,汉武帝在位期间,对于后宫和外戚势力的打击不遗余力,除了窦太后的外戚之外,就连其生母王娡的外戚也深受其害,例如田蚡等人,而汉武帝晚年立刘弗陵为储君却杀钩弋夫人,也有这方面的原因,甚至就连“巫蛊之祸”也极可能与此有关。

卫子夫刘彻要杀卫子夫结局?

卫子夫死于巫蛊之祸。

英明一世的汉武大帝,晚年时身体越来越差,他像所有暮年的伟人一样,开始疑神疑鬼,总觉得宫内有人对他施蛊术,诅咒他。于是,他派宫内相当于秘密警察头子的江充去调查。

卫子夫在这场变故中是一直站在儿子一边的,但她没有随儿子逃亡。

武帝刘彻在事后清算时,像当年对待阿娇一样,派大臣来收卫子夫的玺绶,这就是把她废了。尽管丈夫没有要杀她,但卫子夫也明白一个废后的结局是什么样。

所以,大势已去的卫子夫在宫中上吊自尽,终于未得善终。

为何最终汉昭帝却将其处死呢?

汉昭帝(前94~前74年)是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年)最小的儿子——刘弗陵。本来他没机会当刘彻的接班人,但刘弗陵离奇的身世改变了这一切。

刘弗陵的生母是钩戈夫人,钩戈夫人的身世也很神奇。

相传刘彻在60岁时巡视天下,来到了直隶河间,望见这一带有祥瑞之气升腾。恰好这时地方官向刘彻进献了一位奇女孩,这女孩奇就奇在生下来双手握拳从来没有张开过,当地人称“拳女孩”。

刘彻见到女孩后,用手轻轻抚摸女孩的双手,神奇的是女孩竟伸开了拳头,更神奇的是手里握着一枚玉钩。

地方官大喜,说这是上天赐给皇上的礼物,于是刘彻就把女孩充入了后宫,封其为“钩戈夫人”也称“拳夫人”。

<汉武帝刘彻和钩戈夫人>

刘彻很喜欢钩戈夫人,视其为心肝宝贝。

都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可钩戈夫人却怀胎十四个月才生下了刘弗陵。

当时刘彻喜不自禁,原来以前的尧帝也是经过十四个月怀胎才被生下来的。刘彻很迷信,认为这是天意,于是把钩戈夫人生孩子的地方命名为“尧母门”,以示纪念。

刘弗陵有此种种神奇的经历,因此当刘彻驾崩后继位,史称汉昭帝,这一年刘弗陵8岁。

<刘弗陵和母亲>

刘彻在去世前就为小儿子安排好了一切,遗命霍光、桑弘羊、上官桀三位为辅政大臣。为了防止外戚干政,毕竟刘弗陵年幼,他的母亲尚年轻美丽,一旦她的娘家人干政,儿子的江山就危险了。

基于这种想法,刘彻临死前杀了刘弗陵的母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立子杀母”。

<赐死钩戈夫人>

然而令刘彻万万没想到的是,虽然避免了外戚干政,却没躲过他的女儿——鄂邑公主的干政,这是为什么呢?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刘弗陵继位后,由于年龄还小,三位辅政大臣就让刘彻的女儿、也就是刘弗陵的异母姐照顾他的的生活,刘弗陵赐号姐姐为“鄂邑长公主”。

长公主对弟弟关爱有加,姐姐的年龄比刘弗陵的母亲钩戈夫人年龄相仿,可谓老姐比母。

顺带说一下,长公主丈夫死得早,她有个相好名叫丁外人,本是她儿子的门客。二人关系亲密,朝中皆知。这在汉朝不算什么,刘彻的姑姑加丈母娘、汉朝第一长公主刘嫖就有个小情人——董偃。

<鄂邑长公主>

话说随着刘弗陵年龄的增长,姐姐开始为弟弟张罗着选皇后。当时上官桀想把自己的孙女送进宫当皇后,于是就走长公主相好丁外人的后门,让丁外人在公主面前说点好话,还说事成之后,上官桀回报丁外人封侯,这样丁外人就可以名正言顺迎娶长公主了。(汉朝规定公主不能下嫁百姓)。

经过丁外人为长公主吹枕头风,上官桀的孙女被选为了皇后,但是最后一关却被霍光卡住了。

原来上官桀的孙女是霍光的外孙女,即上官桀和霍光是儿女亲家。霍光是个正直的人,他认为外孙女还小,现在不适合当皇后,于是长公主说以后再议。

通过这件事,上官桀和他的儿子上官安(女孩的父亲,霍光的女婿)对霍光十分不满。

<霍光>

接下来霍光做的一件事儿,又让长公主对他十分不满。

话说上官桀为了回报丁外人在“选皇后之事”的帮助,上书皇上封丁外人为侯,其实这都是官场相互提携的表现。

可是霍光认为丁外人资历和功劳不够,于是极力反对,这样一来就得罪了一批人。首先长公主恨其入骨,霍光坏了她的好事,丁外人明媒正娶,他俩就可以光明正大做夫妻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霍光在政治上和另一辅政大臣桑弘羊也发生了分歧。

有鉴于此,长公主、桑弘羊和上官桀等人结成了一个联盟,在汉昭帝刘弗陵面前攻击和诬告霍光。

但是几个人低估了刘弗陵的智商了(刘弗陵时年14岁),刘弗陵明辨是非,一一戳破了他们的阴谋。

<汉昭帝刘弗陵>

霍光的地位不但没有撼动反而更加巩固了。

长公主、桑弘羊和上官桀等人嫉妒霍光成了首辅,狗急跳墙预谋废除汉昭帝,拥立和他们一伙的燕王刘旦为帝(刘旦是刘弗陵的异母哥哥,刘彻之子)。

就在几个人将要发动政变时被霍光识破,霍光用雷霆手段诛杀上官桀、上官安父子,丁外人、桑弘羊等人被诛灭九族。

燕王刘旦和鄂邑长公主自杀身亡。

刘弗陵总算给姐姐留了一个面子——留全尸厚葬。

<霍光和刘弗陵>

综上所述,汉昭帝的姐姐本来对刘弗陵有抚育之恩,但被权臣利用以及她对权势的追求和干政,最终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看来女人不能干政,否则后果很严重。

文/秉烛读春秋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