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属于什么星系,为什么不能被称为星星
月球属于什么星系,为什么不能被称为星星?
谢谢邀请。星星几乎都是恒星,它们离地球远。而月亮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虽说是星体,但它不能称之为星星。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是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太阳这颗恒星离地球最近。晴朗的夜晚,在一定的地点,一般人们用肉眼大约可以看到 天上的3,000多颗恒星。借助于望远镜,则可以看到广袤无垠的天空里几十万乃至几百万颗以上的恒星,它们离我们地球非常遥远。
然而月亮离人类生活的地球比太阳距地球不知要近几多,并围着地球运转,本身又不发光。它是月球反射太阳光时,人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的光影像,这个光影像会发生阴晴圆缺的变化而称之月亮,不能称之为星星。
皓月当空是描述月球表面的景象。晴朗的夏天夜晚,蔚蓝的天幕上,近处是皎洁的月光,远处则是繁星点点,一闪一亮,与月光交相辉映。
为什么还有人说月球是人为制造的?
这个问题问得好,既然月球是人造星球这个观点正在逐渐被世人慢慢接受,那么肯定有它令人信服的证据。我大概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点:
一,月球内部是空心,并非实体。
地震学家通常用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的性质。同样的原理,也可以用月震波研究月球内部的性质。
美国宇航局就曾以月面为基地,设置了高灵敏度的地震仪。其中一台由“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设置在静海,另一台由“阿波罗”12号的宇航员设置在风暴洋。这种高灵敏度的地震仪甚至能记录宇航员在月面上的脚步声。美国中部标准时间1969年11月20曰4点15分“阿波罗”12号的宇航员用登月仓的上升段撞击了月球表面,随即发生了月震。月球“摇晃”了55分钟以上。震动由小逐渐变大,至强度最大用了约8分钟,然后振幅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个过程用了大约一个小时,而且“余音袅袅”,经久不绝。
在“阿波罗”12号造成“奇迹”后,“阿波罗”13号的宇航员用无线电遥控飞船的第三级火箭使它撞击月面,地点选在距“阿波罗”12号的宇航员设置的地震仪87英里的地方。月震持续3小时20分钟后才逐渐结束,月震深度达22英里至25英里。而这种现象只有中空的球体才会发生这种形式的振动。“阿波罗”13、14号的宇航员还进行了多次月震试验,最大的一次月震造成的月面振动持续了4个小时。
二,月球并非绕着地球转动,而是两者互相围绕运转。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身为一颗卫星,月球的体积实在大的有点不同寻常。要知道地球直径只有12756公里,而月球的直径就有3467公里,比地球的四分之一还要多。这么大的一颗卫星,以地球体积所产生的引力来说,根本难以捕获。
所以,根本不是月球在绕着地球转,而是两者在互相围绕运转。这一点目前已被许多科学家证实。
三,无论撞击力多大,月球上的陨石坑都很浅。
教科书告诉我们,月球表面的坑洞是陨石和彗星撞击形成的。地球上也有些陨石坑,科学家计算出来,若是一颗直陉10哩的陨石,以每秒三万哩的速度(等於100万吨黄色炸药的威力)撞到地球或月球,它所穿透的深度应该是直径的四到五倍。
但是月球上的就奇怪了,所有的陨石坑竟然都「很浅」,以月球表面最深的加格林坑只有4哩,但它的直径有186哩宽!直径186哩,深度最少应该有700哩,但是事实上加格林坑的深度只是直径的2%而已,这是科学上的不可能。为什麽如此?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给出一个圆满解释,也无法去解释,因为他们心里清楚,一解释就会推翻过去所有已知的月球知识。
四,月球的岩石成份比地球还要古老,而且比地球密度还要高。
根据阿波罗11号、12号宇航员带回的月球岩石标本,测验后发现,它的密度比地球岩石的密度要高得多。月球岩石的密度为3.2-3.4克/立方厘米,而地球岩石密度仅为2.7-2.8克/立方厘米。
不但如此,科学家经过月岩检测,发现月球表面最古老的岩石形成于46亿年前(有的岩石寿命达70亿年),而我们地球上发现最早的岩石的形成时间不过是39亿年。
五,月球熔岩中,有太多地球上的稀有金属元素。
月球上许多熔岩中,含有大量的地球上极稀有的金属元素,如钛、铬、钇等等,这些金属都很坚硬、耐高温、抗腐蚀。 科学家估计,要熔化这些金属元素,至少得在2、3千度以上的高温,可是月球是太空中一颗死寂的冷星球,起码30亿年以来就没有火山活动,如何产生如此多需要高温的金属元素呢?而且,科学家分析太空人带回来的 380公斤月球土壤样品後,发现竟含有纯铁和纯钛,这又是自然界的不可能,因为自然界不会有纯铁矿。
既然这些金属不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便是人为提炼的。问题来了,是谁在什麽时候提炼这些金属的? 这些,使人类对月球的来历更加感到困惑。
综合上述,人们才得出结论,月球并非天然形成,而是人为制造。当然,除了以上这些,关于月球还有更多的未解等着我们去解惑。只是现在人类的科技尚未达到,相信日后总有一天会解开这些谜底。
而其他星球的卫星却可以自转呢?
“月球为什么不能自转,而其他星球的卫星却可以自转呢?”其实月球是有自转运动的,只不过其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是相同的,因此我们才会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而无法直接观察到月球的背面。
为什么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一面?我们知道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月球可以稳定的围绕地球进行公转,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可知,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除了和物体的质量有关系外,还与二者之间的距离有关,因此对于地球和月球来说,其不同位置受到的引力大小是有差异的,比如地月之间靠近的一面受到的万有引力会大一些,外侧的部分受到的引力强度会低一些而惯性力则会更大,由于引力的影响,地球和月球的表面会形成隆起,当这种隆起效应发生在海洋上时就会产生潮汐现象。隆起效应会导致隆起部位的物质更密集而且,从而使该部位与另一个天体之间的引力更强,这种引力的差异会导致“隆起拖拽”效应的产生,从而使天体的自转速度降低。
由于“隆起拖拽”效应的存在,地球和月球其实都处于自转减速状态,只不过月球的质量远小于地球,因此其减速所消耗的时间更少。通过上文,我们已经可以知道为什么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一面的原因了,既由于“隆起拖拽”效应的影响,月球的自转速度越来越慢,当其自转周期减慢到和公转周期相同时,处于地表的我们就只能看到月球面向我们的一侧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潮汐锁定。
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地球也会受到“隆起拖拽”效应的影响而减慢自转速度,科学研究发现,地球诞生之初其自转周期可能仅有2.5小时左右,而四十多亿年后的今天地球自转周期约有24小时。
潮汐锁定效应广泛存在于天体运行系统中潮汐锁定不仅存在于行星与卫星之间,恒星和行星之间也有同样的原理,比如距离太阳最近的水星其实就处于“三分之二锁定”状态,其每公转两周则自身旋转3周。但是虽然太阳的质量更大,但是其对行星产生的潮汐锁定影响并非最为强烈,我们知道行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远大于行星和自身卫星的距离,因此太阳和星系之间由于“隆起拖拽”效应产生的潮汐力并不明显,简单来说就是引潮力和引潮天体的质量成正比,而和该天体到地球的距离的立方成反比,所以日地之间的引力虽然大,但是潮汐力却小于地月之间的潮汐力。
潮汐锁定效应发挥到极致可以参考冥王星和它的卫星卡戎,这两个天体围绕着它们的公共质心旋转,且二者的公转周期和自转周期完全相同,所以冥王星和卡戎其实是处于“四目相对”状态。
总结综上所述,月球本身是有自转运动的,只不过其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所以处于地表的我们仅能看到月球面向地球的一面,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潮汐锁定,潮汐锁定现象广泛存在于天体运行系统中。
感谢浏览。
地球是属于什么星系?
地球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又属于银河系。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太阳系主要的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主,水星、金星、地球等八大行星以及已知的173颗卫星、5颗已知的矮行星等天体构成的集合体。
1、地球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又属于银河系。它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太阳系主要的是以太阳这颗恒星为主,水星、金星、地球等八大行星以及已知的173颗卫星、5颗已知的矮行星等天体构成的集合体。
2、在太阳系里面,所有的天体都会受到太阳引力约束,并且体质和质量越大的天体受到的影响越大,所以八大行星会围绕太阳进行公转,其中金星公转和自转的方向相反,其它行星公转和自转的方向相同。
3、地球和它的卫星月球还构成了地月系,地月系是以地球为核心,月球受地球引力影响围绕地球公转。太阳系中这种的天体系统还有很多,每个行星都会和围绕自己公转的卫星构成天体系统。
月球固定一面永远朝向地球?
千百年以来,月亮一直是一个面孔朝着我们。而另一面即“月球背面”我们在地球上永远也看不到。神秘的月球背面让一些喜欢编造神秘事件故事的人有了无限创作空间。有人说月球背面有外星人的基地。也有人说在月球的背面发现了“美军二战战斗机”、“外星人三眼女尸”、“神秘宇宙飞船残骸”等等。
月球背面
总之月球背面是很神秘的,并且神秘的很离谱。看了这些神秘事件故事的朋友或许会产生题主这样的疑问。月球固定一面永远朝向地球,月球背面我们永远也看不见,是否“过于巧合”了。这样的疑惑给我们的感觉是,月球像是被某种神秘力量“设计”好的。
其实,科学家早就已经给我们答案了。月球之所以永远一面朝向地球是因为月球被地球潮汐锁定了。那么什么是潮汐锁定呢?潮汐锁定又叫做同步自转,它是发生在重力梯度是天体永远以同一面对着另一个天体。被潮汐锁定的天体的自转一周的时间和它围绕着同伴天体公转一周的时间是相同的。
链球运动
月球围绕地球一周需要27.32天。而月球自转一周也是27.32天。这就是为什么月球会永远是一面朝向地球。这样解释可能比较难懂。我们可以用一项体育运动来打个比方,就好理解了。这项运动叫做链球。运动员好比是地球,链球好比是月球,运动员和链球之间的链子就是地球对月球的引力。运动员在甩链球的时候,链球就像是围绕着运动员转动。而此时的链球就是一面朝向运动员。
被地球潮汐锁定的月球
月球也好像被地球用一根无形的绳子拽着飞快的甩着。我们通常把在地球上看到一面称为月球的正面,而看不到的那一面称作月球的背面。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看到的月亮是明亮的,那么我们看不到的月球背面是不是就是黑暗的呢?不是这样的。月球的背面不等于月球的暗面。月球的背面也是有白天的。
潮汐锁定
什么时候是月球背面的白天呢?大家还记得我们的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时间吗?嫦娥四号登陆月球的时间是2019年1月3日。这一天是农历的十一月二十八。如果这一天我们看天空中的月亮就会发现它是一个弯弯的月牙。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一天月球正面即将迎来黑夜,与之相对的是月球背面的黎明时分。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登陆时间肯定是要选择在月球背面白天的。这样它的太阳能电池板才能正常工作。此外当发生日食的时候,我们也能够想象到此时月球的背面正是大白天。
月相的变化
其实在宇宙中潮汐锁定现象是很常见的。在太阳系中不光是月球永远一面朝着地球。其它行星的卫星也是这样的情况。例如木星和土星的众多卫星也是被潮汐锁定了的。它们也是永远的有一面朝向木星或者土星的。难道它们也是“太过巧合”了吗?
一些恒星身边的行星也是会被恒星潮汐锁定的。例如比邻星的身边有一颗行星叫做比邻星b。科学家认为这是一颗位于比邻星宜居带的行星。它很可能被比邻星潮汐锁定了。这样在比邻星b的一面太阳永远不会落下,而另一面则是永远的黑夜。这么看来行星被恒星潮汐锁定,它的命运可就比卫星被行星潮汐锁定悲惨的多。
被恒星潮汐锁定的行星
我们只要明白了月球一面永远朝向地球其中的科学道理,这种在宇宙中常见的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
欢迎关注兔斯基聊科学,咱们一起聊聊有趣的科学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