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德拉诺成就怎么做,有哪些老魔兽玩家才懂的梗
保卫德拉诺成就怎么做,有哪些老魔兽玩家才懂的梗?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游戏小姐姐,Onion洋葱圈。
关于魔兽的梗,实在是多得不行,我给你们分享几个老玩家才知道的梗。
要说魔兽世界70年代最毒的咒语是什么,绝对是“上马不喊话,三开战猎萨”,这个诅咒曾经让无数团长流下泪水。
70级的那个年代,团队中战士通常都是作为T存在的,出了装备自然优先给战士,所以战士的装备需求是最先满足的。猎人呢,基本上就是一套装备足够了。萨满属于稀缺职业,一个团也没几个。于是“战猎萨”的需求很早就没有了,开了也是白开,所以团长们为了避免这种诅咒,就提前喊个话。
后来又衍生出“喊话不合格,三开贼法德;合格没深度,三开骑牧术”这样的顺口溜,现在想想,那时候的玩家真的很可爱,哈哈。
火车王的梗火车王的梗应该是魔兽世界最知名的一个梗了,即便是不曾经历过60年代的玩家,也对火车王这三个字印象深刻。
这个梗来自外服的一位吃货玩家,一次开荒的过程中,他去取外卖,可能是披萨太香,可能是饿过头了,回到电脑前,他想都没想只身冲进蛋群,队友们也集体脑抽,跟着一起冲了进去,最后导致团灭。后来这段视频在网上流传开来,最后暴雪官方觉得有趣,就做成了成就,取名“火车王”。
《炉石传说:魔兽英雄传》里的橙卡火车王,就是纪念魔兽世界这个“火车王”成就的。
卡拉赞没毕业打什么卡拉赞这句话恐怕是对魔兽世界最大的嘲讽,当时出现了一股风气叫做强力党,就是玩家为了速刷而只组装备强力的玩家,而这些装备强力的玩家对这个副本的装备其实已经没有需求了,所以我们用卡拉赞没毕业刷什么卡拉赞来讽刺速刷党。
还有一种就是亲友团带小号,当然,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没人愿意做。
闪金镇那一夜这个不好解释,也不能解释,只是作为一个比较出名的梗而已,嘿嘿嘿。相信许多老魔兽玩家,当年在网吧包夜的时候,都领略过“闪金镇那一夜”的风情。
兽人永不为奴,除非包吃包住魔兽世界中,部落著名领袖格罗姆·地狱咆哮的一句经典台词,一句“兽人永不为奴”喊出了兽人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气势。
在8.0前萨鲁法尔在保卫幽暗城一战中被俘,被囚禁在了暴风城监狱,遥想起他曾经也喊过的那句“兽人永不为奴”,结果这一次被联盟给俘虏了。于是,就有了“兽人永不为奴,除非管吃管住”,哈哈。
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一晃十几年,相信每一个#魔兽世界#游戏玩家都记得这句话吧,记得那一年,《魔兽世界》代理权之争闹得沸沸扬扬,也是因为这个事件,成为魔兽世界停服时间最长的一次。
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个莫名其妙的帖子《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横空出现在WOW吧,发帖人是一个IP地址,神秘又无厘头。
当时,贾君鹏帖仅仅6个小时浏览量便突破40万,一举拿下2009年的网络流行语第一位,直到现在的2021年,这个达到73万回帖,楼高足足有1.2万层的WOW吧神贴依然存在。
当然了,魔兽世界总还有许多耳熟能详的梗,例如:“公主必须死”、“荆棘谷的三季稻刷新了”等。各位小伙伴,你还记得哪些梗呢?
最后不要忘记关注我,魔兽女玩家不多,有趣的女玩家更少,遇见了还不赶紧关注?
还有哪些领导人被刺杀过?
一.亚伯拉罕·林肯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暗杀的总统就是亚伯拉罕·林肯,林肯是美国的第16任总统,而刺杀他的人却是一名名为约翰·威尔克斯·布斯的歌剧演员。因为受到南北不同人们的影响,布斯从一个北方派逐渐变成了一个南方派。
而且,在得知林肯总统会时不时来看自己的演出,于是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刺杀总统。1865年4月14日,林肯来歌剧院观看《我们美国的表兄弟》,随着歌剧走向高潮,一声枪响打破了氛围。
布斯对着林肯的后脑勺开了一枪,随后趁乱逃离了现场,而林肯也因为伤势过重而死去。布斯最后逃进了一个小农场中,但是被搜查人员放了一把大火将其逼出,随后被当场击毙。
二.詹姆斯·艾伯拉姆·加菲尔德
美国的第20任总统——詹姆斯·艾伯拉姆·加菲尔德。加菲尔德是在1880年被选为美国总统的,但是仅仅过去四个月,他就成为了美国第二位被刺杀的总统。而刺杀他的却是一名叫做查尔斯·吉特奥的律师。
三.伊藤博文
1909年10月,为解决日俄争端,日本第一任首相伊藤博文到中国东北与俄国财政总长谈判,当他乘坐的花车在26日抵达哈尔滨车站时,中、日、俄三方的官民挤满了车站。俄国的财政总长亲自上车迎接他,邀请他共赴午宴。在检阅了俄国财政总长所带的军队之后,他们一行向车站出口走去,伊藤博文走在最前面,突然群众中响起异常低沉的枪声。伊藤博文跪坐在站台上,说自己被刺了。他的随行医师小山和俄方的医师马上把他抱回车厢进行急救,但是在十几分钟后,抢救无效死亡。
四.昂山
缅甸民族主义领袖,缅甸共产党创始人,也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昂山素季的父亲。在仰光大学求学时期,任学生联合会主席,1936年2月与吴努一起领导学生罢课。1937年参加我缅人党,1939年任总书记。1940年为缅甸独立而寻求外国的支持,曾与日本人接触。日本人协助他建立缅甸独立军。1944年8月秘密成立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联盟,任主席。1945年3月率缅甸国民军协助盟国作战,直至日本投降。1946年任缅甸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实际等于总理。1947年1月去伦敦,与英国首相艾德礼进行谈判,签订关于缅甸独立的协定。他公开谴责英政府背信弃义的行为,同年4月选举制宪会议,他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在202个席位中赢得196席。同年7月19日,与其他6名部长同时遭枪击杀害。
五. 拉赫曼
1971年4月,孟加拉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孟加拉国父谢赫·穆吉布·拉赫曼。拉赫曼曾在印度的支持下,在1971年宣布成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随即遭巴基斯坦当局拘捕。印度为了牵制巴基斯坦,同年发动第三次印巴战争,最后控制东、西孟加拉全境。结果巴基斯坦被迫承认孟加拉国独立,1972年巴基斯坦总统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释放拉赫曼。
1975年出任总统,由于国内局势不稳动荡,加上无力控制军队,1975年8月15日遭军方发动政变,他和亲属15人在首都达卡被政变军人杀害。
六.鲁巴伊
1978年6月,北南也门连续发生震惊世界的血腥事件。说是鲁巴伊“派遣”“总统特使”,携带炸弹,炸死北也门总统加什米。紧接着,南也门海陆空三军围攻鲁巴伊的总统府,鲁巴伊总统弹尽被俘,在办公室里被宣判为“帝国主义和反动派走狗”后立即枪决,时年44岁。1990年,南北也门统一。当年三天内两位总统被杀案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前南国家档案披露,这是—起由伊斯梅尔和克格勃联手策划的自杀性连环恐怖阴谋。鲁巴伊生前与加什米关系较好,两人均主张独立自主,和平统一也门。自然,他们成为苏力图控制也门的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鲁巴伊12年沉冤昭雪,被恢复名誉,追认为烈士。
拜登会不会因政治原因被设计暗杀?
除特朗普支持者外,我真的想不出拜登被设计暗杀的理由,而且特朗普支持者也没理由去设计暗杀拜登。
拜登获得了美国国内除特朗普支持者外的所有人支持拜登是一名足够好的总统候选人?他真的适合当美国总统?面对这两个问题,我估计没人会选择“YES”,包括美国那些给拜登投支持票的人和那些政治精英们。
乔-拜登,1942年生人,再过十多天就年满78岁了,而且从他今年的竞选集会、总统辩论和电视采访等等活动,完全能看出他很迷糊,甚至有点老糊涂的迹象,按照正常逻辑,他绝对不是美国总统最好的人选,一国元首怎么能让这样的人去当?
但是,只要为了能把特朗普从总统位置上赶下来,其他的都不重要。也正是因为个原因,所以现在的美国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支持特朗普的人,可现在明显占下风;一种是厌恶特朗普的人,现在占据上风。
美国厌恶特朗普当总统的人涵盖了美国主要阶层,经过特朗普过去三年的折腾和今年疫情、黑人不断遭歧视的事后,不想特朗普当总统的人越来越多了,黑人们不喜欢特朗普、华尔街精英们不喜欢特朗普、企业家们不喜欢特朗普、财团们不喜欢特朗普,甚至是共和党内的有些人也不喜欢特朗普,然后在加上民主党全体都支持拜登,你说面对这一情况,拜登怎么可能会因为政治原因被刺杀?
历史上的美国总统遭刺杀的原因截止到目前,美国历史上被世人所知晓的只有三位总统被刺杀过,并且两名还当场死亡:
1865年4月15日,林肯被刺杀身亡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被刺杀身亡1981年3月30日,里根被刺杀,侥幸活命而这三位总统被刺杀的大概原因分别是;
林肯统一南北美国的功绩和解放黑奴的政策直接深深得罪了相关利益集团,所以遭到刺杀肯尼迪这事,有说是跟古巴、苏联有关,有说接任肯尼迪的约翰逊总统是刺杀案的幕后黑手,具体是为啥无人知晓,但大概率肯尼迪是得罪了相关利益集团。里根被刺杀,据说是因为刺客有精神病。虽然美国总统本就很遭仇恨,每一任总统都有被刺杀的风险,但是如果没有到那种不死不休的境地,美国国内的各利益集团是没有理由去刺杀总统的,而现在的拜登不仅没有得罪美国的主要利益集团、阶层们,而且还跟他们的关系很密切,所以拜登没有可能因政治原因被设计刺杀。
特朗普支持者们是讨厌拜登,但还没到刺杀的地步特朗普也是真的厉害,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就拥有了一大批坚定的支持者,而且这些支持者对特朗普的支持似乎已经到了激进疯狂的地步。
前面说了,如果拜登被刺杀,那一定是特朗普支持者干的,那特朗普支持者有没有可能去这样做?我认为没有。
拜登与特朗普的竞争只是因为政见不同、党派不同,或者在加一个各自不对付罢了,而特朗普的支持们不喜欢拜登也跟特朗普不爽拜登的原因差不太多,而这些在美国历史上的每次总统大选中都会有,如果只是因为当选的总统不是自己支持的,那就要把他干掉,那美国早就乱了、早就出问题了。
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拜登更没有被设计刺杀的可能了。
最后再说一句: 就算目前美国的内部再乱,那也只是因为政见不同,而政见不同根本就至于发展到刺杀总统候选者或总统的地步。魔兽世界要塞德拉诺之王任务怎么做?
我到现在练过7个100的,6个联盟,1个部落。
按历届版本,我觉得这个版本的任务是相对来说升级最快的。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人已经很理性的玩任务,在野外遇到敌对阵营也不会说见人就杀。
当然你也要有,如果遇到偷袭能反杀的能力。
言归正传,做任务,其实你只需需要做主线任务就能完全刷怪之类的就能很快升级。因为任务奖励非常高。基本上靠主线,基本不用做支线任务,技能很容易到100.
联盟你做过门任务以后,基本上到修自己要塞,差不多快接近91.做点修要塞任务就91.到安波啦,去做主教任务主线。注意的正常人装备做到92的时候做最后那个保卫神殿杀那个钢铁部落的NPC的时候可能不太容易杀的了。除非你装备都在570以上的。92就可以根据提示去查看地图上面那片深林。这里升级很快可以到96,没到96就提示你可以去下面的阿什么,98到纳格兰。
你看到地图上有感叹号的都是可以接任务的。主线,支线,还有地图上有触发任务的,地图上带双剑标志。
总之,德拉若做任务,很轻松很快。如果你以前有魔兽经验的人。会更快。
我目前升级一个90到100正常就2,3天时间。
为什么说罗斯福的一场骗局改变了二战历史?
珍珠港事件是骗局?罗斯福对此表示很冤枉。
关于珍珠港事件的阴谋论,一直以来都没停过。一般只要是谈及二战阴谋论,必然绕不过这道坎儿。
在许多人看来,珍珠港事件其实是罗斯福与美军高层自导自演的一场苦肉计。罗斯福其实早就知道日军会偷袭珍珠港,但他却并没有提前预警和做出防御准备,眼睁睁地看着珍珠港被炸,大半个太平洋舰队被摧毁。而罗斯福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通过珍珠港事件来点燃民众的战争热情,从而让美国参与到二战中去。
众所周知,美国乃是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对日宣战的。而在此之前,美国对于二战,还依旧是保持的一个中立态度。
当时的美国,孤立主义盛行,大部分民众都不希望自己国家卷入到战争中去。
比如在1940年9月底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不希望美国不要卷入欧洲战争的调查对象占比高达83%。而在此时的大西洋彼岸,英国正在遭受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处境堪忧。美国作为英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与移民国家,于情于理都该拉一把。
但从这个调查结果来看,美国的民众对于英国似乎不太同情。想想美国对于同宗同源的英国都是如此态度,更不用说太平洋对岸的亚洲了。
事实上,他们会这么想也很正常。虽说当时的战争已经趋于全球化,卷入了许多的国家和人口。但是,其范围基本还是被限制在欧亚大陆以及环地中海区域,并没有波及到美国,而短时间内也没有蔓延过来的风险。
大家如果打开地图就能发现,美国的地理位置绝佳。其身处北美大陆,和欧洲隔着一个大西洋,和亚洲隔着一个太平洋,在远离欧亚大陆的同时,也远离了战火。欧亚大陆所发生的种种事件,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而且事不关己,自然也就可以高高挂起。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美国不仅不用遭受战争之苦,反而还能趁机获利。毕竟战争的消耗极大,英法也好,德日也罢,都需要大量的武器装备和物资原料支撑。而美国作为当时的全球头号工业强国,则是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供应商的任务。他给英国人造武器,修军舰;给日本人卖石油,送香蕉,生意红火得不得了。
简单来讲就是,这场战争不仅没有给美国带来损失,还让美国发了一笔不小的横财。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美国人自然就更加不愿意卷入战争了。放着好好的安稳日子不过,非要去搅浑水。赢了还好说,输了可就亏大了。
事实上,在一战的时候,美国就吃过类似的亏。当时的欧洲也跟现在差不多,被战乱摧残得不成样子。美国总统威尔逊认为这是美国崛起的大好时机,于是便带着数十万大军登陆欧洲,给予了同盟国以最后一击。
原本威尔逊是想通过这波操作,把美国带出北美,使其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顶尖大国,和英法一同掌管战后的世界秩序。然而谁知道,英法两国在巴黎和会上搅结一气,联手排挤美国。遭受了一波社会毒打的威尔逊这时候才明白,什么叫做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之前需要美国出力的时候,自然是百般讨好,一口一个小甜甜;如今尘埃落地,无需再战,那便是牛夫人了。
最终,美国在巴黎和会上什么好处都没捞着,可以说是无功而返。但那些因为战争而丧命的美国士兵们,却永远也回不来了。
一战的吃力不讨好,让美国民众彻底寒了心。他们再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大洋彼岸,去参加一场和自己国家毫无关系的战争。
众所周知,民意不可违,尤其是在美国。毕竟美国的那些政客们,是需要依靠选票吃饭的,即便是罗斯福这位四朝总统也不敢。
所以这边民意调查结果刚出炉没多久,大概是1940年10月底的样子。正在波士顿为自己第三个总统任期,进行竞选造势演说的罗斯福总统,就公开承诺:
我要告诉你们这些父母,我自己一再重复说过的诺言:你们的孩子不会被派上外国的战场。但承诺归承诺,就罗斯福总统个人,或者说他背后的美国政府而言,他们是希望参战的。因为他们更具长远的战略眼光,对于当时的形势有着比普通人更加清晰地知道。他们知道美国不可能完全孤立于战争之外,参战乃是迟早的事情。毕竟唇亡齿寒,如果不出手阻止德日等国的扩张,任其发展,美国将孤掌难鸣。
另外,对于当时的美国而言,这又是一次当救世主的难得机遇。想想在世界动荡,人类面临存亡危机的关键时刻,由美国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拯救人类于水火之中,那该是多么大的功劳。如果此行成功,美国的声望必将攀升至顶峰,把英法等一众老牌列强给远远甩在身后。
换句话讲,当年威尔逊总统没能完成的事情,或许将会在罗斯福手中实现。这对于当时的罗斯福政府而言,无疑是极大的吸引力。
当然,最为现实的原因还是英国。虽说按照民意,美国是不用管英国的。但按照“利益”,英国却不能不管。没办法,英国在当时乃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为了筹备物资抵挡德国进攻,英国在美国疯狂扫货,各种下订单,养活了不少的美国商人。要是英国倒了,这些人可就得喝西北风去了。
总而言之,英美在当时其实已经被绑在了一起。但凡是英国有难,美国就必须得出手相帮。
不过帮的方式有很多种,物资支持也好,经济援助也罢,那都是不错的选择,不一定非要通过直接参与战争的方式进行。尤其是在这种行为得不到民众支持的情况下。
简单来讲就是,罗斯福和美国政府如果想要参加战争,那就必须要得到民众的支持,至少得有一个理由或者借口,这样才算得上师出有名。而日本偷袭珍珠港,则恰好给了美国一个参战的理由。
毕竟你日本都跑这么远来打我了,我能不还手吗?
所以珍珠港事件,表面上看是日本成功算计老美,给予美军太平洋舰队以重创。实际上却是罗斯福请君入瓮,用珍珠港做饵,引日本人上钩。
没办法,纵观整个珍珠港事件,美方除了动机“合理”之外,表现出来的疑点也属实有点多,容易给人脑补推理的空间。
比如在情报方面,明明日军将会偷袭珍珠港的军事情报就摆在那里,美军高层却选择视而不见。
通常我们认为日军针对珍珠港的偷袭行动,是在一个绝对隐秘的环境中完成的。也就是在行动开始前,美军应该是处于一个完全不知情的状态。因为只有这样做,日军才能够保证偷袭行动的成功。但事实上,日军并没有做到,他们在行动之前,已经暴露出了许多蛛丝马迹。
早在1941年的1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计划才刚刚出炉。美国驻日大使格鲁就得到了这份情报,并将其汇报了相关的情报机构,但美军对此不以为然。
而从1941年的9月份开始,美军情报部门又多次截获日方发往夏威夷的电报,内容大都是在询问珍珠港美军舰队的相关情报,比如在泊舰只的舰名、数量、装备、停泊位置、进出港时间、官兵休假时间等等。其实从这时候起,日方对于珍珠港的企图就比较明显了,但美军对此依旧无动于衷。
而到了1941年12月3日,也就是珍珠港被炸的4天前。中方情报人员池步洲截获了一份日方发给驻美大使的密电,并且成功破译。池步洲结合密电内容以及日方这几个月以来的反常动向,敏锐地推断出珍珠港要出事儿。于是他赶紧将情报上报,并由中方情报部门通知美方。可惜,美军依旧不为所动。
在我们现在看来,美军这样的举动,属实有些反常。故此成为了珍珠港事件“阴谋论”的一大有力证据。
另外,除了对情报视而不见以外,美军太平洋舰队的操作也挺迷的。
1941年12月7日,也就是珍珠港被炸的当天,美军太平洋舰队的3艘航母全都没在港内停泊,因此而逃过一劫,美军太平洋舰队也不至于全军覆没。这对于美军而言,无疑是不幸中的万幸了,甚至可以说是救命的操作。
要知道后来的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就是依靠这3艘航母,与日本强大的联合舰队周旋。尤其是在中途岛之战中,美军航母发挥出色,帮助美军一锤定音,扭转了战局。想想要是当时美军的这3艘航母也停在珍珠港内,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从这个结果来看,美军似乎就是故意把这3艘航母调离,从而为后续的战争做准备。
总而言之,从正常角度来看,珍珠港事件似乎是疑点重重,有着诸多不合理之处。但当我们以“阴谋论”的角度去看这件事的时候,一切都解释得通了。
按照“阴谋论”的逻辑,珍珠港事件的剧本应该是这样的:
德国横扫西欧之后,英国岌岌可危,开始向美国呼救。美国想要参战,但苦于民意,无法出兵,只能通过一些经济手段予以支持。比如给盟国提供贷款和物资援助,对德日进行资源禁运和经济制裁。
日本因为本土资源匮乏,在遭到美国的禁运制裁之后,难以为继,于是想要铤而走险,对美国动手。为此,日本军方制定了偷袭珍珠港的作战计划。
罗斯福在得知这一情报之后,并没有告知珍珠港驻军,而是决定将计就计,放任日军偷袭成功。家门口挨打的屈辱,无疑是激起了美国民众的战争热情。然后罗斯福便趁热打铁,以珍珠港被炸为借口,对日宣战。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看未必。
珍珠港事件的损失很大,有数十艘军舰被毁,2000多名战士丧生,基本上大半个太平洋舰队都没了。如果罗斯福仅仅只是想要得到一个对日宣战的借口,那么这付出的代价也未免太大了,完全没那个必要。如果罗斯福和美军高层事先知情,他们完全可以做出相应的安排,将损失降到最低。
当然,你可以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政客就是那么的冷血无情。但这只是推论,并不能作为证据。
而关于前面所提到的诸多疑点,其实是能够拿出合理解释的。
首先关于情报方面的疏忽,其实是一个比较正常的现象。因为情报是需要分析判断的,对于当时的美国情报部门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要知道早在1940年8月,美国就开启了对日本的资源禁运,并且冻结了其银行资产。日本因此和美国交恶,私底下小动作不断,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趋势。
而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关于日本的军事情报必然会越来越多。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方面确实是有截获破译到诸多密电,矛头直指珍珠港。但与此同时,他们还会收到更多指向其他地方的情报,比如澳大利亚、菲律宾等等。相比于让日军横渡3500多海里,跨越半个太平洋来打珍珠港,显然打这些地方要更为现实。
所以,单凭几份儿情报,压根儿就不会让他们相信珍珠港会被袭击,除非亲眼所见。
至于航母出港这事儿,那就是纯属巧合了。三艘航母中,除了在圣地亚哥基地维修的萨拉托加号以外,企业号与列克星顿号都是在外执行正常的巡航任务。
再者而言,即便美国人是有意保存实力,那也不应该是保航母啊。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大舰巨炮依旧还是海军建设的主流思想,所以战列舰才是舰队作战主力,而航母则是担当辅助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太平洋舰队的航母需要在外巡航,而战列舰却停在基地休息。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在珍珠港挨炸当天,太平洋舰队的主力战列舰全部停在珍珠港,结果惨遭一锅端。如果这也能被说成是美军故意为之的话,那我就得有必要怀疑他们的智商了。
所以,总的来说,关于珍珠港事件是苦肉计的说法,其实不太靠谱。至少从当前的披露的各种史实资料来看,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珍珠港事件是苦肉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