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军衔,清朝总兵究竟是多大的官职

2023-07-06 22:45:06 93阅读

上将军衔,清朝总兵究竟是多大的官职?

这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总兵”最大的官是皇帝,最小的官就是个临时官(临时工的升级版)!

根据名誉主编张正烺、主编吕宗力编制的《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修订版记载,总兵源自明朝,其全称总兵官。根据快懂百科记载,为明太祖朱元璋1369年所创!我认为,明朝中期演变成提督军务总兵官,到了清朝提督军务总兵官有了一个新的简称——提督。

上将军衔,清朝总兵究竟是多大的官职

你还记得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清朝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先生吗?他在担任提督之前职务就是江南苏松镇总兵!

看到这里,你也许要立即反击,总兵明明在宋朝都有了,怎么能是朱元璋创立的?朱元璋不是还担任过总兵吗?我只能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只对其一,不对其二了。的确,在《说岳全传》目录中就有总兵一词——“第60回 勘冤狱周三畏挂冠 探囹圄张总兵死义”。

这里的“张总兵”就《说岳全传》里的汴梁总兵张保,听闻岳飞被抓,辞官去临安大狱要救岳飞、岳云、张宪,可他们为了忠孝节宁愿受屈冤死。张总兵见此无奈,撞墙自杀殉义,他不忍心一代民族英雄岳飞如此冤死。

岳飞说张总兵之死,让他们忠孝节义都全了。从描述上来看,似乎没有生命不妥,但你知道岳飞是被谁抓的吗?抓他的人竟然是锦衣卫指挥冯忠、冯孝,我去,锦衣卫不是明太祖朱元璋才设立了吗?这《说岳全传》就是清朝人钱彩、金丰写的小说,当真你就输了。

我得好好掰次掰次总兵的来龙去脉。据唐代杜佑《通典·卷一百五十五·兵八》记载“汉景帝初,吴王濞反,总兵渡淮,与楚战。”也就是说,总兵一词源自唐朝。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一问题,我博览群书,有种说法是,元朝就有总兵一职,并且还说朱元璋都当过郭子兴的总兵。

可根据《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还有快懂百科的记载,明明是明初才有总兵这一官职呀!我下意识里认为一定是持有这种说法的人,傻傻分不清总管和总兵,而且后来总管和总兵的业务也很相似呀。然而,我又担心自己这样想未免太武断,于是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我开始翻找《明史》,看看朱元璋有没有当过总兵。

在1355年春,郭子兴采纳朱元璋的计谋,让妹夫张天佑拿下和州,并让新人后辈的朱元璋总领和州军务。诸将不服占位,朱元璋开展业务竞赛,他们败了。朱元璋坐上主位说:“奉命总诸公兵,今甓城皆后期,如军法何?”这里有个总诸公兵是什么意思呢?是总管吗?很显然不是。总诸公兵不是总管那么是总兵吗?

只有继续考证了。我翻开了《明太祖实录》,里面第二卷明确记载“上虽承子兴命,而与诸将未同公署,因思受命总兵”而且朱元璋还说话了“总兵,主帅命也,非我擅专。且总兵大事,不可无约束。今甓城皆不如约,事何由济?自今违令者,即以军法从事!”

总兵不是总管,那么朱元璋当过总管吗?担任过,因为1354年五月,27岁的朱元璋因智取三千壮士,被义父郭子兴任命为总管。总管全称是诸路总管府总管,可不是大内总管,而是有点类似但又不同隋唐的总管、都督,也就是一方大将。这是他从镇抚直接跳过千户、万户而担任总管的,这里必须明确的是总兵大于总管。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后,总兵一职在明朝流行了起来,这里必须明确说明总兵并非在1369年10月设立。查那年那月的《明太祖实录》,根本就没有设立总兵或总兵官的记载。我在想,元朝的总兵官权力很大,朱元璋获得天下以后,为了集权反而削减了总兵的权力。

这还真有点类似节度使,节度使在唐朝、五代十国时,权势熏天,到了宋朝后就成了荣誉。明朝的总兵官倒没沦落到荣誉职务,但那也是临时工的升级版临时官。

这点真有点像古代的杂号将军,名头很大,实际也是临时官。最有名的杂号将军当属于伏波将军,最有名的伏波将军就是马援。

出征给个名头,回来就收走,这明朝初年的总兵也是这样。担任总兵的人爵位或官位高,要么是公侯伯,要么是都督,但没有级别,没有定员,打仗担任,归来卸任,是个十足的临时官。不过到仁宣时期,总兵慢慢成为一方驻军司令,也就是卫所军事长官,并且还设有了副总兵,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

我们耳熟能详的总兵,有努尔哈赤最怕的朝鲜人后裔的辽东总兵李成梁,有被袁崇焕杀死的平辽总兵毛文龙,还有被李自成杀死的锦州总兵吴襄。

这里介绍一下吴襄的内弟祖大寿乃至吴襄的儿子,他们都担任过总兵!祖大寿仅仅是总兵就担任过三个职务,第一个是先锋总兵官,第二个是辽东总兵,第三个还担任汉军正黄旗总兵。也就说是祖大寿投降给皇太极后,皇太极还给封了个总兵。

祖大寿的兄弟祖大乐、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祖泽润、祖可法等要么是总兵要么是副总兵,要么是参将,游击或者其他小总兵。总之,辽东总兵的祖大寿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祖家军”!

虽然都是总兵,但总兵的名目居多,也是能分出高下的。比如先锋总兵官就比锦州总兵小,锦州总兵就比辽东总兵小,同样的是担任团练总兵以及后来担任松山总兵的吴三桂,其其级别就比锦州总兵小。

在明朝末年,总兵往往具有家族倾向,尤其是边关,典型的像李成梁,像祖大寿、吴襄、吴三桂。吴三桂虽然向多尔衮投诚,但他后来搞起了三藩之乱,还建立了大周王朝,成功实现了从总兵到王爷,再从王爷到帝王的转变。

不过,转变归转变,称帝的吴三桂再也不是总兵了。然而,有趣的是在明朝有个皇帝不喜欢当皇帝,却想当总兵。他这是不想当总兵的皇帝不是皇帝的节奏嘛!朱元璋的八世孙的那个皇帝那可是成为级别最高的总兵——皇帝级的总兵。

他就是明武宗朱厚照,他虽然是皇帝,却什么敬佩明成祖、明宣宗想要御驾亲征,立功于边疆。可能要高调他又怕成为第二个明英宗,他也就特别低调,给自己改名,封官。

于是也就有了镇国公、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威武大将军朱寿。这可是最高级别的总兵了,堪称空前绝后。其实按照总兵挂将军号的话,明武宗不应该叫威武大将军而应该叫镇朔将军。

总兵官到清朝有两个演化,一个演化成了从一品的提督军务总兵官,一个演化成了正二品的总兵官。

提督军务总兵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提督,提督分为陆路提督还有水师提督,他们是各省绿营最高长官。清朝有12位陆路提督还有3位水师提督,关天培就是广东水师提督。

提督之下就是正二品的总兵官,其中陆路总兵70位,水师总兵13位,又称总镇,镇台。

由此可见,明清时期的总兵的官最大是天子,最小是临时官。明朝的总兵种类比较,其级别从无到不定。到了清朝,总兵演变成提督和总兵,其级别非常高,不是从一品,就是正二品。其实,在我看来,明清尤其是清朝的总兵,真的就和隋朝的总管、唐朝都督没什么差别。对此,你怎么看呢?

国民革命军中有多少湖南将领?

专门查了一下资料,国民革命军中的湖南籍将领,实在太多,真是“星汉灿烂如出其里。”本回答将尽量避免重复那些耳熟能详的著名高级将领、如程潜、唐生智。重点介绍黄埔军校毕业的湖南籍将领,又重点介绍宋希廉、廖耀湘的二、三事,目的就是避免“枯燥乏味”。

张际春(1904一1933)湖南醴陵人。黃埔军校一期毕业。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军事部委员兼江苏省军委委员,上海总工会纠察队副总指挥。1929年因叛徒出卖与澎湃等人同时被捕,只有张际春被四川籍大特务、黄埔军校一期同学曾扩情保释出来。1933年4月病逝于重庆。

李奇中(1901一1989),湖南资兴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先入中国共产党,后入国民党,最后的任职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六绥靖区(咸阳)副司令。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专员。

戴文(1902一1987),湖南宝庆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1948年的邵阳城防司令,少将军衔。1949年率部起义,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52军副军长,步兵学校军事教员,武汉政协常委,1987年因病逝世于武汉。

李默庵(1904一2001)湖南长沙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由排长而至师长,1946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三方面军总司令,授中将衔。参与了湖南和平起义,与侯镜如、宋希廉在美发起组织了“黄埔军校同学及其家属促进中国统一筹备委员会“任副会长。1990年回国居住,2001年于北京逝世。

(李默庵)

黄雍(1900一1970)湖南平江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任国民政府军委会中将高参等职。1946年以中将军衔退役。解放后任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委员。1970年去世。

史书元(1902一1989)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1927年春任国民革命军11军24师72团团长,参加南昌起义。后随周逸群等返回湖南,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9路第二大队大队长。后来参加了广西百色起义,1931年四月担任中共安徽省委委员,兼宣传、兵运、军委负责人。1932年生病期间与组织失去联系,以黄埔军校生的身份进入铁路警察部门工作,1947年任桂黔铁路司令部警察处长。1949年返回湖南任第一兵团司令部少将高参。在湖南即将和平解放之际,随邓文仪去了台湾,先后在“情报局”、“交通部”任职。1989年在台北病逝。

熊新民(1904一1992)湖南桃源人。中央军校毕业,国民党中将。他自1929年由低级军官开始至1944年任71军少将副师长,参与指挥了攻克龙陵的战斗。1949年熊新民担任71军军长,12月初在广西被人民解放军歼灭,熊新民被俘。1975年熊新民被特赦后回到常德,担任常德市政协常委。于1992年在北京病逝。

宋希廉(1907-1993)字荫国,湖南湘乡人。国民党陆军中将。

“淞‬沪‬鏖‬战‬,‬予‬贼‬重‬创‬。‬富‬沙‬歼‬敌‬,‬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嗣‬当‬鼓励士‬气‬,‬功‬期‬再‬战‬,‬驱‬逐倭‬寇‬,‬还‬我‬河山,‬余‬之‬願‬也‬。‬”

一一‬宋‬希‬廉‬

宋‬希‬廉‬的军事生涯因‬‬抗‬日战争而‬大‬放‬异彩,‬他‬曾‬经‬参加了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保卫战、‬远‬征军入‬滇‬作‬战‬,‬战‬功‬卓著。不‬过‬‬1949‬年‬在‬川‬南‬大‬渡‬河‬畔‬的河‬坝‬头‬被‬我‬人‬民‬解‬放‬军‬俘虏,‬随‬后‬接‬受‬改造,‬1959年‬12月,‬宋‬希‬廉‬首‬批‬改‬造‬人‬员‬获得释放,‬晚‬年‬在‬美国创‬立了“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致力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1935‬年‬4‬月‬,‬汤‬恩‬伯‬发现江‬西‬、‬福建两‬省交界处有‬红‬军‬七‬、‬八‬千‬人‬,‬于是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发‬动‬猛烈攻击,‬红军‬伤‬亡‬惨重,‬而‬保‬安‬14‬团‬在‬上‬杭‬地区截‬获‬了‬三百‬多名‬红‬军‬,‬其‬中‬二十‬多红‬军‬干部关‬押‬在‬上‬杭‬监‬狱‬,‬瞿‬秋‬白‬同志就是其‬中‬之一。‬

宋‬希‬廉‬仰‬慕‬秋‬白‬同‬志的道‬德文‬章‬,‬又‬曾在黄‬埔军校多‬次聆‬听‬其‬报告,‬他‬也‬知道秋‬白‬同‬志在‬共产党内‬和‬国人‬心‬目‬中的地位,‬立即致电蒋介‬石‬,‬允许他‬对‬瞿‬秋‬白‬的劝‬降‬。‬

(右一为宋希廉)

虽然在瞿秋白的囚室中,双方对生活、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了简短交谈,但是,一转到政治问题,双方的意见完全对立!

6月17日,宋希廉接蒋介石的电令:“着‬将‬瞿‬秋‬白‬就‬地‬处‬决‬具‬报‬。‬”

6月‬18日,‬瞿‬秋白‬在‬中‬山‬公‬园执行处‬决‬,‬宋‬希‬廉‬站在二‬楼办公室,‬目‬睹‬瞿‬秋‬白‬用‬俄语和‬华‬语‬轮‬流‬唱‬起‬了‬《‬国‬际歌‬》‬和‬巜‬红‬军‬歌‬》‬,‬然后盘‬腿‬坐在‬草地上‬,‬面对死亡的‬枪‬口‬.....

若干年后,‬宋‬希‬廉‬仍‬然对‬此‬深‬表‬遗憾!他‬说‬“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文‬学‬家一一瞿‬秋‬白‬先生,‬竟‬死‬于‬我‬之‬手‬,‬将‬我‬碎‬尸‬万‬段‬,‬亦‬不‬足‬以‬蔽‬吾‬之‬辜‬!‬这‬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

廖耀湘(1906一1968)湖南邵阳新邵人,他只比宋希廉大一岁,俩人可以说是大同乡,邵阳新邵和湘乡只有一百多公里路程。

(廖耀湘)

他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24岁那年(1930)以上士资格留学法囯圣西尔军校。

1937年抗战爆发,廖耀湘升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二旅中校参谋主任。

1938年,2OO师在湖南湘乡扩充为国民革命军新11军即后来的第五军,廖耀湘任该军所辖新22师副师长、代理师长。

1942年新22师作为远征军主力之一,参加入缅作战,先后歼灭日军12000人,包括精锐的日军第十八师团。

1944年,新22师扩编为新6军,成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

1947年8月,新六军和新三军组成第九兵团,廖耀湘出任兵团中将司令。

在辽沈战役中,廖部被全歼,廖耀湘被俘,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1961年出狱,之后担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1968年因为心脏病发作于北京去世。

结语

湖南省在近代史上,名人辈出,横贯全境南北的湘江风光无限!不但景色秀丽,那一个“湘”字概括了所有的山川形胜和“出将入相”的风水宝地。

少帅是什么军衔?

少帅只是一种习惯性称谓。不是军衔的一种。比如当初张作霖是大帅,其子张学良自然就是少帅。这情况就有点类似有钱地主叫老爷,管他儿子叫少爷一样。 另,中国军阶最高级别为一级上将,其下上将,中将,少将。只有1955年时晋过十个元帅和十大将。

程开甲是什么军衔?

文职干部,没有军衔,专业技术一级,文职特级,戴正军的级别章,享受大军区级别的待遇。

程开甲,1918年8月3日出生,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人,中共党员,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核武器技术专家,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

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6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工作,1948年获博士学位后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

1950年回国,历任浙江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副主任,二机部核武器研究所(第九研究所)副所长、核武器研究院(第九研究院)副院长,国防科工委中国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基地副司令员,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常任委员、顾问,吉林大学名誉教授。

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

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17年7月,获得“八一勋章”。

中国古代有多少个将衔?

一.汉朝:

一品大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二品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以上为三公级将军)

抚军大将军、中军大将军、上军大将军、镇军大将军、国大将军、南中大将军(以上为二品大将军)

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四征资深者皆为大将军。以上为四征将军)

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以上为四镇将军)

三品中领军(资深者为领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

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以上为四安将军)

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以上为四平将军)

征蜀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镇护将军、安众将军、安夷将军、安远将军、平寇将军、平虏将军、平狄将军、平难将军、辅国将军、虎牙将军、轻车将军、冠军将军、度辽将军、横海将军(以上为三品杂号将军)

四品中护军、武卫将军(中护军资深者为护军将军。以上为禁卫军)

屯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以上野战军五校尉)

中坚将军、骁骑游击将军、左军将军(以上为四品常设将军)

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振武将军、奋威将军、奋武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广威将军、广武将军、宁朔将军、左积射将军、右积射将军、强弩将军(以上为四品杂号将军)

东中郎将、南中郎将、西中郎将、北中郎将(以上为四中郎将)

振威中郎将、建义中郎将、奉义中郎将、平虏中郎将、典军中郎将、抚军中郎将、武卫中郎将、司金中郎将、司律中郎将、护匈奴中郎将、率善中郎将(以上为四品杂号中郎将)

戊己校尉、平虏校尉、讨寇校尉、建忠校尉、护羌校尉、护东羌校尉、护乌丸校尉、护鲜卑校尉、西域校尉、西戎校尉、东夷校尉(以上为派遣军)、监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

五品偏将军、裨将军(以上为五品常设将军)

鹰扬将军、折冲将军、虎烈将军、宣威将军、威远将军、宁远将军、伏波将军、虎威将军、凌江将军、荡寇将军、昭武将军、昭烈将军、昭德将军、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讨寇将军、宣德将军、威虏将军、捕虏将军、殄吴将军、殄夷将军、扬烈将军、建忠将军、立义将军、怀集将军、横野将军、楼船将军、复土将军、忠义将军、建节将军、翼卫将军、讨夷将军、怀远将军、绥边将军(以上为五品杂号将军)

安夷护军、抚夷护军(以上为监军或护军)

六品和戎护军、殄虏护军(以上为杂号护军)

二.明朝以武立国,但接受宋代教训,没有采用以文抑武的政策,相反大幅度提高武官级别,而且明太祖朱元璋还明确规定文臣不得封公侯,最高只能封伯爵。设置最高军事机构为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五都督府,每府左、右都督,都是正一品;副手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朝廷各卫的指挥使都是正三品,各省的军事长官都指挥使为正二品,要高于本省的行政长官布政使(从二品)。地方各卫的指挥使也是三品官,千户所的千户为正五品,百户所的百户为正六品,都远高于知县(正七品)。

不过和历代一样,这套武官系列到了明中期后就运转不灵,朝廷陆续在各地设置“总兵”作为某一部队的总指挥,以下也不再按照原来的序列任命军官,而是另行委派参将、游击、守备等中级军官作为基层部队的指挥官。另行委派千总、把总之类名目的军官来组织指挥小部队。而在这些武官之上具有战区指挥权的却往往是朝廷派出的文官担任的“提督”、“总督”、“经略”。

三.清朝入关后,八旗兵军官序列相当高,各旗都统为从一品,各地驻防八旗的将军也是从一品(原为正一品,乾隆时期改为从一品)。具有指挥某城八旗全权的副都统,为正二品。以下有总管(正三品)、副总管(正五品)、城守尉(正三品)、防守尉(正四品)、参领和协领(从三品)。绿营兵军官序列则沿袭明末惯例,以提督(从一品)为最高级别军官,以下为总兵(正二品),副将(正三品),以及参将(正三品)、游击(从三品)、都司(正四品)、守备(正五品)等级别军官,基层军官“千总”(从六品),“把总”(正七品),级别也很高。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