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佛祖和玉皇大帝谁大,西游记中谁的职位最大

2023-07-06 11:30:06 95阅读

如来佛祖和玉皇大帝谁大,西游记中谁的职位最大?

官封弼马是知音——玉帝的智慧

有一个有趣的问题,问《西游记》中谁的官最大? 请说明理由。

如来佛祖和玉皇大帝谁大,西游记中谁的职位最大

大家比较能接受的一个回答是:玉皇大帝。理由是:官僚机构只出现在行政系统。

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如果官僚机构只出现在行政系统,那么又何来军官、法官一些称呼呢!再则,即使用一个大行政的概念,包括进所有的文官武官审判官。古代的帝王们都是称孤道寡的人,他们可不愿以官位自居,那些官都是由他分封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阶层。他们的关系就像大股东和职业经理人一样,也像地主和仆从一样。上九流的排序就是: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第三,即使将这些观念打破,仅仅是比地位比权力,也还是轮不到玉帝。请看原著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的这一段问答:

大圣闻言,回嗔作喜道:“仙娥请起。王母开阁设宴,请的是谁?”仙女道:“上会自有旧规。请的是西天佛老、菩萨、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这个是五方五老。还有五斗星君,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众,中八洞玉皇、九垒、海岳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各宫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

这里讲得清楚,中八洞玉皇、九垒、海岳神仙。也就是说,玉皇大帝是中八洞的老大,不按官僚分界或职称评定或认可度影响力,只按照综合实力来评定,俗称最大的官。若按照蟠桃嘉会的座次来讲,那就是个一般的席位。作为中八洞的代表,是比较靠前的,但这只是礼节性的。旧规是“西天佛老、菩萨、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这个是五方五老。还有五斗星君”这些人比较靠前。其次是“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众”,也在他前面。

不要怀疑这种说法,第五回开篇这样写悟空:

那齐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扶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

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称老是称对方为老前辈,称陛下是因为四帝也各有各的疆域朝廷。孙悟空称玉帝也为陛下。这里又有疑问了,既然对三清四地都用尊称,为何对五方五老,普天星相中的五斗星君反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呢?原因很简单,他们不在孙悟空所处的这个神仙序列,甚至于不在一个世界。想想你和外国的州长、国务卿、总统元首的关系。就是这么一回事。所以才会有下面的故事发展。

一日,玉帝早朝,班部中闪出许旌阳真人,俯囟启奏道:“今有齐天大圣,无事闲游,结交天上众星宿,不论高低,俱称朋友。恐后闲中生事,不若与他一件事管,庶免别生事端。”玉帝闻言,即时宣诏。

如果玉帝的位置是高高在上,不用考虑其他人的感受,齐天大圣同其他人“不论高低,俱称朋友”也就没什么不妥。恰恰是玉帝并非高高在上,超出他的势力范围,他也很一般。所以才会赞同“恐后闲中生事,不若与他一件事管,庶免别生事端”的建议,“闻言,即时宣诏”。这就是从善如流,就是是玉帝作为统领天地人三界的最高长官的领导智慧的具体体现。

为什么说玉帝是天地人三界的统治者而不说是三界的,因为天地人三界比较符合原著的说法儿,也不容易引起歧义,在古代天地人是不称三界的,而称为三才,孔子就是这么解释《易经》的,大篆里“才”和“在”是通用的,也就是三个存在。但是,他们又是抽象意义上的存在,害怕大家望文生义走错路,干脆用一个看不懂的字来替代,这有点是是而非,但恰好能体现古代圣人们的良苦用心。回头再看三界,这原本是佛学概念,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他们合在一块一共有二十八重天,。玉帝处在第二重天——忉利天,忉利天是梵语,中国话叫三十三重天。在他下面仅有四天王天,也就是他管着四大天王。上面还有二十六重天来管他或者高于他但懒得管他。玉帝就是处在这么一个位置,当然,在三十三天中他最大,管着另外的三十二个天宫的天尊,故称大天尊。《西游记》是采用这种说法的,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中写孙悟空初上天宫的场景:

这天上有三十三座天宫,乃遣云宫、毗沙宫、五明宫、太阳宫、花药宫、……一宫宫脊吞金稳兽;又有七十二重宝殿,乃朝会殿、凌虚殿、宝光殿、天王殿、灵官殿、……一殿殿柱列玉麒麟。

玉帝除了管理忉利天、四天王天,还要管人间,“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以及山海里的龙王、夜叉等这些号称天龙八部等种族。其中,阿修罗是喜欢造反的,一有机会就要与他争天,胜利者被确立为新的天主。就像孙悟空一样,也是“在因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瑶天。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只是孙悟空自不量力,他的实力与玉帝相比相差太远。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一层天还要向另外二十六重比他高的天主负责。外加其他世界的天主们的干预,岂是说换就换的。

处于这样一种大环境下,这个位置还真不是孙悟空这样猴急性格的人能干得来的。要坐稳这个位置,还是很需要智慧的。《西游记》中,玉帝的智慧如下:

第一,名正言顺。名正言顺就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要有认同感。先来看玉帝的称号,玉皇大帝,释提桓因,帝释天等等。《西游记》里有他的全称: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总共十八个字,取最后两个就叫上帝。这是被不同信仰,不同宗派,甚至没有信仰没有宗派的人也敬畏的神。俗称老天爷。有了这样的称号,可以减少很多的斗争,甚至不需要斗争就可以垂拱而治。

第二,宽容大度。回到第一回《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的开头:

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店,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须臾回报道:“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玉帝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一句“不足为异”,就将孙悟空放过了。如果遇事较真,非要诛杀孙悟空,那就没有《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故事了。一个实力较弱的孙悟空没有了成长的机会,被扼杀于婴儿期,反过来,既然是“天地精华所生”,必然有其不一般的来历,所以存在就是合理。贸然行动,一不小心,那岂不要得罪一个大神,更可怕的是还不知这个大神是谁。在这种情况下,宽容大度是最智慧的选择。

在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中,龙王、阎王上天告状,再看(玉帝)大天尊的处理:

大天尊宣众文武仙卿,问曰:“这妖猴是几年生育,何代出生,却就这般有道?”一言未已,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道:“这猴乃三百年前天产石猴。当时不以为然,不知这几年在何方修炼成仙,降龙伏虎,强销死籍也。”玉帝道:“那路神将下界收伏?”言未已,班中闪出太白长庚星,俯首启奏道:“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奈此猴乃天地育成之体,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顶天履地,服露餐霞;今既修成仙道,有降龙伏虎之能,与人何以异哉?臣启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圣旨,把他宣来上届,授他一个大小官职,与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也。”玉帝闻言甚喜,道:“依卿所奏。”即着文曲星官修诏,着太白金星招安。

你看,大天尊仅仅要求下界收伏,而非诛灭等其他字眼,这样孙悟空便没有性命危险。更表明他宽容大度的是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写悟空初登灵霄:

太白金星,领着美猴王,到于灵霄殿外。不等宣诏,直至御前,朝上礼拜。悟空挺身在旁,且不朝礼,但侧耳以听金星启奏。金星奏道:“臣领圣旨,已宣妖仙到了。”玉帝垂帘问曰:“那个是妖仙?”悟空却才躬身答道:“老孙便是!”仙卿们都大惊失色道:“这个野猴!怎么不拜伏参见,辄敢这等答应道:‘老孙便是!’却该死了!该死了!”玉帝传旨道:“那孙悟空乃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知朝礼,且姑恕罪。”

岂止是仙卿们都大惊失色,连作者都不愿再用大天尊这个威严的称号而改用玉帝了。玉帝一句“且姑恕罪”,又一次放过了孙悟空。

第三,从善如流。不论是地位高的佛祖、太上老君、南海观音,还是地位一般的天师,乃至太白金星与千里眼、顺风耳,只要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一律同意。孙悟空、猪八戒都是被太白金星保下来的。即使孙悟空在取经途中,有事上天求助,也是竭尽所能。这是很给面子的做法,不仅能广开言路,提高工作积极性,还能形成良好的上下级关系,有利于搞好团结。

特别是第八十七回,《凤仙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霖》中念“南无阿弥陀佛”也有效力,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

那凤仙郡,城里城外,大小官员,军民人等,整三年不曾听见雷电,今日见有雷声霍闪,一齐跪下,头顶着香炉,有的手拈着柳枝,都念: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声善念,果然惊动上天,正是那古诗云:“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且不说孙大圣指挥雷将,掣电轰雷于凤仙郡,人人归善。

却说那上界直符使者,将僧道两家的文牒,送至通明殿,四天师传奏灵霄殿。玉帝见了道:“那厮们既有善念,看三事如何。”

正说处,忽有披香殿看管的将官报道:“所立米、面山俱倒了,霎时间米面皆无,锁梃亦断。”奏未毕,又有当驾天官引凤仙郡土地、城隍、社令等神齐来拜奏道:“本郡郡主并满城大小黎庶之家,无一家一人不皈依善果,礼佛敬天。今启垂慈,普降甘雨,救济黎民。”玉帝闻言大喜,即传旨:“着风部、云部、雨部,各遵号令,去下方,按凤仙郡界,即于今日今时,声雷布云,降雨三尺零四十二点。”

玉帝得知凤仙郡人人归善后,并没有马上传旨下雨,而是说:“那厮们既有善念,看三事如何。”只等到披香殿看管的将官报道:“所立米、面山俱倒了,霎时间米面皆无,锁梃亦断。” 外加土地、城隍、社令汇报,无一家一人不皈依善果,礼佛敬天。这才传旨降雨。

为什么念阿弥陀佛就可以破三事,为什么不念释迦牟尼佛?因为释迦牟尼佛见了玉帝是这样的一个态度:

如来不敢违悖,即合掌谢道:“老僧承大天尊宣命来此,有何法力?还是天尊与众神洪福,敢劳致谢?”

不敢违悖这可不是乱讲的,自称老僧又岂是谦虚能够道尽。释迦牟尼佛毕竟只是下界灵山上的人,别人对自己尊敬那是没有强制力的,称为两足尊,那是因为证得应身、法身。这个应身、法身很厉害,应身叫卢舍那佛,整个莲华藏世界都是他的映现。而法身佛是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所有的佛都是他的映现。所以说,一佛一切佛。而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应身佛,莲花藏世界是被其托在掌上的,这个世界的一劫是人家的一天一夜。有这样的一种关系,当然要念阿弥陀佛。

玉帝明白,念阿弥陀佛就可以破了自己立的三事,当然不敢冒犯更上级的威信,从善如流就成了一种和谐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

第四,知人善任。你看玉帝给孙悟空的职务:弼马温,蟠桃园长。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任命孙悟空为弼马温后,写道:

当时猴王欢欢喜喜,与木德星官径去到任。事毕,木德星官回宫。他在监里,会聚了监丞、监副、典簿、力士,大小官员人等,查明本监事务,止有天马千匹。

这猴王查看了文簿,点明了马数。本监中典簿管征备草料;力士官管刷洗马匹、扎草、饮水、煮料;监丞、监副辅佐催办;弼马昼夜不睡,滋养马匹。日间舞弄犹可,夜间看管殷勤,但是马睡的,赶起来吃草;走的捉将来靠槽。那些天马见了他,泯耳攒蹄,倒养得肉膘肥满。

可见,孙悟空是非常适合这个岗位的,干的很好,也出了成绩。

再看,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任命他为蟠桃园长后:

他等不得穷忙,即入蟠桃园内查勘。本园中有个土地拦住,问道:“大圣何往?”大圣道:“吾奉玉帝点差,代管蟠桃园,今来查勘也。”

接下来有写道:

大圣看玩多时,问土地道:“此树有多少株数?”土地道:“有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体健身轻。中间一千二百株,层花甘实,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缃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大圣闻言,欢喜无任,当日查明了株数,点看了亭阁,回府。自此后,三五日一次赏玩,也不交友,也不他游。

猴子能降服骏马,猴子知道桃树的生长规律。让他干自己喜欢的事,是可以激发工作热情的。有人说了,猴子最喜欢吃桃,让他守着桃园,岂不是要将桃子吃尽。这样说,就没有种果树的常识,三千六百株桃树,单就紫纹缃核的桃树也有一千二百株,这么多桃树岂是一个孙悟空能够吃完的。

接下来再看:

只见那猴王脱了冠着服,爬上大树,拣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许多,就在树枝上自在受用。吃了一饱,却跳下来,簪冠著服,唤众等仪从回府。迟三二日,又去设法偷桃,尽他享用。

“拣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许多”,什么意思?不吃就会烂掉。“迟三二日,又去设法偷桃,尽他享用”。什么意思?又有熟透的,不吃就会烂掉。桃子熟了后,是必须再下来的,否则满树满园的桃子都会加速成熟,很快烂掉。从这个意义上看,孙悟空作为园子的管理者做的并没有不妥。他只是错在这个园子里有规定,不经允许不得吃桃子。他的主观能动性太强了,故而犯下错误。

再看,玉帝擒拿孙悟空,在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中:

当时众神把大圣攒在一处,却不能近身,乱嚷乱斗,早惊动玉帝。遂传旨着游弈灵官同翊圣真君上西方请佛老降伏。

到西方请佛老来降伏孙悟空,易如反掌。这就是玉帝最知人善任的一个特长,事实也证明确实如此。没想到的是,那二圣得了旨,没去极乐世界请阿弥陀佛,而是走近路,“径到灵山胜境,雷音宝刹之前”,请的是释迦牟尼佛。当然,都是如来,效果还是一样的。

第五,经验丰富。同样,在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中:

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释迦牟尼佛道出了玉帝的底细,“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相对于孙悟空而言,他称为“初世为人的畜生”,并且说“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在正遍知的佛祖看来,孙悟空和玉帝争天,就像一个幼儿要打一个壮汉一样,别人若不是看在孩子家大人的面子上,那是会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的。孙悟空如果非要逼着一个强大的力量对他出手,对方会分分钟钟就灭掉他。假如这样的事情发生,当然就可惜了孙悟空的本来面目。既不用西天取经,也不用升职斗战胜佛,所以,还是“谁家的孩子谁来抱”,如来还是要管一管这个不服管教的孙悟空的。

试想,玉帝不是经验丰富的话,怎么会专门让他来管这件事。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比孙悟空、释迦牟尼佛更高一级人物的面子上,这种做法无疑是最最正确的。

各种佛啊罗汉啊的地位排行版怎么排?

天庭是玉皇大帝最牛逼,天昊玉皇大帝,然后还有西王母,王母娘娘,之后估计就是太上老君(老子,道德天尊)了,之后还有各种大帝,比如五岳大帝,四方圣地,少昊帝俊等八大天帝等等等,太多太多,天庭的神太多了,就写这么多了。

元始天尊与孙悟空十八罗汉玉帝又是什么关系呢?

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是件惊动三界的大事,玉帝甚至允许孙悟空"叫天天就应,叫地地就灵",太上老君、太乙救苦天尊、黎山老母、如来佛祖、观音菩萨等顶级仙佛都高度关注,多次出手帮助。

可是,有一位大神,却似乎根本不关心西天取经。他的地位甚至比太上老君还高,其一道符召,就可以命令真武大帝"披发跣足,收降东北方黑气妖氛"。在道教最高神三清之中,他排名第一,而道祖太上老君仅排第三。

讲到这儿,大家应该已经猜出是谁了,这位大神就是元始天尊。在西游记中,元始天尊神龙见首不见尾,始终就没怎么露面,作者只是在玉帝召开安天大会的时候提了一句:不一时,那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都捧着明珠异宝,寿果奇花,向佛前拜献。

而西天取经的真正发起人就是如来,最大的受益者也是如来,元始天尊既然在安天大会上卖了如来这么大的面子,那么他对西天取经应该也会比较关心,只不过,西游记原著喜欢用暗笔,元始天尊与西天取经的关系隐藏很深,大家没看出来而已。

我们知道,西游记中,天上地下的时间是有差异的,即所谓的"天上一日地下一年",唐僧西天取经用了足足的14年,可是在天上只不过短短的14天,也就是两个星期。所以对住在上清天弥罗宫的元始天尊来说,西天取经的时间很短暂。

可是,在这么短短的时间里,元始天尊竟连续召开了两次大型会议,一次是混元道果会,一次是元始会,三界各路神仙几乎都来参会,而这两次会议,竟然还都与西天取经有关系。

原著第二十四回:当日镇元大仙得元始天尊的简帖,邀他到上清天上弥罗宫中听讲混元道果。大仙门下出的散仙,也不计其数,见如今还有四十八个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当日带领四十六个上界去听讲,留下两个绝小的看家。

这次会议规模很大,镇元大仙竟然全家出动,结果导致人参果树被孙悟空推倒,唐僧师徒全被镇元子抓起来,如果没有观音的玉净瓶甘露水,西天取经应该就到此为止了,这算不算元始天尊给如来摆的一道菜?

再看原著第六十六回:弥勒佛祖道:"他是我面前司磬的一个黄眉童儿。三月三日,我因赴元始会去,留他在宫看守,他把我这几件宝贝拐来,假佛成精。" 这次是元始会,此会以元始尊号命名,应该是弥罗宫规格最高的会议,所以各路神仙必须参会,连佛教的继承人未来佛弥勒也要参会。结果黄眉童子不懂事,竟假冒如来佛祖,导致如来面上很不好看。同时黄眉童子又盗了人种袋这样的逆天法宝,其实就连弥勒自己都搞不定,要与孙悟空合作智取,最后总算过关。

因此,元始天尊在短短两周内开了两次会,都对西天取经造成了很大的障碍,甚至可能影响到镇元大仙、弥勒佛与如来佛祖的关系,用意其实非常明显。毕竟西游记中佛道不同路,而且存在竞争关系,安天大会上元始给如来躹了一躬,自然在500年后有所表示,当然,他们是高手过招,所以一般人看不出来。

至于元始天尊与玉帝、十八罗汉、孙悟空的关系,其实从以上故事中可以清晰的判断。安天大会上,玉帝可以宣诏元始天尊,可见玉帝是君,元始是臣。而如来与元始天尊各为一教之主,两者是平级关系,有竞争也有合作。十八罗汉和孙悟空都算如来佛祖的弟子,在元始天尊那里自然就是晚辈,当然也是玉帝的臣子。

这个称呼暴露了两人的特殊关系?

如来对玉帝的称呼是什么?这个称呼暴露了两人的特殊关系?

在西游中玉帝老儿那可是三界的主宰,就堪比我们人间的皇帝,论地位和身份都是最尊贵的。我们也经常看见天上各路大神对玉帝老儿那可都是俯首帖耳。

甚至连我们的观音小姐姐见了玉帝老儿都要称一句陛下,那么身为灵山杠把子如来见了玉帝老儿称什么呢?这就要从孙猴子大闹天界说起来了。

需要说明的是,道教是中国本土教,佛教是古印度传来的,他们各自拥有独立的排位体系,并且互把对方人员拿来己用,经常为谁的老大更牛叉而吵得不亦乐乎。

《西游记》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首次把本土教道教与外来教佛教放在一起排座次,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梳理和划分,让人一目了然。

位置不一样,称呼就不一样,在原著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分析相互之间的称呼,是了解西游仙佛体系的入门钥匙。

蜗牛曾告诉过大家,在中国封建社会,头可断,称呼不能乱。就是在今天,不少地方还保留着这种传统:只要称呼错了,村里老人一拐杖就打过来。

如果在体制内,把领导官衔喊错了,恭喜你,你的职位就到头了。

在西游中,谁对谁该如何称呼,严谨得像实验室里的数字,绝对不会乱。比如唐僧称蝎子精等女妖为粉骷髅,却叫无底洞金鼻老鼠精为娘子,这是因为他们前世就有关系。

孙悟空经常叫猪八戒呆子,但对沙僧从头到尾都老老实实地叫沙师弟,连沙悟净都没叫过。这是因为沙僧曾是玉帝秘书,做事非常刻板,猴子一见他就想进在天庭当公务员的日子,于是不由自主严肃起来。

回到刚才的话题,如来如何称呼玉帝?揭晓答案之前,先看天庭其它神仙是如何敬称玉帝的。

原著第三回,地府派人来向玉帝告状,葛仙翁天师向玉帝启奏:

“万岁,有冥司秦广王赍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表文进上。”

原著第四回,孙悟空嫌弼马温官小,反下天庭回花果山去了。众人向玉帝告状——

却说那玉帝次日设朝,只见张天师引御马监监丞、监副在丹墀下拜奏道:“万岁,新任弼马温孙悟空,因嫌官小,昨日反下天宫去了。”……玉帝闻言,即传旨:“着两路神元,各归本职,朕遣天兵,擒拿此怪。”班部中闪上托塔李天王与哪吒三太子,越班奏上道:“万岁,微臣不才,请旨降此妖怪。”

从这些场景可以看出,天庭的臣子们都称呼玉帝为万岁。

有读者指出,玉帝修了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怎么算也是几亿岁。叫他万岁,其实是咒他短命。

其实,这种称呼是借鉴了明朝体制内臣子对皇帝的称呼(作者是明朝人),更多是一种象征意义,如果你较真,那就比泾河龙王死得还快。

我们再来看,观音是如何称呼玉帝的。在原著第六回,观音菩萨来参加蟠桃会,却发现孙悟空在大闹天宫,而且众神拿不住。于是,她合掌启奏:“陛下宽心,贫僧举一神,可擒这猴。”

原来,观音称呼玉帝为陛下。

陛,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了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看来,观音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是玉帝的臣子,但比李天王那些宫内近臣又要远一些。

那么,孙悟空是如何称呼玉帝的呢?很多人以为是“皇帝老儿”,其实那是电视剧里的叫法,请看原著第五回,许旌阳真人向玉帝告状,说孙悟空像个流氓一样到处乱跑,不务正业,需要找个事给他做做。于是,玉帝把孙悟空召来谈话。孙悟空是这样向玉帝打招呼的——

“陛下,诏老孙有何升赏?”玉帝道:“朕见你身闲无事,与你件执事。你且权管那蟠桃园,早晚好生在意。”大圣欢喜谢恩,朝上唱喏而退。

孙悟空的齐天大圣有官无薪,说白了就是个虚职,并非内宫里的官。所以,孙悟空也像观音一样,称玉帝为陛下。

那么,太上老君又是如何称呼玉帝的呢?请看原著第五回,太上老君发现孙悟空偷吃了金丹,是这样向玉帝报告的——

“老道宫中,炼了些九转金丹,伺候陛下做丹元大会,不期被贼偷去,特启陛下知之。”

太上老君为何不称玉帝为万岁,而称之为陛下呢?其实这又有讲究:太上老君是道祖,玉帝原本也是道教中人,只不过从行政上看,是三界之主。

老君资格比玉帝老,但在君臣关系上又是臣,所以,他相当于今天的老革命或资深顾问,不可能称呼玉帝为万岁,更不可能向玉帝跪拜。

说了那么多人,如来是如何称呼玉帝的呢?

在原著第七回,孙悟空从太上老君八卦炉里逃出,提着西瓜刀,哦不,掏出金箍棒一路砍杀,在玉帝办公室外与王灵官撞在了一起。

这王灵官不过是一名值班保安,竟与孙悟空打得不相上下。吵闹声惊动了玉帝,玉帝下旨,让两名神仙去西天请佛祖过来摆平。

如来过来之后,利用一个小小的赌注,就把孙悟空压在了五行山下。如来正准备收拾书包回去吃泡面,猪八戒过来说,请不要走,玉帝请你吃午饭。如来就不敢动。

一会儿,玉帝过来了,对如来表示感谢,如来是这样回答的——

“老僧承大天尊宣命来此,有何法力?还是天尊与众神洪福。敢劳致谢?”

大家注意看,如来自称老僧,然后称呼玉帝为大天尊。这可是如来对玉帝的独称,蜗牛翻遍了原著,几乎没有发现谁这样称呼过玉帝。

为何唯有如来称玉帝为大天尊呢?这里透露了两人特殊的关系。

什么叫大天尊?按照道教的解释是:天尊之中地位最神圣最尊贵的大神!

在原著第一回,开篇便交待了玉帝的全称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但在道教中,三清的地位是最高的,因此三清常被称为三宝天尊,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道德天尊就是太上老君,排在第一位的是元始天尊。

但是,在西游体系中,他们都称玉帝为陛下,这只是体制内的一种君臣关系,在道教体系内,玉帝还要向他们致敬。

如来为何称玉帝为大天尊,而不叫陛下呢?因为他与太上老君、李天王、观音都不同,他是地处西天的一方诸侯,相当于周朝时各地诸侯与周天子的关系。

诸侯有自己的小朝廷,也是一方霸主,但必须臣服于天子,所以如来接到降伏妖猴的电报后,给学生们说的是:

“汝等在此稳坐法堂,休得乱了禅位,待我炼魔救驾去来。”

一句救驾,表明了他和玉帝的关系。

正因为玉帝把道教也好、佛教也好,当成自己所管辖下的两个部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如来想佛教东进,对领导来说,不过是一个部门积极工作,还对另一个部门有促进作用,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呢?

我们也从如来的这一声称呼中可以看出来如来和玉帝老儿之间的关系不菲啊,如来靠玉帝老儿的名声来扩张他佛教的传播,同样玉帝老儿靠如来的身份来巩固他三界的地位,两人看上去是上下属关系,实则也是合作关系。在共同利益面前大家都是朋友嘛!

如来佛祖和地仙之祖镇元子大仙哪个更厉害?

偷吃人参果这段,电视剧的剧情基本跟原著差不多,只是镇元子要孙悟空赔果树,孙悟空并没有找过菩提祖师,去的是海外三岛:蓬莱方丈瀛洲。我们知道这三岛是神仙住的地方。找的分别是蓬莱福禄寿三星,方丈东华帝君,瀛洲九老。最后来到南海找到观音救活了果树。

不过这段故事有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来镇元子的法力比孙悟空高太多。他对孙悟空简直就是秒杀,总共只打了两三个回合就收了。就算兄弟三人一块上,也是不到半个时辰就又收了。他的绝技是袖里乾坤,猪八戒想用九齿钉耙把袖子打个窟窿,结果根本就无济于事,那袖子“比铁还硬”。西游记里能秒孙悟空的也有几个,可是并不是很多。比如菩提,如来,太上老君,太乙天尊的坐骑九灵元圣等等。(九灵元圣是妖怪咱姑且不论)由此可见,镇元子就算没有菩提厉害,最起码俩人也在一个量级上,法力是差不了太多的。观音都不敢说能秒了孙悟空。她降服孙悟空靠的是如来给她的紧箍咒,当然就算没有紧箍咒观音能制服悟空也是肯定的,只是能不能秒的问题。大闹天宫的时候,孙悟空和二郎神打的差不多了,观音想用玉净瓶助二郎神一臂之力,太上老君说:“你这瓶是个瓷器,准打着他便好;如打不着他的头,或撞着他的铁棒,却不打碎了?”

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测出一个事实,那就是西游记的世界跟现实世界一样,不是能力越大地位越高,除此之外还要看出身,资历。哪吒,天蓬怎么着也算天庭的中上等武将吧,却打不过不入流的弼马温;九灵元圣能秒孙悟空的人物却是别人的一个坐骑……

镇元子除了法力高强,还有人参果树这样的资源。西游记里能长生不老的东西就那么几样,王母娘娘的蟠桃,太上老君的仙丹,唐僧肉(但唐僧肉到底能不能让人长生还是个问题,因为谁也没有吃过),再有就是镇元子的人参果。而能不能成仙的一个最关键标准就是能不能长生不老。孙悟空最初拜师学艺不就是想图个长生不老吗?可见人参果树的分量。

那问题就来了。镇元子本事这么大,资历这么老(号称地仙之祖,与世同君),又掌握着如此稀缺的优质资源。可他的势力范围仅仅就一座万寿山,还不敢说整座山都是他的。手下仅有四十八个徒弟,而且从清风明月和其他徒弟的表现来看,这些人本事小的不能再小了,跟凡人差不多。困住孙悟空的方式竟然是锁门!孙悟空下油锅的时候二十个人才抬动他!

再看看如来,老君都是什么地位,什么势力。太上老君是道祖,他来到天宫连玉帝都要出迎,如来是佛祖,势力范围天下四分独占其一——西牛贺洲,还要与道教抢夺地盘。连观音还有观音寺,黑水河这样的势力范围呢,没事还收编个野势力(黑熊怪,红孩儿)什么的。相比之下作为地仙之祖的镇元子就有点寒酸了。

那镇元子平时都干嘛呢?书上说唐僧师徒来到五庄观,镇元子应元始天尊的邀请上天听混元道果去了,混元道果估计就是谈经论道的意思吧。而他认识唐僧的前世金蝉子是在盂兰盆会上,盂兰盆会就是佛教的鬼节。你看他平时的活动就是没事跟朋友聚聚会,聊聊天。这就是他的工作。等到人参果熟了,给朋友们分分,大家一块长生不老,然后继续聚聚会,聊聊天。恐怕西游记里没有比他更自在,更舒服的了。福禄寿三星说“我们的道不及他多矣!他得之甚易(指人参果),就可与天齐寿;我们还要养精、炼气、存神,调和龙虎,捉坎填离,不知费多少工夫”。

这到底是咋回事呢?或者说作者安排镇元子这么个人物的深意是什么呢。

原著第二十六回开头有一段诗,我觉得说的就是偷吃人参果这一难的深意:

处世须存心上刃,

修身切记寸边而。

常言刃字为生意,

但要三思戒怒欺。

上士无争传亘古,

圣人怀德继当时。

刚强更有刚强辈,

究竟终成空与非。

心上刃,是个“忍”字,寸边而,个“耐”字。合起来就是忍耐。孙悟空之所以会有这一劫难,就是因为你偷了人家的人参果本来已经错了,可人家骂你两句你就愤怒了,一不做二不休推到了人家的果树。所以这一难的深意其实是说人遇事要忍耐,不能跟二踢脚似的一点就着,否则会有祸事。

这就清楚了,孙悟空自以为自己本事大大的,闹过天宫,做过齐天大圣。看到五庄观门前的对联:

长生不老神仙府,

与天同寿道人家。

立刻不以为然:“这道士说大话唬人。我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在那太上老君门首,也不曾见有此话说。”见到五庄观只供奉“天地”二字,听了镇元子的身份,又立刻不以为然:“只讲老孙会捣鬼,原来这道童会捆风”。听说镇元子被元始天尊邀请,又立刻不以为然:“这个臊道童!人也不认得,你在那个面前捣鬼?扯什么空心架子?那弥罗宫有谁是太乙天仙?请你这泼牛蹄子去讲甚么?”他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只是井底的一只蛙。那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孙悟空这三个不以为然呢?其实孙悟空的自负很好的解释了他之后的愤怒:自视甚高的人在受到别人诋毁的时候是最容易愤怒的。所以,名著就是名著,它能流传几百年依然经久不衰是有道理的。每个看似不经意的安排都不是随便来的,都有它的作用。

我们再看看镇元子的表现,那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典型的大师风范。从天上讲课回来后听到事情原委,他的表现是“笑道”“更不恼怒”。还安慰徒弟:“莫哭!莫哭!你不知那姓孙的,也是个太乙散仙,也曾大闹天宫,神通广大。既然打倒了宝树,你可认得那些和尚?”命根子都让别人推到了还能理智行事,难得。事实上整个事件里镇元子可笑过多次。

而且做事相当有分寸,追上唐僧师徒后没有马上动手,而是再次确认事实后方才使出袖里乾坤。惩罚唐僧的方式也很得体“这和尚是出家人,不可用刀枪,不可加斧钺,且与我取出皮鞭来,打他一顿,与我人参果出气!”都这时候了还知道按理行事。

气出完了,他道出了自己的的底线那就是救活果树,当然要救活,这是人家的命根子啊,没有果树怎么长生不老。可是难得的是只要能救活,我既往不咎,并且还跟你八拜为交,结为兄弟,而且到场的福禄寿三星,观音,唐僧师徒四人每个人都给个人参果吃。

相比之下孙悟空的度量就差远了。本来是你偷人参果有错在先,人家骂几句你却失去理智了。这就是一代宗师跟江湖混混的区别,那是质的区别。我怀疑在这段故事里,作者是有意把孙悟空和镇元子做了个对比。

到这里,镇元子的形象就差不多了——有曹操的本事却甘心过着陶渊明的生活。他可能没有另立朝廷的能力,但像如来一样做一个称霸一方的诸侯应该是没问题的。这就是镇元子的淡漠名利了。可不要小瞧这样的人。他们是真正看破红尘的人,甚至比如来,观音这些忙忙碌碌,野心满满的人活得更明白。而这样的人度量是最大的,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用他教育孙悟空学习忍耐是再合适不过了。我甚至怀疑镇元子老早之前曾经也是个激情澎湃的野心家,也做出了一番功业。只是斗转星移,尘埃落定,终于大彻大悟,过起与世无争的生活。天知道他都经历过什么。当然这只是瞎猜测。综上所述可得出作者安排这一难的目的是教人遇事忍耐,因为西游的整个过程可以说就是一个心路磨炼的过程。比如黑熊怪那段说的是人不要贪婪,四圣试禅心那段说的是人不要好色等等。而安排镇元子这样一个大仙的目的是找个度量大的正面典型与孙悟空形成鲜明的对比。

那孙悟空吸取这次教训了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标志就是两人结为兄弟,“情投意合,决不肯放;又安排管待,一连住了五六日。”能结为兄弟者必定是相互认同,甚至相互欣赏的。也就是说孙悟空最后对镇元子是服气的。而对镇元子来讲, 能与孙悟空结为兄弟再次说明他的大度。所以下一难三打白骨精,孙悟空打死妖怪,本来事情做对了,可唐僧那么误会他,他都没有恼怒。我觉得这就是作者最后安排两人结拜的深意,那就是孙悟空学会了忍耐。说到这,顺便说说西游记里的朋友关系。作者可以说是用心良苦。比如给黑熊怪安排了蛇怪和狼怪两个朋友。意思就是贪心的人往往都是心狠手辣,野心勃勃的。这个问题本人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吴承恩写黑熊怪的深意是什么。有兴趣可以看两眼。再比如孙悟空和牛魔王这对朋友,大闹天宫的时候两人情投意合,孙悟空被如来收编之后两人的关系就注定破裂,因为他们已经属于不同的阵营,一个在编人员,一个地方豪强。

说一个题外话,限定孙悟空三天找到救树仙方的人不是镇元子而是唐僧,三天不回,他就要念紧箍咒了。福禄寿三星之所以来到五庄观是为了向唐僧求情宽限时日而不是向镇元子。镇元子根本就没限定日期。事实上整个事件里,唐僧不止一次的抱怨孙悟空连累了自己:

那长老泪眼双垂,怨他三个徒弟道:“你等闯出祸来,却带累我在此受罪,这是怎的起?”行者道:“且休报怨,打便先打我。你又不曾吃打,倒转嗟呀怎的?”唐僧道:“虽然不曾打,却也绑得身上疼哩。”这也为下一难他赶走孙悟空埋下伏笔,他早就对孙悟空心怀不满了:看看你闯了多少祸,观音寺卖弄宝袈裟,五庄观偷吃人参果,白虎岭连伤三条命。又不听话,没事还老跟我抬杠,而且我现在还有八戒沙僧二人保护,要你何用?所以三打白骨精之后两人矛盾彻底爆发,唐僧开除了孙悟空。其实这只能说明唐僧还没有认识到孙悟空的真正价值,直到碰到黄袍怪才如梦初醒:原来没有行者是真不行的。

阅读可明理。喜欢本文可搜索微信公号“说明白了吗”,观看文章“吴承恩写黑熊怪的深意是什么”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