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全食2020年时间,1970年到2020年出现过几次日全食
日全食2020年时间,1970年到2020年出现过几次日全食?
就全球来说,每年最多可以发生5次日食,如1935年;最少可发生2次,如2017年。月食,有的年份一次也没有,如1980年;最多的则有4次,如2020年。
一年当中日、月食最多共可发生7次:其中一种为5次日食和2次月食,如1935年;另一种为4次日食和3次月食,如1982年。最常见的是发生2次日食和2次月食,如2015年。
日环食为什么那么火?
2019年12月26日上午10点29分到16点05分,天空中上演了一场日环食的天文现象
本次的日环食从中东地区的沙特阿拉伯开始,经过阿联酋、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最后在西太平洋结束,我国可见到日偏食。
可以说今天无论是头条、抖音还是朋友圈都被这次日偏食给刷爆了。很多人都记录拍摄了这一壮观的天文现象。那么说完这些我们说说日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日食也叫日蚀,在我国古代称为天狗食日,由于当时科学水平的低下,人们都认为日食现象是一种不祥之兆。而随着天文学的进步,人类便知道了日食的形成原因
其实说白了,日食就是当地球、月球、太阳三个天体运行到了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处于中间时挡住了太阳光,而月球的阴影投在了地球的局部,所以在这个范围的人们就能看见日食现象。而日食分为日全食、日偏食以及日环食,我们知道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它的轨道并非是正圆的,而是以椭圆轨道旋转,近地点为363300千米,远地点为405493千米。
如果月球在近地点,它的本影正好投在了地球表面,我们就会看到日全食,而如果月球处于远地点时,它的本影未能达到地球表面,就会形成个伪本影,我们看到的就是日环食,而在半影中,看到的就是日偏食,因此这次的日环食我国并不在在伪本影中,所以看的只是日偏食。
不过2020年的6月21日,我国将迎来一次日环食现象,西藏、四川、福建、江西、贵州,福建等地能够见到日环食,北部即其他地区可以看见日偏食。
还会有破坏性的地震吗?
7月12日, 根据中国地震监测网数据显示,河北唐山市古冶区连续发生3次地震,分别为5.1级、2.2级、2级。其中唐山5.1级地震系近5年来周边最大地震,当然,最强的5.1级地震波及范围也是比较大,发生在07月12日06时38分,因为震源深度只有10千米。本次地震产生了什么影响?
从震源中心与周边地区的距离来看,很多地区都出现了震感,根据中国地震监测网数据显示,震中距古冶区7公里、距开平区19公里、距滦州市23公里、距丰润区24公里、距路北区27公里,距唐山市28公里,距天津市132公里。所以不少网友表示:天津北京河北有震感。同时本次地震的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17次,最大地震是本次地震。
这就是本次地震的情况,相对来说这次的多地震感是比较明显的,其中北京市地震局也发布了一个说明,那就是北京最大震感在平谷——平谷区东高村镇东高村台强震台,距震中119km,仪器烈度为III度。
而唐山5.1级地震,震中无人员伤亡。暂时发现只有个别老旧房屋有开裂情况,群众情绪稳定,社会秩序正常,这就是影响情况。从这里也看出来了,没什么影响,算是比较幸运,这里也期待震中的朋友一切安好,后面还有更多的报告我们再来看看。
从中国地震带分布来看情况在华北地震区域,总计分布了4个地震带,分别为郯城-营口地震带,华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银川-河套地震带。根据地震资料数据显示,在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是发生在华北平原地震带。
其中华北平原地震带大致位于新乡—蚌埠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辽东湾拗陷的西缘,向南延到天津东南,经济南东边达宿州一带,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最大的地震带。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该地震带的分布确实比较广,当然如今这次的5.1级较强的地震暂时也没有公布是否位于该地震带上,后续应该有说明,等待说明了我们再来看看。
整体上来说,我国的地震带确实比较多,其中华北平原地震带在历史上引发的地震还是不少,除了1976年唐山7.8级地震之外,还有就是1679年河北三河8.0级地震。根据公开统计数据显示,华北平原地震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40多次。其中7至7.9级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
这就是华北平原地震带的一个数据情况,综合情况来说,地震只要影响不大就好,本次地震虽然多地出现了震感强烈的情况,但是影响不大,希望大家也不要心慌,一切以科学的说明为主,地震局也是时刻在关注问题。
地震在科学之中可以预测吗?很明显,这么多年了,关于地震预测的说明已经不是地震一次,在全球范围之中,地震都是无法精确预测的,也就是说我们不知道地震何时何点,在什么地方发生。如果有办法进行地震预测的话,全球也不用因为地震的问题而担心了。所以大家不要想关于地震预测的问题。同时我们也知道,地震的发生一般都是因为板块运动,或者断层带、断裂带的滑动,挤压等因素产生。
而自然地震的因素其实让我们也知道了属于“活动性”的,所以它们可能几乎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又没有任何的规律可言,所以我们就无法精确知道它们具体会发生什么样子的变动,这样就无法精确预测地震的发生,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而对于什么地震云、地震鱼、生物异常等情况,这些科学界也多次验证了,那就是没有找到与地震之间的任何关系,所以最终这些也不能作为参考依据。
其实按照科学的角度来讲,地震云就是一种正常自然现象的云,地震鱼就是正常的生物,生物异常的因素太多,外界只要有任何变动,都会诱导它们出现改变,所以不能作为地震参考依据,这里说得够明白了。
地震无法精确预测,而地震预警可以说是如今最关键的东西,本次地震也有网友表示,在地震发生前,电视里弹出了预警信息。所以地震预警是如今比较好的。地震预警可以在地震发生之前给予一定的预警时间。
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地震预警并不是等于地震预测,这两个不一样,地震预警是建立在地震发生之后的,是抢在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前,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以减小当地的损失,这一定要看明白。这就是大概的情况,我们再次希望地震区的朋友一切安好,请多多注意地震台的消息。
为什么地震多数是夜间?
为什么地震多数是夜间?地球上每年都要发生500万次以上地震,而平均到每天也达到了上万次之多,难道他们在晚上发生的吗!答案显而易见,地震来的时候并不看当时的时间是白天,还是晚上,而且,它是再正常不过的地壳释放能量的过程。
之所以我们会将地震视为洪水猛兽,一方面是因为个人对其认知不够,总觉得地震等于灾难。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较小震级的地震,我们人类几乎是无法感受到它的发生,这些只有通过监测地震的仪器记录下来。而且,地震是在不同的地区发生,而我们大多数人一般都长期居住于一处。
所以,我们也就不可能感受到世界各地的地震。地球除了围绕太阳公转之外,同时还在自转的同时形成了昼夜之分,而处于世界各地的人们并不是同时进入白天或黑夜。你所谓的夜晚,其实也是很多人的白天,所以,纠结地震是发生在什么时间并没有实际意义。
比如,最近这阵子,地球就给了很多人又在“乱动”了的错觉,让人感到地震的活动频率稍微在短时间又多了一点一样。根据中国地震监测网数据显示,在北京时间20日19时39分许,位于阿富汗东北部兴都库什地区发生了一次6级以上的强震(阿富汗时间为20日16时09分,并不是你以为的晚上哟)。
此次地震的中心位置位于北纬36.50度,东经70.60度,标准等级大小为6.4级地震,属于强震类别,震源深度为200千米,这次的强震波及范围比较广,不少网友表示,我国新疆喀什地区震感强烈,希望大家平安。美国地质勘探局标注等级大小为6.1级,震源深度为210.2千米,所以等级差异,大家参考下即可。
本次地震也是12月之中,第6次6级以上的强震,除了6.8级强震之外,就是本次地震最强了,算是排名第二,这也是12月相隔5天的又一次6级以上的强震。根据综合数据来看,在强震范围之内,本月总计发生了4次6级强震。
如果相对于11月的地震数据来看的话,强震的数据暂时不是最多的,所以大家也不用担心地震频繁了,算是一个正常的情况吧,除了本次地震和菲律宾的地震,其他4次6级强震也是发生在海洋群岛附近,所以说影响不是很大。这两次最强的影响是最大的。
我们再来看看5级(包括5级)以上的地震数据,总计是有26次,如果排除6级(包括6级)以上的强震次数的话,还剩下20次,相当是平均每天都有1次地震,这就是已经发生地震的情况。当然,地震的发生,其实是属于再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
在科学之中,一般分析过地震的人都知道,通常情况下,因为板块运动或者断层带滑动产生的地震最多。除此之外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工地震了,人工地震相当于是“除天然地震”之外的地震,人类在改变某地质状态时而最容易引发地震。大家应该听说过,美国经常产生这样的地震情况,也出过相关的报告。
地震在科学之中无法进行预测,这个大家应该也知道,如今科学界没有人能够做到精确的预测地震,这不仅是某个国家的难题,而是全世界的一个难题,其实从地震发生的原理来说都知道,板块运动或者断层带滑动是属于“活动性”的,动态性怎么好预测?
根本是不可控的,就如我们知道的事情一样,下一秒会发生什么,都是无法精确进行说明的,这就是地震预测上的一个难点,所以说地震无法预测完全是没有问题的,而对于地震云,地震鱼,生物异常等现象,科学界也多次说明,那就是与这些完全没关系,没有科学依据。
地震无法进行预测,但是地震预警大家应该知道,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发生之后,地震波传播到破坏区之前的一个预警,这可以提供给大家一定的防御地震事件,而我国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根据最新科学报告指出,到2020年底,四川将建成2003个监测台站,全省可提供秒级地震预警服务,
所以说以后大家在面对地震的时候,就不用担心关于地震的问题了。这将提供更多的地震防御事件,算是科学界的一个重大成就,我们当然是期待越快越好,对人类的影响就可以降低到最低程度,是一个好事情。
2021社会大事件?
2021年大事一览表
一月
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实施。
1月1日——《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实施。
1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决定》实施。
1月1日——2006年跨年曼谷连环爆炸案15周年纪念日。
1月6日——福州地铁1号线一期全线运营4周年。
1月10日——自2021年起,每年1月10日为中国人民警察节。
二月
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周年。
2月11日——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在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举行。这是第39届春晚,也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挂牌成立后举行的第3届春晚。
2月19日——邓小平同志逝世24周年。
三月
3月1日——3.1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7周年祭。
3月8日——3·8马来西亚航班失踪事件发生7周年。
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10周年祭。
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96周年。
3月22日——浙江绍兴英烈杨钢林牺牲18周年纪念日。
3月25日——希腊独立200周年。
四月
4月1日——4·1中美南海撞机事件20周年、王伟烈士牺牲20周年、雄安新区设立4周年。
4月2日至10日——延期后的第六届亚洲沙滩运动会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这是海南1988年建省以来首次承办洲际体育赛事。
4月7日——卢旺达种族大屠杀27周年。
4月8日——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逝世8周年。
4月14日——玉树地震11周年祭。
4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实施。
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大火2周年
4月20日——雅安地震8周年祭。
4月27日——汪辜会谈28周年、《板门店宣言》签署3周年。
五月
5月2日——南昌大学建校100周年
5月12日——汶川地震13周年祭、中国第14个防灾减灾日。
5月17日至30日——延期后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在云南昆明举办。
5月21日——中国与巴基斯坦建交70周年。
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5月26日——月全食。月食全过程发生在中国标准时间17:45——20:52,全食阶段在19:11——19:26。中国新疆绝大部分和西藏中西部完全不可见,其余地区带食月出。其中贯穿黑河-天津-防城港的较窄的一线可见部分全食阶段和结尾的偏食阶段;该线以东仅开头的偏食阶段有一部分不可见,而可见完整的全食阶段;该线以西(除完全不可见区域以外)只可见结尾的偏食阶段。此外,亚洲东部、整个大洋洲、美洲中西部、整个南极洲都可见不同完整度的月食。
六月
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
6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实施。 [14-15]
6月11日-7月11日——延期后的第16届欧洲足球锦标赛将由11个国家的12个城市举办。这是欧洲足球锦标赛创立以来首次由欧洲全境多国多城市联合举办并以巡回赛的形式进行,真正实现了“欧洲的欧洲杯”。
2020年欧洲杯决赛场地——伦敦温布利球场
2020年欧洲杯决赛场地——伦敦温布利球场
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周年。
6月16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开园5周年。
6月28日——商合杭高铁合湖段开通1周年
6月29日——iPhone上市14周年。
6月30日——南昌地铁2号线全线开通运营2周年。
七月
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7月1日——香港回归24周年。
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15周年。
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20周年。
7月23日至8月8日——2020年东京奥运会举办
7月28日——秘鲁独立200周年。
7月28日——唐山大地震45周年祭。
7月31日——北京申冬奥成功6周年。
八月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4周年。
8月7日——舟曲特大泥石流11周年(8·7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
8月8日——八八水灾12周年纪念日。
8月8日——2008年北京奥运会13周年纪念日,第13个全民健身日。
8月18日至29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中国成都举行。成都也成为中国第五座承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城市。 [18-19]
8月18日——南昌地铁2号线首通段开通运营4周年。
8月24日至9月5日——2020年东京残奥会举办
九月
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正式施行。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6周年。
9月7日——签署《辛丑条约》120周年。
9月11日——9·11事件20周年。
9月12日——香港迪士尼乐园开幕16周年。
9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成立5周年。
9月15日——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独立200周年。
9月15日至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在陕西省举办,这是全运会首次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举办。
9月18日——九一八事变90周年。
9月22日——27日——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原计划在中国上海举行,现已推迟至2022年,预计在10月至11月间举办。受此影响,原定于2023年在法国里昂举办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也将推迟至2024年举办。
十月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
10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延期后的迪拜世博会举办。
10月3日——两德统一31周年。
10月7日——北京地铁5号线通车运行14周年。
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110周年。
10月22日——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
10月22日至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陕西省举办,这是全运会与全国残运会暨特奥会首次同年同地举办, 从而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
10月27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
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月飞船升空14周年。
十一月
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155周年。
11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发行6周年。
11月16日至21日——空手道世界锦标赛在迪拜举行。
11月19日——中国标准时间15:19——18:47发生月偏食,亚洲东部、欧洲中西部、非洲西部、大洋洲除澳大利亚西岸外的部分、整个美洲可见。其中中国仅黑龙江极东北角很小的区域可见全过程,新疆中西部、西藏中西部完全不可见,其余地区带食月出。
11月20日至28日——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将在中国汕头举行。
11月24日——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
十二月
12月1日——商合杭高铁商合段开通2周年。
12月4日——南极洲部分地区发生日全食,整个南极洲、南美洲南端、非洲南端、澳大利亚东南角、新西兰南端可见日偏食。中国不可见
12月5日——南非前总统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逝世8周年。
12月7日——偷袭珍珠港80周年。
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
12月12日——西安事变85周年。
12月18日——王安石诞辰1000周年。
12月20日——澳门回归22周年。
12月25日——苏联解体30周年。
12月26日——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17周年纪念日。
12月26日——南昌地铁1号线一期全线开通6周年。
12月28日—— 南宁地铁1号线全线开通5周年。
12月28日—— 南宁地铁2号线全线开通5周年。
12月28日——南宁地铁3号线全线开通3周年。
12月30日——南昌地铁3号线一期全线开通1周年。
12月31日——南昌地铁4号线一期全线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