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九月,如隔三秋中的三秋是多长时间
三秋九月,如隔三秋中的三秋是多长时间?
有网友认为“三秋”指的是三年,他说:“古人以三秋为三年,形容时间阔别之长,想望殷切,若以一秋天三月时间作解释,为时不长,其意解不通,三秋等于三年,即每年只有一个秋天。”
赞同“三个月”说法的网友则说:“比如说春三月,就是立春后正月、二月、三月。由此可说三秋就是立秋后七月、八月、九月。还有古人也常说一冬三个月也是这个道理。
求含九月和十月的诗句?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现在搬来一些含“九月”、“十月”两个字的,
或者含有“九月、十月”之际秋天的诗词。
【一】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二】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三】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四】《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五】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六】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七】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八】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九】
《闰九月九日独饮》
唐◎白居易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
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
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十】
《武夷山》
宋◎喻良能
冲佑观前水绀色,升真洞北山笋攒。
群峰不断四时翠,万壑长留九月寒。
溪上桃花引渔子,云间仙犬逐刘安。
平生饱识佳山水,直作东南第一看。
【十一】
《冬十月》
魏晋◎曹操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
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
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十二】《早冬》
唐◎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春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十三】
《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宋◎晏几道
黄菊开时伤聚散。
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
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
罗带同心闲结遍。
带易成双,人恨成双晚。
欲写彩笺书别怨。泪痕早已先书满。
【十四】
《渔家傲》
宋◎欧阳修
十月轻寒生晚暮。霜华暗卷楼南树。
十二阑干堪倚处。聊一顾。
乱山衰草还家路。
悔别情怀多感慕。胡笳不管离心苦。
犹喜清宵长数鼓。双绣户。
梦魂尽远还须去。
【十五】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清◎曹雪芹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十六】
《秋雨叹》
唐◎杜甫
(其一)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其二)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值?
(其三)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九月称什么月?
九月别称:重阳、去月、菊月、柯月、剥月、贯月、霜月、长月、戌月、朽月、咏月、玄月、五阴月、授衣月、青女月、小田月、菊开月、红叶月、三秋、季秋、暮秋、晚秋、菊秋、穷秋、杪秋、深秋、末秋、残秋、凉秋、素秋、秋末、秋商、暮商、季白、无射、霜序等。
九月别称的由来:杪秋:读音是miǎo qiū,释义是晚秋,也指农历九月。青女月:指阴历九月。出处:杜审言《重九日宴江阴》诗:“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授衣月:指农历九月。 宋 陆游 《立冬日作》诗:“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参见“ 授衣 ”。霜序:释义为晚秋季节,也是九月的别称。唐 宋之问 《早入清远峡》诗:“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辉。”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的修辞?
这个句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指当时正是深秋九月。三秋:秋季,这里指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看似前后两个句子,其实表达的句子相同。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
特征: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三秋半是什么意思?
古代人们将秋季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三秋”有时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三秋之半即指中秋节左右或者农历九月中旬。
如
北周 庾信《至仁山铭》:“三秋云薄,九日寒新。”
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
唐 白行简《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诗:“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