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如果留学博士都回国

2023-07-01 10:15:04 85阅读

海归,如果留学博士都回国?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楼主并不用担心,因为出国留学的海归里面绝大部分都是混得不怎么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十五年前的留学成本很高,因为当时的汇率很高,而且国外的学费和生活费相对于中国人均家庭收入来说依然是一笔天文数字,那时候出国的人基本上都是富裕阶层(按照现在的购买力平价标准,家庭总资产应该在2000万以上)。时过境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中国人民的人均家庭收入不断提高,人民币也越来越值钱,现在出国留学的费用已经能够被中产阶级家庭所接受,所以大部分人都可以出去看一看。当然,出去看归看,回来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不像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子承父业,他们还是要老老实实的上班的,然而国内现在对于经济管理类的留学生给出的薪资待遇和他们留学付出的成本是不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国内企业并不认为留学生更值钱。既然我的名字叫留学数据婊,那我们还是用数据来说话吧。

————————————————装逼分界线————————————————————

海归,如果留学博士都回国

教育部从2012年开始,每年都会对归国人员的就业情况进行总结,并在每年底发布《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我们就来看看2016年3月发布的《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2015》中的一些有意思的数据。到2015年底,我国累计出国留学人数已经达到404.21万人,年均增长率19.06%。同时,回国人数也不断增加,从1978年的248人,增加到2015年40.91万人,累计回国人数达到221.86万人,年均增长率22.46%。根据最近几年的数据,每年回国人数与出国人数的比例为70-80%,即绝大多数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就业。教育部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有79.87%学成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国外这么好,为什么要放弃梦想回国发展呢!?原因是赤裸裸的,没有机会留下来!从世界范围来看,还是中国的发展机会最好,而且不受人歧视。下面我们看看2015年海归们的专业学习情况:留学回国就业人员基本特征:根据调研数据分析,我国留学回国就业人员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占59.16%。年龄主要分布在23岁到33岁之间,占95%。留学回国就业人员的平均年龄为27.04岁,其中硕士为26.56岁、博士为32.09岁。80.70%的留学回国就业人员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9.49%为博士研究生学历,9.81%具有本科和专科学历。留学回国就业人员中,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是最为热门学科方向,其次是工学、文学和法学。不同学历背景的人群专业方向存在较大差异,博士学位的主要专业方向有化学、材料、经济学、电子与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和计算机科学。而硕士研究生学历人群中,人数比例较高的专业方向为金融、会计、工商管理、管理学和国际商务等。本科和专科的专业构成接近于硕士研究生学历组,主要为工商管理、经济学、会计等。留学国家和时间:博士研究生学历的留学回国人员主要留学的国家为美国(28.95%)、日本(12.90%)、英国(9.95%)、法国(6.48%)、德国(5.57%)、韩国(4.91%)、新加坡(4.58%)、澳大利亚(3.60%)和加拿大(2.49%)。硕士研究生学历的留学回国人员留学英国的人数最多,占42.52%,其次是美国(18.83%)、澳大利亚(10.41%)、法国(4.24%)、韩国(3.26%)、日本(3.04%)、德国(2.40%)、俄罗斯(1.65%)和加拿大(1.19%)。本科和专科学历的留学回国就业人员中,21.27%留学韩国,其次为英国(10.63%)、美国 (9.56%)、 澳大利亚 (8.86%)、 加拿大 (8.54%)、日本 (7.97%)、俄罗斯 (7.72%)、马来西亚 (4.49%)、新西兰 (3.10%)和乌克兰(1.90%)。大部分海归都是在国外读研究生和本科的学生,他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不像博士生那样目的性更强,更多的是从好不好毕业,未来好不好找工作这个角度出发来选择专业。然而像专业性更强的技术性专业在未来的求职市场上可替代性很小,因此薪资价码会很高,对于专业性不那么强的管理学、经济学、金融、会计、工商管理和国际商务等文科专业可替代性太大,国内本身就有很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可供选择,所以薪资价码会很低。下面看看2015年海归们的就业数据:留学回国就业意向:参与留学回国意向调查的人员中,接近一半(49.34%)的留学回国人员期望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地区寻找职业发展机会,这个比例比2013年下降了8个百分比。就工作期望的区域来说,75%的受访者愿意在东部沿海城市发展,其次是中部地区(15%)。留学回国人员期望工作的行业主要为金融业(30.01%)、教育(9.88%)、文化(7.8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69%)。根据《2014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的数据,回国人员的薪酬档次跟学位存在比较明显的关系,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留学回国人员,月薪主要在5000~10000元,而本科和专科毕业的留学生工资大多数在月薪5000元以下。而且,薪酬和性别存在一定的关系,随着月薪的提高,女性的比例也逐步下降。所以,绝大部分归国留学人员的月薪都是在5k-10k之间的,以这个收入水平,应该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收回留学成本吧。

在外留学生为什么回国?

不谈爱国情结,在外留学生回国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更多。特别是一带一路等国家相关的积极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我国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大量优质的就业机会,这也吸引了大批在国外留学的留学生回国就业或者创业。这些留学生的回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人力资源活力,有效的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给个人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第二,留学生的父母或亲属在国内,需要照顾。在中国养儿防老的思想观念还是比较根深蒂固的,千百年来一直如此。由于亲属在国内需要照顾,所以很大一部分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在工作的同时可以照顾家里的亲人,这个也是他们考虑回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第三,留学生的亲戚和朋友都在国内,在国内生活的圈子和状态更好!而且生活习惯更习惯。人毕竟不能孤立于社会之外,而需要和其他人交往交流。相比于国内而言,在国外留学生相对还是较少一些。留学生与当地人在文化背景,语言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差异都比较大。这也带来了在生活和工作等多方面诸多不便,这也是促使留学生回国就业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因为在国内毕竟生活了几十年。从工作环境,人际交往的对象还有生活习俗等各个方面都是比较熟悉的,更加舒适。

最近这几年,在外留学生回国人数比较多,以上就是几点在外留学生回国的可能原因。

是否要承担自己实际上承担不起的隔离费?

隔离费肯定是要自己出。留学生在这个时候该不该回国?

该回国的:比如签证已经到期,为了不被人赶出国,这类学生当然是要想办法回来的,不然留在那里也是非常被动,有被遣返留下黑名单的可能。

还有那些疫情不严重国家的留学生,此时为了能在更安全的环境下停留,为了能在最亲的人身边。此时回国我也是能理解的。只是在回国的途中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勤洗手,戴好口罩,护目镜等等,尽量与其他人保持好社交距离。我相信只要关注着国内相关信息的同学,一定知道新冠肺炎的相关防疫知识。

当然还有一部分留学生这个时候也在遭遇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在各个媒体的报道中不难看出这次疫情带来的压力不单单只是病毒的可怕,还有血缘的隔阂,歧视的对待。很多学生被人驱赶、辱骂,甚至殴打。只因为他们是华人,或者长着一张东方人的面孔。这个是很可怕的。在疫情早期,还没有在国外扩散的时候,当时微博上有看到过一篇学校给到学生家长的一份信,内容是这样的:

每个人都会生病,不要因此而孤立中国人和任何你认为与中国有联系的人,更不要歧视生病的人,因为这样会让生病的人为自己生病而羞耻,从而隐瞒病情,不保护他人。我们防的是病毒,而不是中国人。越是危难之时,越需要冷静,理智,人性,团结。

这段话用在此时也是可以的,不单单我们在国外不希望被人区别对待,当他们回国的时候,也不希望自己被区别对待。何况他们当中还有很多人在疫情刚发生的时候,在国外购买一箱箱的口罩跟防护用品寄回国内。此时的绝情总让人觉得不合时宜。

不该回国的:对于不该回国的留学生,我想应该是那些还有条件在国外自我隔离的人,他们可能已经有自己租的单身公寓,也有比较好的经济基础。他们懂得保护自己,已经囤够了未来一个月甚至更多的生活物资。另外他们还在疫情比较严重的国家或地区。这时候我也是建议他们不要回国的,原因很简单,回来的路途中,有非常高的被感染的风险,尤其是在密闭的空间比如飞机上,高铁上等等。留在一个固定的居所反而比贸然行动要安全的多。

还有就是各种公主病少爷病的留学生们,当然也不单单只是说留学生,最近特别多的新闻报道,从国外回来的一小部分人群中,有不遵守医学隔离政策的,有不戴口罩出门跑步的,还有隔离期间一定要喝矿泉水的。当然这些人只是一小部分人,在媒体的追光灯下,这些人行为的乖张、跋扈、不可理喻就被无限放大。所以我也规劝这些人,需要多忍耐一点,毕竟前面的防疫成果来之不易,一个人的不配合可能导致前面的努力前功尽弃。如果真的只是想喝矿泉水,其实也完全没必要大费周章回到中国来喝的。

所以留学生该不该回国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要分多个方面去看。但无论如何,留学生也好,华人华侨也好,外国人也好。大家都是人类共同体,都希望每个人都平平安安,一起打赢这场战“疫”。而不是区分彼此,划清界限。

留学生在美国到底好找工作吗?

写在前面

“H1B工作签证抽签好难啊?” “先有工作就不错了,要什么自行车”

“H1B工作签证都被印度IT咨询公司抢了?”“是啊,搞不过老印”

“听说新来的应届生逆袭了很多老员工?”“啊?是么,我得和我老板聊聊”

“师兄,准备去美国读硕士了,学什么好找工作呢?”“刷题转码,不解释 ... ...”

当每一位即将留学美国的同学寄出申请材料的那一刻,当每一位出国留学的留学生踏上赴美航班的那一刻,当每一位留学生身在异国他乡温习着功课更为找工作迷茫的时候,总有那么多被反复问起的问题:

什么公司愿意招留学生、外国人?

今年应届生起薪怎么样?

公司给不给抽工作签证H1B?

本文根据2019年美国劳工部公布的劳工条件申请 Labor Condition Applications(LCA)数据,来分析2019年,外籍人员在美国工作就业情况,帮助每一位即将赴美、在美留学的同学找到自己的方向。总体而言,整个2019年美国公司为外籍人员共提交了超过61万份劳工条件 LCA 申请。除了程序员相关的职位依旧充裕,数据科学相关的岗位出现了增长。其他专业岗位,依旧保持相对稳定的人才需求。虽然职位很多,但是竞争依然是空前激烈。对于广大中国留学生来说,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找工作和其他国家如印度等以英语为教学语言、或者近似母语的国家留学生比起来相对还是很困难的。留学生们大部分也从事着以技术为主的相关工作,通过过硬的技术,来弥补语言劣势。

由于LCA数据的局限性,随着外籍在美工作时间加长,很多人入美籍或者未有工作变动的情况未能在LCA数据中呈现。本文更适于即将赴美留学或者美国在读的留学生进行学业和职业规划。

如需进一步了解美国劳工部的劳工条件申请数据 Labor Condition Applications, 请移步:【签证】美国劳工条件申请 Labor Condition Applications (LCA) https://www.toutiao.com/i6805836868978999820/

2019留学生找工作大盘点:哪些公司招外籍人员多?哪些公司薪酬高?

2019年LCA申请数目最高的美国公司前50 (Top 50)

印度咨询、技术外包公司(俗称:Indian Consulting Companies, ICC)继续领跑招聘外籍人员数量

说到这些印度咨询公司 Indian Consulting Companies(ICC),可谓是深受中国留学生诟病。简历作假、一人多签抽工作签证、薪酬抽成等等被中国留学生鄙夷。2019年这些印度咨询公司依然是招人大户,同时也是递交了超过6万份的LCA。虽然有所下降,但以绝对优势领跑其他公司。如下图,其中高知特 Cognizant Technology Solutions、印孚瑟斯 Infosys Ltd. 、塔塔咨询服务公司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Ltd. 这三家全球总部在印度本土的最大的三家印度咨询、技术外包公司更是稳坐了2019年LCA提交数量前三位,占总共LCA申请数量的将近10%。这些印度技术外包公司招聘着大量的外籍人员赴美工作,但是工资却并不高,年薪中位数普遍低于10万美金。再加上公司提取员工工资的一部分作为培养费,外籍人员拿到的薪酬并不高,但是解决了工作和暂时的身份(工作签证,学生 F 签证中实习的要求 Optional Practice Training (OPT)等)问题。同时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也有不少中国留学生加入ICC当中寻求职业发展的机会。

2019年LCA申请数目前20的美国公司

互联网、咨询企业领跑薪酬

说到2019年外籍人员在美工作的薪酬,根据LCA的数据,依然是互联网和咨询公司领跑。当然由于LCA数据的局限性,这里很难反映出整体行业和所以外国人在美国的薪酬待遇。这个数据更反映了初入职场5年内的情况。从薪酬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互联网企业依然提供着不错的基础薪酬,如领英 LinkedIn,脸书 Facebook,英特尔 Intel,苹果 Apple, VMWare, 微软 Microsoft, 优步 Uber,谷歌Google等等,他们的基础年薪中位数已经超过13万美元,除此之外互联网公司优厚的股权股票的激励,更让程序员们年均总收入超出16万美元不是梦。同样的咨询行业紧随其后,埃森哲 Accenture,安永 Ernst & Young,毕马威 KPMG更是基础年薪中位数也在11万美元以上。咨询行业额外的项目奖金,总体收入也是十分可观。随着IT行业和人工智能在互联网的应用风口的淡去,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崭露头角。更多的金融公司强调了FinTech 的概念,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的方法在金融行业中得以运用。加上整体金融行业的薪酬优厚,美国第一资本 Capital One,摩根大通 JPMorgan & Chase Co., 高盛集团 Goldman Sachs & Co. 基础年薪中位数超过$11万的年薪也同样有不错的竞争力,再加上金融行业的丰厚奖金,年收入也是普遍看好。

2019年LCA申请数目前50的美国公司相关职位基础薪酬分布2019留学生找工作大盘点:那些职位火?招外籍人员多?2019年LCA申请数目最高的职位 Title 前50 (Top 50)总体来看,2019年外籍人员在美工作最多的职业类别还是计算机软硬件相关,涵盖了软件开发工程师 Software Development Engineer、软件测试工程师 Software Testing Engineer/Quality Assurance、数据库管理 Database Administrator、网络工程师 Network Engineer 和计算机运维工程师 Devops Engineer等等。数据科学相关的就业机会依然很多,主要包括的岗位类别有商业分析师 Business Analyst、数据科学家 Data Scientist、数据分析师Data Analyst、分析师Analyst 等等。同时咨询类、产品经理和项目管理等相关岗位依然走高。值得关注的是外籍人员在教育行业从事科研和博士后等工作的人群也不占少数。2019年LCA申请数目最高的职位类别 Job Category 前20 (Top 20)

程序员工资哪家强?互联网豪门称霸王,非IT行业基本工资快跟上

领英LinkedIn, 脸书Facebook, 微软Microsoft, 谷歌Google等等这些传统互联网豪门依然占据着业内程序员的薪酬制高点。值得一提的是,非IT行业的程序员在基本工资上也在努力向互联网行业看齐,互联网公司如果不看丰厚的股权股票激励,薪酬上的优势相比于金融、零售、IT咨询行业的差距逐渐缩小。当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人才涌入各个行业的程序员岗位,那么势必整个人才需求趋向饱和过渡。随着互联网公司的商业业务发展放缓,那么程序员薪酬在互联网行业和其他行业的差别将会越来越小。

2019年程序员相关职位LCA申请数目最高美国公司前20 (Top 20) 基础薪酬分布

商业分析师职位多,数据科学家挣的多

数据科学可谓是新的就业增长点。随着数据科学在不同行业的应用,薪酬也在不断的提升。人才需求数量上,从LCA上反映出来的看,依然是商业分析师Business Analyst最高。虽然存在数据科学家干着数据分析师的工作,但是总体来看,数据科学家的基础薪酬依然高于其他一般商业分析师和数据分析师。

2019年数据科学相关职位LCA申请数目分布

2019年数据科学相关职位基础薪酬分布

虽然数据科学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但是数据科学在不同的公司受重视重读差别很大。如果不能通过数据驱动的决策带来更好的效益和营业的增长,那么数据科学发展前景依然堪忧。从薪酬上来看,还是有更多的公司愿意投入到数据科学的浪潮当中,但是真正愿意花高薪来提升基础人才结构的公司并不多。

2019年数据科学相关职位LCA申请数目最高美国公司前20 (Top 20) 基础薪酬分布

“Big 4”四大不单单是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数据分析等职位等着你

国内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更多的业务在会计领域,然而美国的Big 4 四大在税务、审计等等传统的会计咨询领域,不断拓展到了管理咨询、行业分析等方方面面的咨询服务。德勤 Deloitte 虽然招募大量的外籍员工,但是总体薪酬不高,年薪中位数低于10万美元。安永Ernst & Young (E&Y),普华永道 PricewaterhouseCoopers (PwC), 毕马威 Klynveld Peat Marwick Goerdeler (KPMG),基础年薪中位数均高于10万美元。当然由于不同的咨询公司的业务不同,从LCA的数据给出的职位信息,不同领域的咨询如管理咨询和税务等岗位存在岗位名称和职级类似,但薪酬不同的情况。因此公司整体薪酬中位数高,不代表同一职位的薪酬高于其他公司。

2019年 Big 4 四大LCA申请数目分布2019年 Big 4 四大LCA申请薪酬分布

大多数科研工作薪酬更靠情怀

2019年美国的科研事业依然离不开大量的默默奉献的外籍科研工作者。2019年美国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吸纳了超过一万四千人的外籍科研工作者。然而大部分的科研工作,从博士后到教授,中位数年薪低于10万美元。虽然这部分的基本薪酬不包括科研项目经费等等,也能足以让外籍在美国的科研工作者衣食无忧,但是很难和工业界的热点行业和岗位基本薪酬平起平坐。

2019年美国科研工作LCA申请薪酬分布2019年美国科研工作LCA申请薪酬分布

坐落在美国中部的密歇根大学 University of Michigan,波士顿的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麻省理工学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更是吸纳了前三名的外籍科研人员。

2019年美国高校科研工作LCA申请数量前10名 Top 102019年美国高等院校外籍教授LCA申请薪酬分布结语:写给在美留学和即将赴美留学的留学生

2019年工作机会相比于经济危机的2008年依然是多的,但是竞争更是空前激烈。中国留学生不但面临着知识、技术能力的考验,更面临着语言文化的冲击。互联网行业的风潮在美国渐渐退去,程序员人才需求量大,但是薪酬的优势正在逐渐缩小。数据科学的风靡还未停歇,更多的公司依然在摸索把数据分析的 insight “变现”公司效益的增长。会计咨询公司同样跻身管理咨询等其他业务,也在程序员、数据科学家/分析师、商业咨询等岗位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各个行业之前顶级圈层的企业之间基础薪酬差别不大,长远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技能加持才是迅速提升薪酬的途径。对于学习比较冷门的专业的留学生,科研的大门依然敞开,但如果决心进入工业界,要早准备,甚至早转行。2020年在美国留学和即将赴美的中国留学生受新冠肺炎 COVID-19 的影响,在工作签证抽签影响下,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出国留学不是一条容易的路,也不是逃避国内考研/升学压力的好方式,早做好自己的学业和职业规划,让自己留学之路不再迷茫。2020不能重启,但我们一起风雨兼程。

海归经济学硕士就业前景?

这个专业就业前景总体上看还是比较看好的。经济学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学科,历来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形势发展,出现许多新情况,迫切需要更多人才加盟。而你作为该专业硕士,又有海归背景,相信是会受到就业市场欢迎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