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仲的意思,狂人日记自序
昆仲的意思,狂人日记自序?
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回家之后,又须忙别的事了,因为开方的医生是最有名的,以此所用的药引也奇特: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对的,结子的平地木,……多不是容易办到的东西。然而我的父亲终于日重一日的亡故了。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我要到N进K学堂去了,仿佛是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我的母亲没有法,办了八元的川资,说是由我的自便;然而伊哭了,这正是情理中的事,因为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而况伊又看不见自己的儿子了。然而我也顾不得这些事,终于到N去进了K学堂了,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生理学并不教,但我们却看到些木版的《全体新论》和《化学卫生论》之类了。
我还记得先前的医生的议论和方药,和现在所知道的比较起来,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同时又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
因为这些幼稚的知识,后来便使我的学籍列在日本一个乡间的医学专门学校里了。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我已不知道教授微生物学的方法,现在又有了怎样的进步了,总之那时是用了电影,来显示微生物的形状的,因此有时讲义的一段落已完,而时间还没有到,教师便映些风景或时事的画片给学生看,以用去这多余的光阴。
其时正当日俄战争的时候,关于战事的画片自然也就比较的多了,我在这一个讲堂中,便须常常随喜我那同学们的拍手和喝采。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在东京的留学生很有学法政理化以至警察工业的,但没有人治文学和美术;可是在冷淡的空气中,也幸而寻到几个同志了,此外又邀集了必须的几个人,商量之后,第一步当然是出杂志,名目是取“新的生命”的意思,因为我们那时大抵带些复古的倾向,所以只谓之《新生》。
《新生》的出版之期接近了,但最先就隐去了若干担当文字的人,接着又逃走了资本,结果只剩下不名一钱的三个人。创始时候既已背时,失败时候当然无可告语,而其后却连这三个人也都为各自的运命所驱策,不能在一处纵谈将来的好梦了,这就是我们的并未产生的《新生》的结局。
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是自此以后的事。我当初是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来想,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
然而我虽然自有无端的悲哀,却也并不愤懑,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驱除的,因为这于我太痛苦。我于是用了种种方法,来麻醉自己的灵魂,使我沉入于国民中,使我回到古代去,后来也亲历或旁观过几样更寂寞更悲哀的事,都为我所不愿追怀,甘心使他们和我的脑一同消灭在泥土里的,但我的麻醉法却也似乎已经奏了功,再没有青年时候的慷慨激昂的意思。
S会馆里有三间屋,相传是往昔曾在院子里的槐树上缢死过一个女人的,现在槐树已经高不可攀了,而这屋还没有人住;许多年,我便寓在这屋里钞古碑。客中少有人来,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义,而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去了,这也就是我惟一的愿望。夏夜,蚊子多了,便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晚出的槐蚕又每每冰冷的落在头颈上。
那时偶或来谈的是一个老朋友金心异,将手提的大皮夹放在破桌上,脱下长衫,对面坐下了,因为怕狗,似乎心房还在怦怦的跳动。
“你抄了这些有什么用?”有一夜,他翻着我那古碑的抄本,发了研究的质问了。
“没有什么用。”
“那么,你抄它是什么意思呢?”
“没有什么意思。”
“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
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凭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这样说来,我的小说和艺术的距离之远,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到今日还能蒙着小说的名,甚而至于且有成集的机会,无论如何总不能不说是一件侥幸的事,但侥幸虽使我不安于心,而悬揣人间暂时还有读者,则究竟也仍然是高兴的。
所以我竟将我的短篇小说结集起来,而且付印了,又因为上面所说的缘由,便称之为《呐喊》。
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三日,鲁迅记于北京
古代对兄长的尊称?
古代兄弟对兄长的尊称有:令兄、家兄、昆玉、昆仲。 古代传统称谓:
1、将父母称为高堂、椿萱、双亲
2、称呼别人的父母为令尊、令堂
3、称别人兄妹为令兄、令妹称别人儿女为令郎令媛
4、自称父母兄妹为家父、家严、家慈、家兄、舍妹
5、妻父俗称丈人,雅称为岳父、泰山。 6、古代兄长对兄弟的尊称:令弟。
7、古代称呼平辈或晚辈:贤弟、贤郎。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称所用的词叫做敬辞。
古代如何称兄长 古代兄弟对兄长的尊称有:令兄、昆玉、昆仲、仁兄。 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尊称有令、尊、贤、仁等。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前三祖后三祖是哪六位呢?
说起青帮可能最让人熟知的就是民国时期的青帮三大佬也就是上海滩三大亨,分别是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三人,但是在青帮历史上最受门下弟子尊崇的其实是青帮开山立派的六位祖师爷,江湖上称之为青帮六祖,而青帮六祖又分为前三祖和后三祖,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青帮六祖的传奇故事。
后三祖创立青帮其实青帮六祖还得从后三祖说起,不过不要误会,后三祖可不是大家熟知的上海滩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和张啸林啊。青帮的后三祖实际上是青帮的创派祖师,关于后三祖创立青帮的事情还得从清朝雍正时期说起。
雍正皇帝是清朝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上承康熙盛世,下启乾隆盛世,对康乾盛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但是其实历史上康熙晚年弊政很多,皇室内部有康熙诸子争位的事件发生,朝廷外部又是生平日久,官员开始堕落腐化,各地方政府亏空很大,国库空虚,康熙晚年面对这些国家矛盾是有心无力,因此实际上康熙交给雍正并不是一个盛世江山,而是一个承平日久弊政频生的江山。
雍正继位时江南地区就已经人心不稳,反清复明组织的天地会在江南地区频频爆发小股的起义,虽然天地会领导这些小股起义对清朝根基没有造成动摇,但是长此以往下去国困民乏必定会造成更大的起义,雍正深明此理,因此雍正继位后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在政治上雍正积极命各地官员填补亏空,并能对亏空进行追缴,并在地方推行火耗归公,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在社会上雍正废除了贱籍制度,把贱籍改为良民,有效提高了原来贱籍人群的生产积极性,在朝廷上雍正强化皇权,革除了八旗旗主的权力,在农业上也是最重要的,雍正取消了人头税,改为摊丁入亩,并且取消了地方士绅的特权,要求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雍正的这些改革史称雍正新政。
在雍正新政中,雍正极为重视农业生产,摊丁入亩、火耗归公、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等政策都是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重视农业的政策,在农业产量提升上来之后,雍正就要在天下大设粮仓,还要保证粮道畅通。
然而运输粮道在雍正之前都是以走旱路为主,但是旱路的路程远不说,风险还很大,况且运输成本也比较高,因此雍正就想改走水路开启漕运。
同时江浙地区天地会领导的起义不断,雍正任命心腹重臣李卫成为浙江总督,专门负责剿灭江浙地区的反清组织天地会,李卫虽然尽职尽责,先后抓捕了包括江南大侠甘凤池在内的不少江浙地区天地会领袖人物,但是天地会成员大多是贩夫走卒身份驳杂抓之不尽,因此雍正就想到天地会的人反清无非就是因为生活不下去,收入不够,既然如此不如就给他们创造就业岗位,让江浙地区的贩夫走卒都有了稳定收入,这样不就减少了天地会起义的爆发。
因此在雍正需要漕运畅通同时还想要稳定江浙地区的贩夫走卒,减少天地会起义事件,所以雍正就派心腹重臣田文镜为钦差,并公开贴出皇榜,想将朝廷的水路运粮以官督民办的形式承包给民众。
当时杭州武林有一位名叫翁岩的人就想揭皇榜揽下这笔公家买卖,这个翁岩原籍山东聊城人,后来落户江苏常熟,年轻的时候曾考中秀才,由于屡试不第,因此弃文习武,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学习武艺,是少林俗家弟子,后来在武林同道的影响下,加入了天地会。
翁岩还有两位结拜兄弟,分别是钱坚和潘清,老二钱坚也是原籍山东聊城,落户河南开封经商, 也是少林俗家弟子,后来跟随翁岩一起加入了天地会,老三潘清是浙江杭州人,一身武功均传承自两位结拜义兄。
三兄弟之所以揭下皇榜就是为了谋一条生路,他们虽然是天地会中成员,对清廷不满,但是反清的前提也得让自己先能生存下去,因此他们揭皇榜挣清廷的钱也是为了生存。
揭下皇榜之后,三兄弟就着手组织人手帮助朝廷兴起漕运运粮之路,由于聚集人数越来越多,因此就形成了帮派势力,这就是后来的青帮,由于最初的时候青帮中人都是以码头漕运为生,所以最初也叫漕帮。
因此翁岩、钱坚、潘清三兄弟也被青帮后人尊为后三祖,称之为翁祖、钱祖、潘祖。
青帮创立不久,翁岩和钱坚就先后去世,此后青帮一直由潘清负责管理并壮大,由于三兄弟一身武艺均传自于嵩山少林寺,因此潘清后来管理帮会都是以少林禅宗教义约束帮众,佛教本身就是导人向善,因此佛教教义很适合约束帮众。
在青帮中都以入帮字辈师徒相称,帮规第一条就是不能欺师灭祖,青帮内部设立了四庵六部来管理帮众,四庵分别是朱寺庵、刘寺庵、黄寺庵、石寺庵,六部则是仿照朝廷的六部而设立,也就是礼、吏、户、兵、刑、工六部。
朱寺庵本是翁祖讲学之地,后来成为青帮负责讲授禅学和武学的机构;刘寺庵是钱祖讲学之地,后来成为青帮负责讲授商道和财道的机构;黄寺庵是潘祖讲学之地,后来成为青帮中讲授帮派管理理论的机构。
石寺庵其实很有说法,潘清大概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跑漕运的途中去世,当时青帮中一位都是潘清的徒孙辈的第五代弟子王培玉一路从直隶帮助把潘清的遗体运回杭州老家安葬,并且王培玉对于祖师爷潘清去世十分悲痛,回到杭州还为其守墓,整日悲痛不已,不思饮食,不久之后王培玉在潘清墓前去世。
青帮的帮众感念王培玉对待潘祖如此忠诚孝顺,因此尊其为护法小爷,并特意为其开设了石寺庵,而石寺庵则成了青帮后来专门为帮众讲授帮规和江湖道义以及忠孝理论的机构。
六部则是由四庵管理,并分理帮中大小事务。六部中兵部负责组织人手护卫帮派总坛,一旦有江湖纷争,兵部就可以调派帮中人手护卫帮众和总坛;刑部则是青帮的执法机构,负责监督维护帮派纪律,对违反帮规的弟子进行惩罚。兵部和刑部都由翁祖的朱寺庵统管。
工部则是负责管理青帮的船只打造和营运以及维护,同时还要负责帮派中的财务支出和运营。工部由钱祖的刘寺庵直接统管。
吏部则是负责统筹协调管理帮中的大小事务,还要负责编写帮中的历史传承;户部则是负责管理帮中人事方面事务,比如拜师、开香堂等等事务,还要负责统计编辑每年新加入帮派人员花名册,到年底交由吏部统一归档。吏部和户部则是由潘祖的黄寺庵负责统管。
礼部则是负责青帮中各项礼仪活动,协调统筹以及邀请各方大佬参加帮派的重大典礼等活动,比如主持拜师礼等等事务。礼部则是由护法小爷王培玉的石寺庵统管。
这些就是青帮的创始祖师翁祖、钱祖、潘祖创立青帮的事情。由于翁、钱、潘三人只被称为后三祖,那么前三祖又都是谁呢?
前三祖其实是青帮精神上的祖师爷其实说起来青帮的前三祖有些神话,青帮的前三祖分别是金纯、罗清、陆飞。但是这三个人和创立青帮没有任何关系,不过是青帮弟子给自己找的前辈祖师爷。
金纯号碧峰,是明初时期的著名清官,金纯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曾出任江西布政司右参政之职,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登基后,为官清廉的金纯获得朱棣重用,北京的紫禁城就是金纯负责调运统筹修建。
元朝时期以走陆路和海路进行运输,运输成本比较高,因此朱棣登基后决意疏通运河河道改走漕运,因此金纯又被朱棣派去疏通运河河道,金纯疏通了会通河的运河河道,使得南北漕运通畅起来。
此后金纯又负责治河,修筑堤坝,帮助百姓抵御水患。金纯最后官至刑部尚书,历仕明太祖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五朝,在官场呆了这么久,还多次负责巨大的工程建设,但是金纯从来不以权谋私,从来不在其中牟利,甚至朱棣曾想荫恩他的子孙入锦衣卫,享受锦衣卫世职待遇,都被金纯所拒绝,金纯不想让自己的子孙依靠自己的功劳享受高官厚禄待遇。
金纯晚年退休还乡之后,没有了朝廷俸禄,他的手头很不富裕,只能依靠变卖田产度日,金纯去世后,田产变卖殆尽,他的子孙连安葬他的钱都没有,多亏了明宣宗朱瞻基念在五朝老臣的份上,赏赐了一大笔丧葬费,金纯才得以入土为安。
可见金纯一生为官有多么清廉,而金纯由于为官过于清廉在民间口碑极好,尤其是他疏通运河和治理水患,着实是有恩于民,因此民间在金纯死后都开始供奉纪念他。
也因为金纯疏通运河,保证了漕运畅通,加上他在穷苦百姓心目中极受爱戴,因此青帮就认金纯为祖师爷,尊其为前三祖中的金祖。
罗清是明朝中期的人,他本是明朝卫所军籍家庭出身,但是由于自幼父母双亡,非常孤苦无依,青年时期又被征调到密云当兵,目睹了官场的黑暗,因此罗清逃离军籍,决心隐居起来。
在隐居期间罗清萌发了对宗教的追求,他先后接触佛教,兼修了佛门净土宗和禅宗,后来罗清又闭门苦读道教经典和儒家经典,最后罗清认为现有的宗教不足以满足自己的信仰,于是他融合了佛教净土宗和禅宗的教义,又融合了道教的正一派和全真派的教义,还融合了儒家的经典,最终自创出无为教,后世又称之为罗教,尊其为罗祖。
青帮的创派祖师翁岩从少林寺下山之后就曾信奉罗教,因此青帮创立之后,就尊罗教的祖师罗清为青帮祖师爷,尊其为罗祖。
陆飞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人,陆飞也是属于佛道双修的武人,他自幼习武,曾想报国,可惜明朝很快就灭亡了,明朝灭亡后他曾隐居茅山修习道法,后来又曾上五台山修习禅宗法门,是五台山禅宗武学的俗家高手。
在康熙时期陆飞曾下山帮助清朝处理西北边境的回民和汉民的宗教信仰问题,由此受到康熙的赞誉。晚年陆飞隐居浙江杭州传道,青帮的创派祖师翁岩曾在杭州听陆飞传道,因此也算是陆飞的门徒,所以青帮尊其为祖师爷,称其为陆祖。
金纯、罗清、陆飞就是青帮的前三祖,但是实际上三人与青帮成立没有任何关系,不过是青帮弟子给自己找了三位在民间影响力比较大的冠名祖师爷而已。
青帮的传承别看青帮的创始祖师翁祖、钱祖、潘祖都出身于天地会,实际上在清朝中期江湖上主要瞧不起青帮的人就是天地会成员。
由于后三祖揭了雍正的皇榜,为朝廷进行漕运业务,在潘祖执掌青帮时期,基本上反清思想已经被淡化掉了,而青帮弟子也从不积极参与天地会的反清事业,虽然青帮不再反清,但是帮内也是以替天行道和扶危济贫为宗旨。
而天地会认为青帮不再从事反清大业,还甘愿替朝廷进行漕运业务,属于是朝廷的鹰犬走狗,一度将青帮认为是叛徒,严禁天地会成员转投青帮,凡是天地会成员转投青帮,天地会就会将该成员视为叛徒,下达追杀令。
天地会也被称为洪门,因此当时江湖中有言:由青转洪,披红挂彩;由洪转青,剥皮抽筋。
直到晚清时期,青帮的成员也开始逐渐反清,至此天地会才和青帮化解,才有了青洪本一家的说法。
虽然青帮和天地会渊源很深,但是二者之间制度并不同,天地会讲究凡入我洪门皆为异姓兄弟,帮众之间以兄弟相称,而青帮则不同,青帮讲究拜师入帮,帮众之间以师徒相称,如同父子一般。
而且青帮的拜师极为繁琐,凡是进入青帮的人都要经过重重考核,先要给师父上拜帖,在拜帖中写明自己的家世背景,还要写上生辰八字和职业工作,然后师父再上报礼部请开香堂举行拜师仪式。
不过不要以为这就算是拜师成功了,这次拜师仪式之后,只算是半个青帮中人,属于一脚门内一脚门外,师父还得考察弟子三年,这三年内要看看弟子的人品如何,天资如何,所以第一次拜师上香也叫小香,也叫师访徒三年。
三年期满之后,师父还得再报请户部和礼部,重新再开一次拜师仪式,这回户部就会把徒弟的姓名登记到花名册上,徒弟才算正式成了青帮的人了,因此这也叫大香。
但是徒弟上完大香之后却不能收徒弟,还得继续经常去找师父学习帮规、盘口还有帮派的管理制度,还得需要三年,这也叫徒访师三年。这三年期满之后徒弟还得再学习一年的帮规和礼仪以及江湖道义才有资格成为正式的青帮成员,并开设香堂再收徒弟。
看一看青帮入帮麻烦不麻烦,师访徒三年,徒访师三年,再学一年规矩,也就是说想入青帮就得需要至少七年的考察和学习时间。虽然到了民国时期,像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他们这些青帮大佬已经不再严格执行这些入帮规矩,只要拜了师徒帖就算是师徒了,但毕竟是后话。
因此青帮入帮极为繁琐还秘密,远比天地会得入我洪门皆兄弟麻烦多了,所以江湖中人称青帮一条线,洪门一大片,就是形容入青帮不好入,入洪门却很方便。
不过即便入帮如此繁琐,青帮在鼎盛时期实力也不容小觑,青帮在鼎盛时期曾有九千九百多艘运船,掌控着七十二个半的码头(徐家口码头由于是民用杂货码头,因此青帮内部算其为半个码头),可以说当时天下的漕运工人基本都出自青帮。
但是随着晚清时期近代化的兴起,漕运逐渐没落,海运则兴盛起来,因此曾经在运河沿岸靠着漕运讨生活的青帮成员,则逐渐开始到上海这些沿海码头讨生活,故此在晚清民国时期上海青帮非常红火,远比其他地方的青帮更加兴盛,而随着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等人的兴起,更使得上海青帮名声大噪。
写在最后所以青帮中人最尊敬的六位祖师就是前三祖金纯、罗清、陆飞,但是前三祖没有参与青帮创立,只是他们的精神祖师而已,后三祖是翁岩、钱坚、潘清,这三人才是共同创立青帮的祖师爷。
青帮创立之初以替天行道和扶危济贫为宗旨,帮派规矩也是传承的佛教教义,本身都是好的,都是引领帮派弟子向善的,只不过到了民国时期,随着青帮制度松散,黄金荣等上海滩三大亨带着青帮专干一些不法勾当,才弄臭了青帮的名声,使得青帮在民间成了一群地痞无赖拉帮结伙的形象。
困的同音字?
困[ kùn ]同音字:睏,涃,㫻
有关词语:
春困 [ chūn kùn ]谓春日精神倦怠。
纾困 [ shū kùn ]缓解困难。
困厄 [ kùn è ](处境)艰难窘迫。
困倦 [ kùn juàn ]疲乏想睡。
困囿 [ kùn yòu ]陷入麻烦、困境之中,走不出来之意。
穷困 [ qióng kùn ]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困苦 [ kùn kǔ ](生活上)艰难痛苦。
困惑不解 [ kùn huò bù jiě ]表示不懂不明白,很迷惑的意思。
雁雁成行是什么意思?
雁雁成行:雁行有序。雁阵飞,有序,队形以人字或斜一字而成行。儿辈以昆仲依序次第,按年岁由大至小排排,可成一行。三人以上,前后排成一行。有五个男孩,已长大,可以依序站立排成一行。两个女儿则尚在学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