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背后,中国到月球背面时间
月亮背后,中国到月球背面时间?
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
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黑暗中的嫦娥如何解决电力供应?
这就要区分月球背面与月球阴面阳面的区别了
在月球形成后的亿万年间,由于地月之间的潮汐力作用,月球被固定在始终只有一面朝向地球,人类从地球上始终无法直接观测到月球背对地球的一面,这一面被称为月球的背面。
而所谓的阳面阴面是指能否被太阳照射的面。
月球绕地球公转周期基本为一个月,在这一过程中,月球总会有某一时刻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当月球处于太阳和地球正中时,月球的一面面向地球。而另一面,也就是月球的背面,则完全处于太阳的照射下,是实实在在的阳面,是月表温度很高的大白天。
随着月球围绕地球的运转,月球背面的白天面积会越来越小,直至完全黑暗,此时月球背面即为阴面,而此时地球处于月球和太阳的正中间。
所以月球的背面和阴面完全是两个概念。
嫦娥号处于月球的背面,但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处于没有阳光直射的黑暗中。当月球背面被太阳光照射时,嫦娥号就可以用自身携带的太阳能帆为蓄电池充电,来满足科研探索的能量需求,玉兔号也是如此。
为什么在地球上不能看到月亮的背面?
看不到月球背面是由于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导致了它只有一面对着地球,人们在地球上永远没法直接看到月球背面。
在这种效应下,身处地球的人类基本永远只看到月球的“正面”,只能在月球的天秤动效应下(月球轨道是椭圆,在轨道不同点的公转速度不同,月球自转也相对地球轨道面有一定倾角)看到月球“背面”一小部分(积累下来的极限是18%)。但总体来看,人类是无法看全月球背面的。
印度将成为全球首个探索月球背面的国家?
看到这个题,安静也来凑个热闹。
一直觉得阿三无耻,没想到可以如此的无下限,之前看到"2018登月!中国有望成为全球首个登陆月球远端的国家",我还在为国家感到骄傲,怎么今天突然画风一变,阿三这个"超级大国"也来全球首个了呢?这个新闻的可信度我抱着极大的"?"
众所周知,好多个国家的人已经实现了登月,但是是否所有人都知道,迄今还没有人能成功登陆月球背面,或是接近月球阴影下的极地月球背面月球背面,指的就是从地球上始终不能完全看见的月球的那一面。它是一个突出的撞击盆地,几乎跨越1000千米(600英里),有着密集的陨石坑,只有少量,大约2.5%的面积被海覆盖著
登陆月球背面的困难之处1.月球背面是会受到遮蔽,从而接收不到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传输,如果派遣宇航员,不能直接与地球进行通信。地面控制人员无法了解飞船的运行状况,也无法把测控信号传输给飞船,进行各种飞行姿态操作,就无法实现安全着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的探测器安全着陆月球背面。
2.为侵袭月球正面的太阳风受到地球的遮蔽,估计月球背面的月海是会达到最高的氦-3浓度,而当其含量增加导致氧气含量低于19.5%时有可能引起窒息,需要配备自吸式呼吸面具,加大探测困难。
印度是否具备登月背面的条件?登月背面最大的问题来自于没有信号传输,要登陆,首先需要发射一颗中继卫星 ,探测器和地面控制信号均通过中继卫星转发给地面控制人员,再由地面控制人员经常监测飞行轨道,发送控制信号,进行各种飞行姿态操作,以便月球车和登月舱能安全登陆,
据了解,印度阿三是希望借助“月船2号”探测飞行任务,今年一举完成两项第一。而“月船2号”探测器是轨道飞行器、登陆器和月球车的三项组合,这次将是印度第二次造访月球。
“月船2号”是印度科研人员正在研制的新的无人探月器,它可以兼顾完成中继卫星的作用么?
安静个人觉得不可以,它只是飞行器、登陆器和月球车的三项组合,一些重要仪器采用的也是俄罗斯的技术,俄罗斯自己都没有登陆成功,在经济、技术都比不上人家的背景下,难道会给阿三这个半桶水的学徒弄成功么?而且我们来看看阿三自己的宣布情况:
2018年2月16日,印度航太局宣布,将在4月发射「月船2号」探测器,这个探测器将首次尝试月球表面「软着陆」,该探测器还携带有月球车,计划在月面行驶和进行考察。2018年3月2日,印度又以此次任务还没准备就绪,4月发射太仓促,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为由,推迟发射。所以阿三自己也宣布的是推迟发射,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那么安静是不是可以认为它其实也没有做好这个"软着落"的准备,也是为了博取眼球,定时出来刷新它的存在感而已?所以我认为这个可信度、成功几率简直可以为0。
在这也预祝我们的“嫦娥四号”奔月之旅成功,开启新篇章。我是安静,个人观点,欢迎评论交流。
有人说地球靠引力把月亮的一面吸住了?
首先,不是地球把月球吸住了才让我们只看到月球的一个面,月球在围绕地球运行的同时也在自转,只是其自转与绕地公转的周期是一样长的,才让我们始终只能看到月球的一个面。
地球的直径是月球4倍,质量是月球的81倍,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大小比例来说,月球是太阳系第二大卫星,如此看来,楼主不觉得地球俘获月球这么大一卫星,是不是有些力不从心了?太阳系行星与其卫星的质量比都没超过1‰,而地月之间呢?是1/81,月球太大了,地球能拉得住它吗?
一直怀疑月球的起源问题,如果当年阿波罗登月任务中带回来的岩石年龄真的是200亿年,月球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