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阅兵总指挥是谁,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

2023-06-27 14:30:04 103阅读

2019阅兵总指挥是谁,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

周亚夫已经五天没吃饭了,真快饿死了。

恍惚中,他想到自己的下场竟与父亲如此相似,忍不住喷出一口老血。

2019阅兵总指挥是谁,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

这位大汉丞相,终于把自己逼死了!

周亚夫是个高级官二代,老爹周勃是西汉十大开国上将。老周做过两次大汉丞相,退休后却被诬陷谋反而下狱,倾家荡产才给捞了出来。平反之后,周勃回到封地养老,周亚夫做了河内郡守。

命运放过了老实的周勃,却盯上了更年轻的周亚夫。

周亚夫像父亲一样正派,经常在辖区开展扫黄打非活动。有次遇到一个摆摊算命的,非要给他算一卦。

算命的:这位先生,看您面相不凡。三年定当封侯、八年能做丞相、九年后却会饿死!老朽可以化解你的灾祸,不知你是愿意听呢?还是愿意听呢?

周亚夫:少废话!暂住证、身份证、营业执照统统拿出来!

算命的:咳咳,我乃游方高人,通融一下嘛!周亚夫:那就是无照经营了?再不收摊,把你和烤面筋的一块弄走。

算命的临走前对周亚夫说:“唉,您嘴边那条竖直的纹路,就是饿死的面相啊!”

命理总是诱惑人心!周亚夫回家照了三天镜子,除了发现自己越来越帅以外,啥面相纹路也没看出来。他又想到大哥娶了公主,已经继承了爵位。就算明天吃饭噎死,那也是大侄子上位,拐着弯也轮不到他。

何况既然说自己面相尊贵,那怎么又会饿死呢?这简直是自相矛盾嘛!周亚夫认定那就是个招摇撞骗的神棍。

命运总是难以预料!三年后,大哥对公主家暴,还失手打死仆人,汉文帝直接将他贬为庶人。后来让大臣们选举周勃最好的儿子,继承周家的爵位。

周亚夫以压倒性优势脱颖而出,他继承了这份福利,好像也继承了父亲曲折的命运。尊荣和厄运同时盯上了他。

公元前158年,匈奴又来恐吓大汉,文帝连忙调回三路大军守卫长安。刘礼睡在灞上,徐厉蹲在棘门,周亚夫驻守细柳。

有天,汉文帝想去军营参观。他没让秘书打电话提前通知,随便带几个侍从就过去了。

刘总先来到灞上和棘门,守卫一听董事长来了,连忙打开大门迎接领导。二位主将第一时间吩咐后厨:快快快!面要宽!汤要煎!

随后举行了简单的阅兵仪式,汉文帝给将士打鸡血后吃了八碗臊子面,最后在全军热情欢送下缓缓离开。

汉文帝又来到细柳营,这回连大门都进不去。守卫说:“我们这只听将军的,不听皇帝的,要参观请站在警戒线以外,谢谢合作”。

汉文帝只好写封证明信送进去,周亚夫才通知门卫放行。

皇帝的座驾准备进门时,守卫又说:“营里车速不能超过10迈,否则罚款扣分”。吓得车夫紧紧攥着缰绳,生怕当着老板的面搞出个违章。

汉文帝一直走到主将大帐前,周亚夫才穿着一身盔甲出来了。他拱拱手说:“介胄之士不拜,还请老板见谅哇”。

汉文帝扶着车前的横木,尴尬地挥挥手说:没关系,同志们都辛苦啦!

刘总很快就被送出来了,侍从纷纷抱怨周亚夫连顿饭都不管。汉文帝却感叹道:“周亚夫才是真将军啊!霸上和棘门的军队简直就像唱戏的”!

一个月后,匈奴人退兵了。文帝让那些军队从哪来的回哪去,唯独留下周亚夫,让他掌管京城的兵权。

汉文帝临死前给太子留下一个锦囊,告诉他危机时刻再打开,定会转危为安。刘启很纳闷,导演一般都会安排三个啊,老爹怎么只留一个,看来这辈子真是太节俭了。

汉景帝当了新老大,牛气哄哄的皇叔们却不鸟他。像跟着刘邦打过江山的吴王,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从来不进京听小侄子训话。

晁错看到年轻的皇帝很没面子,就鼓励他“削藩”。汉景帝大腿一拍:这个主意好啊!马上恁!

削藩令的通知刚发下去,老皇叔们就带着五十万叛军要来问候老板,并一路高喊“诛晁错、清君侧”。吓得汉景帝骗晁错进宫开会,半路上就拉到刑场剁了。

造反这事哪有干一半,就回家吃饭的道理。汉景帝像装了电动马达一样,急的在屋里转圈圈。他忽然想起父亲留下的锦囊,急忙翻出来一看:找周亚夫,干他丫的!

汉景帝让周亚夫担任平叛总指挥,但只有十万兵力。此时的叛军正猛攻梁国,周亚夫根本无力正面救援,他打算绕到背后断其粮道。但梁王是老板唯一的亲弟弟,周亚夫背不起这口锅。

景帝看完周亚夫的工作计划,大气的说:“没问题!放手去干,我顶着!”

梁国被揍的扛不住了,梁王不停给周亚夫发信息,周亚夫连个呵呵都没回。梁王又去求哥哥救命,景帝担心弟弟真被干死了,就指示周亚夫赶快发兵救援。

看到领导说话不算数了,周亚夫决定自己顶。

他拒绝救援梁国,一直等到叛军运来粮草时,一把全搂回来了。汉军们支起火锅唱着歌,饿急了的叛军转过头来围攻周亚夫。

然并卵,三天没吃饭的汉子,连一个刚吃完自助的娘们都打不过。

周亚夫攻守有序,连叛军老大刘濞的人头都弄回来了,三个月平定“七国之乱”。表彰大会上,大家纷纷称赞周亚夫用兵如神,只有差点被打死的梁王忌恨他。

公元前152年,周亚夫做上了大汉丞相。如同父亲一般,他们达到人生荣耀的顶峰后,便开始被皇帝所厌恶。原因很简单:这爷俩的性格老实正直。

梁王一直耿耿于怀,经常在太后面前说周亚夫坏话。老板他妈就不待见他了。

汉景帝要废掉刘荣,改立刘彻为太子。周亚夫坚决反对,老板也不待见他了。

太后想给皇后的哥哥王信封侯,汉景帝找周亚夫商量。周丞相硬邦邦的说:“刘邦说过不姓刘的不能封王,没有功劳的不能封侯!乖,听爷爷的话”。老板他妈恨得要死。

匈奴五个小头领归顺了汉朝,汉景帝想给他们封侯,以鼓励更多的匈奴人归降。周丞相直愣愣的说:“如果投降背叛的人都能封侯,我们还怎么处罚不守节的大臣?”

老板不高兴地说:“丞相的话迂腐不可用!”不但将五人封了侯,还特赏秦岭一白的土蜂蜜。

周亚夫直接撂挑子不干了,他立马递交辞职报告,汉景帝看都没看就签字了,让他马不停蹄的走人。

过了段时间,景帝想看看周亚夫的楞脾气有没有改,就派人请他进宫吃饭。周亚夫入席后,看到其他大臣都噼里啪啦的戳开消毒餐具,只有自己的桌面上清光溜溜。

周亚夫的脸立马黑了,他怒斥服务员去拿碗筷。汉景帝笑着说:“今天都请你吃席了,还不够高兴吗”?周亚夫羞愤不已,极不情愿地向景帝跪下谢罪。

汉景帝刚说了个起字,周亚夫站起身来扭头就走。景帝都蒙圈了,赶紧通知后厨少做两个菜,免得吃不完浪费了。他叹息道:“像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周亚夫回家后病倒了,儿子周阳看他年纪也大了,就想准备点陪葬的东西,结果实力坑死爹。

周亚夫曾是干匈奴、平叛乱的举世名将,周阳便在黑市上偷偷买了五百甲盾。这玩意当时属于管制器械,严禁私人买卖的。后来仆人告发周家囤积违禁品,意图谋反。

汉景帝派人来调查,就像当年汉文帝调查周勃一样。周亚夫还不知道儿子做了什么,也像父亲当年一样保持沉默。汉景帝得知后很生气,将他押到京城交给最高检审理。

廷尉:“君侯为什么要谋反啊?”周亚夫:“那是儿子买的陪葬品,怎么能说谋反?”廷尉:“呵呵,你就是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谋反吧!”周亚夫:......

周亚夫被打入大牢,正是父亲当年住的那一间。周亚夫越想越觉得憋屈,他开始绝食抗议,五天后吐血身亡。

周亚夫绝食自尽后,汉景帝让他的弟弟继承爵位。三十年后,汉武帝以献祭的黄金品质不佳为由,彻底废除周家的爵位和封地。

有人说没有兵力优势朱可夫就不会打仗了?

朱可夫不会打仗的话,那莫斯科不就早被希特勒拿下了?在莫斯科保卫战的第二阶段,苏军兵力兵器数量明显少于德军(第一阶段老朱不在),如果谁再对这一点有所怀疑,那就是故意埋汰这位苏联元帅了,事实上,斯大林敢于不撤离莫斯科并且举行红场阅兵,正是得到了朱可夫的亲口保证。

(朱可夫)

在德国人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行动”中,包克元帅的中央集团军群得到了空前加强,不仅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归建,北方、南方两个集团军群也都抽调了相当兵力转隶其指挥,比如霍普纳手下的莱因哈特装甲军等。包克的部队下辖75个满编师,拥有两个半坦克集团军共1700辆坦克,火炮和迫击炮14000余门以及飞机1390架。

由此按照普遍的说法,莫斯科会战德军投入兵力在170万人左右(一说180万),而苏军的总兵力接近200万人,貌似应该是苏军兵力占优,实际上远非如此。因为在整个会战期间,德军基本是一次性投入的攻击部队,而苏军却是一步步调来援军逐次增加兵力的,包括从远东调来的生力军,那是需要时间赶到莫斯科地区的,因此在战役发起时,德军不仅在整体数量上,而且在武器质量上也有很大优势。

(包克元帅)

在德军发起进攻的1941年9月30日,当面苏军西方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还一个打残的战役集群)加一起,拢共有125万作战兵力,拥有990辆坦克、7600门火炮和677架作战飞机,与德军相比较,不仅兵力处于劣势,尤其是空军差得更多,制空权基本被德军所掌握。并且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中,苏军又有673000人被俘,防御力量被进一步严重削弱。

按这个时间点的兵力兵器对比,德军地面部队兵力至少是苏军的1.4倍、坦克是1.7倍、作战飞机大约是2倍,苏军兵力最强的西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明显顶不住了,差点被最高统帅部代表伏罗希洛夫和莫洛托夫上报枪决。就在这关键时刻,1941年10月5日,朱可夫从列宁格勒前线被紧急调往莫斯科方向,并于次日到达西方面军司令部接管了指挥权,保住了科涅夫的脑袋留下来做了副手。

(古德里安)

朱可夫很快稳定了战线,苏军虽仍有后撤,但德军的进攻势头明显衰减,当11月1日斯大林问询朱可夫:“我们想在莫斯科举行阅兵式,你认为怎样?前线的局势允许我们这样做吗”?朱可夫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这事不是闹着玩的,搞不好他也得掉脑袋。既然朱可夫敢打包票,说明已经掌控了局面并且具备相当信心。

从11月1日到15日这半个月时间里,西方面军只得到了10万兵力、360辆坦克和2000门火炮的增援,三个方面军得到的总补充不超过20万人,苏军实力仍然弱于对手,但是在朱可夫的指挥下,德军的进攻在许多地段无法奏效,已渐成强弩之末。如果朱可夫真的不会打仗,在这一时期莫斯科必然危如累卵,古德里安的坦克冲进城市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什么天气后勤都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苏军女兵)

至11月29日深夜,随着增援部队的不断到来,朱可夫已经跟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申请反攻,甚至斯大林对此都表示怀疑,专门打电话给朱可夫:“你确信敌人已接近危机状态,而没有可能投入新的重兵集团吗”?后者的回答非常坚定:“敌人已极度虚弱,我们必须消除敌人锲入的危险,以免将来局势复杂化”,结果大家都了解了,在苏军的大反攻下,德军全线撤退。

至于说1942年以后朱可夫指挥的战役多以优势兵力取胜,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之前的文章里我们计算过,在1941年6月战争爆发时苏军的530多万现役部队中,至当年底已损失接近400万人,所余不过130万人。尽管1942年初恢复到500万人的规模,然而简单算算就知道,苏军部队中有多少新兵,这些士兵的军事素质、作战经验和战斗意志还远远未达到合格的状态。

甚至朱可夫也承认:德军士兵熟悉自己的业务,顽强、自信和遵守纪律,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战斗训练、尤其是坦克部队和航空兵,都具有较高的水平。德军各集团军、各兵团司令部受过作战战斗、交战和战役的现代化训练,无线电器材的普遍使用使司令部和指挥官有充分的保障,能够准确得到关于赋于部队的任务完成的情况,善于组织与航空兵的动作协同,我对此有相当高的评价。

千言万语就是一句话,在1943年底苏军真正学会大兵团作战之前,德军的整体素质仍然高于苏军,既然质量相差太多,那么在战役战斗中,苏军只能依靠数量优势来弥补差距,这不是朱可夫个人能力的问题。比如在苏德战场转折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在南线前后投入了200万兵力,而苏军累计参战的也不过300多万人,大约是1.5比1的样子,哪里来的五六倍优势?

(朱可夫和蒙哥马利)

在1944年之前,苏军对德军的兵力优势,最高峰时也就2比1左右,即作战部队是600多万对阵300万,如果苏军真有1000万以上的一线作战部队(不是总兵力的人头数),德国人早就顶不住了。

普京为何要冒险拉动15万官兵搞突击演练?

最近俄罗斯的疫情还是比较严重的,但是在7月17号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对俄罗斯南部军区和西部军区进行了突击战备检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表示,这次战备检查涉及到15万军事人员,414架飞机,106艘军舰和2.5万件各型武器装备。另外俄罗斯的空降兵部队和俄罗斯北方舰队,以及太平洋舰队海军航空兵也都参加战备检查,俄罗斯官方表示本次战备检查的目的是评估西南部军事安全的能力。

检查各部队参加今年“高加索-2020”战略演习的准备情况,由此可以看出这次俄罗斯搞突击演练的目的在于掌握整个高加索地区的安全形势。

俄罗斯为什么在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搞军事演习呢?

首先,震慑美国。最近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发起军事挑衅,目的在于转移国内注意力,甚至不惜挑起局部军事冲突,极具擦枪走火的可能性。美国之所以如此铤而走险,主要是因为特朗普的支持率太低了,他试图在国际上展现影响力,以达到提高支持率的目的。

现在美国的疫情非常严重,难以解决,所以特朗普为了提高自己的支持率只能另辟蹊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其他国家更糟糕,这样才能让美国看起来更好。显然现在美国的股市以及经济都很差劲,所以美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和其他国家搞大规模的贸易战。因此选用武力挑衅成了最好的方式,就是介入全世界安全形势脆弱的地区,把这些地区搞得鸡飞狗跳。俄罗斯的周边地区成了重点打击对象,当然俄罗斯也要展现自己强大的实力,把美国的这种势头压下去。

其次,最近以来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搞起了军事冲突,这两个国家都是俄罗斯的邻国,以前这两个国家由于俄罗斯的调停关系走向缓和,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又爆发了冲突,双方都有支持的势力,很显然亚美尼亚和俄罗斯的关系更好一些。而阿塞拜疆这个国家和土耳其以及北约的关系更好,如果这两个国家开战的话,战争激烈程度是非常大的,将远高于叙利亚战争。

总的来说就是土耳其支持阿塞拜疆挑衅亚美尼亚,破坏俄罗斯周边的安全局势,因为前段时间阿联酋空袭了利比亚境内的土耳其防空系统,导致土耳其在利比亚的局势堪忧,这当然是国民军希望看到的,而国民军的支持者就是俄罗斯和法国,当然还有阿联酋和埃及。这时候土耳其也要干预一下俄罗斯周边的情况,毕竟土耳其不可能和法国硬碰硬,两个国家都是北约成员国。

第三,美军的情报机构和雇佣兵在塞尔维亚策动政变,前段时间塞尔维亚地区爆发了剧烈的冲突,涉及到美国的黑水公司,这一次的政变充分显示出美国的势力开始介入俄罗斯周边的国家,试图制造不稳定因素。

第四,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居然亲自承认,自己曾经下令向俄罗斯、伊朗和叙利亚发动过网络攻击,这些网络攻击还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果,这是特朗普自己承认的事,是在向俄罗斯示强,展现自己在国际战略中的优势地位。当然面对美国赤裸裸的挑衅,俄罗斯也要给予一定程度的回击。

第五,乌克兰这个国家现在又蠢蠢欲动,试图把美军飞机引入乌克兰的领空。现在乌克兰认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严重,俄罗斯周边的局势堪忧,已经成了挑衅俄罗斯最好的一种方法,试图在这个时候获得一些战略主动权。

俄罗斯这次战备演习正在全方位展开,目的在于展示一种震慑力,即俄罗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保证自身领土和周边的安全。美国这种试探性的反击,遭到了俄罗斯全方位的回应。其实在前段时间的中东博弈中,美国就已经败下阵来,这次只是为了大选而造声势,如果俄罗斯不回击,美国会得寸进尺。所以即便目前俄罗斯的疫情比较严重,还是要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以便让美军意识到俄罗斯的军队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崇祯为何要杀袁崇焕?

一般提到大明末期的事,都会想到2个人,一个就是崇祯皇帝,而另一个就是袁崇焕了。很多人都认为袁崇焕是明朝的忠臣,却被崇祯给杀了,想不通为什么一个忠臣会被一个有雄心励精图治强国的皇帝给杀了,这不是自己断自己的臂膀吗?那么崇祯皇帝为何要杀掉袁崇焕呢?

1、袁崇焕辜负皇帝的恩宠,欺瞒崇祯。袁崇焕表示带领大军,5年之内收复失地。可是袁崇焕在干嘛,在固守城池,没有出战的意思。一边捞着崇祯的好处,一边拖着不办实事。而东林党人(世家望族)们又在国内欺压百姓,鱼肉百姓,让国内形势更是困苦不看。而因为东林党人的行为,军队得不到有利的支持,没有军饷没有军粮,军心涣散,导致军队战力低下,根本挡不住敌人。

2、杀毛文龙,袁崇焕把崇祯的得力大将给杀了。当时,毛文龙才是真正的抗敌人主力,袁崇焕就是个“打酱油”的角色。嫉妒羡慕恨的心里,让他一怒之下把毛文龙给干掉了。没了毛文龙,大清的军队就没了最后的阻碍,打的明军跟玩似的。

3、大家都知道,崇祯一上台就做了一件非常“让自己畅快”的事,把“9千岁,魏忠贤”给杀了。那个时候崇祯很年轻,年轻气盛啊。魏忠贤党羽一完蛋,整个朝廷就基本上东林党一家独大了。而他却无法控制住局面,颁发的各种好的政令,根本得不到支持,从而让大明灭了国。同时,东林党人(各个世家望族)是搜刮百姓,强征土地,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让大明军队得不到有力的支持。这就是东林党人干的事。但这些和袁崇焕有啥关系呢?没错,袁崇焕就是东林党人所提携出来的一人才。因此被崇祯杀掉,就是为了打压东林党的势力。

4、因为袁崇焕取得了崇祯的信任,所以对于对于军粮的控就没有进行核查了。于是袁崇焕偷偷的把自己国家的军粮拿去卖掉了,目的就是打压毛文龙,谋取权利。而毛文龙的军队却不仅没有钱可拿,就连饭都没得吃了。营私舞弊,非常的不作为。

综上可以看出,袁崇焕被崇祯杀掉,真的是罪有应得,死不足惜。

八国联军是哪八个国家?

八国联军,说是联军,其实就是八国“强盗”,坏事做尽,一切只因大清太过软弱。

虽说是国家,但其生存之道,和自然界的丛林法则基本相同,正所谓“弱肉强食”,只是可惜了一众“兄弟姐妹”。

八国联军当中,出兵情况完全不同,侵略行为也有差异。

八国联军是谁?主力是谁?

八国联军,主要是指英国、德国、美国、法国、日本、俄国、意大利、奥匈帝国。

八国联军刚开始进入北京城时,总体人数大概有一万八左右,其中日本就占了八千人左右,俄国占了五千人左右,英国占了三千人左右,剩下国家中,意大利只派了几十个人,纯粹是来打酱油的,顺便占点便宜。

之后,八国联军将触角伸得很远,那就是打通州,打张家口等,所以人数增加到了五万人左右。总共下来,日本人有两万人,俄国一万两千多人,英国一万人左右,美国和法国各三千人左右,而德国只有六百左右。

无可置疑,日本和沙俄是绝对的主力,真是两个“好邻居”。不仅如此,日本和俄国还有很多万人马还在整装待命,准备随时进入我华夏大地,以威慑我中华。

虽说日本和俄国派人挺多,但指挥官和他们无缘。八国联军总指挥官,有两任,第一任是英国的西摩尔,第二任总指挥是德国的瓦德西。为什么总指挥没落到日本和俄国头上?

一句话,实力不够,资格不够。谁来做总指挥,这是和当时的国家影响力有关的,英国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无疑是全球老大,所以第一任指挥官有西摩尔担任。而鉴于当时德国在欧洲的巨大影响力,排在了第二的位置,虽说人家只派兵600,但这丝毫不影响瓦德西当了第二任总指挥。至于,当时的新贵美国,虽说GDP已经很猛了,已经超越英国成为第一了,但国家影响力还没完全起来。

八国联军进了北京,烧杀抢掠,坏事做尽

八国联军进了北京,是在1900年的8月14日。慈禧和光绪等人一看情况不对,颠了,留下了没有“皇帝”的北京城。

八国联军进了北京城,开始了他们的滔天恶行,滥杀、强奸、抢劫、烧毁这些事情到处都是,指望他们是“绅士”,那纯粹是把畜牲看成了人--不可能。

一进北京城,西摩尔说了,允许大家“为所欲为三天”。好嘛,接下来,八国联军的人都疯了,想杀就杀,想拿就拿,真是任性至极,看似披着一张人皮,其实干着连畜牲都不如的事情。说三天,实际上整整抢了八天。

侵略军手段凶残,下手太狠。期间,德国侵略者人不多,但人少心狠,奉命:见到靠近的中国人就杀,无论男、女、老、幼;法国军队,曾将百姓逼到一个巷子里,用机枪连续扫射十五分钟。俄国人更是凶恶,把人完全不当人,各种武器轮番上。

侵略军把庄亲王府放火烧光,现场烧死1800多人。

大学士倭仁的妻子已经九十岁了,还被侵略军百般侮辱而死。同治皇后的父亲崇琦,看到妻子和女儿被押到天坛,妻子被凌辱,女儿被人轮奸,归来后,崇琦带领全家自尽。国子监王懿荣看到侵略军的恶行,愤怒地说:“岂能被所辱?”全家人投井自尽。八国联军在京期间,搞得到处乌烟瘴气,不少人不堪侮辱,含怨自尽。

事后,英国记者记载道:“北京成了真正的坟场,到处都是死人,无人掩埋他们。”

有人说,唉,看不到日本人更多的罪行哦。哪里,日本人的记载虽然不多,但日本人好不到哪里去,抢国库,抢文物,被日本人放到了第一选择,至于期间碰到的反抗者,日本人拿枪就打,毫不犹豫。碰到中国的大姑娘,日本人也没当什么君子。

京城的人民受到了惨绝人寰地欺辱,京城的文物遭到了“翻箱倒柜”地洗劫,故宫、颐和园,还有曾经被烧过的圆明园,一个也没落下。

这是中国人的悲剧,也是八国联军用用行动告诉了大家,他们真的“不是人”。但是,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不就是这样吗?一旦战争开启,人的动物本能就会最大化,什么恶劣的事都能干得出来。

八国联军中,这个国家最坏了

(海兰泡惨案)

这边八国联军侵入了中国,坏事干尽,那边俄国老毛子趁火打劫,开始大兵南下。

1900年7月16日,俄国制造了“海兰泡惨案”,杀大清子民数千人。17日开始到21日,历经五天时间,将江东三十六屯居民万余人,赶到了黑龙江边,要么枪杀,要么砍死。真是人性泯灭。

其后,俄国士兵继续南下,先后占领齐齐哈尔、吉林、沈阳等城市,逼迫增祺签订《奉天交地暂且章程》,并且在军事占领期间,大肆掠夺金矿、煤矿、森林等资源。

面对俄国的强势,大清虽然软弱,但并没有完全妥协,特别是驻俄公使杨儒据理力争,拒不承认“奉天章程”。同时,东北人民也自发组织起了忠义军,和俄国抗争。

俄国人占了东北,日本不满意了,毕竟东北大地是日本偷窥已久的地方。于是,日本联合美英等国,施加压力给俄国,无奈,俄国在1902年在北京签订了《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之后根据约定分批撤离东北。

但,俄国人撤得慢慢悠悠,想获取更多利益,于是,在东北大地上发生了1904年的日俄战争。

扯得有点远了,让我们言归正传。

八国联军侵华时,俄国人不地道,趁火打劫,制造数起残案,占领我东北全境,实在过分。

八国联军侵华的尾声:签订不平等的《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来了中国,就不会轻易走了,除非获得足够多的利益。当时有日俄德意等国家代表提出瓜分中国,美英等国代表提出:与其瓜分,不如直接要钱,省时省力。最后,经过多次探讨,八国最后决定:要钱。

1901年九月七日,《辛丑条约》签订,因此国内称此为“九七国耻”。可以说,《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中,赔款金额最大,主权丧失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条约部分规定:1、中国赔款价息合计9.8亿两白银(详情为赔偿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4、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该条约的签订,虽然没有割地一项,但赔款数额巨大,让中国的经济从此走进了泥潭,一句话,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切要为他国服务。

这条约的签订,也让中国从此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国人开始背负沉重的负担。

1908年,在驻美大使梁诚等人的奔波下,美国率先提出:不再接受赔款,并退还款项,支持中国的教育。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一战后,英国放弃赔款,苏联放弃赔款,德国和奥匈帝国因为是战败国,不用还款了。

之后十年内,法国、意大利等国也放弃了赔款,并退还了部分款项,只有日本,一直没放弃赔款,直到1937年全面侵华,蒋介石国民政府才终止了赔款。

历史能给人以借鉴,但同时历史是残酷的,“八国联军侵华”般苦难的历史,国人需要铭记,国强了,人民才有幸福。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