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大战,为什么香港1842年割出1997年才回归

2023-06-26 08:00:04 90阅读

99年大战,为什么香港1842年割出1997年才回归?

因为英国要归还香港的原因不是1842年的《南京条约》, 而是大清帝国和大英帝国在1898年6月9日北京签订的一份租借九龙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土地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英语:The Convention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China Respecting an Extension of Hong Kong Territory 或The Second Convention of Peking)。

条约提及的租借期限为1997年6月30日,成为香港主权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远因。

99年大战,为什么香港1842年割出1997年才回归

二战期间有哪些主流大口径枪弹?

如果要算最主流的大口径,那就从.50(12.7mm)开始。装备量最大的当然是美国的.50BMG(12.7x99).

这种弹和M2老干妈机枪自打一战之后就开始装备美军。是美军百年居家旅行杀人越货的必备良枪。从西线到太平洋,拆墙开罐头打飞机,脏活累活统统包干。到现在为止,老干妈还在服役,而.50BMG也从机枪跨界到了反器材狙,也算越活越滋润。

而在二战期间老毛子大口径枪弹挺多的~ 还能坐下来斗个地主。首先是毛子根据12.7x99,加长弹壳,加大装药而搞出来的12.7x108弹

这玩意一般用在重机枪上,最有名的是DShK,二战期间主要负责问候德国飞机。

到了现在,中东绿叔叔和非洲黑叔叔们把德什卡机枪搬上皮卡车玩的很high

而老毛子还有的12.7x108R这种带底缘的大口径弹就比较偏门了, 这款毛弹虽然看起来尺寸也是12.7x108,但和12.7x108mm无底缘弹没关系

12.7x108R是20毫米施瓦克航炮缩口改到12.7毫米口径的航空机枪弹,只有少量改装,因为作战效能不理想而草草收场。

二战中毛子更常见的反坦克步枪弹是14.5x114,老毛子当年觉得用12.7*108去拆坦克开罐头太鶸,于是研制出14.5x114mm弹,看看粗壮的身躯,变态的口径,32000焦的动能。一股子浓浓的毛子风扑面而来(下面的7.92x57瑟瑟发抖)

刚刚开始14.5x114被用在了PTRD-41及PTRS-41两种反坦克枪上,后来就被毛子用在诸如KPV这类防空机枪上,还被扩口到23mm,被拉壮丁装到航空机枪上拆飞机去了

然后...既然有大口径弹扩成航炮的,那自然也有航炮缩成大口径弹的,比如23x152mm改的14.5x147mm

然而动能没提上去多少,成本还高,这种子弹也夭折掉了。

说完了美苏,再说一下腐佬,腐佬大口径子弹也不少,1930年代腐佬觉得7.7毫米机枪太渣渣了,所以30末年代英国人放大了.303版本维克斯机枪,搞出了.50维克斯机枪。这种机枪一般皇家海军防空用的多

他使用的是12.7*81子弹,算是当时一票12.7子弹里面最弱的一个。

所以后来英国人粗暴地把壳长拉长到120mm所以就有了罕见的12.7*120SR

12.7*120mmSR版本维克斯机枪只有英国海军少量装备所以不多见,

当年国军进口了几挺,所以国内也有12.7*120mmSR遗留。

而英国人拆坦克的.55BOYS反坦克步枪弹呢,是借鉴自12.7*99BMG,在此基础上扩口到13.9mm,加装弹底束带以对抗高膛压

而法国人二战也有大口径...但基本没派上用就是了,比如下图13.2*99哈奇开斯弹,存在感很低。

德国呢,一水的7.92口径子弹,真要说什么大口径也是有的,比如7.92*94他爹13x94mm反坦克弹,这款弹改自一战时德国的13.2x92SR。1938年上马,但39年就被小口径高初速的7.92*94取代。

德国空军的MG131机枪虽然没怎么在地面上混,但13*64mmB子弹怎么也算是大口径了

而15毫米MG151/15,德国空军自己觉得那个是炮(其实也是),但如果按照20mm为界限的话...15×96 mm我还是扔到枪弹里算了。

二战几个重要国家的出镜率高的大口径子弹应该都在这里了,日本就懒得说了,93重机枪学13.2哈奇开斯M1929,Ho101抄维克斯、Ho102抄布瑞达机枪,Ho103抄M2。

为什么有人说1999年红馆演唱会是刘德华公认的经典呢?

哈哈哈,真的好应景,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刘德华的演唱会,应该也是DVD这种东西最普及的时候,众多华迷刚刚从磁带过渡到CD,我相信很多80后跟我一样都是从99演唱会开始第一次看到他的演唱会,甚至会在家接上麦克风自己过一把瘾,到现在我都能从头到尾的背下来整场演唱会,至于老大本身就不用我在这说了,一句话,华仔加油,我们陪你到老,给大家两张我的珍藏,😄

塞尔维亚1999年为什么被北约轰炸?

北约轰炸南联盟的目的是分裂南斯拉夫,粉碎塞尔维亚,占领科索沃和梅托希亚,为北约到达巴尔干半岛创造条件。1999年3月24日,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的批准下,时任北约秘书长哈维尔·索拉纳在布鲁塞尔宣布,对南联盟发动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在接下来的78天里,南联盟遭到了世界上最强大军事联盟的狂轰滥炸。当时北约19个成员国中有13个参与了空袭,其余6国全程参与后勤保障。

这仅仅是表面现象,其实质上是美国和北约对于南联盟的意识形态上的偏见。插手干预科索沃民族矛盾事件。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为何仅存在3年?

在历史上,中东地区出现过阿拉伯帝国,这可是个非常强大的帝国,强大到都敢跟那时候的唐朝爆发战争。

但再怎么强大,也总有衰落的那一天。随着12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建立及扩张,到16世纪阿拉伯各国便都成为奥斯曼帝国的小弟,被迫接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从19世纪开始,阿拉伯各国便逐渐的换老大,因为在历次战争中,奥斯曼帝国都输给欧洲列强,因此阿拉伯各国的新老大,就是欧洲列强们。这可把阿拉伯各国给气的,一群国家凑在一起便讨论,到底要咋样才可以摆脱欧洲列强的控制。

终于,两次世界大战给他们带来了机会,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各国元气大伤,很难维持这么多殖民地的统治。因此在二战过后,许多阿拉伯国家趁着机会赶紧独立,摆脱了给欧洲列强当小弟的命运。

但独立后的各个国家,都是存在不少问题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便是他们实力都很弱,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很难提高国家实力。万一欧洲各国铁定了心要在逼迫他们当小弟,阿拉伯各国还真不能做些什么。

于是阿拉伯各国联合起来,共同发展,共同应对威胁和挑战,一起排除西方列强对阿拉伯地区影响的想法,在各个阿拉伯国家中出现,埃及更是身体力行,去跟各个阿拉伯国家谈判,说大家一起组成一个国家,或者一个联盟。只要他们十几个国家团结联合起来,那以后的,一切就都不是问题。

想法很不错,现实却很无奈,毕竟各过个的,自己都是老大。要是联合起来,那谁听谁的?天天聚在一起开会也很烦。因此从一开始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约旦便十分反对这个想法。到1958年,埃及的支持者都还只有叙利亚一个国家。

但这个时候埃及也想开了,一个就一个吧,毕竟两个国家在一起,那也能算是联合,只是数量少了些。因此在1958年2月1日,埃及和叙利亚签署条约,两个国家正式联合。不久之后,也门终于觉得这个想法很不错,于是在1958年3月8日也加入了进去。

就这么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便成立了。从字面上说是联合,三个国家都应该是平等的,但实际上却不是如此,因为埃及的胃口非常大,他说联合共和国的首都要定在开罗,新政府的领导班子也全部由埃及主导,全国上下要实行同样的经济政治制度,叙利亚和也门的国有资产要在限定日期内全部交给埃及。

这可把叙利亚和也门给气的。他俩放下政见跟埃及联合在一起,是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不是给埃及当小弟的。因此在1961年,叙利亚宣布退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也门在几个月后也宣布退出。这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就只剩下埃及孤家寡人一个。

饶是如此,埃及还是一直将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名号沿用到1972年。虽是如此,但认真追究的话,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是只存在3年多的。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归根结底的原因,是埃及的胃口太大了,结果人心不足蛇吞象,把叙利亚和也门给惹毛了。

试想,如果叙利亚和也门同意埃及的要求,那跟殖民地会有什么区别?更何况还是给埃及当小弟,这传出去,两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上岂不是要被人笑掉大牙?

至少,如果是当小弟,给西方列强当,总比给埃及当小弟要好听吧?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