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形成的原因,风暴潮海啸的形成原因
台风形成的原因,风暴潮海啸的形成原因?
风暴潮是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又称“风暴增水”、“风暴潮”、“风暴海啸”、“气象海啸”或“风潮”。
台风是什么相遇形成的?
台风的形成至少有两个条件:1、比较高的温度 2、充沛的水气。 烧开水时,锅底的水会往上升,这是因为锅底的水受热膨胀的原因。空气也是这样,当底层的空气受热后,就会往上升。在气温较高的区域里,正好碰上大气里发生的一些扰动大量的空气就会往上升,使地面的气压降低,这时上升区域的外围空气源源不断流入上升区里,因地球自转的关系,使流入的空气像车轮一样转动起来,这就是产生台风的一个原因。当上升空气膨胀变冷后,其中的水气冷却凝结成水滴,要放出热量,这又助长了低层空气不断上升,使地面的气压降的更底,空气旋转的更加猛烈,这就形成了台风。 什么地方同时具有这两个有条件呢?只有在热带的海洋面上。那里的海洋面上的气温非常高,使低层空气可以充分接受来自海洋面的水。那里又是地球上水器最丰富的地方,而这些水器是台风形成发展的主动力。没有这个原动力,台风即使形成也会消散。其次,那里离赤道有一定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台风发展气旋试环流和气流辐合的加强。第三、是热带海洋面情况中纬度单纯。因此,同一海域上方的空气,往往能保持较长时间的定常条件,使台风有充分的时间积蓄能量,酝酿出台风。在这些条件配合下,只要有合适的触发机制,例如:高空出现辐散气流或南北半球信风在赤道稍北地方相遇等,台风就会在某些热带海洋区域形成并增强。根据统计,在热带海洋,台风常常产生在洋面温度超过26、7度以上的地区。 根据统计,产生台风的海洋,主要菲律宾以东的海洋、我国南海、西印度群岛以及澳洲东海岸等。这些地方海水温度比较高,也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之处,因此一年中常有20多次台风诞生。
台风为什么会变大?
一是水汽条件。也就是说,只有大海源源不断地提供水汽,才能形成台风;
其二是热力条件。夏季阳光直晒海面,水汽蒸发到空中;
其三是动力条件。在水汽条件和热力条件都具备之后,海面的上空就将会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在这个时候,要让低气压中心进化为低压气旋,就需要地转偏向力了。在北半球,由于地转偏向力是逆时针,所以将形成逆时针的气旋,在南半球,由于地转偏向力是顺时针的,所以形成的是顺时针的气旋。相较之下,由于赤道地区的地转偏向力很小,所以基本上不会形成台风
事实上,台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热机,是通过汲取海洋释放的热量形成的,所以威力巨大。台风的形成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的,而这种能量只能由热带海洋释放的潜热提供,海水的温度必须要达到26.5℃以上,才能提供如此大的能量。根据相关机构的研究,台风释放的能量功率相当于全世界发电功率的200倍,可见台风的威力有多大。要知道,台风释放的这些能量都是持续性的作用在陆地的,并非是瞬时的,它的破坏性却如此的强,可以想见的是,如果台风的能量瞬间释放,其破坏性甚至比核弹还强。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
有的人还很期待它的到来?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刚刚或现正在“所到之处狂风暴雨”的它——利奇马。
刚刚 “利奇马”台风正面登陆浙江温岭8月10日1时45分前后,第九号台风“利奇马”在温岭城南镇正面登陆,登陆时强度为超强台风级,中心气压930百帕,中心最大风速52米/秒。
利奇马作为今年以来第一个正面登陆浙江的台风,“利奇马”是近70年来登陆浙江第3强的台风,也是建国以来登陆台州气压最低,风力最强的台风。“利奇马”虽已登陆,但结构还是非常完整,能量巨大,狂风骤雨,大家切莫放松警惕。
言归正转,问题中来,台风破坏力这么强,有的人还很期待它的到来?
为啥?因为台风虽然很“恐怖”,但是它还是有“价值”的,虽然台风给人们带来的多是狂风暴雨的灾害,但台风也并非“一无是处”。现在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它到来的利与弊你就知道原因了。
一、台风的利1、台风给所经过的地区带来的充沛降水,对于缓解旱情、湿润气候、改善环境都有一定的好处;
2、台风降水是我国江南、华南等地区夏季雨量的主要来源,正是有了台风,才使得华东地区和东北平原的旱情得到解除,确保了农业丰收;
3、也正是因为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才使得许多干涸的水库又重新蓄满了水;
4、炎热的夏天,当你烦躁,汗流浃背时,因为台风的到来,立马使天气凉快;
二、台风的弊台风造成的灾害主要是指台风引起的大风、暴雨、风暴潮等具有重大危害的各种天气现象造成的影响,目前我们谈论最多的是大风、暴雨及风暴潮。台风在生成过程中就开始积蓄和孕育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是极具破坏性的。
那能不能把台风拥有这种巨大的能量加以利用呢?
目前还没有办法将台风的能量加以利用,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台风的出现没有规律,而且都是短时间快速生成的。
2.台风的破坏性巨大,影响我国的台风也就是西北太平洋上的台风,风速很大,目前还没有一种设备能够承受得起台风的破坏;短时强降雨难以收集和承受。
对此,水利专家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说,虽然人类利用风能已有很长的历史,但是依靠现有的科学技术还无法实现台风风能的利用,只有“望”风兴叹了。
特别提醒:
受“利奇马”影响区域的出行风险较高,大家应注意加强防范,注意人身安全。
为何台风却很多?
其实台风一年四季都有的,只不过我国的台风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而已。南半球的夏季(我们的冬季)也有台风出现,由于太阳直射的持续高温的太平洋的夏日,大面积的洋面上的水分大量蒸发。不断蒸发的水分将逐渐排斥空气中的其它气体成分,使空气的湿度急剧增加。这种高湿度的空气,正是台风的形成的先决条件!
当有外部条件(如降温或水蒸气自动凝结)促使高湿度的空气的水分凝聚时,空气的压强会急剧下降,造成了相对于周围空间的大气负压,而这种负压就是形成台风的中心负压。
这种负压一旦形成,周围的空气就会立刻进行补充。由于负压往往是从低温度的高空开始形成的,因而也就形成了自下而上且周围向中心旋转的空气大旋涡——这就是台风眼!
因而,台风的成因来自于空气的负压,负压来自于水蒸气的凝结,水蒸气来自于太阳的夏日的连续直射所产生的高温!最终,太阳是导致台风产生的根本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