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取自什么成语,笔下的油画水平也不差

2023-06-20 17:00:05 95阅读

刘海粟取自什么成语,笔下的油画水平也不差?

我不认为国画水平高的画家,他笔下的油画水平也不差,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国画和油画有许多地方都不同,这些不同之处注定了它们是两个不同系统的视觉艺术,就像一名厨师中餐做得好,但他未必会做西餐。

国画和油画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刘海粟取自什么成语,笔下的油画水平也不差

写意国画

其一,国画和油画创作技法完全不同

国画创作中,主要依靠笔、墨来造型,用少量色彩渲染视觉效果。“笔”指的是用笔方法,在本质上,国画的笔法都借用了书法用笔,比如,勾勒物象的轮廓时,以中锋、侧锋的线条来完成,这些线条的生成完全是书法中的用笔。

“墨”是用笔后形成的痕迹,有浓淡、干湿、轻重、缓疾之分,它们体现了一种画面节奏,就像人的呼吸一样,最终构成了一种有张有弛的生动气息。

油画

在“谢赫六法”中,实际上对国画的创作要求已经很明确了,依次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可以看出,国画在创作时,时刻要把追求画面整体生动而流畅的气韵放在首位,接着,要体现出骨力饱满的物象轮廓线,像什么形象准确啦,色彩逼真啦,构图别致啦,都是次要的。

油画

而油画是依靠科学手段来创作的,首先要追求造型结构的逼真和准确,所造物象要合乎比例。追求色彩的丰富和准确,色彩在符合物象本来固有色彩的基础上,还可以适当夸张一些,体现出更强的视觉冲击力。追求光影关系下体现出来的亮暗分明的效果,能被光照上的地方,必须画出亮度,不见光的地方必须体现出暗度。

国画山水

其二,国画和油画欣赏审美完全不同。

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国画主要欣赏画面里有没有传达出美好的意境和趣味,画家的笔墨是否用得精到,画面内容有没有激发观者的联想。除过画面之外,画家的整体构图有没有独到之处,落款文字是否具备诗意,落款书法是否优秀,等等。整体来说,国画是体现综合修养的视觉艺术,需要用一辈子的积淀才能画好。

油画

而欣赏油画相对容易多了。大部分油画都“以形传神”,所以,只需看一眼,觉得画得像不像,是否逼真,若是肯定的,就可以认为是好画。

油画因为有一套科学的造型手段,所以,必须经过科班训练,才能掌握比较扎实的技巧,才算入门。按照训练得来的方法,经过数年练习和创作,完全能画出像模像样的油画作品,这也是许多油画家在年轻时就能创作出代表作的原因。

而画好国画较难,国画更多的依靠个人的天赋和悟性,以及生活、阅历的积淀,相对来说,画好国画比画好油画要难很多。

古代姓刘的?

1、刘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即汉太祖高皇帝,也称汉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西汉的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指挥家,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

2、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开创西汉王朝军事最鼎盛时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沟通西域,吞并朝鲜。史称汉武盛世。

3、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原名刘更生,字子政,汉朝宗室大臣、文学家,中国目录学鼻祖。个人作品有《新序》、《说苑》、《列女传》、《别录》、《战国策》、联合儿子刘歆共同编订《山海经》。

4、刘秀(公元前6年腊月初六-公元57年二月初五),汉世祖光武皇帝,东汉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开创"光武中兴"的盛世。

5、刘洪(约公元129年~210年),东汉时期数学家、天文学家、算圣,珠算发明者和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理论发现者,精通天文和历法。刘洪写成《乾象历》、《七曜术》、《八元术》和《九章算术》等专著。可惜《七曜术》、《八元术》具体内容已无法查考。

6、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7、刘徽(约225年—约295年)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在中国数学史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8、刘琨(270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省无极县)人。西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军事家。成语《闻鸡起舞》就是说的刘琨的故事。

9、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是唐中叶的思想家、哲学家、优秀的散文家和杰出诗人,有“诗豪”之称。读书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背诵《陋室铭》。

10、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别名刘伯温,他是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民间仍有不小的影响力。

人体艺术在绘画中的审美作用到底有多大?

艺术与艺术之间是相通的,比如,绘画和摄影、绘画和书法、摄影和音乐等等,要想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可以欣赏优秀的摄影作品,当然了,同一种艺术,不同风格之间又有着联系,并不是完全独立的,问题来了:人体艺术在绘画中的审美作用到底有多大呢?

人体艺术在绘画中的审美作用

开篇已经说了,艺术与艺术之间是相通的,我们现在要讨论的人体艺术,包括了人体雕塑、人体摄影、人体绘画,这些都属于人体艺术,要注意的是,人体艺术的“艺术标准”非常高,也就是说并不是随便画一张裸体画就叫人体艺术,但人体艺术绝对是裸体的样子,

对于用视觉审美的绘画艺术来说,人体艺术在绘画中的审美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到底有多巨大呢?多重要呢?估且三两句话说不清楚,因为人体艺术这个概念就很难解释清楚,它一直存在着争议,确切的说,人体艺术并没有完全合法化,它是有选择性的出现在某个环境中,

所以我们只能大概的解释人体艺术在绘画中的审美作用,这么说吧:如果没有人体艺术,人们对20世纪出现的抽象派绘画是难以理解的,甚至可以这么认为,抽象艺术也极有可能生存不了,为什么说的那么绝对呢?因为人们对任何艺术的审美都是站在人性的角度去审美,

当人们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接受了人体艺术之后,才明白一个道理:原来艺术是可以颠覆伦理世俗的(当然了,人性的标准道德底线还是要坚守住),人体艺术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人们的传统思想观点以及打破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提升了人们对各种流派风格的绘画艺术的审美能力,这也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审美态度。

刘海粟可以用什么成语代替?

沧海一栗解释沧海:大海;粟:谷子。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指微不足道的事示例丁玲《牛棚小品》:“我们只是~,不值得哀怨!近义词九牛一毛、太仓一粟、微不足道反义词恒河沙数

刘海粟取什么成语?

【沧海一粟】

〈释义〉大海中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的东西。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

〈近义〉大仓一粟。

〈反义〉硕大无朋。

〈例句〉我们所拥有的知识不过只是沧海一粟。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