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瘤是什么,10多年的粉瘤会癌变吗

2023-06-16 19:15:04 81阅读

粉瘤是什么,10多年的粉瘤会癌变吗?

10多年的粉瘤会癌变吗

10多年的粉瘤会癌变,建议及时进行处理和治疗。

粉瘤是什么,10多年的粉瘤会癌变吗

粉瘤是皮脂腺囊肿的俗称,是外科常见病,易继发感染,据报道有2.2%~4.0%的恶变率,大部分恶变为基底细胞癌,少部分恶变为鳞癌。当组织存在病变并未被及时治愈时,便会对组织造成反复的损害,放任这种过程长期反复发生,则会增加细胞生长调控发生紊乱的风险而形成恶性肿瘤。因此任何疾病均应及时治疗,不要拖延。

皮脂腺为皮脂腺排泄受阻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多见于皮脂腺分布密集的头面、背部。有时表面可见皮脂腺开口受阻塞的小黑点。囊内为皮脂与表皮角化物集聚的油脂样豆渣物,易继发感染伴奇臭。应在控制感染后予以手术切除。

本内容由陕西省中医院 皮肤科 主任医师 赵连皓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什么是囊肿?

囊肿是什么东西?

囊肿是长在身体某一器官、囊状的包块,囊内容物通常是不同性质的液体,一般为良性。

通俗地说,囊肿就是一个囊袋里面包裹了液性东西,用手触碰的时候有柔软的感觉。囊肿是一种良性疾病,根据生长的部位和深度,可以分为体表囊肿、空腔脏器和实质性脏器的囊肿。囊肿可以是单发的,也可以是多发的。囊肿有先天遗传性的、也有后天获得性的。毛根鞘囊肿、多发性脂囊瘤、皮样囊肿等都属于遗传性疾病;肝囊肿、肾囊肿、卵巢囊肿等属于随着年龄增长组织发生退行性变引起的。

囊肿的形态多为圆形,突出皮肤表面的多位半圆形。因为有囊壁,所以和周围组织的分界明显。囊内液体的性质可以是炎性的、血性的或者是性质不明的液体。小的囊肿不会引起人体产生任何不适,通常是在查体时无意发现的。通常小的良性囊肿可以定期做超声随访观察。而大的囊肿会对周围组织器官产生压迫,出现疼痛或相应脏器功能异常。所以大的良性囊肿需要手术治疗。

本内容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普通外科 主任医师 王立新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结节囊肿息肉肥大等属于肿瘤吗?

结节、息肉、囊肿是不是肿瘤先兆? 转移征象?要不要切除?

结节、囊肿和息肉等似乎已经成为检查结果中的“常客”,人们常为了它们惴惴不安,担心发生癌变。对于肿瘤患者来说,也担心结节等会不会是肿瘤出现了转移。那么到底它们是否会癌变,遇到了要怎样处理呢?

结节

在检查中查出结节已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事情。结节其实不是一种病灶的性质,而是一个影像学概念,是指在CT、超声、核磁等影像学检查时看到的异常信号。最常见的结节包括:肺结节、乳腺结节、甲状腺结节。

结节有良恶性之分,存在癌变可能,面对结节人们该何去何从?

肺结节

肺结节并不能与肺癌划等号,也可能是肺炎、肺结核等的表现,事实上,大部分的肺结节都是良性的。

要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需要结合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生长速度综合评判,同时还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职业、吸烟史、慢性肺部疾病、家族史等信息,当然病理结果才是判断的“金标准”。

发现肺结节的患者,需要遵医嘱进行定期随访,如果未观察到结节生长,一般可视为良性或低度恶性。如果结节有异常变化,再考虑进行治疗。《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1]根据肺结节的大小不同,给出了不同的临床管理流程:

图1 直径8~30mm实性肺结节的临床管理流程

图2 直径≤8mm实性肺结节的临床管理流程

但如果您年龄>40岁,有直系亲属患肺癌,或者有吸烟史、高危职业暴露等危险因素,检查出肺结节,就需要提高警惕了,高危人群建议定期做低剂量螺旋CT进行筛查。关于肺癌的筛查,强烈推荐阅读:《全有了!14种恶性肿瘤的筛查和预防建议》

乳腺结节

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肿、乳腺炎、乳腺癌等都可以表现为乳腺结节。

如果检查出乳腺结节,应该及时到医院做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通过超声、核磁、钼靶等鉴别乳腺结节的良恶性。

首次检查发现结节,一般需要先观察2-3个月,如果结节大小长时间没有变化,复查间隔可适当延长。

如果检查出现这几个关键词,要警惕恶性可能: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边缘毛刺样或蟹足样、纵横比>1、簇状细小钙化、后方衰减。建议通过穿刺活检进一步明确结节良恶性。

甲状腺结节

大约50%-60%的人做检查都会查出甲状腺结节,但大约只有5%-15%的甲状腺结节可能是恶性病变。

对于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的判断大多借助超声,如果怀疑为恶性,建议再做活检进行检查;无症状的甲状腺结节无须手术等治疗,建议每隔6-12个月定期复查颈部超声和甲状腺功能[2]。

息肉

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可以理解为一块多余的肉。它可能出现在很多地方,比如鼻腔、声带、胃肠、胆囊、子宫等。息肉有癌变的可能,比如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属于癌前病变。

特别注意:癌前病变并非癌症,通过合理治疗,一般可被逆转。

肠息肉分为非腺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类,非腺瘤性息肉与肠癌的发病关系不大,而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

当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具备以下三项条件之一,易于癌变:①息肉或病变直径不小于10cm;②绒毛状腺瘤或混合型腺瘤中绒毛样结构超过25%;③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

早期切除是唯一根治方法,术后要定期复查。

但不是所有息肉都会癌变,需要警惕的是: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组织学属于腺瘤型的息肉、有遗传倾向的息肉、多发性的息肉。

面对息肉,不要等到有症状才进行治疗,应该定期检查、及时切除、定期复查。

囊肿

囊肿是什么样呢?囊肿里面的物质是液态的,外面有一个完整的包膜,就像一个小水囊一样,这与肿瘤有很大差别,肿瘤是实质性组织。

囊肿分为生理性囊肿和病理性囊肿,其中生理性的占到70%-80%。生理性囊肿一般会自动消失,而病理性的不会自己消失。虽然大部分病理性囊肿是良性囊肿,但也存在癌变风险。常见的囊肿包括:卵巢囊肿、肝囊肿、肾囊肿、乳腺囊肿、甲状腺囊肿等。

大部分囊肿不需要治疗,定期随访观察就可以,比如小于5厘米且没有症状的肝囊肿、肾囊肿。但如果囊肿不断变大,对周围的器官有压迫,引起疼痛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诊。

囊肿的良恶性一般通过B超都可以判断,至于是要随访观察,还是要进行治疗,都需要专业的医生根据实际病情进行判断。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