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巧夺的意思,我国的四大名园是哪些

2023-06-16 16:45:04 85阅读

天工巧夺的意思,我国的四大名园是哪些?

我国的四大名园,按照官方解释,即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份名单中提及到的园林有四处:

江苏省苏州市拙政园

天工巧夺的意思,我国的四大名园是哪些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

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

江苏省苏州市留园

所以根据此,民间将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可“四大名园”真的能够涵盖中国园林吗?

“四大名园的名字由来”

这四大名园,肯定是建的精奇巧丽,非常漂亮,而它们的名字也颇具韵味。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是由当时官场失意的王献臣回乡修建,名字的意思取自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大意就是说,自己归隐田园,养养花,种种树,浇浇菜,这也不失为一种“笨拙人”的处世之道,王献臣用此自比,表明自己想过恬淡生活的心境。

关于颐和园,其实它之前的名字叫“清漪园”,每次听到这个名字,小君脑海里都会泛起昆明湖微波凌凌的感觉,想必乾隆皇帝当年用此名,也有这样的意境。(“山称万寿水清漪,便以名园颇觉宜”)

后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后这座园林也被焚毁,在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在原来的废墟上,建成了一座新的园林并更名为颐和园。(如下图)

颐和园三字,有“颐养太和”之意。

而避暑山庄,光听名就可以得知,这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元1703年,世界上另外两个巨牛的建筑开工建设时,由康熙大帝亲自选址的避暑山庄也开始了奠基,这两座建筑是英国的白金汉宫和俄国的圣彼得堡。

历史总是这么巧合。

而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留园,本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后在乾隆时被吴县东山刘恕所得,更名为“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再后来,这处园林又被盛康购得,并加以改建,因为前主人姓刘而叫刘园,所以盛康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俗称“留园”。

“四大名园,有争议”

关于四大名园的评比,1961年的报道着实是一份“铁证”,而这些园林的官方解说词里也已经说明自己是四大名园之一,可小君翻阅了很多资料,其实在1961年那份文献里,并没有用“四大名园”这样的字眼,当然,这也不能否定它们作为我国园林艺术经典之作的地位。

而关于“四大名园”,有一个园一直以来都处于争议地位,它就是个园!

这座园子是由清代嘉庆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旧址上,兴建而起的私家园林,因园主超级爱翠竹,便在园中种植大片竹林,又因竹叶形似汉字“个”,故取名个园。

关于个园,并不在1961年那份“四大名园排行榜”里,可个园的工作人员援引了1992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将其为“全国四大名园”之一的证据。

那么,个园到底能不能算“中国四大名园”呢?

其实这个问题小君觉得非常不重要,首先“四大名园”的评比标准就比较模糊,再者,上述列举的四大名园几乎都在北方和江南,虽然它们确实很厉害,建的也很漂亮,但这能代表全国吗?!

西南和广东沿海一带也有很多园林,它们各有特色,也很美,比如有“西南大观园”之称的云南建水朱家花园。

所以,我们何不把眼光放的再广一些,其实是不是“四大名园”都无所谓,只要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有自己的故事,小君认为都是名园!

巧夺天机的意思?

不是“巧夺天机”,是“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汉语成语,拼音qiǎo duó tiān gōng。

成语释义

巧夺天工形容人的精巧胜过天然,比喻技艺高超巧妙,含褒义。

成语出处

北宋·袁褧《枫窗小牍》:“晶莹成型,巧绝天工。”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巧夺天工”。

成语用法

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成语示例

1.元·赵孟頫《赠放烟火者》诗:“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2.清·洪昇《长生殿·密誓》:“妃子巧夺天工,何须更乞。”

成语巧夺天工的意思是什么?

巧夺天工qiǎo duó tiān gōng[释义] 天工:指自然形成的非常精巧;超过了自然。形容制作技艺之高超。[语出] 晋·郭璞《葬书》:“微妙在智;触类而长;玄通阴阳;巧夺造化。”[正音] 夺;不能读作“duō”。[辨形] 天;不能写作“忝”。[近义] 鬼斧神工[反义] 天造地设[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结构] 动宾式。

天工什么意思?

天工,读音tiān ɡōnɡ,汉语词语,意思是(1).天的职任。古以为王者法天而建官,代天行职事。(2).天然形成的工巧。与“人工”相对。

(1).《书·皋陶谟》:“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汉书·薛宣传》:“帝王之德莫大於知人,知人则百僚任职,天工不旷。” 宋·苏轼《赵德麟字说》:“ 宋有天下百馀年,所与分天工治民事者,皆取之疎远侧微,而不私其亲,故宗室之贤未有以勋名闻者。”

成钧什么意思?

答:字义: 『成』成字的主要含义是成功,成就,此外也有成为、变成、具备等义。如常见成语“有志者事竟成”、“成人之美”等都有成功,促成之义。

又《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

《诗?齐风?猗嗟》:“仪既成兮。”

这两例则是使用成字的引申义。 『钧』钧字本是古代一种计量单位的名称,一般称30斤为1钧,每3钧为l石。另外,古人也把制造陶器的转轮称为钧,或者调节乐音的标准。

后来,钧字又引申指国政、天工,或者作为书札或口语中对尊者的敬词使用。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