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鞋王妃不好当,清政府是如何对待他的家人的

2023-06-13 23:45:04 82阅读

破鞋王妃不好当,清政府是如何对待他的家人的?

李鸿章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但他比较尴尬的是汉族背景,所以有中堂之称的李鸿章甚至一辈子没能挤进军机处。这虽然不能否定李鸿章对于清末政局的重要性,但可以反应出满清对于汉族官员的任用上显得非常现实,所以尽管李鸿章毕其一生匡扶大清,在其归天以后,其家人受到的待遇只可谓是中规中矩,并无特殊优厚。但在其家族政治联姻的基础下,后辈也算是人才辈出,社会影响力较大。

李鸿章旁系侄孙

李鸿章有兄弟六人,自己排行老二,所以有李二先生之称。其大哥李翰章早年就拜曾国藩门下,因协同曾国藩进剿太平天国和捻军而累功升迁,特别是同治时期,四年的时间就从税务官爬到湖南巡抚的位置,成为封疆大吏,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去世前,已做到两广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并授太子少保。(左李鸿章、右李翰章)

破鞋王妃不好当,清政府是如何对待他的家人的

李翰章共有儿子十一人,其中最有出息的当属次子李经楚,其人才学广博、融通中西、精通政务,是凭本事受到清廷重用,在对外事务的谈判中展现出叔父一样的外交能力。且由于家族的财力雄厚,出资组建了交通银行,于1908年任交通银行首任总理,并通过该银行筹款赎回了京汉铁路,这是其在职期间的最大贡献。相比之下,李翰章的长子李经畲更为老实,自己以才学考取了进士,还名列殿试二甲、朝考一等,后来父亲去世得了二品顶戴的安抚,做了个规规矩矩的闲差京官,一生清廉,后因拒绝日本人拉拢满清遗老的邀请,留得美名于后世。因爱好国粹戏曲,撮合南北各派戏曲名流交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余叔岩与梅兰芳的两大名角合作,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李经畲)

李经畲与李经楚同娶了当时的四川望族薛氏族女,此二女皆为工部侍郎、总理各国事务大臣薛焕之女,李薛二家的联姻为此二人的政治生涯提供了动力。其中李经楚的妻子薛氏为他生下二子二女,长子李国式曾任中东铁路局上海办事处主任;次子李国武,曾于驻俄海参崴总领事馆主事,后任职于上海造币厂;长女李国筌,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次女李舜如,嫁给驻俄赤塔领事馆主事毕文秉。李翰章的第三子李经滇生下李国瑊,后过继给九弟李经准,这个李国瑊后来任台湾清华大学的教务长,其二子李家同也从事了教育工作,曾担任国立清华大学代理校长,至今仍在暨南大学职教,是我国著名的学者教授。(李鹤章)

李鸿章的三弟为李鹤章,此人也是跟着曾国藩立功扬名,被曾国藩赞为将才,但文武全才的他成为家族避嫌的牺牲品,李鸿章曾以“避嫌不举,殊负其上进之心”,所以李鹤章“以门第鼎盛为由,有功不居,坚辞奖叙,隐归故里”,于光绪六年(1880)去世。虽然李鹤章一生没有做到多大的官,但他的儿子们应该是整个家族混的最好的。(李经羲)

李鹤章一共有4子3女,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子李经羲,在李鸿章去世的同年,他被朝廷升为广西巡抚,后累迁至云贵总督,是清朝最后一位云贵总督。即使是辛亥革命以后,他仍然活跃在政坛,黎元洪任临时大总统期间,他还被任命为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另外,李鹤章的子女也在家族联姻中收获颇丰,其子李经馥娶了曾国藩次子曾纪泽的女儿;其孙李国芝娶了盛宣怀孙女盛毓菊;成为政界、商界强强联合的联姻典范。这种联姻也让李鹤章的后代拥有了不错的发展基础,其直系后人中出了如著名的藏书家李国松、安徽财政司司长李国筠、清末诗人李家煌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首任院长李道增、前中国驻美大使李道豫、钢琴演奏家李道基。

李鸿章的五弟为李凤章,一生最辉煌之时是对皖南的赈灾,救活灾民数万,又加之平太平天国之功,授二品顶戴。后来得到李鸿章举荐督办洋务,大哥李翰章任两广总督时,二哥李鸿章亦授直隶总督,因此与李鹤章一样,以家门鼎盛低调引退。隐退期间不忘时时救济百姓,1889年黄河决堤时,他自己捐万金赈灾,因此获正一品封典,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慈善家。其子李经祜受朝廷后补京堂封赏,却并未跻身政坛,其孙李家载成为京剧名家,但如果在那个年代,名门出戏子就算是“家门不幸”了。李凤章的女儿则多指配于名门子弟。

“昭庆从军最早,与兵事相始终,勋望与同时诸将相等,所部多以积功至大官,顾以鸿章亲嫌,叙功辙辞不受,治军十余年,大小数百战,未尝列名荐牍”——《清史大臣传》

李鸿章六弟为李昭庆,累擢至记名盐运使,光禄大夫,赠一品封典,这个六弟为官一生两袖清风,素有“穷老六”之称,话说一个家族鼎盛至两位封疆大吏,穷点似乎显得更低调些,与两位哥哥一样,因大哥与二哥的锋芒,选择低调处事,并未做到官至高位。且这个穷老六又是个短命鬼,不到37岁便患病吐血而亡。(李经方)

其膝下长子李经方早年过继给李鸿章,次子早逝。三子李经榘受朝廷抚恤,特封候选知州,候补知府,赏戴花翎,赏给一品封典,1895年诰授光禄大夫,娶了首任英国公使郭嵩焘之女;四子李经叙安排在上海制造局会办,金陵制造局总办,1897年随驻美大臣至美,以二等参赞住驻秘鲁,代办出使大臣事物,娶了翰林院编修许其光之女;四个女儿皆配于四品以上名门子弟。李经叙之子李国源娶了段祺瑞长女段式萱,这段联姻让李昭庆一脉后人在清朝灭亡以后仍然混的风生水起,其后人中李家昶、李家景和李家曙在海外拥有庞大的家族产业,被称为李家的“三艘航空母舰”。

李鸿章还有个四弟叫李蕴章,就史书记载,这个四弟是个理财高手,早期随着李鸿章办理军饷、税务,可惜后来患病残废,居家修养再未出山。其膝下七子并没有显赫事迹,但皆受到朝廷候补官衔封赐,八个女儿也都许配各层级官吏,这也是清廷以及李氏家族自身对后人最普遍的安排办法。

李鸿章直系一脉儿孙

李鸿章有三子两女,其中长子李经方是六弟过继而来,李鸿章生前就有意培养此子。早年拖洪汝奎为其寻名师授学,培养其中举入仕,本应于外省候补,李鸿章上下打点,使其留在了北洋衙门,跟着李鸿章处理外交事务,并为其提供赴英、赴日的外交锻炼机会。特别是李鸿章马关遇刺之后,李经方接过父亲的重任,担任了继续对日谈判的全权大臣。李经方自幼受到西方教育,精通多国语言,在李鸿章赴俄祝贺尼古拉二世即位期间,他一直单独作为李鸿章的中方翻译,并最终与父亲一道带回了联俄抗日的《中俄密约》,随后李经方再与父亲一起访德、访美,这一系列镀金成为李经方日后主事外交的坚实基础。(李经方晚年)

李鸿章是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九月二十七日去世,李经方自此开始了独立处事的政治生涯,父亲旧僚盛宣怀对其帮助很大,助其对英进行通商谈判,参与沪宁铁路筹建等。后于宣统二年(1911)担任邮传部左侍郎,他以长期的外交经验,将洋人操控的邮政系统从税务司剥离回邮传部,成立了邮政总局,他也成为第一任邮政总局局长。李鸿章给李经方铺好了官路,也从思想上禁锢了他,这是传统式家长作风的弊端,马关时的李经方虽代理全权大臣,却每轮谈判条款皆需李鸿章亲阅;东南互保时李经方劝李鸿章佣兵自立,李鸿章却从未听其所言。所以李经方的政治生涯完全笼罩在父亲的光环之下,至晚年时,他成为沉默寡言的政坛清流,无论是辛亥革命、张勋复辟,还是溥仪伪满称帝,他都无动于衷。(李经述、二排正中)

李鸿章的亲长子为李经述,这个亲儿子在出生时就得到父亲非一般的宠爱,他在文学造诣上颇有天赋,可在入仕考试中运气不佳,在中举之后廷试未过,当时的李鸿章红极一时,若非成绩太差,想必也不会为难,所以打铁还需自身硬,拼爹也不能太过分。来年再考的时候偏偏遇到甲午战争战败,李鸿章的事业坠入谷底,李经述也跟着倒霉,再次落榜。入仕无望的李经述整日在家研究学问,顺带照顾病重的母亲,后来李鸿章年迈,清廷仍需他奔波于内外,才特批李经述陪侍身边,授以三品衔。李鸿章死后,朝廷准其承袭一等侯爵,以四品京堂后补,可他是位大孝子,对于父亲的去世悲痛不已,一年后便撒手人寰。(李经迈,中排左一)

李鸿章三子李经迈与大哥的路线差不多,也是李鸿章培养出来的外交人才,这一点挺符合当时的政治环境,洋务运动兴起的时候,李鸿章正是通过协调中外事务才有了中堂之尊,他对儿子的培养完全是按照这个大环境进行。李鸿章去世后,朝廷恩赏李经迈三品京堂,清中叶以后,对官小任重而另加三品京卿、四品京卿者称京堂,上述所有的恩赏京堂或者候补头衔都是对李氏后人的安置,择才俊者才授以实职差事。李经迈也没有辜负李鸿章的培养,后任出使奥地利大臣,回国后任地方数省按察使,到宣统时还为大清赴国外考察军备,有点李鸿章为官的影子。辛亥革命后下海从商,成为上海滩巨富,后参与张勋复辟失败,退出政治舞台。(李菊藕与一子一女)

李鸿章的小女儿本是其政治联姻的工具,但却造就了一段爱情佳话,也造就出中国近代一位才女——张爱玲。李鸿章将女儿李菊藕嫁给张佩纶时,是以爱才自居,而实际上是借其官场失意时拉拢为自己所用,但张佩纶并未买账,无论李鸿章如何保举,他都辞而不受,但对于李鸿章的女儿却疼爱有加,李鸿章算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李鸿章于病逝后一年多,张佩纶也于南京逝世,他遗下一子一女,男孩是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女孩是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所以张爱玲是李鸿章的亲外孙女。

李经方一生娶了六个中国老婆,两个外国老婆,中国老婆中的原配刘氏为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女,娶妻时朝廷是有诰命的,为李经方生一女嫁给了户部官员;继配夫人张氏为陕西巡抚集馨之女,亦有诰命,为他生下两女皆嫁给地方候补子弟;夫人何氏生下儿子李国熙,英国老婆生下儿子李国焘,法国老婆生下儿子李国烋。李国焘早年在英国康桥读书,学成回国后将李家上海的产业经营的不错;而李国烋是个彻头彻尾的败家子,吃喝嫖赌无恶不作,最后北伐军打到上海,他逼着李经方交出财产,李经方吓得逃往大连,终其一生。

李经迈则没有那么多妻妾,娶了闽浙总督卞宝的女儿,一品诰命夫人,生一独子李国超,李国超有二子二女,儿子李家翔、李家焜;女儿李家馨、李家淑。李经迈是于1938年去世,他儿子李国超将父亲所藏珍贵书籍全部捐给震旦大学,建国后这些书籍分别交付复旦大学和华东师大,李国超携一家人于新中国建国前夕去往香港,后又辗转到美国,再未回国。(李国杰)

李经述的儿子有四位,最出名的便是他的长子李国杰,也是正经八百的李鸿章长孙。由于李经述在李鸿章去世一年后就撒手人寰,所以李鸿章的爵位就承袭给长孙李国杰。朝廷对李鸿章家人最大的恩惠也体现在李国杰身上,在李经述去世后,李国杰历任散轶大臣、农工商部左丞、驻比利时国公使,1906年任广州副都统,次年调镶黄旗蒙古副都统,李国杰是有才之士,但要说这些任命没有李鸿章的余荫所至是不可能的。

1910年李国杰出使比利时,把房子卖给了盛宣怀,归来时已是民国。受李鸿章恩戴的袁世凯一方面念及李中堂旧恩,一方面也对李国杰之才学另眼看待,当初让他继续留任比利时,到1914年回国后,派任为参政院参政。1924年后退职回上海,1930年担任李鸿章曾亲自创办的轮船招商局董事长,但因负债累累,主持出卖招商局码头给美商公司,若非段祺瑞为其上下走动,恐已被国民政府当局法办,最终因此事于1933年4月在上海地方法院以盗卖国家土地罪判处八年徒刑,准以监外执行,剥夺公权十年。后来抗战爆发,李国杰并未认清形势,日本人拉拢满清遗老时,他选择做了汉奸,成为日本傀儡政府的交通部长,因此1939年2月19日,国民党军统在上海将其暗杀,如果说甲午年“李二先生是汉奸”是爷爷为社稷背锅,那么这一次的孙子李国杰则是坐实了汉奸骂名。

综上,李鸿章的家人在其去世以后算是受到中规中矩的待遇,毕竟满清是以满族旗人为根基的王朝,这一点在宗室爵位上皆可看出,汉人如李鸿章这等重用者完全是凭其才能,或者说宗室衰落下不得不为的结果。所以论其后人的安置,有殊才者重用之,无殊才者授京堂、候补衔,以表安抚。而李鸿章生前的人设对于其族人的帮助更胜于清廷的安抚,如庆亲王奕劻曾对李经迈直言,是看在与李中堂的交情上才时常提醒他的言行,再如盛宣怀一族对李氏家族不离不弃的帮助。所以说清末的为官之道不在于为朝廷做出多大贡献,而在于培植了怎样的官僚圈子,李家出了三位封疆大吏,李鸿章更是尊为中堂,一系列政治联姻、门生故吏的人脉圈子足够其后辈坐享数代。

参考资料:《澹园日记》、《李鸿章家族》、《合肥李氏宗谱》、《合肥县志》、《安徽省志.人物志》

隋炀帝杨广与唐高祖李渊是什么关系?

李渊的母亲和杨广的母亲乃是“亲姐妹”,因此这两人乃是表兄弟关系。

都说北周、隋、唐这三朝乃是“亲戚王朝”,看似改朝换代,实际上核心的统治集团还是这么几家人,数百年都没有变过。

比如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也没想到,他们那么疼爱的“外甥”李渊,后来竟然造他们杨家的反。

而关于杨家和李家的“关系”,又得先从“独孤家”说起,说起了独孤家,就不得不提一个被后世人戏称为“史上最强岳父”的独孤信,因为他的三个女儿,都是“皇后”。

武川六镇,独孤猛人。

北魏初年,北魏政权为了抵御北方柔然的入侵,在北方设立了“六镇”(又称为武川六镇),这六镇乃是北魏的军事重地,世代以武为生的世家都搬到了这里,他们不停地练兵,同时又联姻、繁衍后代,这让六镇之中的胡汉关系变得十分融洽。

但随着后来柔然对北魏的入侵减少,武川六镇的存在渐渐成为了一种“畸形”的存在。

这里拥有着当时堪称最强大的军事实力,可是在待遇方面,却因为朝廷的轻视变得很低很卑微,因此在北魏后期,武川六镇爆发了“起义”,这场起义,让北魏的末年变得混乱起来,同样的,也多出了很多人才。

孤独信,就是其中的一个。

作为鲜卑族人,独孤信有着强大的武力和军事能力,在武川起义中不断展现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才能,最终他与另外几家(关陇贵族的前身)形成了以贺拔岳为首的军事贵族集团:关陇贵族。

不过一开始跟随着贺拔岳,孤独信并没有太高的地位,真正让独孤信改变地位的,乃是他的同乡好友,同样也是鲜卑族的宇文泰。

在贺拔岳去世后,宇文泰成为了这个军事贵族集团的第二代首领,而宇文泰则是一个十分有才华的鲜卑人,他改革了“兵制”,建立了“府兵”,在北魏那样纷乱的环境中,宇文泰以改革的特色将自己的关陇集团打造成一个极其强大的势力,这也是后来北魏孝武帝在诛灭高欢失败后,逃到宇文泰这里的根本原因。

但北魏孝武帝避开高欢,投奔宇文泰又何曾不是“自投罗网”,于是乎宇文泰除掉了北魏孝武帝,又立了元宝炬为皇帝,这个时候北魏彻底一分为二,宇文泰摄政的这部分叫西魏,高欢那部分叫东魏。

而新的“朝廷”建立,这是宇文泰为了给自己人谋求利益的做法,独孤信、李虎、杨忠等人自然是清楚,所以他们在西魏建立之后,更加卖命地攻克外敌,建立功劳,用双手继续去耕耘命运。

西魏的大统十四年,独孤信被封为“柱国大将军”,他也是是西魏的“八柱国”之一,属于当时中原最顶尖的人物,而在西魏被宇文家的“北周”取代后,独孤信继续被加封地位,位迁太保,爵迁卫国公,正是因为孤独信和宇文家同为鲜卑血统,所以独孤信的地位,要比绝大部分汉人大臣还要高。

独孤嫁女,联姻界的“股神”。

西魏的成立,本质上意味着一个新的“政治集团”的崛起,表面上来看,西魏还是尊拓跋家为帝,可在实际上,却是形成了以宇文家为核心,其余几大军事家族分管兵权的新军事勋贵集团,所以西魏的存在,可以视为一次“分封”。

孤独信、李虎、杨忠等人的地位就此确立,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良好,既是朋友,又是政治伙伴,于是乎,他们开始了“内部联姻”。

从史料的记载来看,独孤信是一个人格魅力十足的人,他有着鲜卑人豪爽的个性,后来也深谙中原汉人的亲近之道,所以独孤信在给自己家族安排联姻的时候,他的眼光极其“毒辣”。

在独孤信的心里,联姻就是看对方的家世和潜力。

如果把嫁女儿当作一场投资,那么独孤信将是自古以来最成功的“投资者”。

独孤信的大女儿独孤氏,被独孤信安排嫁给了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

宇文毓本来一开始不是皇帝,在宇文泰还在世时,他和西魏的几大权臣商讨立下继承人(表面上继承宇文泰的爵位,实质上是安排好了继承人,等他去世后,顺势篡位称帝),而宇文泰倾向于自己的嫡子宇文觉,但是宇文毓才是孤独信的女婿,独孤信还表露出支持宇文毓的态度,后来因为被人威胁,才无奈支持宇文觉。

可惜宇文觉后来即便是当了皇帝,也没有摆脱宇文护的“束缚”,还被宇文护设计杀害,而在涉及了宇文护的政变中,独孤信也因为反对宇文护而暴露,无奈自杀。

宇文觉去世后,宇文护又安排了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成为新的皇帝,而宇文毓也因此顺势立了妻子独孤氏为皇后,因此这才有了孤独信的第一个“皇后女儿”。

独孤信将第四女嫁给了李虎第三子李昞,后来生下李渊,乃是唐高祖的生母。

虽然宇文家势大,但政治联姻,也不可能只“投资”一家,所以除了鲜卑族的宇文家后,独孤信又安排了自己的第四女和汉族的李家联姻,联姻的对象就是同为“八柱国”之一的李虎之子,李昞。

独孤氏和李昞成婚后,繁衍的子女不少,生下了四子一女,其中最有出息的一脉,就是李渊一脉。

李渊后来与儿子李世民在山西起事,在隋末乱世中迎战群雄,建立政权,最终夺得天下,李渊追封爷爷李虎为唐太祖,父亲李昞为唐世祖,母亲独孤氏为“元贞皇后”。

独孤信将第七女独孤伽罗嫁给大将军杨忠之子杨坚,杨坚后来和独孤伽罗携手开辟隋朝,这是独孤信所有才华能力的一个女儿。

独孤伽罗乃是独孤信的第七女,她在少女时期便嫁给了杨坚,杨坚自小性格内向木讷,独孤伽罗开朗的个性给予了杨坚很多的帮助。

后来杨坚和独孤伽罗生儿育女,两人非常恩爱,杨坚也遵守和独孤伽罗的“誓言”,一生只与她一人生育子女,二人的一生不仅是一部浪漫的爱情史,还是一部励志的夫妻奋斗史。

因为杨坚在北周后期被女婿北周宣帝“宇文赟”猜忌,多次被宇文赟针对,差点丢掉性命,其中还夹杂了独孤伽罗为了给丈夫、女儿求情,磕头血染皇宫的故事,这一系列事情过后,独孤伽罗支持丈夫杨坚“改朝换代”。

有了妻子的多番鼓励,杨坚最终“篡周建隋”,是为隋文帝,而杨坚立即封独孤伽罗为皇后,除此之外,还让独孤伽罗一同“议政”,临朝称为“二圣”,所以独孤伽罗的地位,要比历史上大多数的皇后地位高得多。

这也是独孤信最有出息的一个女儿。

三女都是皇后,这种“殊荣”可以说是自古以来鲜有,而假若把嫁女当成一种“投资”,独孤信的确算得上是一代“股神”,不说投资必中,但回报肯定是他的最大。

从独孤信的三女儿来看,明明是三姐妹,为何身边的男人却开辟三个王朝。

从结果中看,独孤信确实是历史最强“岳父”,但问题又来了,他的三个女儿成为皇后,却不是同一个朝代的皇后,而是“三个朝代”的皇后。

要知道,每一个朝代和另一个朝代之间,几乎都是“敌对”关系,那么这就意味着,假如独孤信的三个皇后女儿在本质上,也是“敌对关系”的。

其实,这种现象的问题,就是出在了“关陇贵族”这个集团身上。

关陇集团的“联姻关系”本就是为了保障各个家族之间的利益才建立的,可这种看似保障的关系,到了危机时刻,却又会成为隐患,一个亲戚忽然崛起,把皇位取而代之,实在是很正常的现象。

皇朝的君主是谁,这只能说哪一个家族暂时占据了上风,可在共同利益上,皇家却不能抛弃其他的关陇贵族而不顾,如果发生了冲突,那么关陇贵族一样会把皇家给赶下来,重新选择新的“君主”到台前。

宇文家的北周王朝,本来在宇文邕的带领下渐渐变得强大,大家也都服宇文邕,可惜后来宇文赟登基,做的错事蠢事太多,而且为人还特别残暴,这就导致关陇集团对宇文家十分失望,恰好这个时候杨坚在政治集团中崛起,依靠“国丈”的身份拿到更多的权力,后来就借势登基。

而独孤伽罗,也丝毫没有因为姐姐乃是北周的皇后而犹豫篡位之事,在她们这些政治家族的眼中来看,家族的利益是家族的利益,政治的表面是政治的表面,是完全可以分开来看待的。

所以在隋朝末年,隋炀帝昏庸导致天下大乱后,曾经被独孤伽罗“疼爱”无比的李渊也没有丝毫的心理负担,从山西带着兵马就前往长安,这可不是保护皇帝,乃是实实在在地趁机“改朝换代”。

李渊之所以能够成功,也是因为他的表兄弟杨广太过于残暴了,导致关陇集团对杨广十分失望,所以在李渊称帝的时候,李渊的政治班子、支持的力量大多数都是关陇集团的力量,其中就包括了“弘农杨氏”。

隋朝的皇族是弘农杨氏,但他们丝毫不忌讳李渊改朝换代,反而还有弘农杨氏的族人在唐朝担任宰相,这便是前面说到的,关陇贵族已经做到了“政治的表面归表面”,“家族的利益是家族的利益”,两者并不会混为一谈。

独孤信:“我还是史上最强外公”。

说独孤信是联姻界的“股神”,这只是一个玩笑话,因为独孤信连自己的女婿宇文毓的“继承”之事都控制不了,又怎么可能判断出其他的两个女儿,未来不是当了皇后,就是被追封为皇后呢。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独孤信是笃定自己的女儿未来是不会差的。

就拿北魏变迁为西魏而言,这其中的改变,就是让关陇集团正式站上台面的关键过程,但众人不可能永远尊宇文泰为主的,这一点连宇文泰自己都知道,所以他也只能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继续慑服众人,成为领袖。

都说风水轮流转,天才不可能永远出在一家,皇家迟早会遇到一个庸才,运气不好就会成为昏庸的皇帝,而其他的贵族也会等来一个天才,将昏庸的皇帝取而代之,这就是关陇内部的默契,大家的底线就是,不管哪一家做皇帝,家族的利益一定要被保全。

所以隋朝建立了,宇文家没有灭,唐朝建立了,宇文家和杨家没有灭。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独孤信从关陇八族中选择其他的家族来联姻,除开他自己的独孤家以外,即便假设他只出嫁三个女儿,那么他成为“皇帝岳父”甚至是“皇帝外公”的几率就是七分之三,这已经是一个很高的概率了,所以这看似“投资”,本质上就是一种必然。

杨广和李渊互为表兄弟,也是这个原因,在后世人看来,这似乎很巧,这两位皇帝竟然是表兄弟,而且外公都是同一个人,这就意味着李渊看到了杨广的母亲,杨广看到了李渊的母亲,都要开口叫“姨”。

也是因为这个出发点,李渊拿走了杨家的江山,也被视为“大逆不道”的行为,可事实上,从关陇的建立及其底层逻辑,这种事情再正常不过了,乃是很符合那个特殊的时代的规律。

独孤信看懂了这个规律,自然就能让家族变得繁盛,即便他自己因为政治斗争失败而被迫自尽,但他还是不失为史上最强的“外公”,他的外孙杨广、李渊,这二人都是人杰,乃是鼎鼎大名的中原皇帝,拿到后世来说,独孤信比皇帝本人都还要有面子。

结语:

独孤一家在中原王朝的历史中,是一个十分鲜明的特色,他代表了胡汉联姻的一个极高境界,也是中原王朝统治“主体”变化的一个象征,因为这个阶段,中原王朝的统治者,身上已经有了以汉族血统为主,胡人血脉为伴的特点。

而中原王朝的统治者也仍旧推崇汉文化,以自身带有“胡汉“血统的身份传播汉文化,最终令胡人也开始接受汉文化,渐渐成为汉文化的圈子,这为唐朝后来的繁荣盛世、万族来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唐朝乃是这种胡汉交融的集大成者,那也是古代封建历史中最开放、最璀璨的一个时代。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独孤伽罗真的没有一丝污点吗?

人无完人,虽然独孤皇后和隋文帝称为“二圣”,那只是在治国见解上两人谈得来,生活中独孤皇后是个大醋缸,不但见不得自己老公“出轨”,还干涉儿子的婚姻,隋朝只传两世和她不无关系,这应该是最大的污点。治国“夫妻档”

独孤皇后名叫独孤伽罗,14岁嫁给了杨坚。杨坚夺取政权时有些犹豫不决,她对杨坚说的一句话“夺权的事已经做到这份上了,你现在是骑虎难下了,努力干!”杨坚在贤内助支持下,清除政敌,逼迫北周幼帝、自己的外孙宇文阐让出了皇帝位置,建立大隋,成为隋文帝。杨坚发现这个老婆很有政治头脑,很多国家大事都会征求老婆意见,看法往往不谋而合,在老婆支持下,杨坚对国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隋朝很快强大起来,这对“夫妻档”被朝廷官员称之为“二圣”。

“吃醋”算不算污点?

历史上记载杨坚和独孤皇后是模范夫妻,其实是由于独孤皇后在家中很强势,不让杨坚沾别的女人,按现在的话说,杨坚是个“妻管严”。

在那个时代,普通大户人家都有三妻四妾,更不用说皇帝了。但独孤皇后在这方面很霸道,结婚时就让杨坚发誓:“誓无异生之子”,就是不能和别的女人生孩子。在没有防护措施的年代,这就等于不能和其他女人发生关系。这就可怜了隋文帝杨坚,后宫60多个嫔妃全部成摆设的花瓶,敢碰哪个哪个就会碎。

男人都爱偷腥,特别是一朝皇帝,杨坚根本约束不了自己,偷偷摸摸宠幸了小宫女尉迟氏。

据记载,独孤皇后很有爱心的人,听到大理寺处决犯人,她就忍不住感叹落泪。但是独狐皇后知道老公出轨后,却变成了另个一个人,带着宫女怒气冲冲来到尉迟宫女的住处,将其乱棍打死。因为这件事,独孤皇后被誉为“天下第一妒妇”。从现代一夫一妻观念看,不让老公找小三没毛病,但不应该下狠手打死无辜宫女。从这件事看,独孤皇后的仁慈是装出来的,这算不算污点?

因为女人问题错选继承人

“男人不能出轨”这个观念在独孤皇后心里发酵,她不但仇视皇帝丈夫找小三,而且对纳妾的男人都会产生厌恶之情,还把这当作用人标准。

他的大儿子杨勇博学多才,对治国有独特的见解,被杨坚立为太子,可是有个毛病——好色。这正是独孤皇后最反感的事。杨勇不喜欢独孤皇后给他选的元妃,却每天和一个叫云昭训的美人打的火热,还生了三个孩子。元妃抑郁而终,独孤皇后知道后,怀疑杨勇嫌元妃碍事,故意害死的,于是对他不信任,一面派越国公杨素监视杨勇,一面在床上给杨坚吹枕边风,要废掉太子。

这个举动让阴险暴虐的二儿子杨广动了心,他早就觊觎太子的位置,他一面在母亲面前假装私生活正派,只爱母亲给他娶的萧王妃一个人,深得独孤皇后欢心;一面又落井下石,买通杨素,污告哥哥谋反,最终抢到了太子位置。

杨广继位后,称隋炀帝,就换了嘴脸,怕杨勇不满造反,下圣旨赐死。甩开独孤太后给他娶的萧皇后,日日和三宫六院淫乐。在国内大兴土木,建造运河,营建东都(今洛阳),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极尽享乐,“西巡张掖”、“三游江都”(今扬州),花费大量钱财;穷兵黩武,开疆拓土,出兵辽东,三征高丽(今朝鲜半岛),隋炀帝因过分自信与轻敌,陷入战争泥潭。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伤民太重,损伤国体,最终引发了隋末农民起义,天下大乱。最后被萧皇后的情夫宇文化及勒死。

独孤皇后固直自己的观点,错选继承人,这是应该是她一生中最大的污点。

北齐皇后冯小怜是亡国妖女吗?

“玉体横陈,千金一视”的“行为艺术家”冯小怜,碰上荒淫无道的昏君高纬,她不变成亡国妖女都难。事实上,“妖女”是北齐特产,前有陆令萱、胡太后,后有穆黄花、冯小怜,构成了北齐“四大花旦”。

这四人,陆令萱在北齐灭亡前夕自杀,胡太后和穆黄花在北周自谋职业,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妓女,且乐此不彼。冯小怜则被当成了尊重物品,给北周贵族转相赠送。

从侍女到皇后

北齐有个奇特的现象:贱女窃位!陆令萱是胡太后的侍女,变身女宰相;穆黄花是胡皇后的侍女,上位皇后;冯小怜是穆黄花的侍女,窃位左皇后。一场场人生经典案例,相当的励志。

冯小怜的出身不详,从她擅长音律歌舞,甚至能写诗来看,她应该是某个罪员家属,跟陆令萱相似。

冯小怜长得应该不是一般地漂亮,否则就不会成为“贵重礼品”,据说她呼出来的空气都是香的,连刷牙漱口都省了,估计十步以内能“熏倒”所有男人。

冯小怜有一手绝活:按摩,把穆黄花伺候得不要不要的。当穆黄花宠幸衰退后,她立刻抛出了撒手锏,隆重地将冯小怜推荐给了高纬。正因为这个功劳,穆黄花保住了皇后位置,冯小怜只能屈尊“左皇后”。

无边的宠幸

高纬从见到冯小怜的那一刻起,彻底酥了。“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这句话,在高纬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冯小怜成了高纬的“连体人”,坐同席,出同车。甚至,连上朝也要相伴在“怀”。

在怀?是的,高纬每每和大臣议事,舍不得让美人独处,就把冯小怜带在身边。好吧,带就带吧,你好歹将她藏到卷帘后吧。高纬不是,他将冯小怜搂在怀里,或者让她盘坐于大腿上!

想想这个镜头,啧啧!最好高纬能吊个奶瓶更绝!他俩表演得落落大方,大臣们一个个羞臊得满脸通红,眼光放哪儿都觉得不自在,还议个屁政!

至于高纬为何片刻离不开冯小怜,据说冯小怜是天然“空调”,冬暖夏凉,冬如烈火夏如冰,还不用电,绿色环保多功能。可惜那时候医学不发达,真该把她制成标本好好研究。

令人瞠目的行为艺术展

冯小怜还有一个让现代女性玩命追逐的东西——凹凸有致的身材!

对冯小怜来说,比较生不逢时,那时候没有超短裙紧身衣,在妙曼的身材都藏在宽袍大袖里了,连高纬都深感遗憾。这么美妙的身姿,不在别人面前炫耀炫耀,岂不是暴殄天物?

于是,高纬想出了个超越古今的好主意:给冯小怜举办人体艺术展!一丝不挂的冯小怜躺在朝堂的案几上,玉体横陈,做出各种撩人的姿态,四周一群眼冒金光,口水涟涟的大臣围着打转转。

传说,高纬从大臣们的眼神里读出了商机,他干脆卖起了门票,谁来观赏,门票千金!这个蠢东西,就没读懂大臣们的脑回沟里还有一个念头:你咋不立马驾崩呢!

亡国妖女

北周打过来的时候,高纬正在陪冯小怜围猎。急报一连来了三道,奸相高阿那闳说:“急啥子嘛,皇上正在行猎,这种小事,等!”到了傍晚,平阳陷落的消息传来,高阿那闳不敢不报了。高纬刚准备回鸾安排救援,冯小怜拉住他撒娇:再来一次!

那就再来一次吧。尽兴后,高纬拥着冯小怜不慌不忙,领兵救援晋州。北周人在晋州城头哈哈大笑:高哥哥你来迟了!高纬大怒,下令掘地攻城。

北周人刚刚夺了晋州,防卫还没布置好,在北齐的反攻下,城墙被挖倒塌了十几丈,北齐士兵蜂拥而入,北周士兵叫苦不迭!然而高纬却给北周送了一块大馅饼:他下令,停止攻城!这下北周人傻了,这算咋回事嘛!

原来,冯小怜正在化妆,还没来得及看到他的“丰功伟绩”,必须等美人到来,亲眼看看我军是如何突入晋州城的!于是,北周人跟大美人比时间,美人修脸,他们修墙。

等冯小怜扭着腰肢款款而至的时候,北周人擦着一脸的汗,站在木料堵好的城头,眺望美女:高哥哥真贴心,知道俺们累了,送个美人让我们愉悦一下!

晋州城再也没能打下来,反而高纬受到北周的反攻。冯小怜一声惊呼“军败矣”,引得军心大乱,高纬不顾两军势均力敌的局面,带头搂着冯小怜回马逃窜,顷刻间北齐兵败如山倒。即便如此狼狈不堪,冯小怜也没有丢掉优雅的气质,时不时停下来化个妆,试一试皇后服装......

第二年,被迫做天涯沦落人的高纬,带着几麻袋的黄金和冯小怜,一路南逃,却在青州,被叛徒高阿那闳卖了个好价钱,将他俩还有胡太后,全部打包卖给了北周,北齐灭亡!

尊重物品

高纬被俘后相当的有男子气概,他对周武帝宇文邕说:你得把冯小怜还给我!宇文邕哈哈大笑,鄙视地说:“朕视天下如脱屣,一老妪岂与公惜也!”一双破鞋嘛,还给你就是了!

竟然把自己的心头肉比作破鞋,高纬有怒不敢发。不过他也没必要发怒,也发不出来怒了,不久他就被处死了,“鞋”被宇文邕赏给了代王宇文达。

宇文达没拿冯小怜当破鞋,而是稀世之宝,对她疼爱有加,以至于她经常跟宇文达的妃子李氏争宠,还弄得李氏差点被杀。

这期间,冯小怜还留下了一篇诗作。有一次她弹琵琶,不小心断了一根玄,不由感慨而作:“虽蒙今日宠,犹忆昔时怜。欲知心断绝,应看膝上弦。”

是啊,王爷的宠,哪比得上皇帝的爱。即便这样,冯小怜王小二过年的命运来临了,两年后宇文达死于杨坚之手,杨坚随手把冯小怜赠送给大将军李询。

李询还没来得及品味美人香,他老妈先乐了:这不当年差点害死我闺女的妖精嘛,你也有今天!原来,李询正是宇文达的李妃的哥哥。李妈妈一生令下,冯小怜香消玉殒。

妖女生长的土壤

其实,要说冯小怜是亡国妖女,还真有点冤枉她,毕竟她没有像陆令萱那样干预朝政,她也没像胡太后那样淫乱宫闱,她甚至连穆黄花谋夺皇后位的行为都没有,唯一的罪就是享乐无度,迷惑君王。

连玉体横陈这样的典故,恐怕也是靠不住的,史书没有记载,后人编造,用来佐证妖女亡国而已,跟“烽火戏诸侯”异曲同工。

说到底,北齐最大的妖非高纬莫属,高家祖辈几代人则是生长妖孽的土壤。自高欢篡权开始,高家人逐渐代东魏建北齐,伴随而来的就是北朝最荒唐的群魔乱舞时代,高家三代人的变态,一个“妖”字,都不足以概括。

有这样“肥沃”的土壤,陆胡穆冯四妖横行,岂非天道云:欲使其亡必先其狂!

谁能提供一个女人的悲惨故事?

一个吉尔吉斯女人的故事

有个叫古丽扎的女工的老公死了,说是喝了酒去玩骑马,从马背上掉下来摔死的。我和翻译及部分工人一起去参加葬礼--一个穆斯林的葬礼。

我看到的葬礼较简单:棺木抬来后,用白布包裹的尸体被四个汉子用白布抬出来,放进一个长长方形的坑穴里,上面盖上石板,阿訇往上面撒了几把土,便开始念经文,死者亲友跟着念,气氛肃穆,没有撕心裂肺的恸哭。只有古丽扎纱巾掩面,低声哭诉,虽听不懂,但也平添了几分悲伤。

但我认为这样的男人死了更好,因为我觉得古丽扎几乎就没过过一天好日子。她有三个小孩,但大孩子不是这男人生的,这也许是古丽扎屡遭暴虐的原因吧。

那是几年前的事。古丽扎爱上了一个在吉务工的中国男人,而这人早有妻室,只是独处异国,寂寞难耐,便找上了俏丽的古丽扎,而古丽扎没能守住最后的底线,留下了中国人的种子。中国男人春节口国后一去不返,音信全无,如同人间蒸发。惶恐间,古丽扎家把她匆匆嫁给了这个死了的本地男人,几个月后,中国种子瓜熟蒂落,呱呱坠地,古丽扎的“好日了”也就开始了。

公司两星期发一次工资,但有一次因故推迟了两天。古丽扎老公竟找到公司门外,抓着古丽扎的头发爆揍,保安出来制止后才骂骂咧咧地走开。

“他走的时候说什么?”我问翻译。

“他说回家后要好好收拾她。”

翻译告诉我,这男人不上班,说是在家带孩子,定际上是拿了古丽扎的工资喝酒睡觉甚至玩女人,古丽扎下班回家还得做饭端水,侍候不好还得挨揍。被打成熊猫眼的古丽扎已开始工作了,我不禁捏了捏拳头,心想:真是岂有此理!

第二天,古丽扎就来上班了,我问翻译为何没在家多呆几天,翻译说这里的人就这样,人死了就完了,但生活还得过,她得养活三个孩子,肚子里的也快生了。

望着挺个大肚子,肩挑一家重担的古丽扎,真不知大家有何感想?玩弄别人又不负责任的中国男人、好吃懒做还穷凶极恶的吉国男人哪个更可恶?也许,忍辱受重的吉国女人也不止古丽扎一个吧!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