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的儿子,你怎么看那些厚脸皮的人
和珅的儿子,你怎么看那些厚脸皮的人?
一晃我已经成中年人了,哈哈……再一晃……哈哈……我就老了。大家好!我是半百,人生之路会碰到许多许多形形色色的人,当然也会有一些比较有性格特点的人。
你说怎么看那些厚脸皮的人,哈哈,这是可以是一个人的缺点,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优点,要看这种性格的人干的事,分析发生在什么情况下的厚睑皮行为。
如果他是一个活动参与者,现场活动规定每人参加一项游戏可拿一份奖品,他不听,一而再的参加,并要求按参加次数拿到奖品,这种叫也就是文化人说的小市民心理,厚着脸皮要便宜,影响活动规则,多数人会觉得,这种行为啊,这人为人做事有些欠妥。
如果他是一个销售人员,需要广交人脉,开拓市场营销,那么这种性格特点的人是有优势的,有道是一回生,二回熟。你脸皮不厚可不行,很清高,自尊心太强的人,上门受了一会冷落,就再也不敢上门推销了,那是干不下去的。当然靠死缠烂打也不行,用上你的产品,用上你的热情,用上你的诚信,我想这也是促成事业的通道。
看人看事都不能一概而论呢,这就是我个人的感想与观点。
形容和珅的词语?
当年,访清的英国使臣马格尔尼在见过和珅后,将和珅形容为“白皙英俊、举止潇洒、谈笑风生、有大国宰相风度”。
所谓相由心生,能得到如此称赞的和珅,成长环境自然不差。
和珅本名钮祜禄善保。
钮祜禄甄嬛大家都听过,皇帝巴巴儿给甄嬛加个满族姓氏,提高位份。可见钮祜禄姓氏的地位之高。
意外的是,和珅却是一位从底层爬上来的苦命孩子。
他出生在福建副都统常保家中,母亲产下弟弟和琳后难产去世。九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所幸家中一位偏房姨娘保护了兄弟俩,让他们免去了被赶出家门的厄运。
为什么在乾隆病重时不杀了纪晓岚篡位?
和珅不敢杀了嘉庆,也不可能有实力杀了嘉庆,而且他要篡位根本就不用杀了纪晓岚。
和珅的大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记,他从一个銮仪卫的侍卫,经过自己的奋斗最终成了内阁大学士,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臣,甚至于连皇帝都离不开他,以至于被人戏称为二皇帝。
不过和珅看上去位高权重,颇像一个把持朝政的权臣但是他并不是可以左右国家的人物因为他在皇帝眼中只不过是个奴才罢了。
清朝是中国皇权发展的顶峰,乾隆皇帝当了六十年皇帝,始终大权在握,从不肯放松手中的权力,他虽然年老,但是不糊涂,对于和珅他虽然重用,但是并没有放权给和珅。因此和珅始终是皇帝的代言人,丝毫不能自己做主。
同时和珅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势力,乾隆也不会允许他形成自己的和党,他的身边虽然有一批人跟随,但是这些人都是贪图和珅的权势,为了利益的人并不是死心塌地的死党,所以和珅一失势,这些人马上就一哄而散没有一个人帮他。
无权无人支持的和珅很容易被嘉庆收拾。
而和珅对自己的地位十分清楚,他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是皇帝给的,不管皇帝是谁,他都得罪不起,因此在乾隆宣布退位后,和珅第一个跑到嘉庆的府邸向嘉庆道喜,想以此立下拥戴的功劳。
这样卑躬屈膝的和珅怎么可能杀了嘉庆他根本就杀不了嘉庆,相反和珅始终被乾隆父子掌握,从飞黄腾达到一命呜呼,生死都无法脱离。
至于说纪晓岚,就算和珅真的篡位也不会杀了纪晓岚,因为纪晓岚根本不是重要的大臣,没有什么权力。
纪晓岚这个人很有才,主持编纂了四库全书,但是他并没有进入权力中枢,只是个边缘大臣。乾隆对纪晓岚只是看重他的才华和编纂四库全书需要,本身并不喜欢他,后来因为纪晓岚干预朝政曾经表示自己只不过是把纪晓岚这类人当做倡优来看待的。
在乾隆眼中地位如此低下的纪晓岚怎么可能会成为和珅的障碍,和珅就算篡为,纪晓岚也没什么用,杀了也不过是多此一举。
为什么和珅升官那么快?
和坤之所以在官场上如鱼得水,飞云直上,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家庭背景好。和坤属于典型的“官二代”。他是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英勇的祖辈们为他家挣得“三等轻车都尉”和"一等云骑尉"的世职。和坤的母亲是河道总督嘉谟的女儿,官二代出身的和坤无论人脉资源,还是起点都比普通人要高,自然也就更容易发迹些。
二是和坤长相俊美。长相是块敲门砖,无论男女都一样。史书记载和坤长的面如冠玉,眉清目秀,英气逼人。如此人见人爱之人,自然更容易得宠些,这也是他日后在仕途上飞黄腾达的"名片"。
三是和坤为人灵泛。这个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善于聪明伶俐,善于表现自己上。和坤成年后承袭了他家“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不久就入宫当差,成了皇帝身边最贴身的“警卫员”。三年后,他迎来了展现自我的机会。乾隆皇帝有一次因急事突然外出,仪仗队员却出了碴子,在慌乱中却找不到了“黄盖”,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好在就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和坤以大无畏的态势走向乾隆,说了这样一句话:“典守者都难逃其责”。乾隆皇帝好奇地看了看眼前这个“俊俏的侍卫,心中的怒气顿时消了一大半,于是问了他的出身等情况,和坤从容不迫地答了。乾隆皇帝点了点头,问道:“你参加过乡试吗?”和坤回答说:“考过一次。”乾隆皇帝又问:“你能把你在科举考试时的文章背下来吗?”于是和坤开始展自己的才华了,他流利地背诵起来,且声音洪亮,字字清晰,乾隆皇帝龙心大悦:“不错,是块状元的料!”随后乾隆皇帝给了和坤一个新的职务——总管仪仗。随后和坤开始发迹。
另一方面,和坤阳奉阴违,善于察颜观色。也正因为这样,"乖巧"的和坤很快掌握了乾隆皇帝“喜谀而恶直”的心理,于是他迎合圣意,尽做一些阿谀奉迎之能事。据悉,哪怕听到乾隆皇帝咳嗽一声,他都能立刻把痰盂送上……也正是因为这这样,他很快升迁为乾清门御前侍卫,兼满洲正蓝旗副都统开始,随后任户部右侍郎,接着入军机处办事,不久又升为内务府总管大臣,兼任镶黄旗副都统,总之,他 “恩礼日隆”,名冠朝列。乾隆皇帝甚至把最心爱的和孝公主许配给了和坤的长子丰绅殷德,从此乾隆皇帝与和坤结成了 “儿女亲家”。
四是和坤功于心计。和坤为了敛财,利用主管政府和皇家财政、物资的大权,打了着皇帝的金字招牌,大肆向各级官吏、富商要钱、要物,从中弁利。同时,和坤培养了一大批亲信和党羽,他利用职权之便,把一些有实权、好捞钱的差事分配给亲信和党羽们去做,亲信和党羽们捞到好处后,自然少不了和坤的份。
另外,他还利用发放高利贷,进行盘剥,收取高额利息。同时他从事工商业活动,他家经营的商铺、厂矿范围颇广,只要能赚钱几乎什么都干。这样多管齐下,和坤不但在官场上平步青云,大红大紫,而且敛聚了无数财产,便成了史上第一贪。
和珅的儿子为何叫丰绅殷德?
这个问题乍看有点搞笑,我反问一句,和珅的儿子为什么就不能叫丰绅殷德呢?
有人可能要说了,和珅姓“和”,他的儿子应该也姓“和”,怎么复姓“丰绅”呢?
其实和珅不姓和,而是姓“钮钴禄氏”,原名善保。
和珅是满族旗人,满族人的姓和汉族姓不一样,比如慈禧也是满族人,她姓“叶赫那拉”。
和珅这个名字是他的两位恩师吴省钦、吴省兰为他起的,“珅”是一种玉,“和珅”就是和田玉的意思,代表稀少、珍贵、罕有。
和珅以后的行为确实世间罕有。他倚仗乾隆皇帝的宠爱,贪污清政府白银8亿~11亿两,相当于大清15年的财政收入总和。
乾隆死后仅半月,被其子嘉庆抄家赐死。这才有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一说。
<和珅自尽>
和珅原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就是丰绅殷德,二儿子很小就夭折了。如此看来丰绅殷德是千顷地里一棵苗。
和珅把唯一的儿子当成宝贝,除了稀缺性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丰绅殷德长得与和珅一样帅气和潇洒。
亲们不要被电视剧误导,和珅年轻时长得一表人才,根本不像王刚扮演的那样老丑。否则和珅也做不了乾隆的贴身侍卫。
儿子继承了他的基因——帅的掉渣。(如图)
<丰绅殷德>
在丰绅殷德5岁的时候,有一次和珅带他进宫,乾隆看到和珅的儿子长得挺秀气,和小孩一拉话,乾隆大吃一惊,和珅的儿子真是一个小大人,说出的话头头是道。
乾隆感叹道:“有其父必有其子也”。
乾隆喜出望外,想了想,对和珅说:“这孩子前途无量,我赐他一个名字,就叫丰绅殷德吧。”
和珅和儿子急忙跪倒磕头道:“谢主隆恩”。
乾隆高兴的解释道:“丰绅在满语中是福裕的意思,连起来就是多福多德的意思。”
乾隆为何对和珅的儿子如此上心呢?原来乾隆有了私心,想把自己小女儿十公主嫁给和珅的儿子,十公主比丰绅殷德大半个月,年龄很般配。
<十公主>
十公主就是历史上的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60岁时和惇妃汪氏所生。
乾隆老来得女,视如掌上明珠。他曾对女儿说:“如果你是一个儿子,将来你就是皇太子”。
假如十公主是男孩,以后就没嘉庆皇帝什么事了。
和珅巴不得攀龙附凤,从这后经常带儿子去乾隆家中串门,乾隆把丰绅殷德当成了准驸马看待。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乾隆为女儿和丰绅殷德举办了豪华婚礼,场面之隆重,嫁妆之丰厚前所未有,规模超过了任何一个公主出嫁时。
乾隆可比和珅有钱,和珅拿的彩礼比不上乾隆花费的十分之一,这就是典型的公主下嫁和倒陪送。
这一年公主和驸马都是15岁,可谓一对金童玉女,谁看到都喜欢的不得了。
<丰绅殷德和十公主>
结婚后,固伦公主就发现公爹有贪赃枉法的现象,她认为这会给家庭带来不幸,曾劝过公爹应该及时收手,不要肆无忌惮,但和珅听不进去。
据《啸亭续录》记载:"公主尝对丰绅殷德言:"汝翁爱皇父厚德,毫无报称,惟有见有日彰,吾代为汝忧。他日恐身家不保,吾必遭汝累矣。从后面和珅被杀来看,不得不佩服公主的高瞻远瞩和洞察一切的眼光。
二人结婚后生了一个儿子,夫妻很高兴,十公主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儿子的身上,丰绅殷德常常去外地视察民情,此时丰绅殷德的官职是正黄旗护军统领。
然而天不作美,不知什么原因,幼子不幸夭折,丰绅殷德听到噩耗后悲痛欲绝。
<丰绅殷德和公主>
夫妻二人始终不能走出阴霾,更为不幸的是,公主从此后再没有怀上孩子,这对于如此年轻的二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依我看来这是老天爷报应和珅,谁叫他不积阴德祸害百姓,祸害国家呢!
公主对自己不能生育很内疚,毕竟古代看重传宗接代这件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公主是一个善解人意,宽宏大量之人,她劝丈夫纳妾,经过三番五次的规劝,丰绅殷德这才纳了一个小妾。然后为他生个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转眼十年过去了,嘉庆四年(1799年),公主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在乾隆死后半个月,公爹被哥哥嘉庆关押起来,罪名是贪污腐败,聚敛不法财富,明显和收入不符。
公主苦苦哀求哥哥放过驸马和公爹,讲真嘉庆很喜欢这个妹妹,当初老爸把妹妹嫁给和珅儿子时,哥哥极力反对,但最终无效,嘉庆为此三天没吃东西,以示抗议。
嘉庆早就看和珅不顺眼。
<丰绅殷德和固伦公主>
嘉庆看在妹妹面子上,改斩立决为赐死和珅,不追究其他人的责任。
本来和珅犯的是灭门之罪,由于公主的求情,只处罚了和珅一人。
和珅临死前在儿媳妇面前长跪不起,哭着说“钮祜禄氏能保住一脉相承,实公主之力也”。
嘉庆看在妹妹的面子上,不但赦免了丰绅殷德,还让他仍旧享受伯爵的封号待遇。之后又把和珅用不义之财盖的富丽堂皇的“和府”分成两半,一半归还十公主和丰绅殷德,另一半儿赏给了同母的弟弟庆郡王永璘。
嘉庆十五年(1810年)五月,丰绅殷德不幸去世,年仅36岁。
道光三年(1823年),固伦公主去世,终年49岁。
文/秉烛读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