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师结局,手机上有哪些可以联机的好游戏呢

2023-06-13 18:30:06 91阅读

机械师结局,手机上有哪些可以联机的好游戏呢?

可以联机的手游其实不在少数,小球球这就给各位推荐几个十分不错的,大家闲暇时一起玩玩可以说也是相当棒了。(吃鸡,王者,我的世界这个开黑三件套就不用多介绍了吧)

传送门骑士

一款高清版的RPG沙盒手游,游戏虽是沙盒像素,但通过高清材质处理显得非常细腻,游戏的理念就是通过不停的传送,去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每一次传送你到的地方都不尽相同。

机械师结局,手机上有哪些可以联机的好游戏呢

而这个游戏你和朋友联机,收获的快乐绝不止1+1=2那么简单,一起打怪刷BOOS,一起建造家园,一起在一个开放的沙盒世界冒险,想想都让人觉得心之向往。

元气骑士

有什么能比和好朋友一起闯地牢更快乐的事吗?

元气骑士的Rougelike玩法,随机地图的产生,使得游戏充满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而这种游戏,组上队友一起,才是真正的将游戏性发挥到极致。

各种奇妙的配合,各种神奇的打法,玩这类游戏,两个人和一个人完全是两种概念。

混沌与秩序

手机版神作!

嗯,那个网易出的什么光明大陆,那是什么鬼,和混沌与秩序相比,基本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东西。

如果手机游戏里谁最接近《魔兽世界》,显然就是《混沌与秩序》了。

游戏世界观大气,装备元素丰富,职业设计合理,基本上没什么槽点,如果有基友,一起在这片大陆去冒险,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狂野飙车8

狂野飙车9出来了,但是目前来看狂飙8要更成熟些,如果你和你的小伙伴都喜欢竞速类的游戏,那么球球则强烈建议你们可以尝试一下狂飙8,感受一次速度与激情的快感。

缺点就是加速器得自己备好。

上面这几个,都是小球球精挑细选给各位推荐的,放心绝无雷点,全是经典,游戏性都挺不错的,喜欢的可以叫上基友一起开开黑啦。

关注小球球,为你带来最良心的游戏。

有哪些好玩的不联网的手机游戏?

不用联网的游戏实在太多了,我在偷星猫里看到有个单机游戏推荐专题觉得有几个很不错,你可以试试。

1.月圆之夜

月圆之夜,独立单机卡牌游戏,没有强制性的新手引导,不用联网和刷图,没有十连抽。剧情将在卡牌战斗中演绎,每个NPC、BOSS都被赋予了使命与性情,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结局。

2.我的世界

偷星猫里有最新版本的,这个是沙盒策略经营类游戏。

该游戏让每一个玩家在三维空间中自由地创造和破坏不同种类的方块,玩家在游戏中的形象可以在单人或多人模式中通过摧毁或创造方块以创造精妙绝伦的建筑物和艺术,或者收集物品探索地图以完成游戏的主线。

3.机械迷城

单机解谜类游戏,是一款以独特的手绘风格著称的冒险解谜类游戏,被称为游戏里艺术的巅峰,游戏使用适合的音乐让玩家融入游戏当中,让玩家有不一般的体验。

最近有什么电影看?

最近的上映的电影也不少,推荐如下

1,《倩女幽魂之人间道》

电影剧情基本照搬张国荣、王祖贤版,剧情有保障不是很脑残,有创新但不是把观众当傻子一样。台词加了些时尚元素。选的角色很成功,不是老戏骨就是颜值在线,我说的是女角色,演双双那个美女就不错。特效玩的不错,值5毛以上。

2《误杀》

这部剧是翻拍印度剧,但有很大不同,主角结局就不同,很有中国特色。剧情改编也更符合国人胃口,难得一部良心剧。肖央老师不在是老男孩,而是一个演员。

3《大赢家》和《受益人》

都是不错的国产电影,走心,虽然剧情方面平淡了点,看开头就知道结局。但大鹏演技和柳岩的颜值值得观看,你当初的《煎饼侠》强。

4《深海异兽》《隐形人》

猜不到结局的欧美电影,质量上乘,剧情转折不断,特效不错。

1917的一镜到底是怎么拍的?

有人欢喜有人失意。 马丁老爷子全程陪跑,而此前在奥斯卡前哨一路披荆斩棘,被看好的大热门《1917》则与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失之交臂。 当然,亚洲电影能被欧美主流电影话语体系认可确实不易,《寄生虫》也在类型化、艺术与商业的平衡、故事价值观上都做到了极致。但今年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如《1917》《爱尔兰人》等确实同为顶级作品,我们今天要说的便是《1917》。

在今年入围影片中,《1917》是一部较为特殊的影片,以长镜头创作战争题材,尤其是聚焦一战,这在过往战争片中是极为罕见的。此外,不管是以小人物视角传达出的反战主旨,还是技术实验下对沉浸式视听的新探索,这部被誉为21世纪最美的战争片,自然有着它独特的迷人之处。

小人物视角下的反战主题 《1917》的故事其实很简单。1917年一战期间,德军从战场撤退到兴登堡防线后,长期与德军僵持的前线英军准备进攻兴登堡防线,消灭对手,但他们并不知这是德军的陷阱。关键时刻,两名士兵被派往生死前线传达“停止进攻”的命令,他们要越过敌人锋线和战壕拯救1600名战士的生命,时间只有8个小时。

这个故事是导演萨姆·门德斯以经历过一战的祖父讲述的故事为灵感创作的,不过并非来源于他祖父的亲身经历。和《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一样,《1917》选择了以战争中的小人物切入,以两位16岁的少年将观众代入战争。 相比于《血战钢锯岭》中主角的圣人光环(虽然改编自真实故事),《1917》中的士兵或许更真实。两位少年沿途遇到的士兵,他们只能靠烟、酒及恶搞笑话、吐槽德国人来打发时间,似乎只有这种疲态能让他们忘记战争的创伤,而另一些即将面临战役的士兵,聚集在林间听着归乡的民谣,眼神里却尽是迷惘、悲伤、无望。

影片中,主人公之一斯科菲尔德前半程显然带着对任务的抗拒和抱怨,质疑同伴布雷克为什么要挑上自己,厌战的他,对于荣誉的态度也很是冷漠,可以直接把勋章换酒喝。直到布雷克牺牲,那份拯救同胞的信念才让斯科菲尔德一往无前,顶着枪林弹雨前行、与敌人肉搏、以超强的意念去传达命令。

但这并不影响影片对一战荒诞性的控诉。两位少年以命相博最终完成了任务,但正如接受命令的麦肯锡上校所言:“他们今天派士兵来让我们停止攻势,很快又会再派一两个来告诉我们黎明发起冲锋,这场战争唯一的结束方式,就是最后一个人死掉。”

据悉,《1917》中还有一个被删掉的场景:将军在向两名士兵派发完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便开始铺上桌布享用下午茶。 《1917》中,战争的残酷一览无余。无人区的死亡沼泽里遍布已经腐烂的尸体,落英缤纷的河流里同样人尸漂浮;原本世外桃源般的小镇被炸成了断壁残垣,火光将黎明前照耀得亮如白昼,恐怖气息蔓延;仍未断奶的婴儿只能被藏在五斗柜的抽屉里;对敌军怀有仁慈之心的士兵,转瞬却被反杀……

但《1917》同样也在呼唤柔情。因为哥哥在前线性命攸关,布雷克在执行任务的途中多了一丝超越稚气性格的英勇;斯科菲尔德将自己的食物和牛奶全部留给了饥饿的法国女人和她的婴儿;在性命结束的最后一刻,布雷克将家人的照片死死捂在胸口前;完成任务和队友的嘱托后,斯科菲尔德倚树休憩,阳光撒在他的脸上,也照亮了相片背后的一行字:“come back to us”。

技术实验的得与失当然,资深影迷对好莱坞的战争片都如数家珍,此次《1917》与《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等虽是同样的小人物视角,但其以“一镜到底”的独特视听圈粉了一众影迷。可以说,《1917》称得上是一部技术流影片,有过多年话剧导演经历的萨姆·门德斯努力将话剧上一气呵成的经验投入到了这部影片中。 相比于蒙太奇,长镜头这种表现手法的优势便在于它所记录的时空是连续的,是实际的时空,所表现的事态进展也是连续的,而创作者主观干预的减少,也让故事更具真实性。但长镜头往往需要花费更大的成本和代价,此次《1917》拍摄时,不仅是置景上超远距离的战壕搭建和与演员同步的镜头调度极具难度,而且因必须顺时序拍摄,一旦天气发生变化,剧组只能停工先进行彩排。

其实,和《鸟人》是由10多个长镜头无缝衔接而成一样,《1917》也是伪一镜到底,仔细观察便可发现影片中有多处剪辑痕迹,只是“伪装”的很巧妙。相比于不少长镜头是为炫技所用,《1917》的一镜到底是为服务故事存在的,因为导演想呈现的是让摄影机跟着两位主角步伐前行,带来“创造现实”的沉浸式体验。

观众观看《1917》时,就像是在观战一场通关游戏,和主角同一视角去体验他们任务途中的“关卡”。因为长镜头的非跳跃性叙事,等量已知信息让观众和主角一样不具备“上帝视角”,所以情绪上便会和主角绑在一起,跟随他们体验纯粹的迷惘、恐惧、绝望、解脱,这种强代入感和未知性,以及时间流逝的真实性,也是影片虽故事简单,但紧张感从未消退的主因。 但是,一镜到底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1917》。顺时序拍摄决定了影片中的大多数角色都不会重复出现,如开局的将军、废墟中如圣母般的女人、最终接受命令的上校等,他们本身都存在很大的挖掘空间,但最终却都成了NPC角色,不够有血有肉。此外,为了时空的连贯性,导演不得不将一些镜头消耗在路上,这稍微有点“资源浪费”。

此外,《1917》的故事设定本身也存在很大限制。“必须在八小时内完成使命”注定它没有《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等影片更有角色塑造空间和叙事张力,不会出现显而易见的高潮。因此,打破常规场面调度下,一镜到底带来的沉浸式体验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这些缺点。 因为技术难度,一镜到底的影片在全球范围内数量并不多,因此观众对常见的蒙太奇拍摄手法更为亲切,而一镜到底多数时间都伴随着争议,《鸟人》和《1917》皆是如此。不过,《1917》这种“虚拟现实”下的后现代影像,这种更接近“电子游戏”的介质,其实也是对传统战争片宏大叙事的解构,导演希望能通过这种新形式让更多年轻人来观看历史片。

为什么印度人选择了法国阵风?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这确实是一个好问题。

毕竟当时苏35给的价钱是八千万美元,而法国的阵风开出的价格高达两亿美元,一架阵风都快顶上三架苏—35。

光这个价格,一般人要是选择,肯定得选择价格便宜的苏35,这么昂贵的阵风多少也得琢磨一下才成。

所以不论怎么看,印度这买卖做得有点亏。

要是按照一般角度来说这件事,印度既然肯买下阵风,估计是印度感觉苏—35要比阵风差老大一截,不然印度凭什么花费这么的代价购买阵风呢?

那么事实是这样吗?

绝对不是,这里边还有很多其他的政治原因。

所以接下来,就围绕这个原因来说道说道。

印度购买阵风的背景。

话说购买阵风这件事,其实早在2007年八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毕竟印度一直以来,都在打造一个梦想,立足南亚,将身边的印度洋控制在手中,从而实现成为一流国家的夙愿。

所以印度也就从过去的被动防御策略,开始走先发制人的惩戒威慑的路子,寄希望能够打赢在核威慑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而且可以将这种局部战争的作战范围,从南亚延伸到整个亚太地区。

印度的这个想法是公开的,可以查相关资料。

那么这些构想,在2010年的时候,印度就推出了一个叫做联合作战的说法。

整个联合作战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地说,就是强调以后新的陆海空三军作战条例,必须进行升级,将原本的作战条例升级成为区域外作战能力。

这种变化,就必须迎合现代作战的需求。

而现代化的作战,已经开始体现出制空权的重要性。

一旦在战场上失去了制空权,那么失败的一方可以按照秒来计算最终的结局了。

回头可以参考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等等。

所以这个学说就特别地强调了飞机在以后作战的能力,那么事情到这里,这就反过来催促印度一定要建设出一个强大的空军作战力量。

那么在这个背景下,印度就要开始对他们使用的战斗机进行一个升级换代了。

于是印度的国防部,就在这一年,发起了一个叫做“中型多功能战斗机”的招标项目。

这个可以理解,印度本身的工业实力比较差,所以自己的军工的生产能力是不怎么样的,这让让印度的武装部队,长久以来一直需要进口。

所以印度绝对是军贸市场上最大的一个客户。

于是在招标项目发出之后,当时就来一堆军火销售商。

这其中不仅有法国的阵风,还有美国波音公司的F/A—18E/F,以及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16,当然了印度军火交易的老熟人俄罗斯也在其中,拿出了他们的苏35,甚至是瑞典的鹰狮,还有欧洲战斗机公司的台风。

从这个招标项目中,最终胜出的是法国的阵风。

那么问题来了,印度为什么就看上了阵风。

先把性能放一边,毕竟胆敢来招标,面对其他优秀战斗机,拿出得太差,也出不了手。

所以就从另外的角度来说说这件事。

印度之所以购买阵风,单从军事角度来讲,其中最为主要的一个原因,阵风在之前的几场实战中的表现可圈可点。

比如在利比亚战场,马里战场,以及伊拉克战场上,阵风实施空中巡逻,实施精确打击等等一系列的任务中,都经受住了实战的考验,

老话说得好,实践出真知吗?既然有样本,怎么也好说。

所以这一点就成为了,阵风的一大亮点。

再有就是法国不仅出售给印度阵风战斗机,甚至还会将技术进行转让。

技术转让啊,这个诱惑力可就大很多了。

长久以来,印度一直想要武器国产化,但基于本身的工业实力,以及高端技术的问题,还是比较差的,做得并不是很好。

那么在购买了阵风的同时,印度还能白获得技术,光冲这一点来说,对于印度这简直是天上掉下了馅饼一样。

反观其他国家在这方面,就完全不一样了,有那么点扣扣索索,捂口袋的意思。

比如在参与竞标中的美国,美国的想法很简单,在他们的军事装备领域中一直就有一个说法,要保持他们的军备领先全世界十五到二十年的时间。

这样才能保持他们的军事霸权。

所以美国对于技术转让这件事,总体来说是相当保守的。

再看台风战斗机,这架战斗机并不是一个国家生产,它包括了英国,德国,意大利以及西班牙,四个国家联合生产的。

那么人员一多,对于一个问题的处理,都会按照自己国家的利益,以及所占的政治立场来考虑问题的。

这一考虑,必然会变成扯皮,一旦开始扯皮了,很有可能招标都结束了,这个技术转让问题,也不会出现什么结果。

而技术转让对于阵风来说,购买阵风,可以搭上技术转让,就没有什么限制了,一个国家说了算就成,而且法国对于技术保护就没有太多的想法。

所以印度对口法国购买阵风这件事的分量就加重了不少。

在有一个原因,就是印度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就一直使用着法国的幻影2000战斗机。

比如,当时印度有六百五十多架飞机,其中的幻影2000战斗机,算是比较先进的战斗机。

最让印度心动的是,幻影2000战斗机和阵风都是一个公司生产,都是达索公司的产品。

所以引进阵风,对于印度的飞行员来说,磨合什么的没有太多的困难,很快就能上手。

就算是引进之后,对于目前印度的空军基地里各种设施的改动不会太大。

而且因为有幻影2000的珠玉在前,地勤人员对即将到来的阵风,在维护和修理上,也会节省一笔开支。

也就是说,印度可以在这方面剩下一部分经费。

而且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到印度发布举办招标项目的这段时间,印度在使用幻影2000的过程中,对于法国的一些技术,他们还是有一些底蕴的。

所以接下阵风的技术,印度还是能够吃得下。

以上原因,算是印度购买阵风的一个军事方面的原因。

接下来在说说其他原因。

怎么说呢?国际关系,其实就和邻里之间的关系一样,你对我好一点,那么我必然也会对你好一点。

这是一个最为基本的交换条件。

而印度本身就是一个军购大国,不能说年年对外军购,但隔段时间就要进行一次,每次消耗的经费也是巨大的。

这对于任何一个出售军火的国家,都是一个巨大的蛋糕。

所以印度就拿他们的军购,作为一个发展对外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筹码。

比如印度不仅向俄罗斯购买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母,回头又向美国购买巡逻机,武装直升机等等。

这其实是在向这两个国家示好的同时,也是在巩固彼此之间的政治关系。

那么法国在这里又有什么政治优势呢?

法国的影响力是不如美国,但别忘记了法国可是传统的世界强国,虽然现在不如过去,影响力还是不错的。

要知道全世界五常中,法国就是其中一家。

而印度这些年来,千方百计地想要入常,每次都差那么临门一脚。

所以在印度看来,法国的态度对于印度来说是很重要的,那么在这一点上,给阵风再加一分,也是难免的。

在这一点,还应该补充一下,印度长久以来和巴基斯坦是不对付的。

而巴基斯坦恰好也是购买法国武器的国家,什么飞鱼反舰导弹,魔术空对空导弹,当然巴基斯坦也有幻影2000等等。

面对这种情况,印度购买了法国的阵风,至少在态度上法国也应该有一个表示。

所以在2010年的时候,巴基斯坦想要购买JF—17雷电战斗机的一些个设备,就被法国的武器出口监督委员会给拒绝了。

而这件事,在当时很多的看法,都是认为,法国在向印度示好,以期在后边的招标中,获得一点好感度。

那么法国为什么这么做呢?

原因其实已经说过了,印度长久以来对进口的军火依赖程度很高的,是军火交易中的大客户。

法国不仅仅是想拿下这笔军购大单,同时也想加深一下印度军贸对法国的依赖程度。

要知道一套军事装备体系的建立,是需要大笔经费去养的,最终养出来的这套体系,就会完全契合法国的军备。

而这套体系自然而然地会排斥其他国家的体系。

那么到时候,想要推开法国的军备,换一个供货商,这就不好办了。

到时候,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换一批飞机这么简单,而是包括维护的地勤设备,人员知识的重新培训等等,全部都要换上一茬。

这里边的经费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一般的国家还真就拿不动。

再说,目前飞机不仅仅是一件武器那么简单,它还会嵌入一套完整的系统。

到时候换飞机的同时,这套系统都的全部换掉,不然相互不兼容就要出大问题了。

所以对于法国来说,他们不仅仅是看中了这一次的军购,还看重了以后的军购。

说道这里,还得说说,印度和法国之间的一个互动。

其实为了促成双方的达成阵风的最后交易,在2006年的时候,法国和印度就签署了《防务合作协定》。

这个《防务合作协定》进一步地加深了印度和法国之间的军事互动,所以早在2006年的时候,法国就已经开始了对印度的人员培训,甚至是军事科技的交流。

甚至到了2010年底的时候,法国总统还对印度进行了访问。

一说访问,双方之间的交流必然会有,那么这种交流的重点就被放在了印度购买战斗机上了,甚至双方还对核能的合作也做了一定程度的交流。

说道核能,就有点意思。

印度也是可以制作原子弹的,但他的当量只是十万当量以下的。

当年我们造出了原子弹,印度感觉自己也能,甚至表示多少个月就可以造出来。

结果弄了很长时间都不行。

最后依靠很多国家的帮助,这才造出来的,这里面包括提供的原料的,也有提供各种技术的。

所以说,印度对于技术这方面的需求是相当迫切的。

话就说道这里,接着说。

那么法国总统过去都在忙乎军购的事情,其他法国政要也就不能闲着。

于是在2011年一月份的是,法国的总参谋长也去了印度,和印度的海陆空三军的参谋长之间进行了会晤。

这一年的五月份,法国的国防部长也去访问 了印度,这一次着重说了出售潜艇的事。

于是在2012年的四月份,印度的空军参谋长就去了法国,开始对阵风战斗机进行了试飞。

其实法国为了推动对印度的军贸,真下了不少功夫。

直到2016年的一月份,这才达成了战机购买协议,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卫星发射,核能开发,经贸合作等等,前前后后十二个合作项目。

所以就这么一个阵风战斗机的购买项目,其实牵扯着很多东西。

那么在战斗机性能差不多的情况下,当然要选择实惠更多的才对。

法国和印度之间的合作加深

怎么说呢?自从进入到这个世纪,法国和印度之间的交流不仅频繁,还在进一步的加深。

比如在2009年的时候,法国对印度的投资高达六十亿欧元,到了2010年的时候,就超过了七十亿欧元,而到了2014年的时候,这种投资就一件突破了一百亿欧元。

到目前2016年为止,法国在印度建立的企业一件超过了七百家。

现在印度的银行业,医药业,零售业都有法国的公司。

2016年法国总统访问印度的时候,还表示,要在以后的五年时间内,对印度的工业进行投资,投资的额度要高达一百亿美元。

所以说啊,两亿美元一架的阵风,在其他方面可要八千万美元的苏35要好很多的。

这可不是技术上的原因。

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的话,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