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什么是三线建设
中国三线建设,什么是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包括大三线和小三线建设。
大三线建设是国国家战略后方基地的建设,是三线建设的主要部分,建设内容是建立以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为主体,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的中国国家战略后方基地的建设,三线建设的主要部分燃料动力和农业、轻工业在内的国家战略后方基地。
小三线建设是指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战略后方地区建立以迫击炮、火箭筒、无坐力炮、步枪、机枪、冲锋枪及其弹药和地雷、手榴弹等轻武器生产厂为主,包括为武器配套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信等在内的地区后方基地
三线建设的教育意义?
三线建设极大改变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结构,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强力作用下,一个崭新的西部拔地而起,极大改变了西部地区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文化水平,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全国各民族团结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线厂退休职工待遇?
1.
凡在三线艰苦地区三类区(高寒、高原、沙漠戈壁、深山峡谷地区)工作累计满20年的职工,退休金标准提高10%;在一类区(无城镇依托、交通不便的偏僻地区),二类区(远离城镇和交通干线的穷困山区)工作累计满20年的职工、退休金标准提高5%。但提高后的退休金总额,不得超过本人的原标准工资。
2.
享有艰苦地区事业津贴的职工,事业津贴可同地区生活补贴费一样,对离休的,包括在原工资内发给;对退休的,作为计算退休费的基数。
攀枝花三线建设观后感?
攀枝花的三线博物馆参观后,感想很深,我们的前辈们为了国家和子孙后代,献出了青春和热血,把一个不毛之地建设成今天的繁华都市,让我们的后代生活在美好的环境里,我们今天的美好家园都是我们无数前辈们给我们建设的,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三线铁路建设是哪一年开始?
1965年三线建设出现两次建设高潮。1965年和1966年间,国家集中了大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西南为重点,以铁路、冶金和国防工业为骨干,形成三线建设的第一次高潮。1969年至1972年,是第二个高潮。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三线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投资。各地区建设全面铺开,各行各业齐头并进,在不长时间里,初步建成了以重工业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战略后方基地。1973年,国际局势缓和,中国经济发展由备战型经济逐步转向正常的经济建设轨道,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基本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