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尽归司马懿,三国后司马懿建立了什么国家
三国尽归司马懿,三国后司马懿建立了什么国家?
1、三国时期司马懿并没有建王称帝,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建立的是西晋王朝,国号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2、历史背景:曹魏后期,政治日益腐败,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与此同时,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以曹爽为首和以司马懿为首的两个集团的对立和斗争。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曹爽等陪同曹芳出洛阳城南拜谒魏明帝陵,司马懿乘机在洛阳发动政变,夺取了朝中大权。
3、三国末期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司马懿与二子司马师、司马昭都是权倾一时的权臣。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新政权,建国号为晋, 定都于洛阳,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公元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
4、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传四帝 ,国祚五十一年。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为了区别于东晋,史称西晋,两晋又被称为司马晋。
5、经历的帝王:公元266-公元290,武帝司马炎。公元290-公元306,惠帝司马衷。公元307-公元311,怀帝司马炽。公元311-公元316,愍帝司马邺。
三国归晋后司马家统一了多少年?
三国归晋后司马家统一了一百五十五年,之后进入南北朝。
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司马懿为什么不下令进城拿下诸葛亮?
感谢邀请。
诸葛亮一出空城计吓得司马懿率军而逃,这样的桥段也就罗贯中老人家写的出来,为捧诸葛亮也是没谁了,移花接木的技术一流,且不论空城计到底是谁的杰作,难道司马懿不会派几拨人打探一番?司马懿没有这么做,反而是听完诸葛亮的琴声后退兵了,这才是重点,下面不妨一起分析下。
司马懿看到了什么?“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出自《三国演义》第九五回,这是司马懿看到的,大开城门,诸葛亮在城楼上抚琴,这西城到底有多大?是什么地方?据相关史料记载,应该为古秦州(今甘肃天水)附近,显然没有九州任何一州大,人家司马懿攻打东吴一国才用了多少兵力,一个西城才多少人?《资治通鉴》(节选)亮进退无所据,乃拔西县千余家回汉中。
司马懿复带四十万雄兵直抵西城。看到问题所在了吗?40万会惧怕你千人?也许会较真说司马懿就是不知道真实情况,所以才被吓跑的,无稽之谈,司马懿可不是那种酒囊饭袋,计谋与胆识俱佳,他不会先驻扎,派伺候查探再做打算?在司马懿看来面对的就是座弹丸之地,弹指间即可攻破,那为什么没有做?
司马懿听到了什么?细听琴声,安闲怡静,始终不乱,恐是诱敌之计,不敢进城,竟退兵四十余里。这是描写司马懿听到诸葛亮的琴声后的反应,是不是很有疑惑?
如果是司马懿从琴声的稳定判断诸葛亮在西城有重兵埋伏,竟退兵四十余里。又有什么用?如果司马懿从琴声听出是规劝的暗示音符,凭借他的多疑性格会不派兵打探?如果是司马懿听出了诸葛亮其中暗示,退兵四十里是他们的“秘密”,反而可以说明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这是基于他听到与看到的,诸葛亮此举为“攻心计”,告诉司马懿自扫门前雪,自己的存在对于司马懿还是有好处的。司马懿为何退兵?那就是他听懂了诸葛亮的琴声,来看看司马懿此时的局面,知道如果拿下诸葛亮,则曹魏顺利推进西蜀便指日可待,可是自己的处境便尴尬了,因为他惧怕四个字“位极人臣”,这点在司马懿的临终遗言“吾事魏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尝怀恐惧。吾死之后,汝二人善理国政,辅帝平九州,慎之!慎之!”看来他早就看出了自己的处境,留着诸葛亮互相牵制还有价值,但是又不能太明显,于是就退兵四十里,可以让诸葛亮安然脱身,自己也可以找理由再找补回来,把这个慌给圆上,司马懿的心计由此也可以窥一斑见全貌了。
三国群英传2司马懿出现的时间?
三国群英传2的司马懿出现的时间是196年,司马懿武力63,智力99,武技天地无用,是谋略武将。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208年,强行辟为文学掾。曹操封魏王后,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
三国演义写了司马懿多少回?
《三国演义》我统计的是写了司马懿21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