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什么和技术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什么和技术?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根本保证。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既是各个朝代和国家稳定的根源,也是各个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个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说起中华民族精神,人们一般都会想到爱国主义。从屈原、岳飞到抗日战争的英雄等都是广义的爱国主义者。爱国主义无疑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但它并不为中华民族所独有。事实上,美国和欧洲的国家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甚至极端化为一种白人中心主义。人们之所以将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特征,是因为十九世纪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外来民族的欺凌、压迫和剥削,而需要以爱国主义来凝聚人心,努力奋斗而获得民族解放。
除了爱国主义外,人们还认为勤劳、勇敢,热爱和平、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等是中华民族精神各种具体的表现。在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的确显现了这些美德。但也必须承认,世界上其他优秀的民族也拥有这些美德。这就是说,它们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本性,而是人类文明所共有的属性,甚至可以说是普遍人性。
因此我们必须揭示出中华民族与世界其它民族不同的精神。但何处可以寻找到它呢?民族精神不仅表现在其一般的日常生活和伟大的历史事件,而且表现为其智慧,并主要包含在文学艺术、哲学和宗教等形态之中。
其实,西方的民族精神也就是西方的智慧。古希腊的智慧结晶为《荷马史诗》,它要人成为英雄。所谓英雄具有如下美德: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中世纪的智慧表达于《新约全书》,它要人成为圣人。作为圣人的美德就是:信仰、希望和博爱。近代的智慧见于卢梭等人的著作,它要人成为公民,也就是自由人。一个公民的基本美德为:自由、平等、博爱。这些不同时代的智慧铸造了西方人的民族精神。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拥有其独特的智慧。中国的智慧主要表现在儒道禅(佛)的思想当中。儒家主要是主张仁爱天下。它要人如同爱自己的亲人一样而爱天下大众,因此就有“四海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之类的箴言。仁义道德成为了中国人做人的基本规范。与儒家不同,道家强调道法自然。它认为文明压抑了人的天性,因此希望回归自然,让人性得到自由成长。作为外来的文化,佛教在中国却生根、开花和结果。佛教宣扬的悲智双运就是要求人们通过心灵的觉悟获得慈悲和智慧。大乘佛教所具有的菩萨情怀不仅渡己,而且渡人。唐宋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都行走在儒道禅(佛)之间,他们的思想也影响了一般大众的生活、思考和言说,从而陶冶中华民族的气质、性格和精神。因此可以说,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就是儒家的仁爱天下、道家的道法自然和佛家的悲智双运。这使中华民族不仅不同于西方民族,也不同于东方的其他民族。
毫无疑问,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传统也影响了每一个当代的中国人。对它任何简单的否定或者肯定都是无济于事的,关键在于如何批判地对待中华民族精神。所谓批判就是区分,也就是说要判别出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从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才是真正的发扬传统。在发扬传统的同时,也应该面向世界。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主要是西方文明)的交融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历史命运,因此我们必须学习和借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而丰富自己。但这一切不过是一种准备。我们的目的是建立新的中华民族精神。它既是中国的,又是现代的。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身在故土还是异国他乡,每当听到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刻,深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升,不知有多少人为此而流下激动的热泪。就像看到“神州五号”飞向太空,看到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国女排二十年后重新登上奥运冠军领奖台时一样,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泪水再也无法忍住。
这仅仅是平凡的泪花吗?不!她是一种化身,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的精神力量的化身,她有一个崇高而伟大、流芳百世传颂万年的名字——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所折射出的底蕴和更深一层的内涵则是纯真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战歌。今天,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崇高理想,是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在我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精神从来就是动员和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每一个真正的炎黄子孙所应有的骨气和胆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人民对自己祖国的感情时刻蕴含在心底,如同与父母家人的感情一样,永远割不断。这种真挚的感情使多少海外游子常常心怀一腔乡愁,盼望落叶归根;这种感情又使多少身在祖国的人们,深感热土难离。一代伟人邓小平对祖国怀有一腔朴素而深厚的感情,他一生“三落三起”,在蒙受冤屈时,从不怨天尤人、心灰意冷,而是沉着坚韧,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和热爱。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此乃炎黄子孙之铁骨柔肠!
爱国是中国人发自心底的激情,又是心中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植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那种不甘耻辱、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精神。“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革命烈士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视死如归。是无数夏明翰式的共产党员用血肉之躯把我们多难的民族拖出了地狱;无数优秀中华学子,身在异国他乡刻苦钻研,为国争气,学成之后不为国外荣华富贵所动,毅然回国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在少年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与同代人相约“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于世界之时!”这是何等远大的志向、何等坚定的信念啊!……是的,无论何时何地在中华儿女心中价值的天平上,祖国永远是最重的砝码。如今,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滋养下,爱国的激情、爱国的信念发芽、长大,并结出累累硕果。事实说明,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历史、一部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永远伴随着我们远行。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中华子孙的美德,爱国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生动的诠释。而中华民族精神则是中国革命胜利和建设的精神动力,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是伟大的中华之魂。
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是:
民族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是推动青年学生实现理想、追求人生目标的精神支柱,是促进青年学生立志成才、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在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主要内容?
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修改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意义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是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任务,也是为我们党肩负起新时代历史使命凝聚力量的战略部署。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对于把中华儿女广泛团结起来,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聚合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伟大民族关系包括?
我国伟大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
2)在中国,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不仅都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大事和各级地方事务的管理,而且少数民族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还会受到国家法律和政府政策的特殊保障。
3)民族区域自治原则: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必须以国家统一为原则,任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国家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各级自治机关,同时也是国家的一级基层政权机关;二是民族区域自治及其自治机关,必须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一系列规定享有自治权、行使自治权利;三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仅是民族自治,而且还是区域自治,是民族与区域相结合的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