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风波,医药股什么时候能涨呢
塑化剂风波,医药股什么时候能涨呢?
对于医药股的上涨,相信很多散户非常关注,医药股里面有一些不错的公司,我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和分析是:
一,医药股,为什么下跌?
2017年,股市的热点是喝酒,也就是白酒股上涨幅度很好,包括贵州茅台等白酒股。2018年上半年,股市的热点是吃药,意思是医药股板块走势不错,包括片仔癀、恒瑞医药等医药股。但是,进入2018年的下半年,医药股却没有继续上半年的强势上涨,开始出现整体的快速下跌。下跌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医药股的上涨幅度太大,高处不胜寒;第二个原因是医药股板块出现一些利空消息,包括疫苗问题的风波,引发医药股的下跌。
二,医药股,什么时候可以上涨?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准确的回答,因为谁也不知道股票在什么时候可以上涨。关于医药股的上涨,需要看从哪个角度看待上涨,如果是短线的上涨,随时都会发生。但是,如果从中期角度,我认为医药股的调整还没有结束,接下来还将进行探底和下跌,原因是前期涨幅太大之后,需要一个调整才能消化。
我们需要清楚一点,医药股是一个板块,这个板块有几百家上市公司,从中挑选好的医药股,才是做医药股投资的重点。医药股里面,应该存在一些业绩差的公司,也有一些产品质量不好的公司,对待这些医药股,我们要注意风险。但是,如果从几年的时间考虑,A股市场的优质医药股还是存在很好的机会,医药股一直都是全球股市的牛股集中营。
遇见是缘,喜欢我的回答,请马上点赞和转发,谢谢您的支持!
为什么突然亏损这么严重?
顺丰自2017年借壳鼎泰新材在A股上市以来,业绩保持不断增长,2018年至2020年3年营收分别为909亿元、1122亿和1540亿,净利润分别为45亿元、58亿元和73亿元。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来,顺丰的收入和利润都很稳定并在不断增长,怎么到了2021年4月9日,顺丰集团董事长王卫突然在股东大会上公布第一季度业绩亏损,并向股东和广大投资者致歉?这好好的腿怎么忽忽悠悠就瘸了呢?
4月8日晚间,顺丰控股公告称,预计2021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亏损9亿元至11亿元。这着实令公司十几万中小股东没想到,王卫也承认这个亏损超出了他们的预期。而2020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约为9.07亿元。
顺丰管理层发布了公告一顿解释:
简单的总结一下就是:1、开拓新业务。2、业务量遭遇瓶颈,现有资源不足。3、重新整合资源投放。4、春节员工工资大幅提升。5、去年快递疫情物资及其他消费品很多,老天赏饭吃,今年没有了,不仅如此,同行还抢占春节市场份额。电商专配业务增长迅猛但是没有对应的配送网络,成本高,毛利低。
目前还未看到顺丰第一季度的财报,暂时不清楚顺丰亏损的主要项目源自哪里,不过一般企业亏损都源自两个方面原因:收入降低,成本费用增加。
我们就来从这两个方面看看:
01、单价降低,业务量增长放缓。对比了近3年的1-2月份的收入构成,有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单票价格一直在降低,业务量增长未达预期。学过财务管理的人都知道,单价变动对利润变动的敏感系数最高,简单的说就是,单价的降低相对于业务量的增长对于利润的影响更多一点。
由下图可以看出,在单价同比下降近17%的情况下,2月的业务量相对于去年同期增长放缓了72%,相信这是顺丰第一季度亏损的主要原因。
业务量的是有个内涵增长率的,就是你现有的规模只能支持你一定的业务量,如果再想往上突破,实现业务量成倍增长,那么必须投入基础设施比如人工、车辆、飞机,及一系列相关的费用。相信顺丰第一季度应该是做了这个布局,一些财经人士解读为亏损是因为高资本投入导致,比如构建电商网络,扩建基础设施如土地、仓库、分拣中心、车辆等资源和工程项目等,但是这一点站在财务报告的角度上来说是不会影响当期利润的,因为都是资本性支出。
02、固定费用逐年增长,显示顺丰并未有效的控制管理成本。虽然第一季度报告还没有正式公布,但是我们从去年同期的报告中就可以看出,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增长明显。为方便对比,我自己做了个表:
营收增加37%,利润才增加26%,相对于2019年营收增加23%,利润就增加了29%,下滑趋势明显。由此可见,费用肯定是有些失控了。一般来说,销售费用的增长跟营收的增长有线性关系,但是看了顺丰的财报,销售费用的增长率13%远远低于营收的增长率37%,管理费用却增幅达到20%。
这一结论从王卫的致歉中也能略窥一二:
“首先跟股东做一个道歉,因为我认为第一个季度真的没有经营好。”4月9日,顺丰控股召开2020年度股东大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卫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首先表达了他的歉意,并坦诚在管理上有疏忽,类似的问题不会出现第二次。
另外一个就是由于今年第一季度对春节在岗员工的高额补贴,我相信管理费用同比将会大幅增长。
03、那么去年第一季度顺丰为什么没亏呢?基本是因为疫情原因,2020年疫情的时候,很多快递公司都基本停止业务,只有顺丰和邮政能发送快递,所以去年第一季度顺丰的业务量猛增,属于天降红利。
至于顺丰下半年能否扭亏为盈,我想应该是肯定可以的,但是相较于去年的业绩肯定会大幅下滑,一来业务量瓶颈太过于明显,二来新业务的盈利能力没有那么快凸显。再者如果新业务布局失败了,前期的投入就全部打水漂了,这个重要的不稳定因素不能不考虑。
不过目前快递行业我还是挺看好顺丰的,就我的体验来说,京东的物流体验最好,其次就是顺丰了,顺丰由于没有电商业务的支持,所以相对于旱涝保收的京东来说,有那么一点点劣势,但顺丰始终是行业龙头,资源聚集效应更为明显,顺丰只要开拓务实,步步为营,加强内部管理,我相信会有更好的明天!
中国十大敢动人物是什么?
1、人物:可口可乐(山西)饮料公司员工
方式:内部邮件爆料
事件:小神秘的内部邮件,神秘的内部员工,在其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可口可乐承认曾删除敏感邮件以及让涉事员工休假。或许这就是这位内部员工爆料后的结果,如此神秘大胆的人物究竟是谁,难道真的只是内部员工吗?或许是报社的线人也不无可能,但其真实身份到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2、人物:水晶皇
方式:送检茅台
事件: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的酒鬼酒塑化剂超标的报道拉开塑化剂风波的序幕,紧接着香港网友“水晶皇”在其博客上公布送检结果让茅台走下神坛。该检测报告显示,送检的53度飞天茅台中DEHP(塑化剂的一种)较国家标准高出120%。而贵州茅台也从当日起连续停牌,贵州茅台方面表示,茅台产品完全符合相关标准,塑化剂导致的大跌很可能是个阴谋。随后又有多个机构送检其他白酒品牌都显示塑化剂超标,却因国标无酒类塑化剂含量的具体规定无疾而终。
3、人物:微博达人“Josphin”
方式:微博爆料
事件:2012年6月27,微博网友在微博上爆料,称购买的光明乳业产品“优倍”出现质量问题,同样的紫薯置于不同生产日期的优倍乳品中,竟产生不同颜色。该消费者称,光明乳业客服向其证实,6月25日生产、26日上市的批号为I17:15(E)的光明优倍奶混入了烧碱成分。随后,光明乳业发声明承认并表示已将相关产品全部召回。不过,光明乳业仅仅只对该300盒牛奶进行召回。受“碱水掺入牛奶”事件影响,6月28日开盘,光明乳业股票遭遇恐慌抛售,一度大跌近4%,随后反弹回升,反而较27日上涨了1.19%。
4、人物:微博网友“joe-cn371”
方式:微博爆料
事件:郑州网友刘某微博爆料称在双汇连锁店买的双汇肋排用热水烫时出现蛆虫。而双汇集团称,刘某投诉的该批肋排各方面均达标,而且当地工商部门介入检查。而后因索赔者对过程有录像,双汇集团副总经理刘金涛称此事是阴谋。但是此后在检查涉事的“784连锁店”时,随行记者发现,郑州工商人员两次在肉品中发现不明物。2012年6月11日,有消费者投诉称在“双汇王中王”火腿肠中发现“蛆虫虫卵”。双汇的回应仍是产品在生产环节无质量问题。甚至称消费者有嫌敲诈勒索行为。但却无公布相关录音材料还原真相的打算。
5、人物:《证券市场周刊》记者
方式:送检
事件:《证券市场周刊》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次日出刊的封面文章《张裕“农残”》的预告,使国产葡萄酒龙头企业张裕深陷“农药残留”门。该刊记者将三家国内葡萄酒上市公司的10款葡萄酒送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均检出多菌灵或甲霜灵农药残留,张裕葡萄酒残留值超过另两家。在消息传出第二天,张裕股票几近跌停。极富有戏剧性的是一位《证券市场周刊》编辑部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并无超标之说。但随后《证券市场周刊》发声明称没有授权任何人代表编辑部接受采访,而对于“张裕农残”一事却无任何回应,
6、人物:城市信报记者
方式:卧底调查
事件:城市信报记者以普通打工者身份卧底洽洽曝出存多项管理问题,包括瓜子装袋前喷香精且香精生产日期存有猫腻、一线员工无健康证上岗、以水代酒精消毒、煮瓜子不换水等。当日,洽洽食品股价下挫,收盘跌3.12%。紧接着洽洽食品25日发公告称公司产品所使用的食用香精完全符合国标,由于管理疏忽,只是5名员工健康证未及时办理,且已补办,并对相关人员作出处理。
7、人物:中国经济网记者
方式:实地探访
事件:中国经济网记者的实地调查报道揭开了“速成鸡风波”的序幕,而央视《朝闻天下》曝光的山东部分养鸡场使用违禁药物催肥“速成鸡”,则是一次无法翻身的重击。洋快餐纷纷中枪,深陷信任危机,而百胜、新希望等名企也再次“成名”。后监管部门以及工商部门的介入。12月29日,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首次正式致歉,并称将投入资金用于质量监管。而中国百胜公开承认,曾发现六和部分产品“药残超标”,但有关法律、法规没要求企业必须公布检测结果,因此不存在“瞒报”。
8、人物:新京报记者
方式:暗访
事件:接到市民反映,新京报记者通过实地暗访,曝出北京第五肉联厂、北京中瑞食品有限公司将猪血当鸭血销售,而北京老字号稻香村也成为这些产品的最终销售商之一,5月15日,北京稻香村致歉,称鸭血制品是问题门店擅自超范围经营。第五肉联厂则通报称企业本身不生产血豆腐制品。5月17日北京市食品办通报“假鸭血”调查情况,北京稻香村、北京第五肉联厂分别发布声明,承认企业监管不力。而有关部门对所涉及的当事者严厉查处。
9、人物:张志华
方式:法院起诉
事件:由于质疑徐福记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广东一消费者将徐福记及销售商家乐福起诉至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但徐福记方面对此予以否认,称TBHQ、BHT非人为添加。最终,法院认为质监局不足以证明涉案徐福记产品没有直接使用TBHQ和BHT,而且即使这两种食品添加剂为原料带入,也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须对消费者作出赔偿,而徐福记则表示要上诉,目前,徐福记违规食物添加抗氧化剂已被二审上诉。
10、人物:央视主持人赵普
方式:微博发布
事件:4月09,一则由央视着名主持人赵普和知名调查记者朱文强发出的微博,引网友广泛关注。微博称,平时食用的老酸奶和果冻,可能都使用了由破旧皮鞋等废皮革熬制的工业明胶,可能会致癌。此举把老酸奶、果冻一度推上了风口浪尖,老酸奶销量锐减。而对此次明胶事件,多职能部门以“未接到有关投诉或报案”为由,表示他们无抽查或抽检任务。随后几大乳企回应,专家澄清,到最后三协会的正名,均指向老酸奶无添加结论。
西风酒被爆塑化剂超标?
行业潜规则,不只是西凤。更应该查查那些标着纯粮固态卖酒精勾兑酒的挂羊头卖狗肉的货,问题比这严重,比这害人。
二三百元一箱的白酒有什么推荐的吗?
泸州老窖、1573制造“供不应求”停货、控量、涨价三部曲。茅台的火热🔥和供不应求已经几年时间了,其根本是产能不足以满足需求,是真正的供不应求,才导致茅台一瓶难求价格飞涨,茅台厂家、经销商赚的盆满钵满。一些厂家甚是眼红😍羡慕嫉妒恨,尤以1573、泸州老窖为甚,每年都搞出几次停货、控量涨价的击鼓传花三部曲,自认为是销售的万能良药。其实质是属于东施效颦,饮鸩止渴,自取灭亡之道……1573、泸州老窖这些操作目的就是为了压货,社会库存常年高起,很快就会爆仓,1573、泸州老窖除了出吹牛、抄袭也没啥了。大家什么时候见到过茅台、这样瞒天过海,自欺欺人操作过??1573、泸州老窖不在产品品质上下功夫,靠着所谓的名气能走多远?其产品品质和行业地位的下降我们大家是肉眼可见的。不改邪归正永远不会回到其一贯高喊的回到行业前三的口号,而且会被其他厂家甩的越来越远,连行业前三的尾灯都看不见,只会被经销商、消费者抛弃,属于自欺欺人,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