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临天地,孔子说的礼崩乐坏到底指的什么
兵临天地,孔子说的礼崩乐坏到底指的什么?
指当时的君王与大夫不尊礼节,纷纷越线享用礼仪制度下不该享用的礼节,乐曲,膳食,葬礼及其他排场!不独无道之君臣!春秋五霸及名臣身上也有此蔽!孔子拜君依周礼反被讥为谄媚!
在庄子列子看来,周礼如车,春秋如河,周礼制定的礼仪之车无法适用于春秋这条动荡的大河!过时了!
太平天国灭亡后?
洪宣娇本不姓洪,后来洪秀全认她作妹妹,改姓洪。洪宣娇之所以能得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亲昵和格外关照,主要是因为洪宣娇个人实力和魅力所到,因为洪宣娇有三大显著特点:一是长相秀美,二是善于交际,三是武艺超群。
而关于洪宣娇的武艺,史书有记载为证:洪宣娇“艳绝一世,骁勇异常”,她与清军作战正酣之际,“解衣纵马,出入满清军,内服裹杏黄绸,刀术妙速,衣色隐幻,一军骇目”。翻译成白话就是:行军打仗时,打到兴头时,洪宣娇就解开衣服,纵横在满清军队中间,里面的杏黄内衣若隐若现,再加上洪宣娇刀法高明,使得整个军队都看惊呆了。
据悉,武功盖世的洪宣娇还救过洪秀全的命,洪秀全曾赞誉地说了10个字:“男学冯云山,女学杨宣娇”,她成了太平天国的楷模人物。
事实证明,洪宣娇不但用她的魅力征服了洪秀全,而且还相继征服了太平天的另两位大王。西王萧朝贵和东王杨秀清。
在洪秀全的撮和下,洪宣娇最开始是嫁给萧朝贵为妻,但两人婚后不久,萧朝贵却不幸战死了,当时年仅24岁的洪宣娇年纪轻轻便守活寡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下来把所有女眷集中起来,由杨秀清负责管理。结果原本就“爱慕”洪宣娇的杨秀清与她很快擦出了爱的火花。
再后来,太平军攻占南京后,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而洪秀全集中了太平军女眷建立“女馆”,由洪宣娇统管。洪宣娇因此成为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
后来,杨秀清已经严重腐化坠落了,他自认为劳苦功高,不但骄傲专横,而且过起了花天酒地的生活。据说他有妻妾66人,其中年轻美貌且才华横溢的傅善祥自然也没能逃脱他的魔爪。于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傅善祥成了杨秀清的“侍女”玩物。
而被打入冷宫的洪宣娇自然对“情敌”傅善祥恨得牙齿痒痒,于是对处处对找荏子,而傅善祥也不甘示弱,针锋相对。两人的矛盾越来尖锐。
这时东王杨秀清连洪秀全也不放在眼里,他甚至借“天父”之口,逼洪秀全晋封自己为万岁。据说,就在洪秀全与杨秀清进行权力争夺战时的白热化的时候,洪宣娇从中密谋,召回北王韦昌辉一起对付杨秀清,从而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天京事变”。
事变的结果是东王杨秀清及府上上下2万多人被杀。而关于洪宣娇的最终结局主要也有四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洪秀全晚年昏馈糊涂,刚愎自用,疑心极重,他杀死杨秀清和韦昌辉后,对统领着10万女兵的“御妹”洪宣娇很是猜忌,最后还是对洪宣娇痛下杀手了。
第二种说法:洪宣娇在天京城破时战死的。1864年,天王洪秀全去世,清军趁机对天京发起总攻。洪宣娇带领10万女兵与清军进行“殊死一搏”的生死战。因为当时湘军对待女兵残忍至极,被抓住的女兵会遭到非人道的待遇,最后凌迟处死。所以这些女兵要么战死,要么自杀,拒绝当俘虏。然而,在清廷档案中,却没有这位太平天国重要统领被杀死她的相关记录。
第三种说法:杨秀清死后,“痴情”的洪宣娇也抑郁而终。洪秀全《天父诗》中收录了“天父下凡教导先娇姑”的诗,这个“先娇姑”当是洪宣娇,“先”是对已故人的尊称,似乎证明洪秀全死之前,洪宣娇就早已离世了。
第四种法:天京城破时,洪宣娇乔装民妇,随逃难的人群到了上海,又随洋教士远渡美国,在旧金山开馆行医,据说,现在那里还流传着洪宣娇的传说。
总之,太平天国最牛的两位“绝代双娇”洪宣娇和傅善祥的下落目前还是一个待解之谜。
三国兵临天下赵云副将怎么玩的?
答:三国兵临天下赵云副将玩法如下:
1. 赵云是一名骑兵,拥有较高的速度和攻击力,适合用来突击敌方阵地。
2. 赵云的技能是“龙胆”,可以在战斗中提高自己的攻击力和命中率,增强自己的战斗力。
3. 在游戏中,赵云可以搭配其他武将组成强力的阵容,比如和张飞、关羽一起组成“三英战吕布”的阵容,或者和马超、黄忠一起组成“五虎上将”的阵容。
4. 赵云还可以通过培养和升级来提高自己的属性和技能,使他在战斗中更加强大。
总之,赵云是一名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游戏中有着很多的用途和玩法,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战术来搭配他的阵容。
秦始皇统一六国用了多长时间?
如果从公元前230年灭韩开始算起,秦王政统一六国用了十年时间,这也是普遍认可的说法。不过在嬴政正式亲政掌权之后,秦国统一天下的战争就已经打响,也就是嬴政取消逐客令,重新重用李斯、尉缭等外来宾客后不久。
嬴政亲政后就开始周密部署统一六国的战争,最终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战略策略,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37年的冬季,随后秦国便打响了统一天下的战争。
虽然韩国是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国灭亡的国家,但嬴政亲政之后,第一个出兵攻打的国家并不是韩国,而是赵国。秦国先是利用间谍在赵国和燕国进行活动,以达到挑起两国战争的目的,之后再打着援助燕国的借口乘机进攻赵国的战略要地“阏与”。
其实早在秦昭襄王时期,秦国就曾经进攻过阏与,为此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阏与之战”,但秦军被赵括的父亲赵奢用奇计打败,此战不仅让威行诸侯的强秦遭遇大败,还导致向东兼并的兵锋受到了重大挫折,在长平之战发生之前,多年不敢轻举妄动。
好在嬴政继位后,山东六国已经相当衰落,秦国东进途中最为强劲的对手赵国在长平之战后元气大伤,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诸如齐、楚两大强国也已是徒具强国虚名;魏国之前虽是霸主,但在马陵之战后,魏国一失去霸主地位,到了战国后期,随着信陵君的去世,魏国失去了最后东山再起的机会。
韩国和燕国虽然也位列战国七雄,但在六国中属于弱小之国,韩国早在韩桓惠王时就已臣服于秦国,同为“弱国”的燕国只略强于韩国。战国后期的秦国却已经发展成为战国七雄最强大的国家,为此,战略要地阏与被秦国顺利拔除,从而使赵国西面门户大开,为秦国之后围攻在赵国邯郸城打下了胜利基础。
如果不是赵国还有边疆名将李牧坐镇,在“肥之战”中成功截击、击退了秦军(秦军几乎被全歼,只有秦将桓齮及少数护卫逃走),估计赵国将会成为被秦国第一个灭亡的国家,李牧也凭此战白获封武安君(肥之战也称为“宜安之战”),之后李牧又在“番吾之战”中再次击退了秦军,拖延了赵国的灭亡。
以此可见,在秦始皇在攻灭韩国之前,就已经攻打赵国多年,如果赵国没有名将李牧,赵国很可能就会成为秦国第一个灭亡的国家,而不是韩国。从公元前236年,嬴政派王翦攻打赵国要地阏与算起,到公元前221年,齐国不战而降为止,秦始皇统一六国用了十六年的时间。
虽然无论是十年还是十六年,时间都比较短暂,迅速,不过秦统一六国战争并没有这么简单。秦国虽是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但如果六国齐心联合,秦国是否能完成统一大业也犹未可知。
秦始皇之所以能在短时间迅速统一六国,除了秦国强大的原因,也是因为秦始皇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战略策略,两者相辅相成,秦始皇才顺利完成统一大业,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王朝。
秦王嬴政亲政掌权,确定统一六国战略在公元前238年,嬴政先后铲除了长信侯嫪毐和相邦吕不韦两大政治集团,彻底掌握了朝政大权,开始亲政。随后嬴政本该和文武百官商议制定具体的统一战略,对山东六国进行最后一击,但此时却发生了一件事,韩王派遣水工郑国为秦国修水渠的疲秦之策被嬴政发现。
于是嬴政在秦国王族和本土大臣们的劝说下,下达了驱逐外来客卿的“逐客令”,不论官员大小,只要不是秦国人,都得离开秦国,本是楚国人的李斯也在驱逐之列。但李斯并不甘心,他入秦本是为了干出一番事业,从而飞黄腾达,当时李斯都已经做到秦国的高级官员,客卿一职。
李斯眼看着距离飞黄腾达的目标已经不远,不甘心就此离开秦国,于是给嬴政上了“最后”一道奏章,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谏逐客书》。嬴政看后大为感动,同时认为李斯说的在理,这才取消了逐客令,并重新重用李斯、尉缭等外来士子,正是有这些外来臣子的协助,嬴政才最终确定了具体的统一战略,尤其尉缭的建议很重要。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彊,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愍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
正是有这些外来臣子的协助,嬴政才最终确定了具体的统一战略,尤其尉缭的建议很重要。李斯的建议是先攻取较弱的韩国,以达到震慑各国的目的,但尉缭的建议却可以破坏六国的计划,从根本上瓦解合纵,最后彻底消灭各国,即用重金贿赂各国权臣,以达到扰乱各国谋略的目的。
虽然当时秦国是最强的国家,以秦国的实力,消灭六国中的任何一国可以说是轻而易举,尤其是韩国、燕国这样的“弱国”。但如果六国要是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那么秦国统一六国的计划就可能无法顺利进行,还可能会迎来灭顶之灾,而六国合纵也是嬴政最为担心的问题。
诸如春秋时期晋国的智伯瑶、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湣王就是前车之鉴。智氏是当时晋国乃至整个周王朝境内最具权势的卿大夫家族,但在韩、赵、魏三家联合下也被攻灭;齐国之前的国力可以与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抗衡,但后来在秦、燕、魏、赵、韩五国联合攻伐下,齐湣王也只能逃亡,最后落得一个悲惨下场。
因此,秦始皇要想完成统一大业,就必须要解决六国各种的棘手问题,而尉缭的计策正好解决了秦始皇最担心的问题,不仅损失国力和兵力,只用一些钱财便能打乱各国谋划,瓦解六国合纵,如此以来,秦国便可以尽数将各国消灭。而尉缭也因此被秦始皇坚决挽留,并任命为国尉一职,可见秦始皇对尉缭的重视程度。
随后秦始皇在尉缭、李斯等人的协助下,制定出详细的统一战略。主要有两个内容:第一就是采用尉缭的计策,用钱财从内部分化瓦解各国,第二继承先代“远交近攻”的政策,具体的战略步骤是“先弱后强、先近后远”,即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逐个击破、统一天下,在这种战略策略下,秦国开始了统一战争。
秦王嬴政展开统一六国的战争在公元前236年,嬴政继位秦王的第十一个年头,秦国用间谍挑起燕赵战事,乘机对赵国发起了进攻,被秦国垂涎已久的战略要地阏与被秦军拔除,从而使赵国西面门户大开,秦军便可以通过阏与不断西进,进而围攻赵国都城邯郸。不过却被赵国名将李牧,在“肥之战”和“番吾之战”中先后击退。
秦国攻赵多年,虽然攻取赵国不少城邑,但在李牧的阻击下,秦国始终没有攻下赵国都城邯郸。于是秦国将目标放到六国中最为弱小的韩国身上,在公元前230年,嬴政派遣内史腾攻打韩国,韩国灭亡,韩地被秦国设为颍川郡。
《史记》记载:“悼襄王六年,大饥,民讹言曰:“赵为号,秦为笑。以为不信,视地之生毛。””
同年赵国发生大饥荒,加上赵国民间谣言四起,于是秦国乘机大举出兵攻打赵国,加上秦国的统一战略中的第一个计划起到作用,赵国权臣郭开被秦国用重金收买,从而导致李牧被赵王派人杀害,一年后(公元前228年),秦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赵国灭亡,只有公子嘉逃到代地自立称王,邯郸一带被秦国设立为邯郸郡。
接下来秦国的目标本应该是魏、楚两国,奈何燕国太子丹派遣刺客荆轲入秦,发生了“荆轲刺秦王”的事件,导致秦王嬴政大怒,于是在公元前227年,嬴政派王翦、辛胜攻打燕国,公元前226年,国都蓟城被秦军攻破。燕王喜逃往辽东,加上杀掉儿子太子丹向秦国求和,秦军将主力调往南线作战。
此时的燕国虽然没有彻底灭亡,但燕王喜比代王嘉也好不到哪里去,无非燕王喜还有一些残余势力,比代王嘉稍微强一些罢了。秦军调往南线后,在公元前225年,王翦之子王贲灭亡魏国,被秦国设为砀郡。同年,秦国出兵攻打楚国,三年后,楚国灭亡,江南地区成为秦国的九江郡、长沙郡、会稽郡。
同年(公元前222年)燕王喜和代王嘉被俘虏,燕国的辽东地区和赵国的代地分别成为秦国的辽东郡和代郡,燕国和赵国彻底灭亡。此时六国中只剩下最后的齐国,因齐国宰相后胜也被秦国买通,齐王在后胜的建议下,不仅没有在秦国攻打其他诸侯国时出兵援助,在公元前221年,还直接投降了秦国,齐地被建立为齐郡。
至此,秦王嬴政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史称“秦始皇”。之后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作为秦王朝的政治制度,被后世王朝所效仿,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语:从公元前236年,秦始皇派遣王翦攻打赵国算起,到公元前221年,齐国灭亡为止,秦始皇统一六国用时十六年。从公元前230年,灭韩国开始算起,时间为十年。如果赵国不是李牧多次成功击退秦军,不然赵国很可能就会成为第一个被秦灭亡的诸侯国。
不过无论是十年还是十六年,都说明秦始皇统一六国是迅速完成的,不过迅速完成的背后不只是秦始皇一人的功劳,是源于秦国数代先君的积累,以及数代秦人不辞辛苦的付出。是数以万计的秦人,用他们的身躯和鲜血铸造了大一统秦王朝,为后世中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手握20万兵马镇守潼关?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谁叫哥舒翰碰上像猪一样蠢的军事白痴唐玄宗呢,最后只能被安禄山攻破潼关了!
潼关被破唐玄宗确实负有最大的责任,潼关是长安最后的一道屏障,潼关破了,那长安就不保,唐朝就没了半条命!哥舒翰是一个能打仗的将领,他是突厥别部哥舒部人,自祖父起便做了大唐的臣民,轮到他也是为大唐效忠!哥舒翰因为战功被唐玄宗封河西节度使、梁国公、西平郡王。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兵峰直抵潼关,唐朝陷入生死存亡之际。当时的哥舒翰已经有病退休在家,可潼关的高仙芝等将领被唐玄宗给杀了,找来找去再也没有合适的将领去抵抗安禄山叛军,只能重新任命哥舒翰去顶着了,哥舒翰有病在身实在干不了,可唐玄宗硬让人抬着他去潼关!哥舒翰临危受命来到了潼关,哥舒翰是经验丰富的老将,知道该怎么和安禄山对打,他的方式就是死守潼关让安禄山啃乌龟壳,只要不出去和安禄山硬钢,以潼关储备的粮食打个几年完全没有问题,安禄山想要攻破大军据守的潼关那是比登天还难!安禄山攻打了几次就是破不了,而且付出了不少的伤亡,哥舒翰就坐等安禄山撤兵回去,那唐朝就保住了!可意外就出现了,唐玄宗多次下命令要哥舒翰带兵出关主动攻击安禄山,哥舒翰是坚决反对的!
别看潼关的唐军有二十万,能打的有一半就很不错了,死守潼关还能顶住安禄山的进攻,出去硬碰那是早死啊!哥舒翰把原因都告诉唐玄宗,可唐玄宗认为哥舒翰是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安禄山没什么了不起的,唐军二十万怎么都干掉安禄山啦,坚决要哥舒翰主动出击!哥舒翰痛哭一场,摊上这么一个昏庸君主真是悲哀啊,哥舒翰知道自己不遵从命令出击,下场不是被唐玄宗干掉就是撤职赶回老家,新任将领还会遵从命令出击,还不如自己出去打呢,也许会胜利呢,当然哥舒翰知道这是自我安慰罢了!哥舒翰带领大军出关和安禄山硬拼,结果二十万军队大败,哥舒翰带着八千残军逃回潼关!这个时候哥舒翰如果靠着剩下的残兵据守潼关还是能抵挡一阵子的,接着再向朝廷救急派援兵过来,可能潼关还能守得住!哥舒翰也是那样想的,没想到哥舒翰被皇帝出卖了一次,这下又被部下给出卖了,手下将领反叛,把潼关献给了安禄山,哥舒翰成了安禄山的俘虏!哥舒翰没有自杀殉国,而是跪地求饶安禄山放过自己,他说自己可以帮安禄山劝降其他唐军,结果是劝降书没用,没有唐军投降安禄山,哥舒翰没有了价值,留着也是浪费粮食,所以安禄山最后把哥舒翰给杀了!潼关一破,长安无险可守,唐玄宗带着美女杨贵妃仓惶逃到巴蜀,安禄山最后攻陷长安,唐朝没了半条命!虽说后来安禄山之乱平息了,可唐朝也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