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为什么会飞,蛇隔空吸青蛙等小动物的原理是什么
青蛙为什么会飞,蛇隔空吸青蛙等小动物的原理是什么?
“蛇隔空吸青蛙”这个操作确实邪乎,简单地说就是蛇在原地不动,张着嘴,就看到青蛙不断的向蛇的方向跳跃,这个场景就像是是蛇对青蛙施了什么魔法一样,让青蛙忘记了天敌的可怕,主动的送死。那么,“蛇隔空吸青蛙”是真的吗?这是一个什么原理呢?有没有科学的解释呢?我们一起来解一下谜。
众所周知,在自然界中存在食物链上下级关系的动物,必定是一种动物怕另一种动物,这就是天敌的压制。从食物链关系上看,蛇和青蛙也是天敌的关系,虽然像树蛙这种蛙类有时候还会上演青蛙吃蛇的戏码,但是从整体上看,青蛙是怕蛇的,而且大多数蛇类的食谱中就包含了两栖动物。因此,蛇作为青蛙的天敌,见到蛇跑还来不及,怎么会主动的靠近蛇呢?难道蛇真的会“吸星大法”?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开门见山。
青蛙向蛇的位置主动的跳是因为误把蛇信当成了昆虫。看到这里,许多小伙伴会不解:青蛙是眼睛有毛病吗?体型大大的蛇看不到,反而会把蛇信当昆虫?
没错,青蛙的眼睛确实有问题。从外观上看,青蛙有一双圆圆的大眼睛,而且在头部的两侧,在前方的180度的范围内是没有死角的,而且上方与地面90°角也是没有死角的。不但如此,青蛙的眼睛能够灵活地转动,这使得它能准确的捕捉到一个高速移动的物体,这就是它为什么能够准确的将飞的很快的小飞虫用舌头一下就卷入嘴中的原因。正是因为青蛙眼睛有如此强大的锁定能力,仿生学才制造出了电子蛙眼。
但是,青蛙如此强大的眼睛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它对不移动的物体的捕捉能力非常差,差到看不动的物体是非常模糊的。这就是为什么青蛙对眼前静止在树叶上的昆虫无动于衷,但是昆虫一旦飞起就会被青蛙迅速攻击的原因。
那么,青蛙的眼睛为什么不能捕捉到不动的物体呢?
科学家们通过对蛙类的眼睛分析,找到了答案,原来蛙类的视网膜的神经细胞只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一定的颜色有识别度(其实青蛙只能分辨黑白两色),一类是专门用来捕捉移动的物体的。青蛙不但能将移动的物体准确的传达到视网膜上,还能够通过神经细胞将移动物体的大体轮廓呈现在视网膜上,这样青蛙就对移动的物体有了认知,这个认知能够帮助青蛙来确定眼前的移动物体到底是自己的食物还是捕猎者。
当物体不移动时,眼前的景象就无法在青蛙的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所以,青蛙看不动的物体就是模糊的。弄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再来看一下“蛇隔空吸青蛙的原理”。
“蛇吸青蛙”的真相
弄清楚了青蛙眼睛的问题,“蛇吸青蛙”就很好理解了,作为一种移动不动不如青蛙快的动物,蛇想要吃青蛙大都是靠偷袭,常见的场景就是蛇一动不动的“守株待兔”。但是,一些蛇也会主动出击,由于青蛙看不清不移动的物体,所以蛇在遇到青蛙时会保持自己的身体不动,然后将自己的蛇信吐出来,通过不断的活动蛇信,给青蛙造成一种这里有飞虫的假象。此时,青蛙就会主动的向蛇的方向移动,如果此时的蛇稍微的活动一下身体,这影像就会立即传到青蛙的眼睛里,此时的青蛙就会停下来,甚至是逃走。此时的蛇再次不动,然后吐出蛇信,又会吸引青蛙向自己的位置跳,等到跳到蛇的攻击范围之后,青蛙通常就在劫难逃了。
总结一下
虽然蛇不会像科学家一样研究明白青蛙的眼睛构造和优缺点,但是天敌的关系,让蛇对青蛙也有了足够的了解和认知,这才有了蛇会通过身体不动,蛇信动的方式来“钓”青蛙的捕猎方式。当然,对两种动物不了解的情况下,在我们看来就是像青蛙被蛇的一种“神秘”力量拉扯着一样。
刚跳出水了青蛙吃啥?
刚跳出水的三门蛙吃虫子。青蛙属两栖动物,一般生活在水塘、小溪、稻田等有水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供它吃的蚊子、苍蝇、飞蛾、隐翅虫等虫子比较多。
青蛙捕捉食物时,后腿蜷着跪在地上,前腿支撑,仰着头,装开嘴,只要有小虫子在眼前飞,青蛙猛地往上一窜,舌子一卷,虫子就进了嘴里。
青蛙学飞这个故事得到了什么启示?
青蛙学飞的故事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出发,不能盲目的去做那些超出我们能力范围的事情,有时努力也并不能够得到回报。在日后生活、工作的时候,也一定要学会放弃,否则,就会像青蛙那样吊死在一棵树上。
会飞的鸟类和会走的兽类?
多数鸟类,多数昆虫,少数哺乳类(蝙蝠、数蛙),飞翔中的传奇[没翎毛的动物会飞之谜]人们常用“飞禽走兽”一词来形容鸟类和兽类,但这种说法有时却并不一定准确,因为有些鸟类并不会飞,如鸵鸟和企鹅等;同样也有些兽类并不会走,如生活在海洋中的鲸
青蛙比什么有本领?
青蛙比捉小飞虫有本领。青蛙虽然不能飞,但却捕捉小飞虫很有本领。青蛙蹲在荷叶上一动不动,只要有小飞虫往眼前一飞,青蛙纵身一跃,舌头一伸,小飞虫就成为了青蛙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