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人生若梦如初见是什么意思

2023-06-05 18:00:05 105阅读

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人生若梦如初见是什么意思?

“人生只若如初见”意为: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出自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原词:

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人生若梦如初见是什么意思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清代: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释义:

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处该多美好,那样就不会有现在的离别相思凄凉之苦了。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想当初唐皇与贵妃的山盟海誓犹在耳边,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现在我身边的薄幸锦衣郎,还不如当年唐明皇许过比翼连枝愿。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悲伤呢?

如果真能重来,回到你我初见的日子,我宁愿用前世所积的阴德,今生所有的福报,来世所有的好运,换取今生与你的擦肩而过,对,擦肩而过……

人生若只如初见,应该是美好。好就好在这个若字。痛苦,悔恨,不甘,无能为力,一个若字便给这些所有的负面情绪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借口,一个逃避的理由。

爱到深刻入骨的两个人,到最后劳燕分飞的决绝无情;

爱到有为对方挡刀子的勇气,却再也不会为对方做早餐的遗憾。

从最开始你的余生我来照顾,到最后离开我后的你一定会志得意满。

从最开始我担心你,我不放心你,我知道你肯定照顾不好自己,到最后的与我何干?与你无关!

你说人生若真如初见还美好吗?

我们总把自己在对方心中的重要性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其实你看太阳每天还不照常在升起么?

我们总觉得离开了彼此,那生活一定会了无生趣,到现在的独木桥阳关道,不但跑着还笑着跳,其实你看地球不是照样在转么?

我们初见的时候,彼此的眼睛中都闪着光,我们都觉得对方是自己心中那一缕暖阳。

当物是人非,走在曾经熟悉的小路上,淡然一笑的时候,即使眼角有泪,擦都懒得擦。

当我们在公园,湖边。山脚下,看到一对对年轻的情侣在重复我们以前的故事的时候,没有回忆,没有怀念,我得买菜做饭。

你告诉我人生还能只如初见吗?

看得懂的,会有悲伤?

看不懂的,不会心伤。

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来,借着这秋风,咱们画个扇。

能和我分享一下你所知道的?

康熙十六年(1677年)秋冬间。老师评价他:“闭门扫轨,萧然若寒素,客或诣者,辄避匿。”“肆力经济之学,熟读通鉴及古人文辞,三年而学大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纳兰性德的文学成就,来自于早年的刻苦读书。超然物外的读书生活,贯穿了他的一生。

与顺治帝福临年龄相仿的明珠,与康熙帝玄烨年龄相仿的纳兰性德,都酷爱读书,而且深深喜欢汉文化。纳兰性德的祖父尼雅哈归降努尔哈赤的时,被授以佐领官职,死后其佐领之职由长子郑库承袭。

“佐领”是八旗官职,满洲入关前所建八旗制度中,有所谓“牛录”的编制单位,这既是人丁户口的基本编制,也是军事编制。一“牛录”统3万人众,汉语译为“佐”,其首领称“佐领”,平时负责管理本佐中的户口、田宅、兵籍、诉讼等事,战争时期即为军事指挥官率兵打仗。

明珠是尼雅哈第三子,最初没有任佐领职,后来做了兵部尚书,从族侄处夺得一个佐领官职。明珠得纳兰时年20岁。他后来将自己在八旗所任佐领分出一部分“余丁”,又单独建了一佐领,为儿子设了一个佐领的职位,无疑是想在八旗中扩大明珠家族的势力。

佐领不是虚职,而是军政合一的实职,也代表家族的地位,而且可以承袭。纳兰性德实任佐领的时间,是在是在他被授予侍卫职务之后。

纳兰性德自幼而少年至青年的兴趣都在研习传统文化、吟诗谱词上,除完成侍卫职事外,对官场毫无兴趣,既不钻营也不招揽权力,更无弄权的乐趣,所以把佐领的职务几乎忘记。把实职做成了虚衔。

中华文明诞育延拓几千年,到清一代,汉文典籍浩如烟海,汉族文士尚且要十年苦读,皓首穷经方能成为有较高境界的学者,而一个自幼以习武为主的满人,先要学会汉语言,再学好汉文字才能阅读艰深的古籍经典。

这一切在纳兰性德这一旗下神童身上,显现出了文化奇迹,是阅读领悟运用汉语言文字,在一个少数民族天才少年身上发生的奇迹。

14时的纳兰性德已是一位“才舞象勺,已通六艺”的才子,“读书敏异,过目不忘,常若夙习”,擅骑射,工诗,尤长于词。17岁时入国子监读书,“谈经史源要及文体正变,老师宿儒有所不及。”18岁时中顺天乡举人。

19岁参加会试,但在殿试的关键时刻患“寒疾”病。按清初规制,错过殿试再登考场,要三年以后。在这三年期间,他更发奋读书,并在父亲明珠的支持下捐资抄刻宋元以来各种儒家典籍的论释,并开始撰写《渌水亭杂识》,编辑《通志堂经解》。

纳兰性德对汉文化的学习热爱以及广交江南汉族文士,都是在父亲明珠的明确支持和赞许之下开展的。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时年纳兰性德28岁,明珠加赠太子太傅,终成康熙一代朝廷的名臣宰辅。纳兰性德三十一年的生活历程,都是在父亲的顺势中渡过,他的成长获得家庭提供的富裕物质生活与充分的精神文化条件。同时,也遇有一个学习汉文化的时代,风行俗育。

顺治、康熙两帝少年时都是在孝庄皇后的养育下矢志读书、学习汉文,“早夜诵读,无间寒暑,至忘寝食。”但在索尼、鳌拜等四大臣辅政时期,保守势力抬头,要求“仰法太祖、太宗谟烈,”保持“淳朴旧制,”抵制汉俗,反对信任汉官,不加区别地反对一切汉族文化。

康熙清除鳌拜集团后,以明珠为代表的满族大臣加快了由保守向开放的转型,对“满汉一体”有了更进一步的诠释,对抗传统的“华夷之辨”,不仅顺理成章地接替明朝的正统地位,也从观念将满洲置于与汉族同等的地位上。纳兰性德的家庭特别是父亲导育,使他得以飞向中华文化的广阔天地。

纳兰容若饮水原文?

《饮水词》全文: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 · 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你怎么理解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出自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纳兰容若)(1655-1685,满族)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意思是说"事物的结果并不像人们最初想象的那样美好,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变化得超出人们最初的理解,没有了刚刚认识的时候的美好、淡然。

那么一切停留在初次的感觉多么美妙,当时的无所挂碍,无所牵绊,一切又是那么自然。初见时的美好,结局的超乎想象,勾绘的人生,总有那么几许淡淡的遗憾和哀伤"。但愿情感不相怨,真心喜欢才相恋。错过了缘之空,只余留下一生的遗憾。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