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山水技法,国画凹凸技法的运用

2023-06-05 15:15:03 91阅读

国画山水技法,国画凹凸技法的运用?

山石的特点是千奇百怪,但是石分三面,平面,坡面和立面,也就是凹凸阴阳。这三个面结合起来,能变生出万千的造型。

国画山水技法,国画凹凸技法的运用

山石勾线用笔需要多变化,毛笔的中锋,侧锋并用,运笔要有顿挫和转折,提按,每一笔之间要有连断及避让,不然就画出一根死的,密不透风的线圈了,呆板没有神韵。具体请参照以下几条:

1、画大体轮廓,注意整体脉络走势,外为轮廓,内为石纹。画细节注意褶皱的开合。可以用枯笔简单的皴擦,初显出凹凸关系。

2、线条疏密相间,线条的浓淡这些都是一副好画的关键。石与石之间要有虚实关系,一副画一般都是画几遍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就是一遍一遍的找明暗,虚实的过程。实的石头线条用笔要坚硬,肯定,墨黑。虚的地方用线条要墨色淡。

这里也涉及到用墨的学问。墨分五彩:干湿,浓,淡,焦。

干用来皴画法。石头的纹理,暗面;

湿是墨里掺水用来渲染或泼墨。浓多用来画近处物体或阴面。淡多画远处的物体或明亮的面。

焦,比浓墨更黑,用来突出画面最浓黑之处,或勾点或皴。

总之,山石的勾勒画法,就是这些知识点,掌握这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画画需要有执着的精神。中国山水画博大精深,每个人领悟的程度都不一样。

山水画是中国画中最大的画种么?

从张大千的山水画册,与齐白石山水画册,就可以看出两个大师,一脉相传着中国文化,在信息横流的今天,作为一个书画收藏爱好者,也崇拜中国绘画的美!也感觉山水画的博大,自从看到画圣吴道子的人物画,看到唐寅步溪图,看到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感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难以言表,总而言之,山水画的美。。。。。。是文人墨客在流传千百年来的绘画精粹,流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山水画的分类?

国画分类很复杂,因角度不同有不同分类法,就山水画讲,若以色彩分类,可分水墨和设色两大类,若以工具分,可分为界画.法画两类,界画是以界笔直尺划线的画法,法画指不靠界尺,而靠笔法作画,若以手法疏密分,分工笔.写意.工夾写或称连工带写三类,一般常讲的山水分类可以技法分类,分水墨.浅绛.小青绿.大青绿.金碧青绿.没骨等,下面以这种分类法作简要介绍。

一:水墨山水:纯用水墨浓淡的画法,相传始于唐王维,成于宋,元明清有发展,主要是发揮笔墨功能,画史上佔重要位置。水墨山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之剩山图部分,

二:淺绛山水:一种解释是在水墨勾皴点染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元黄公望.王蒙等擅好此法,另一种解释是指用草色(花青.藤黄.赭石,但包括朱磦),又分多种形式,一种是全部水墨而在树身.建筑物.人面部手足用赭石,一种是淡墨外施以花青.赭石或赭黄,也有施花青和汁绿的,也有汁绿和赭石的,还有整个画面以螺青为主调或以汁绿为主调,设色千变万化,分类上不必太拘泥。浅绛山水,王时敏秋山白云图,

三:小青绿山水:在浅绛基础上薄施石青石绿色。小青绿山水,宋玉麟溪山氣清图,

大青绿山水:以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朱砂为主,特点是仅勾轮廓,皴笔较少,因矿物质色遮蓋力强,皴染就没必要。贺天健大青绿山水,吴湖帆大青绿山水,

五:金碧青绿山水:大青绿基础上再施泥金,一般用泥金勾染山廓,石纹,坡脚,彩霞,宫室楼阁等,金碧青绿山水有浓厚装饰风味,富丽辉煌,现今画的人不多。何海霞金碧青绿山水,

六:没骨法:不勾墨线,直接以墨或色彩描绘山水物象,称没骨山水,传是南梁张僧繇首创,现代的泼墨泼彩山水可归入此法。张大千没骨山水,张大千泼彩山水。

如何表现山水画中的水口?

山水画乃中国画特有的画种。在魏晋南北朝时已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画料,到唐代已完全成熟。使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宗炳起了巨大的作用。宗炳的《画山水序》以及王微的《叙画》作为山水画初期的山水画理论,是难能可贵的理论文献遗产。

山水画,是禀爱大自然的精华,天地的秀气,所以阴阳、动静、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有着无穷的妙趣意境。山水画传统中分法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淡彩等形式。如展子虔的设色山水,李思训的金碧山水,王维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后世楷模的山水画大家纷起,如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山水画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元代以黄公望为代表的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带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明代沈周、文徵明及清″四王"及近代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陆严少等续有发展。

山水画在人文精神方面的追求,自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仕隐分工”,形成了隐士阶层,隐士们厌烦世事纷繁,深入山水回归自然,通过大自然中山水以“畅神”“澄怀观道”,追求“天人无际”、“天人合一”。自古至今与自然对话,深入生活写生,己形成山水画家们永恒的追求与践行。历来文人墨客,常以瀑布诗或山水画来倾诉自己的胸怀,山本静,水则动。水是山川的血脉,它起源于岩石或山的交会处。“众水汇而成潭,两崖逼而为瀑。”山川得溪流泉瀑,便得空蒙秀雅之生气。故此,山,无水不秀。在山水画中,山为骨架,水为血脉,有山有水则画面丰富生动。水的种类很多,有江、河、湖、海、塘、泉、溪涧、飞瀑等。就水的形态讲,又可分为平静的、微波的、激荡的、汹涌的和飞流直下的泉瀑、水石交错的溪流等。水的种类、形态不同其画法也各异。山水画中何谓水口,两山相交时乱石重叠,水从狭窄的山峡中环绕湾转而流泻的称之为水口。呈涓涓细流之生机为清泉水,有李白诗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气势的叫高山瀑布,呈现烟波浩渺之势之水谓之江海。

山水画当中瀑布和水口是经常表现的精彩之景,因水自高而下的落差总是集于低谷,顺谷流下,在平坦地便为溪水,逢高低相差便造成水的泻落,即成瀑布了。岩石的变化无一雷同,于是溪流和瀑布也就千变万化,虽难以捉摸,究其规律还是有可循之处的。可以将其理解为阶梯,既是解释水的落差而形成的瀑布,又可以简单展示岩石之间的关系。没有山石的千变万化,就没有瀑布的千姿百态。要画好瀑布水口,先得对山谷中常受水浸淌的岩石有一定的了解。水的落差既是岩石的高低距离。岩石的高低纵横将决定水的流向,岩石的低处遇雨便为水的聚集处。水经过处,改变了石块的形状,但不改变岩石内在的结构。了解水的这些形态构成后,画瀑布水口常用方法有三种:第一种,行笔多用颤笔,有顿留之意。此法可显瀑布水口之厚度,并有水花溅落的运动感。第二种,行笔速度快,似有泻落无阻之感。第三种,用线条勾出瀑布的流向。此画法线条宜中锋用笔。如宋李唐《万壑松风图》,镜心刻画的水口,成为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著名山水画家陆俨少的《烟江叠嶂图》也是以写意的笔法表现了气势宏伟的水口风光而取得作品的成功。画水口先以浓墨勾皴出涧石,然后用淡墨勾染水波。无论以哪一种勾皴笔法,对水口的描绘都应注重质感,以刚与柔、苍与润、虚与实、浓与淡、静与动的对比手法,使山岩与流水有所区别。并应强调形势的变化,岩洞的疏密、前后、动静的妥善经营,这样就能塑造出有形有色的水口,或奇伟、或险峻、或深邃、或开张,气象万千、惊心动魄的局面。另外,画分水口的安排最见功力,要以石头将出泉的“水口”分开,大小、疏密、高低、远近要变化,要有层次感,要“遮”,泉水飘落半空要见“雾气”,要“若隐若现”,“半藏半露”才能充满诗情画意。再有,画瀑布水口要先抑后扬,“飞流直下三尺”的宏伟之势,是经有峰峦间迂回曲折的“酝酿”过程。曲直相映,便构成山谷的幽深的瀑布水口特有的气魄。画瀑布水口先以垂直的线条勾出瀑布的框架,然后以较凝重的黑色皴染山崖,以此黑白对比的方法突出泉水的清澈。瀑布水口画至下端时逐渐虚化,以虚衬托出瀑布的高峻和烟云飘渺的幽深感。为了增强画面瀑布水口的空间感和丰富线条的变化,瀑布水口前面的近景中可采树木或岩石掩挡,这样有藏有露,景色尤能显得深密含蓄。中国山水画家都善于表现瀑布水口,李可染更是以此著称,他擅以沉重而又神秘虚幻的光照感表现瀑布,极具艺术感染力。

山水画水口的具体画法操作,不是用文字能述说清楚能教画明白的,重要的是明白了这些理论方面的启示后,最主要还是要多动手去操作。学习中国画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三个阶段。写生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重要作用。唯有深入到生活中去、到大自然山山水水中去多写生,才能把真山真水的美升华为艺术,美轮美奂的定格到你所创作的山水画面中来!

大家觉得哪类画家水平更高?

我认为花鸟画家艺术水平更好,如齐白石的画,已经开拓了传统画法的一些空白点,他笔下的虾就可说明一切,历代哪位花鸟画家可以相比,有人可能认为齐白石的画还不如吴昌硕,但是看看想想,吴昌硕就是文人画派,只能代表一个文人花鸟画艺术水平。

尽管吴昌硕的画看起来更雅更清秀,更有韵味,但毕竟是传统文人画家!反观齐白石先生的画,他笔下的螳螂,蝉,蟋蟀,虾等是历代画家没能做到的,甚至不敢入画,但是齐白石先生做到了,可以说已经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中国花鸟画世纪!齐白石先生应该为开拓型画家,他的作品风格画风已被公认。

还有潘天寿李苦禅等花鸟画作品已经令人耳目一新,当代还出现了两位工笔花鸟大师,一位是于非闇,另一位是陈之佛。虽然他们已经离去了,但是他们的花鸟画艺术境界我认为也超越了历代画家。

在说下山水画,自徐悲鸿先生说的五百年来第一人的张大千离去后,还有黄宾虹先生,已经无人可以称作山水画大师了,即使张大千在世也还是一个延续性画家,就是一个传统画家,尽管他的画已经无人能超越。但这就是事实,我认为中国山水画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是延续传统呢,还是开拓创新?现在还无法得知。

所以中国山水画一直没能突破传统二字,但反观当今画鸟画,已经遍地开花了!题材多样画,已经涌现出一大批画家,所以我觉得画鸟画家整体已经超越了山水画家艺术水平!

陈之佛作品 上图

上图 齐白石作品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