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美食,沧州有什么地道的本地小吃
沧州美食,沧州有什么地道的本地小吃?
沧州的小吃遍布大街小巷,可要是做出名气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咱沧州人的嘴是蛮刁的,你不做出个花样名堂来,是留不住食客的。既然叫小吃,还不能太贵了,得让大众接受。我来介绍几家:
NO.1,首推沧州市新开路上炸的油条,熬的豆浆,豆腐脑了,早上溜完弯儿,往新开路上一走,先来上一碗咱老沧州人熬的豆浆或者来碗豆腐脑,再要上几根儿油条,往座上一坐,这就是神仙般的日子。这儿的豆腐脑质地爽滑质嫩如凝脂,打的卤儿全是牛肉饺馅加木耳,香菇调制的,是真材实料,还香味扑鼻。豆浆熬的火候适中,而且盛上一碗立马起皮儿。炸的油条也比较厚实,不是那种两层皮中空的样子,咬一口比较筋道。
NO.2,煎饼果子刘,也是新开路上,主要他家煎饼是绿豆磨的,磨出来的汁子虽然有点粗,但是摊出来的煎饼豆香味浓郁,而且起脆,地道好吃。
NO.3,戴记馅饼,北大寺东侧胡同内,是传统风味的馅饼,而且绞馅选用上等牛肉做成的,这个馅饼口碑好,老字号。
NO.4,尹景亮老味茶汤,也是新开路上,这是下午一般年轻人必选的小吃,是用菱角粉,加各种干鲜果脯,用大铜壶沏制而成的。
沧州的饮食受京津的影响比较大,但又区别于京津,在口味上偏咸一点,在香味上比较讲究,食材选用上不马虎,传承了中华食文化的精髓。
河北沧州有什么土特产?
农业特产
沧州金丝小枣
金丝小枣
沧州红枣又称金丝小枣,沧县、献县、泊头交界处及其周围是金丝小枣生产地。其中泊头市和位于产区中心的沧县崔尔庄是沧州红枣的正宗代表。无棣县金丝小枣栽植历史距今已有2300多年,现有百万亩枣粮间作,其品质、产量居全国之冠,被誉为“中华金丝小枣第一县”。
沧州枣树栽培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农民就获枣树之利。大城、沧县、河间、献县、泊头、盐山、海兴等县都是小枣盛产之地。
泊头鸭梨
鸭梨是河北省沧州市的特产,以泊头栽培面积最大,栽种最早,品质最好而得名,至21世纪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过去泊头鸭梨的主要集散地在天津口岸。故对外出口称“天津鸭梨”。泊头鸭梨果形俊秀,皮簿肉细,脆嫩多汁,香甜爽口。鸭梨含糖一般在10一13%,并含有果酸、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鸭梨还是一种极好的药品。泊头市鸭梨注册商标为“玉娇”牌。
著名菜肴
羊肠汤
沧州羊肠汤,过去叫做羊肠子、羊杂。沧州地处华北平原的东部,却有着辖区内的孟村回族自治县。回族是此县的一个主要民族,这里的小吃多以牛羊肉为主。沧州羊肠子便是其中代表,羊肠子在解放前就是沧州市的早点小吃,光顾羊肠子摊儿的大部分是出卖劳动力的壮汉,时至今日喝羊肠汤的顾客也是男士居多。
沧州冬菜
冬菜
沧州冬菜是用本地产的一种帮薄、筋细、含糖多的优质大白菜,去掉老帮和绿叶,切成宽约1厘米,长约1.2厘米的小块,晾晒后拌上适量的精盐和蒜泥,装坛压实,牢固封口,经长时间自然发酵而制成。其色泽金黄,气味芳香,落口微甜,咸中略带辣味,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诚为沧州之特产。
据《沧州县志》记载,清康熙年间,沧州古城内外已有数十家冬菜作坊,买卖兴隆,行销国内外。1936年,沧州冬菜曾在巴黎举办的商品博览会上荣获优质产品奖。
其他风味食品还有:油老虎、火锅鸡、红烧狮子头、虾酱、小鱼辣酱、驴肉火烧、任丘熏鱼、河间芝麻花酥糖、盐山皮蛋、白洋淀皮蛋、南皮窝头、交河煎饼、吴桥薄脆饼、肃宁香肠、沧州冯氏香肠等等。
另外沧州还有“铁狮王”白酒、“御河春”白酒、献县“献王”白酒、泊头“十里香”白酒,中捷农场“五姑春”白酒、葡萄酒、盐山“千童”枣酒、“东渡”老酒等酒类。
沧州师范学院特色小吃有什么?
沧州师范学院特色小吃你可以到食堂看下,一般都是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差别,最多就是河南的特色小吃。
沧州师范学院坐落于沧州市新市区,毗邻京沪高速沧州出口和京沪高铁西站。其前身是建立于1958年的天津沧州师范学院,为沧州历史上第一所普通高校。沧州特色小吃排行?
一是河间驴肉烧饼。
二是沧县金丝小枣。又名西和红枣,果实长圆形,果皮棕红色,果肉青黄。以皮薄肉厚,核小,质细,味甜而著称。
三是泊头鸭梨。以个大,皮薄,多汁,形美,高糖著称于世。
过年必吃的美食是什么?
写在最前面,作为北方节日必备饺子,我就不说了
沧州火锅鸡沧州火锅鸡起源于河北省沧州市,发明不久便风靡全城,在沧州走几步就有一家火锅鸡店,火爆程度非其他火锅可以媲美,沧州普通家庭几乎都会制作,是亲朋聚会时不可或缺的一道菜肴。到过沧州的人无人不知晓这道沧州名菜,因其简单易做且味道鲜美,现在又传至京津地区乃至全国各地。食用时配以陈醋蒜泥麻酱等辅料,味香浓郁,回味无比。
沧州蜜枣沧州蜜枣产于河北沧州运河以西的产枣区。扁方形,琥珀色,半透明,果面有竖向丝纹,肉质香甜如蜜,口感柔韧,富弹性,含果糖及蔗糖60%以上,有益脾、养胃、补血、健肝、壮气等功效,还可为中西式糕点的馅料及其他食品的添加料。过年时必备干果之一!
黄骅面花在黄骅一带至今仍保持着年前蒸“花儿”的习俗。所谓“花儿”,就是一种用模子制作的面食,模子一“磕”,面团转眼间就成了公鸡、桃子、鱼、小白兔等等。一过腊八,兄弟各家便开始“集合”,相互轮流,帮忙蒸“花”。屋里欢声笑语,屋外的锅里热气腾腾。
据了解,当地农村传统节日面食制作已经列入了黄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名录。由于“花儿”外形的喜庆,近年来一些外地没有蒸“面花”的地方也慕名来到黄骅采购这些“面花”送礼。黄骅面花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古代黄骅土地贫瘠,小麦产量很低,人们生活清苦。每逢年节,人们没什么物品相送,就把不多的小麦磨成面粉,蒸成寿桃、鲤鱼等面花送给亲戚朋友,图个吉利。这样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风俗习惯,加之面花相比馒头等口感较好,就被人们逐渐接受,形成独特的饮食文化。面花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蒸面花有了更深的寓意。黄骅面花模子是现今留存的特点比较突出的一种河北民间艺术形式,其在民间面花制作传承中具有普及功能,面花模子题材造型极具地域特点、时代特色,黄骅面花模子在艺术表现属性上依然从属于中国传统民间造型体系,基本运用夸张、概括和象征的表现手法。沧州八大碗(扣碗,老席)这项民间手艺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八大碗的主菜分别是六道猪肉、一道鸡肉和一道鱼肉。而六道猪肉各有各的特点,可细分为松肉、方肉、丸子等。做法多样,味道也各不相同。八大碗”以猪肉为主要食材,有鸡有鱼(意为吉祥如意,年年有余),搭配豆腐、粉条、鸡蛋等,经特殊工艺制作而成。从原料选购到烹饪方法以及成品样式,与其它地方流行的八大碗有明显区别,八大碗共有红髓、白髓、方肉、松肉、卷帘、大肉丸子、鸡、鱼八道菜肴。八大碗的制作过程,则需要经过炖、煮、熏、炸、烧、焖、熘、晾、蒸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据记载,八大碗的前身为清朝盛行的满汉全席之一的“下八珍”,属汉族菜系,后来流传至民间,在东北三省盛行,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均用八大碗招待宾客。
青县冬菜青县冬菜制作的祖传秘方及手工制作是经过数百年的探索总结出来的宝贵资源。唐宋时期,青县民间为弥补春季蔬菜青黄不接的状况,以运河沿岸盛产的大白菜、大蒜为主要原料,开始腌制、储存冬菜。
还有日常美食,过年家里忙,没有时间做正饭,吃点简餐也不错↓
沧州羊肠汤和河间羊肠汤
羊肠汤是现在文雅一点的称呼,过去就叫羊肠子,沧州方言发音是”样尝――咋”. 沧州地处华北平原的东部,却有着辖区内的孟村回族自治县。回族是这里的一个主要民族,那么,以牛羊肉为主的小吃就不奇怪了。所以沧州小吃羊肠子便是代表了.做法是:先将50斤清水添入锅内,待锅烧响放进鲜肉30斤,羊杂和骨架各一副,用大火烧(以木柴火为好),顶出血沫,尔后将佐料下锅,同时外加大葱、生姜各半斤和适量,再熬40分钟即成。佐料主要有白芷、肉桂、草果、陈皮、杏仁等,要按一比例适量下锅,多了则药味出头,少了则腥膻除不净。食用时,取汤锅中熟羊肉和羊杂切碎放入碗中,再盛上羊汤,加上蒜苗末、香辣油即可。它色泽光亮呈乳白色汤质优美营养丰富羊肠子入口爽而不腻异香诱人无腥膻的气味。
河间驴肉火烧
河间驴肉火烧是河间的传统名吃。河间驴肉火烧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河间驴肉火烧为长方形,外皮金黄酥脆,内层松软。味道外热里爽,清爽醇香。
吴桥手工挂面
吴桥宫面别名为“宫廷面”“素面”“御面”,是以精粉、大豆油、精盐为原料,经独特工艺而制成,条细空心,油亮洁白,粗细均匀整齐。煮熟挑入碗中,半汤半面,汤清味佳,既可作主食,又可佐餐。因其系手工制作,故耐火而不糟,回锅而不烂,较有口劲。
南皮小米面窝头
南皮小米面窝头,是南皮地方名吃,历史久远,尤以祁家制作最为著名。南皮祁家小米面窝头选料精细,制作讲究,其色泽嫩黄,清香扑鼻,香甜可口。
黄骅吊炉烧饼
黄骅吊炉烧饼的传承与它的形美、味美、口感香甜和复杂工艺不无关系。分为发面、揉面等二十几道工艺制作而成,形美、味美、口感香甜,已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