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有什么制度,西汉继承了秦朝的什么制度

2023-06-03 05:15:04 92阅读

秦朝有什么制度,西汉继承了秦朝的什么制度?

西汉继承了秦朝:①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②承袭秦朝的监察制。汉武帝发展为刺史制度,监察郡国等地方高官。东汉时,刺史地位进一步提高,后成为地方长官,掌军政。③承袭秦朝的郡县制,郡守县令的任免权归皇帝。④承袭秦的田租、户赋徭役、兵役制,西汉发展为编户制度,以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

汉朝在废除苛法的前提下进行革新,在监察、选官、税收等方面有所发展,使得两汉社会的制度比秦朝更加完备。

秦朝有什么制度,西汉继承了秦朝的什么制度

为什么秦朝的军功爵制度在汉之后销声匿迹?

对于这个问题我比较感兴趣,仔细分析后这是我的观点。

秦朝的20级军功爵位制是很先进的,他通过奖励军功,鼓励杀敌,来提升爵位,获得物质奖励,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它的奖惩标准,以战场中获得的敌人首级为士兵晋升标准,这个措施在战场上提升了士兵的战斗力,但也提升了士兵的杀戮,有的士兵冒杀降兵,有的士兵冒杀老百姓,有的士兵已经杀戮出了心理障碍。以至于后期无仗可打的时候,这些人都成了国家的麻烦,比如秦始皇长子扶苏,率领三十万大军镇守北方,竟然在一纸假诏书命令就自杀了;南方赵佗率领五十玩大军镇守南方,竟然坐视帝国奔溃而无动于衷;章邯率领中央军20万竟然在各诸侯国不断起义中消耗殆尽。这些都说明的秦朝的士兵在不断的战斗只能已经麻木了,已经产生了大量的厌战心理,士兵大都心理严重扭曲,将军们甚至对战略谋划丢失的一成不剩,对中央集权盲目崇拜到极致,对国家已经没有一丝忠诚而言了。

从军事角度看,秦朝的军队严重依赖军功爵位制,从上到下一层一层严格管理,不敢有一点逾越,否则就是及其残忍的处罚,这样的军队是没有思想的僵尸军队,再强大也只能打顺风仗,遇到大的挫折只有失败的下场。秦朝的军队严重依赖军事技术的进步,在吕不韦的先进思想管理,秦朝的武器制作精良,制作工序复杂,竟然可以制造大量的弩来装备部队,当攻城时,万箭齐发,当的是十分壮观,但精良的武器也有后续的麻烦,首先保养比较费事,其次当制作体系受到破坏时,在制作就变的不可能了,所以一个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只有普及到全社会、全体民众之中才能形成生产力,才能在以后不被丢失。

从民生角度看,一个身经百战的部队,会诞生许多辉煌的战绩,也会诞生许多优秀的将领,许多身经百战的士兵,可是战争结束后,这些将领和士兵该怎么融入社会呢?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就会对统治产生很大的麻烦。还有就是后续的优秀将领和优秀士兵的培养该怎么做呢,这很重要?秦朝就是典型的例子,秦始皇在灭了六国后,自认为已经天下无敌了,忘记了还有六国残余诸侯都在暗中等待时机反抗,马放南山、融毁兵器、大兴土木,忘记了继续肃清各地残余,忘记了把改革进行到底,忘记了培养优秀接班人,优秀将领,其实秦朝的灭亡在秦始皇时期就种下了因,他的死只是促发了这个过程。而且我认为,当时,秦朝灭亡的时候,三大军团其实都是些新兵蛋子没有什么战斗力量的,就拿扶苏、章邯、赵佗来看都是些什么人啊,却被派来坐镇一方,管理一大兵团,而一些老将领却销声匿迹了,这些新的将领没见过什么风雨,不败才有鬼,看看他们当时的反应,太搞笑了,扶苏自杀了,赵佗自立了,章邯被义军三年打的忘风而降,这在历史上都是仅有的,秦始皇后期用人无能啊,哎无语了!这样的将领不是叛逆,就是愚蠢,内部还有李斯、赵高两奸臣,不亡国有鬼,神仙也救不了。

从制度来看,秦朝的制度是很先进的,商鞅变法的成功可以看的见,只是在民间制度还没有普及开来,没有把变法在全国铺展开来,没有把反对的贵族阶层彻底清除掉。还有吕不韦改革先进管理经验,没有从高层融入民间,没有在制作业发展中普及开来。以至于后世都没制造出像秦朝那样强大的弩阵。总之,没有在民间普及的知识技术就是耍流氓。

秦朝的行政制度?

1、创立皇帝

秦王政兼采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尊号,宣布自己为这个国家的第一个皇帝,后世子孙代代相承,递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乃至万世皇帝。废除谥号。规定皇帝自称曰“朕”,并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

特点:第—,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国家的一切权力即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等大权总揽于皇帝一人之手。第二,皇位继承制。

2、三公九卿制

建立:秦统一六国后,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在确立皇权至高无上的基础上,在中央设立了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建立起了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太尉(负责管理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召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九卿:卫尉(掌管皇宫保卫)、郎中令(掌管警卫事务)、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廷尉(掌管司法诉讼)、典客(掌管外交事宜)、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宗正(掌管皇室内部事务)、少府(掌管山河湖海税收和制造业)、治粟内史(掌管财政税收)。

3、法律制度

秦始皇采用战国时期法家韩非的建议,以法治国,秦帝国制定的法律十分细密、严苛,是秦始皇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秦法对于秦王朝雷厉风行的推行各种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4、郡县制

形成和演变:郡县制是在分封制瓦解的基础上,为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于春秋后期开始出现的;战国时期,各大国已经广泛实行郡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秦朝以后各朝代在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上一直沿用郡县制,只是形式上有所变化而已。

内容: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共分郡、县、乡、里四级。郡是中央政府以下的一级统治机构,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每郡下设若干县,县置县令(长)、县丞和县尉,他们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乡有乡吏,里有里典。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全国百姓。

特点:郡县制是在分封制瓦解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地主阶级的统治;与分封制不同的是,郡县长官完全由皇帝任免,他们负责管理人民、征收赋税、征发兵役、徭役等。

秦国实行的是什么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其子胡亥即位,为秦二世。秦王朝虽在历史上拥有巨大影响,但滥用民力,统一仅十五年。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刘邦、项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朝灭亡。

秦朝军队的军衔?

第一级公士,第二级上造,第三级簪袅,第四级不更,是相当于士的,第五级大夫,第六级官大夫,第七级公大夫,第八级公乘,第九级五大夫,是相当于大夫的,第十级左庶长,第十一级右庶长,第十二级左更,第十三级中更,第十四级右更,第十五级少上造,第十六级大上造,第十七级驷车庶长,第十八级大庶长,是相当于卿的,第十九级关内侯,第二十级彻侯,是相当于诸侯的。 秦朝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从低到高”排列如下: 1公士,2上造,3簪袅,4不更,5大夫,6官大夫,7公大夫,8公乘,9五大夫,10左庶长,11右庶长,12左更,13中更,14右更,15少上造,16大上造,17驷车,18大庶长,19关内候,20彻候。 秦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是在商鞅变法中,商鞅设立的。目的在于提高秦军战斗力。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