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是哪国人,英国是个怎样的国家
莎士比亚是哪国人,英国是个怎样的国家?
印度裔苏纳克,财富高达8.455亿美元,于10月25日正式接受查尔斯国王的任命,出任英国首相,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印度裔的首相。
这两天的头条都在关注英国的新首相---曾经英国殖民地的子民,翻身做了主人。
英国,曾经国土面积3367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个亿,国土和人口都占世界的1/4。那些辉煌的过去和落魄的现在都是真实的英国。
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当年被英国压迫的地主家长工,翻身做了这个国家的新主人。
英国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终究还是在历史长河中,慢慢低下了高贵的头。
英国是个怎样的国家?有着怎样的辉煌历史?英国的国王和首相有着怎样的权力?
英国人民如何面对通胀后的物价上涨?英国真的有免费医疗吗?
组装起来的英国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英国位于欧洲西部,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周边的一些小岛组成。
大家现在对于英国的国旗米字旗非常熟悉,但实际上你却根本不知道米字旗背后的故事,就是英国不同地区加入英国的历史。
英国总面积只有24.41万平方公里,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国家,曾经是世界上领土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军事实力也最强的国家。
因为它曾经有个响当当的名字:日不落帝国。
有辉煌过去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是世界上第1个工业化国家,经济和军事的发展,为后续18-19世纪的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随着英国工业化的进程,英国赶上了第一架科技快车。
英国是全世界许多科学发明的首创者,比如说蒸汽机,青霉素,脱氧核糖酸DNA,多利羊,还有蒸汽式发动机等等。
大英帝国在19世纪初达到鼎盛时期,当时人口大约有4~5亿,占当时全世界人口的1/4;
领土3,367万平方公里,占到了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4。
那就是曾经辉煌的日不落帝国。
大英帝国,包括了英国本土及其治理下的自治领地,殖民地,领地,托管地和保护国。
包括加拿大,印度,伊朗,缅甸,南非,埃及,东非,新西兰,澳大利亚,也包括亚洲的一些其他国家。
不过随着19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逐渐丧失工业垄断地位,被后起之秀的美国逐渐超越。
加上第1次世界大战和第2次世界大战,英国一直被战争无限消耗。
二战后,英国国内百废待兴,此时的英国虚弱到快不行了,终于最后被自己曾经的小弟美国救济。
20世纪40年代开始,英国参与并接受了和美国拟定的马歇尔计划,经济开始复苏,不过此后英国经济发展缓慢。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随着20世纪的非殖民化,英国的海外领地也逐渐全部都取得了独立。
其实曾经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等,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
英国的殖民地在独立后,与英国组成了一个和平组织,叫英联邦。
英国过去的辉煌已经一去不复返,学会低下了高贵的头。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现在的英国是世界第六大经济体,是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
英国与欧州大陆的关系英国不在欧洲大陆,与欧洲大陆隔开英吉利海峡相望。
正是因为这个地理位置,所以英国跟欧洲的关系有点特殊,当然也正是有这样的地理位置英国上次才能顺利脱欧。
英国1973年1月加入欧共体,到2016年6月,英国人民投票决定离开欧洲。
虽然中途很多人提出了反对的声音,但是中途有过3次反对的声音,最终还是脱欧如愿。
2020年1月31日,英国正式离开欧盟。
其实,历史上的英国和法国有过非常激烈的对战,俗称英法百年战争。
后面的一战和二战期间,英国主要的对手都是德国。
所以其实英国和欧洲大陆的关系一直都很微妙,是有历史渊源的,也是实属正常。
现在新首相刚上任,就被吐槽说不理解英国普通民众,对生活成本上升的担忧。
典型的何不食肉糜?
我们来看下英国的物价和生活成本。
英国现在的物价2021年英国的GDP 3.18亿美元,人均GDP4.6万美元。
英国2022年3月,最新的统计数据,英国人平均工资是2460英镑。
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英国家庭平均每月的账单是2255英镑,人均账单877英镑。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发现了一个新的生意。
英国有一家航空公司推出了一个特别新颖的旅行计划,是包月制的,从英国飞往开暖气比较便宜的埃及五星级斯特拉花园度假村。
只需650英镑,就可以包含整个旅途中的旅行,住宿,餐饮,互联网和健身房服务。
甚至酒店还贴心地免费提供零食,还有一些酒精和非酒精饮料。
按刚才前面提到的英国人每月的账单包含了房租,汽油,水电以及饮食开支。
因为生活成本的上涨,40%的英国人都想逃离冬天的英国。
如果家里蹲在英国熬过这个寒冷的冬天,费用比一个全包式的假期还要贵,你是会选择去度假还是继续蹲呢?
英国通胀对当地人饮食的影响不说旅游,我们回到最基本的吃饭问题。
根据英国食品基金会的数据,自2022年2月份开始,就有470万成年人,约8.8%的家庭经历了粮食危机,比2021年7月增加了1.5%。
甚至有100多万人说,他们因为英国物价的上涨,一整天都没有吃东西了。
有越来越多的英国人表示,自己不得不依赖食物银行,85%的英国人正在减少食物的花销。
随着在英国生活成本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英国人意识到钱明显不够用了。
英国人在物价飞涨的2022年,开始放下自己的精致生活,转而购买更廉价的冷冻食物了。
英国人的日常生活在英国出门一定要记得带伞,因为英国的天气阴晴不定,随时可能下雨。
英国的水质偏硬,很多人到了英国之后,出现了非常严重的脱发现象,所以大家看到了,英国人很多秃顶啊!王子都秃头了。这也解释了英国人为啥喜欢戴帽子,有道理啊!
如果在英国开车一定要注意英国是靠左行驶。
英国人的传统食物,有炸鱼和薯条,还有一些土司黄瓜三明治,熏烤牛肉等等,饮食上真的没啥文化。
英国贵族都喜欢养花,但是如果你要送花送给朋友,不要送双数,双数在英国不吉利。
如果是去医院的话,切记不要送白色或者是红白相间的花,英国人会介意。
也要注意,别送百合花和菊花,这2种花在英国被视为是有死亡意义的花,英国人很忌讳。
英国人很喜欢动物,不过对黑色的猫,孔雀,大象都不喜欢,喜欢的是可以作为宠物的猫和狗。
英国人还不喜欢数字666,星期五和13。
同时跟英国人聊天还要小心,不要聊关于国王,王室,还有北爱尔兰的问题。
英国人到哪都喜欢排队,切记不要插队。
在英国买东西的时候切记不要讨价还价,他们认为讨价还价有失体统,很丢面子,觉得合适就买下来,觉得贵就走吧。
英国人对自己的隐私保护得非常好,不要和英国谈论工资,还有女人的年龄,也不该谈论一个英国家庭家具多少钱,注意不打探他人隐私。
英国医疗很多人都说英国医疗免费,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英国医疗体系问题重重。
数百万人等待救治,或许在这个过程之中,有些人根本等不到救治就已经去了西天。
有人在英国重感冒发高烧,去医院,医院告诉她,最快下个礼拜才能见到医生。
所以此时医院的建议是,去药房买药。
有人腰痛,打电话给医生,医生也是建议自己去买点止痛药。
德国世界报在10月17日报道了一篇关于英国医疗的文章。
该文章指出,在今年8月底,英国有700万人等待入驻治疗,创下了历史新纪录。
这群人到了9月,等待治疗的人还有680万。其中275万人等待时间已经超过18周了。
另外还有38.7万人,等待治疗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一年。
在全民免费医疗下,预约制度暴露出来的问题太多了,最严重的就是时效性特别差。
对于一些非重症或者非危及生命治疗症状的治疗上,英国的医疗明显是非常低效的,这是英国国民保健署的困境。
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也会是新上任的英国首相需要去思考的。
加上英国将会遇到历史上最难捱的这个冬天,又会有多少人感染新冠或者流感呢?
写在最后英国,是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英国过去的发展,乘上了第一架技术改革的马车。
此后开始迅速殖民扩张,创造了日不落帝国的奇迹。
不过辉煌不再,面对如今的经济困境,新的首相能顺利通关吗?
希望英国人民能安居乐业,寒冬过后都是春天的希望!
美育教育是什么?
理想的美育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让学生亲和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而03年的“非典”和此次的“肺炎”都是我们国人过度虐杀捕食野生动物惹得祸,人们只是过度的向大自然索取,而很少主动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这是美育的缺失啊!
理想的美育是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 ,优化生命 ,激扬生命。当我们热情相拥时,生命是一只蓝色的蝶,不小心染病的人要珍惜生命,心若在,梦就在,不放弃就能走出阴霾;宅在家里的人要享受有吃有喝,陪伴家人的机会,偶尔唱唱歌,跳跳舞,看看书,追追剧来优化生活;逆行的医护工作者和人民子弟兵、快递小哥等用激扬的生命带给大家生的希望,这些都是我们要提倡的美育。
理想的美育是应该引导和教育学生热爱艺术,欣赏艺术,并且要有一定的才艺。此次疫情宅家里的人太多应该是刷着抖音,玩着游戏,微着好友打发时间的,须知电子产品越玩越上瘾,越玩越焦躁,越玩越郁闷。倘若大家能走进李白、杜甫、泰戈尔、雨果、莎士比亚;能够亲近徐悲鸿、齐白石、毕加索、罗丹;能够沉醉《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蓝色多瑙河》、《田园交响乐》的话还会烦躁郁闷吗?我们的美育任重而道远啊!
做好美育不光要有审美素养的老师进行示范美育;还要树立大美育观,形成立体化,网络化的美育模式,构建浓郁的美育氛围 ;并在美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拥有美好的心灵 。
如果说,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教育曾经忽略了,冷落了乃至抛弃了美育的话,那么沐浴着新世纪的教育理想之光,我们应该重新扬起追寻美,展现美,创造美的风帆,现在,是时候了。
让我们为初春时悄然绽放的第一枝新绿而欣喜;让我们为晨曦中喷薄而出的第一缕阳光而欢呼;让我们的理想为莎士比亚、雨果、托尔斯泰和罗曼罗拉而震撼;让我们的情感未为必多芬、肖邦、柴可夫斯基、冼星海和阿炳而激荡;让我们具备宽广而纯洁的胸襟,在人生的旅途中都笑傲风云;让我们拥有美丽善良的心灵,在生活的海洋中助人扬帆……
中国人和西方人谁更聪明?
这个问题很简单,其他答主已经贴了世界智商分布图了,一目了然。我在这里做点微小的补充,直接上结论吧。平均智商来说,东亚最高 白人次之,其他就不说了,东亚和白人差距不大。但是人种内部智商分布正态曲线有点不一样。
白种人方差大,黄种人方差小。直白点说就是白人天才更多,煞笔也更多,而且天才的可以天才的牛逼哄哄,蠢的也是蠢的让人无语。黄种人就是大家都差不多,天才少,煞笔也少,没啥蠢人。但是人类的进步,就靠这极其稀少的部分天才,白人容易出天才,就是这个原因。这也解释了为毛引领人类文明突破的往往是白人,黄种人是跟进学习,至少跟得上节奏。黑人就不说了,平均IQ就掉段了,跟进学习都困难。你见过一个拿过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黑人么,不存在的。平均IQ高,也是东亚经济奇迹的基础,之前林恩教授就说过,IQ高是东亚取得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先写这么多,想到再补,这大概回答了楼主的疑问了!
如何欣赏油画?
如何欣赏油画?先学会探索。可以从历史、国度、大家及作品探索。
油画开山鼻祖,是范艾克兄弟。他们是北派。看这幅,15世纪啊,就这么纤毫毕现了。衣服木纹灯的反光,小动物都画得毛茸茸的。都画得逼真。这种画,我们就主要赞美他们的写实和细节勾勒。我们就叫北欧镜子派吧。但那会儿,南方人看不起北方人。小家子气嘛。意大利讲究形体美。构图端庄。线条温柔。写实不写实,无所谓。意大利画派太多了,费拉拉画派、罗马画派、锡耶纳画派,很琐碎,只找主要的。好,佛罗伦萨派,我觉得还是拉斐尔最好,他的画就是理想美。我们就叫佛罗伦萨理想派。对了,拉斐尔后期一直在罗马工作,所以他算罗马画派也行——牛人嘛,大家都把他往自己堆里扯。罗马画派比较端庄,鲁本斯认为有建筑之美。咱就看个意思。比如圣母这幅就端庄稳定,结构跟个金字塔一样。这就是结构和形体之美了。而这幅《该拉忒亚》就是构图如神、形体美丽之极了。整体构图又帅气(注意每个人的造型),单个形体又圆润美丽。这篇偏佛罗伦萨风。意大利另一大派是威尼斯画派。大当家是贝里尼,传了弟子是乔尔乔内和提香,后来有委罗内塞和丁托列托这二位。威尼斯比较富丽堂皇,颜色华美。那我们就姑且叫威尼斯色彩派?看提香走一个《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感受一下肌肤的柔润色彩。以及委罗内塞《加纳的婚礼》,就卢浮宫《蒙娜丽莎》正对面的,我最喜欢的画作之一。感受一下这种明丽堂皇。大家已经发现了,威尼斯人画画比较老实,背景细节也给你画。不像拉斐尔他们,背景比较玄幻。这方面呢,佛罗伦萨和罗马派比较唯美些。威尼斯就更重色彩明丽。而北方画派也要乱了。首先,北方有个手法主义,专门扭曲变形玩美感。他们认的祖师爷里有一个是米开朗琪罗呢。看博施这幅:所以你看,16世纪就有怪咖画家了。我们就叫这派为手法主义怪咖派吧……欣赏他们,主要欣赏个构思和构图……意大利人不屑画风景,北方人表示,他们乐意啊,就开始有风景画,加了人,就是风俗画(genre)了。于是有了风俗画派。那会儿北方风俗画派比较写实。特别淳朴,不妖艳,还是按照镜子派下来的。以下老波鲁盖尔的农民风俗画:朴实吧?结实吧?嗯就是这个。后来呢,意大利锡耶纳派和罗马派几位爷一倒腾,圭多-雷尼、卡拉奇兄弟们开始研究光影。最后就出来卡拉瓦乔这个大魔王。他是独成一派的,明暗对比(eclair-obscure),你看哪些画里黑魆魆的,那都是学他。我们就叫他卡拉瓦乔明暗派吧。看上去是不是有点舞台感呢?好了,卡拉瓦乔的舞台感和光鲜启示了许多人。比如那会儿荷兰独立了,就出了荷兰黄金时代画派那些大妖人。中间就有伦勃朗和维美尔这些怪物。伦勃朗就是光影、画技、人物神髓的集大成了。看这画,光影、笔触的感觉、整体对派头、坚实程度、衣服材质的勾勒、头发蓬松的质感,浑然一体了吧?维美尔则是光影细节上面有点疯了。注意左边打进来的阳光照在人脸的质感。伦勃朗的浸泡式光影和卡拉瓦乔的酒窖式明暗,后世都归到了巴洛克里面。但最巴洛克的人是谁呢?鲁本斯。这货是比利时人,但去意大利学过艺,是贯穿南北的大宗匠。所以他画的画,有北方的色彩斑斓华丽,又有南方的肉体和构图。他是布置场面的高手,场面宏伟无比。德拉克洛瓦说他是画家里的荷马。他算是巴洛克力量派画家?感受一下:力量、色彩、构图、舞台般的场面激烈度。巴洛克还有一位大宗师,西班牙的维拉斯凯兹。他是古往今来肖像画最好的人之一,不过经常被低估就是了。他也算巴洛克那种华丽优美之风的代表,但戈雅认为他其实很酷……后话。好了,来到法国了。法国先是有一群人学卡拉瓦乔的明暗派,后来出了大宗师普桑。这位长期在罗马工作,简直可以算罗马画家了。他算是古典派,就是特别端正,画不会太热也不会太冷。人的造型都稳重。蓝色和红色哪个都不会太多——蓝色冷,红色暖嘛。当然他画里也常有激烈的场面,但大体布局都四平八稳的,不会很乱。看他的画,大家都规规矩矩很稳重的样子。感受一下他的温厚吧。我们就叫他古典稳重派。到了18世纪了。法国人不巴洛克了。他们要洛可可,要纤细,要优美。就出了个华托。他算是法国的大宗师之一,虽然英年早逝。这人的画,轻巧明丽,有装饰性,轻盈优美,有舞台感,细节画得很巧,就跟宫廷舞会似的。他这一派比较独立,就叫华托纤秀派好了。后来洛可可派出了两个老流氓。一个是布歇,一个是弗拉戈纳尔。画自然没的说,但画得比较色情柔靡。大家批判的看一下这种洛可可老流氓派,感受一下那种轻盈细致。18世纪末,又有几派要造反了。首先是戈雅。这是个怪咖。梵高之前的梵高(他们都很妖,而且都因为用黄色颜料铬中毒)。这位爷喜欢画各类妖异的东西,到晚年甚至打算放弃模仿3D。总而言之,很有异域风情。看这幅里的细节质感,以及那种幽森的感觉……然后是大卫为首的新古典。他们要画历史题材,画英雄般的人体,画古希腊古罗马那种英雄姿态。新古典派基本都是大历史题材。最有名的自然是这幅:逼真不逼真另说,看把这形体画得多么雄伟牛叉!我们就叫新古典主义翻拍历史题材派。大卫教了个徒弟叫安格尔。这位爷把新古典继承下去,变成了法国学院派。他觉得就把人往拉斐尔当时的路子里画,画得有理想美,画得逼真。所以安格尔一辈子都在探索人体怎么裸比较纯粹比较美。注意下面这幅画的肌肤光影、构图和素描之准确。但又陆续有人反安格尔了。第一位是浪漫主义的德拉克洛瓦。这人绰号叫浪漫主义狮子,崇拜鲁本斯,所以就是浪漫主义狮子派。画起来风飞怒发。他还是第一个把笔触披洒让大家看的人,感受下他的色彩、燥热和力量:然后是库尔贝。这位比较现实主义,要画最日常的玩意,不想画编出来的东西。比如:再然后,19世纪法国有许多画家喜欢野外写生,里面有位大器晚成的柯罗,成了史上最伟大风景画家之一。他能够把握景物的动态,画出风吹树叶毛茸茸的质感。于是:德拉克洛瓦的叛逆精神;库尔贝的“画眼前所见日常事物”和柯罗这种野外写生把握动态的精神融合了。就变成了“在现场作画、把握稍瞬即逝的光线,把握光影”的做派。那就是印象派的莫奈了:后来,塞尚进一步研究,觉得一切素描,其实都是色块。所以他试图在物体的材质、色彩和存在感上做文章,这就抛弃了以往的西洋画技法了。大家感受一下塞尚对颜色和形体的执着:最后,就是大家都受了日本浮世绘影响,开始尝试东方化的散点透视。西方油画的技法开始和东方融合,就是后印象派和20世纪了。下面这幅,是梵高模仿日本大宗师歌川广重的。郭沫若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郭沫若,本名郭开贞,四川乐山市人,生于1892年11月16日,卒于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是他的笔名,但一直沿用,因此世人只闻郭沫若,并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除非很关心他本人及其成就。郭沫若可谓是″五脏具全"的大才子,大学问家,但近来世人多有褒贬不一,这是偏颇的,有失公允。郭老一生经历过满清,辛亥革命,二次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句话,中国的旧民主主义时期到新民主主义时期他都经历并参与了,是个阅历无数,经验丰富的历史见证人。
郭沫若是个文人,也是个实践家,一生写过作品无数,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历史剧,考古文献及政论等;任过众多职务,包括杂志主编,政务院副总理,文教委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科技大学校
长,1938年4月还曾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等职务;他办过杂志,参加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他很注重分析形式,善于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溥和趋势,在动荡的社会变化中游刃有余。
上文写到,郭老作品无数,从事的工作无数,是位杂家,但是都卓有成效,成果丰硕的。要说他对后人的影响和主要成就是哪方面,我认为是新诗和古文字研究两方面。中国“五四”新文化时期,鲁迅先生是新文学革命的主将,革命新文学的领导者,而郭沫若则是新文学革命的闯将,也走在新文学革命的最前列,他的诗集《女神》发表后在当时就有很大的影响,开新一代诗风,给新诗的创作注入新鲜血液,为现代诗歌创作作出重大贡献。其《地球,我的母亲》和《炉中煤》,《天上的街市》还编入中学教科书。对于古文字的研究和著述方面,郭老倾注了大量心血,取得了很大成果,比如对《甲骨文》的研究,就是他开创并取得成果的,这个成果主要体现在《甲骨文合集》中。甲骨文是中华文字的渊薮,可想而知其意义于中华文化了。人生有限,其精力也有限,郭沫若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主要还是以上两个方面即诗歌和古文字研究。谢谢头条君的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