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匹马的游戏原理,T的发动机相当于多少L的动力

2023-05-30 20:15:03 100阅读

几匹马的游戏原理,T的发动机相当于多少L的动力?

1T等于多少升-涡轮增压技术比想象中的夸张

分析标准:

1.0T1.5T2.0T

这三个排量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等于多大排量的自然吸气?

几匹马的游戏原理,T的发动机相当于多少L的动力

L是升的缩写,2.0L为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的缩写是NA,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缩写是T(engine)。

1.0T≈2.0L

1.5T≈3.0L

2.0T≈4.0L

这是扭矩的标准,功率可以相当或小排量的涡轮增压机略低一些;比如目前最高标准的1.0T三缸机都有100kw/200N·m的标准,2.0L-NA的标准正是这样,最高也不过是210N·m左右、功率鲜有超过110kw的哦。所以1.0T的发动机等于通过增压技术“+1.0L”的排量,但是油耗必然会更低,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在不提升排量的前提下实现动力增长的呢?答案在于压缩空气。

图1:富氧燃烧与正常空气氧浓度燃烧充分性与火焰传播速度的差异

图2:涡轮增压与压缩空气的概念

发动机燃烧做功的本质是燃油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基础是“燃油+氧气”;常压空气(标准海拔)的空气中含有20.94%的氧气,海拔越高比例越低,NA技术就是吸入常压标准的空气,通过其中的氧气催化燃油。过程中产生的热能会有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也就是所谓的动力和扭矩,但是内燃机会因为做功时间太短、氧浓度态度而无法完全燃烧,与“充分燃烧”的100%程度相比其实充分性的比例非常之低。

说白了就是NA内燃机的燃油大部分都是没有充分燃烧就被当作废气排出车外的,所以空气中才会有碳氢化合物(HC),这是汽油的主要成分;那么想要提高燃烧的充分性就只能提高氧浓度,因为相同转速的做功时间是不变的,都是四冲程发动机,而提高氧浓度的唯一方式就是压缩空气。也就是把大团的空气压缩变小,压缩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隙,可以理解为让分子与分子之间更紧密一些,结果则是压缩后的小团空气中也会有更多的氧分子。

涡轮增压增压器的本质就是个空气压缩机,Turbo增压器分为废气涡轮和压气机部分的涡轮;NA内燃机在运行中就会产生大量的排气,每分钟可多达数百升,在狭窄的排气歧管里会形成超高压的气流——但是自然吸气发动机选择直接浪费掉排气压力,为什么呢?——因为这种内燃机的制造成本低……仅此而已。

TURBO则是在排气歧管位置引出管路并连接增压器的废气涡轮,让尾气先吹动涡轮高速运转、之后在进入排气管净化并排出车外;其压力高到必须设计「旁通阀」,以压力达到设定标准后开启旁通阀,让气流绕过涡轮直接进入排气管,否则涡轮转速过高、空气压缩程度太大、进气氧浓度极高的话,燃烧火焰温度和缸内压力也会超高,这会造成发动机使用寿命的缩短、敲缸甚至报废,由此可见涡轮增压技术能把空气压缩到什么程度。

扭矩×转速÷9549=功率,功率越大车辆的急加速能力越强、极速也会越高,扭矩越大则加速瞬间推背感越强。

只要扭矩足够大则功率也会足够大,1.0T有200N·m,2.0L-NA有200N·m,功率自然会相当喽;不过到1.5T就和2.5L-30.L NA的功率略有差距了,但是驾驶体验基本都会更好,也就是加速性能往往会更强。

1.5T目前最高标准是138kw/300N·m(1500-4000rpm),2.5L的最高标准大都是250N·m左右,但是最大功率可以达到150kw左右,为什么扭矩更小但功率更高了呢?这就要谈一谈两种发动机的动力曲线的特点了。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最大扭矩往往要到4000转以上才能达到峰值,也就是“250N·m(4000rpm)”的概念,有些发动机要到4500/5000rpm才能达到最大值,那么在高转速区间的扭矩就不会有过大程度的下滑。

参考上述1.5T发动机的扭矩曲线,其最大扭矩在1500转就能达到峰值、也就是300N·m,并且能持续输出到4000转;但是在4000转之后的扭矩下降程度就会略大一些,相同转速的扭矩低了,功率自然也会低一些——扭矩和转速是相乘的关系,在高转速基数的前提下,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扭矩还是略有些吃亏的,那么加速感会更差吗?

合理的标准应当是大扭矩在中低转速区间爆发!

也就是300N·m(1500~4000rpm)/138kw,在实际应用中的体验远胜250N·m(4000rpm)/150kw;比如百公里加速需要的不仅是高功率拉升的极限,同时需要足够强大到额扭矩带来的初段和中段(中低转速区间)的爆发力,同款车用上述1.5T发动机可以实现8秒破百,用2.5L充其量是11-13秒,因为加速起步过程中1.5T“蹭”一下就窜出去了,2.5L的初段因扭矩过低而“犹犹豫豫”的加速,直到转速拉升起来之后才能实现“反超”;可是1.5T的每个前进挡的初段和中段的加速爆发力都更强,2.5L的每个前进挡都要缓慢一些,所以加速成绩反而会更差。

在性能方面与目前1.5T汽车相当的NA,只能从3.0L-V6里找找看了;要知道目前1.5T的紧凑级轿车最快加速达到7秒,曾经的2.5L-V6的某款“大后超”的百公里加速最好成绩也只是8.95秒左右,所以3.0L以上排量的自然吸气车辆不要轻易挑战小排量1.5T的轿车。

2.0T是个坎,排量基数仍旧很重要!

2.0T最高标准可达到200kw/400N·m,3.5L-V6的标准大都在165kw/360N·m左右,水平显然是差一些的;到4.0L-V6 NA的程度,扭矩也可以达到400N·m、功率可以达到220kw左右,极限略高于2.0T,不过特点还是如上述1.5T/2.5L/3.0L NA一样,单纯讨论加速性能还是2.0T占优。

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

1.0T≈2.0NA +1.0L1.5T≈3.0NA +1.5L2.0T≈4.0NA +2.0L

排量越大,涡轮增压发动机超越的自然吸气发动机的程度也就越大,不过3.0L却只能达到250kw/500N·m左右,相当的是5.0-6.0L,跨度就没有那么大了;所以才说2.0T是个坎,排量仍然是很重要的, 排量基数越大则“能用于富氧燃烧的基数越大”,涡轮增压机排量的增长是线性的、扭矩和功率的增长是要“加成”的,所以2.0T和1.5T的差距会很大。

但当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排量达到一个阈值后,基数也会很大,两者的差距会一定程度的缩小;不过相同或相近的排量总还是涡轮增压机的动力更强,而排量更小肯定更省油,所以在燃油车倒计时的阶段中如果想选择一台车收藏的话,涡轮增压仍旧是最佳选项。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天干地支是怎么算出来的?

先回答题主的问题。百度一下就有。

干指十天干: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

支指十二地支:1子2丑3寅4卯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12亥

(公元年数-3)/10的余数为干;

(公元年数-3)/12的余数为支。

举例:今年是什么年。

(2018-3)/10,余数是5,对应天干的戊;

(2018-3)/12,余数是11,对应地址的戌。

所以2018是戊戌年。

普及一下天干地支。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叫做天干地支?

先说天地。

天地其实是指时空。

时间和空间是近代的概念,估计是日本人明治维新之后创造的汉语词汇。

古人不说时间,而说“立天之道”。古人不说空间,而说“立地之道”。

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抽象的,就像时间和空间。

天和地是“象”,对应八卦中的乾和坤。

乾和坤是卦,是抽象的,为了好理解,古人用天和地来取象关联。

八卦的其他六卦是兑离震巽坎艮,都是抽象的,也不好理解,古人用泽火雷风水山表示。

乾是阳卦,下面带着兑离震,即“天”下面带着“泽火雷”。天就像能量,泽火雷则是水力火力电力这三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坤是阴卦,下面带着巽坎艮,地就像质量,风水山则是气体液体固体这三种不同形式的质量。

时间和能量有关,空间和质量有关。

天对阳,地对阴,古人说阴阳不能独居,天地是一体的,如同爱因斯坦说的时空一体。

天在上,地在下,上下是相对而言的,没有上就没有下,没有下也没有上。

阴阳也是相对而言的。君为阳,臣为阴,臣回家后相对老婆而言则是阳,因为夫为阳,妇为阴。

再说干支。

干就像树干,支就像树枝。

干就像时间轴,即立天之道。

支就像时间轴上的一个切面(即所谓现在)上的很多点(即所谓这里),即立地之道。

干支交汇就是“现在”“这里”的“自我”,即意识,即立人之道。

占卜的卜字有两个构件,一个是中间的一竖,这一竖就是干,另外一个是侧边的一横,这一横就是支。卜就是干支。

古人将植物大致分为:艸木竹;将动物大致分为鱼禽兽。

干支中最明显的是竹,一节就是一世,每一世都有一个干和很多个支。干就像长子,长子即位取代父进入下一世。树木也是这样,一节一节的长高,一棵树就像一个朝代。

干支之间是相。

相就是木眼,树枝跌落后留下的伤口愈合之后形成的树眼就是相。

大致理解一下即可,展开说要很长篇幅。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先说十二地支。

我们背诵十二地支的时候往往都是四个一组分三组的背,这是有原因的。

因为十二地支其实是古人的三维坐标系,十二地支对应三才六合。

什么是合?阴阳交汇就是合。古代天文学上将日月和地球三者同在一条直线上,并且太阳月亮在同一边时叫做合,如果地球在中间日月分居两侧就叫做冲。

十二地支分为六个阳和六个阴,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所以十二地支对应六合,什么是六合?六合就是上下左右前后。

什么是三才,三才就是天地人。就是立天之道(时间)立地之道(空间)和立人之道(意识)。

三维坐标系可以描绘物质空间,也可以描绘精神空间。

古人的Self-concept非常精细,心是天地人三才交汇的产物。

予是过去的自己,余是将来的自己。过去将来说的是时间,即立天之道。

自是在内的私我,我是在外的公我,内外说的是空间,即立地之道。

己是本我,意是超我,意对己说是記,己对意说是憶,记忆说的是意识,即立人之道。

西游记中的三头六臂三街六市等都是对三才六合的隐喻。

十二地支可以纪时,纪月。

为什么地支有十二个?因为空间是三维的,四个支确定一维,所以有十二个。

子丑寅卯是xy平面,辰巳午未是xz平面,申酉戌亥是yz平面。

再说十天干。

空间是三维的,3x4=12,好理解,那时间不是一维的吗?怎么需要十个天干来表示?

这得先说说十天干是怎么来的?

其实是2x5,或者说5x2。

5是指五行,2是指阴阳。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行各分阴阳,所以有天干十个。

甲:阳木;乙:阴木。

丙:阳火;丁:阴火。

戊:阳土;己:阴土。

庚:阳金;辛:阴金。

壬:阳水;癸:阴水。

这都啥玩意,阴呀阳呀的。

耐心听我解释。

时间是啥玩意?看不见摸不着的。

时间是根据参考事件来认知的。尤其是具有一定稳定周期反复出现的事件,比如日出日落,比如刻漏上的水滴,比如机械钟表的秒针,比如铯原子的跃迁等等。

时间是根据运动和变化来丈量的。

没有能量变化就没有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参考事件,从而就没有时间,或者说时间失去意义。

其实时间的本质是能量变化。

古人不说能量变化,而说阴阳。

阴阳相互转化,其实就是能质转化。

阴是能量转化为质量,阳是质量转化为能量。

古人不说能量,而说气。

气分阴阳。阴气是指过去的气,也就是能量转化成了质量;阳气是指将来的气,也就是质量转化成了能量。

阴阳是相对而言的,一个能量流动过程,阳为施,阴为受。

说一个人阴气重,就是说你和他在一起,他会吸收你的能量,或者说他会释放负能量。说一个人很阳光,就是说他会释放正能量。

物体对外界释放能量的同时也可能吸收外界的能量。

释放的速度比吸收的快就是木。

吸收的速度比释放的快就是金。

吸收和释放的速度均衡就是土。

只吸收不释放就是水。

只释放不吸收就是火。

五行其实就是指物体与外界自己的能量流通的五种形式或状态。即气的五种流动状态。

那为什么五行要分阴阳?、

运动是相对的,比如物体只向外界释放能量的这种运动,即火行,对物体而言是阳火,对外界而言则是阴火。因为这种过程中物体是能量流通的源头是施者,而外界是能量流通的目的地是受者。

前面说过,施为阳,受为阴。就像君臣父子夫妇这三种关系中,君是施臣是受,所以君是阳,臣是阴,所以说君是天,臣是地。父子夫妇亦然。

还是不太明白这些和时间有什么关系?

咱说一下天文学。一个大家都懂的天文学现象。

太阳每天由东往西划出一道弧线,中午时分到达空中最高点,然而每天到达的最高点位置略有不同,夏至这一天最高,冬至这一天最低。春分秋分在夏至和冬至的中间。

古人怎么观察到的?圭表。

圭表有便携式的可民用的,有大型土建的官方使用的。

其原理就是立地见影。但关键是要在地平面上找准南北朝向。如上图是明代建筑的圭台。

圭表分为两部分,圭就是垒土为台,表就是地平面上南北朝向的刻度。每天正午时分,太阳投射下来的阴影恰好在南北朝向,夏至这天日影最短,冬至这天日影最长。春分秋分日影长度居中。这四个点也叫四正,即罡字。天罡的罡。古人除了观察日影,还可以通过观察北斗的指向来确认四季,北斗春分指向正东,夏至指向正南,秋分指向正西,冬至指向正北。

五行为什么相生相克?

五行相生,如上图箭头指向所示。

木生火,其实是阳木生阴火;

火生土,其实是阳火生阴土;

土生金,其实是阳土生阴金;

金生水,其实是阳金生阴水。

那五行如何相克?其实就像奶奶克孙女。

比如:木生火,火生土。木是奶奶,火是妈妈,土是孙女。

木克土就像奶奶克孙女,因为妈妈为了照顾奶奶,顾不上孙女。

阳木生阴火,阴火盛,则阳火弱,从而难以生阴土。

第三个问题:天干地支为什么要结合

天干地支有六十个组合,统称为甲子。

天干有阴阳,地支有阴阳。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阴配阴,阳配阳。所以不是120种组合,而是60种组合。

但这是结果,不是原因。

原因和古代天文学有关。

古人常说天旋地转,天覆地载,天罗地网。其实这些都是古人的宇宙和时空观念。

往简单处说就是古人对太阳相对地球的运动模型的描述。

古人从来没说太阳绕着地球转,这是西方人说的。

古人说天旋地转。

这是对日行迹现象的解释。

日行迹现象是近代西方天文学的命名。

即每天在固定地点固定时刻观察太阳的位置,一年下来,这些位置点将形成一个数字8的形状。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两个主要因素。

其一:赤黄夹角。即地球自转的轴心与公转所在平面形成一个夹角。

其二:公转轨迹为离心非正圆。

这两个因素古人总结为天旋地转。

上图中蓝色虚线为天旋因素,紫色虚线为地转因素,红色曲线为两者的综合,即天文学中的均时差曲线。

均时差曲线即太上老君的幌金绳,即太阳每天到达最高点时刻相对当地正午时的偏差。其成因和日行迹一样,但日行迹描述的是固定时刻太阳的角度偏差。

日行迹现象古人通过甲骨文的玄字记录了下来。

日行迹就是太上老君的红葫芦。

八卦的起源也和天干地支有关。

先说什么是卦。

卦字有两个构件,一个是圭,一个是卜。

圭就是垒土为台。

卜就是圭表中的表。卜字中间一竖就是地平面上南北朝向的时间轴,侧面一横对应其中的刻度。攴就是用手指向刻度。

卦就是利用圭表确认日子。

八卦就是八个特别的日子。

乾卦=午+戊

坤卦=丑+己

兑卦=未+乙

离卦=申+庚

震卦=辰+壬

巽卦=酉+甲

坎卦=亥+辛

艮卦=戌+癸

八卦是抽象的概念,很难理解,古人用天地泽火雷风水山来表示,似乎直观了一下,其实还是很难理解。其实八卦对应意识思维的八个不可细分的原子思维。

乾:知

坎:识

兑:感

巽:觉

艮:思

离:想

坤:理

震:念

这八种原子思维过程在佛教中称为八正道,或八圣道。

属性阴阳八卦的读者可能发现,还有两个组合

阴=卯+丁(八卦阴阳图中的阴鱼)

阳=寅+丙(八卦阴阳图中的阳鱼)

阴阳对应性情,性对阳,情对阴。

十二地支多出的两个是什么呢?

阴中阳:子 (阴鱼的黑眼睛)

阳中阴:巳(阳鱼的白眼睛)

子对应意,即超我;

巳对应己,即本我。

所谓超我,所谓意,其实就像中枢神经,就是心;所谓本我,所谓己,其实就像运动神经,就是身。

身心,性情,八原思。这便是阴阳八卦。

天干地支为什么要这样组合,配搭出八卦来?

紫色虚线上地支按月份分布,这个好理解。

蓝色虚线上分为两段。

一段是上坡,分布为丁壬戊乙庚。其实是火水土木金,后者克前者的关系。

另一段是下坡,分布为甲癸辛己丙。其实是木水金土火,后者生前者的关系。

现代科技文明日新月异,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值得仔细品味。

古人的天地观无处不在。

更改,这两个字好像意思差不多,其实古人分的很清。两个字里都有相同的部件攴,更=丙+攴;改=己+攴。

丙为阳,己为阴,更对应时间上的变化,改对应空间上的变化。

限于篇幅,零零散散随意说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抛砖引玉。

错漏疑惑之处,欢迎交流指正。

乐高机器人课程适合多大年龄段的孩子学?

乐高玩具的购买可以根据说明书上的年龄下限进行选择,太小的孩子由于手脑还没有发育完全,锋利的小颗粒容易伤到孩子,基础颗粒建议6岁以上的孩子玩。乐高有一款duplo(德宝)——乐高系列的学龄前(5岁及以下)玩具,在它们的网站就能通过筛选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模型,比如1-3岁的孩子适合“基础火车”类拼装模型,而2-5岁的孩子就可以拼装复杂的“蜘蛛侠蛛网自行车工厂”类。

👆适合1-3岁小孩的数字火车

孩子们玩乐高玩具,可以同时学到简单的机械原理,包括受力分析等等,也会提前接触物理知识,一定程度上锻炼孩子的审美能力,增强孩子的求知和探索精神。乐高教育现在在国外发展的非常完善了,而国内的发展有些滞后,不能将国外最新的体系教材还有授课模式引进,同时由于国内外的教育环境的差异,中国的孩子们缺少探索精神和主动学习的能力,这需要引起父母和老师们的注意,不能只做到买玩具这一步,首先要买适合孩子年龄层次的玩具,并倾听孩子的反馈,太难的玩具孩子很容易放弃,太简单的孩子会没有兴趣玩;然后要引导孩子自己或者与参与到团队中,一起完成任务;最后要求孩子分析项目,做好项目展示并进行讲解,这才是一个比较完整的乐高课程。让孩子在玩中学才是乐高的宗旨之一。

所以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将孩子送到专业的乐高俱乐部,进行系统的学习。如果没有条件,家长就要多下功夫了,引导孩子拼装模型并讲解物理和机械的知识,杠杆、齿轮变速、蜗轮蜗杆等等。

知乎兔兔子建议:

2.5-3岁,乐高德宝9090和基础砖块;

3-4岁,乐高9076和乐高9090;

4-5岁,乐高9206和基础砖块;

5-6岁,乐高9656和基础砖块。

知乎乐高Jack建议:7岁:WEDO——涉及了足球,疯狂机械,野生动物,探险故事等主题,方便孩子们进行自主编程,课程涉及语言,数学,科学。

7-8岁:

动力机械——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能让孩子们初步建立对轮子与轮轴、杠杆、滑轮和齿轮四个基本机械原理的理解,为他们进入动力机械Ⅱ打下基础。

能源世界——这部分孩子们将探索什么是动力。孩子们通过比赛测试模型,改进模型,在动手的过程理解物理概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构与力。

8-9岁:

动力机械Ⅱ——此部分课程主要培养独立搭建,创造性搭建能力,孩子团队合作完成任务能力,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

能源世界Ⅱ——此部分课程包含许多实验性课程,主要培养孩子科学试验,发明创造能力。并且更深层次的让孩子理解能量转化,独立利用专用课程教具创造新能源动力机械系统。

动力机械III。

9岁以上:

机器人——通过游戏和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体验机器人的搭建与编程,逐步学习程序的结构和模块的功能,然后将程序下载到智能机器人中,提高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新型冠状病毒大小是100纳米n95怎么挡住的?

新型冠状病毒大小是100纳米n95怎么挡住的?

现在正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流行期,市面上的口罩可以说是“一罩难求”,为了加强口罩的供应,一方面国内各地口罩生产商积极配合复工复产加大产能,另外也不乏民间一些创作高手,对诸如矿泉水瓶、橙子皮、文胸等加以改造,加入活性炭制成口罩加以应对。

而要搞清楚N95口罩是如何“挡住”新型冠状病毒的,我们还需要分别从N95口罩的基本情况以及该病毒是如何传播这两个角度来分析。

什么是N95口罩?

现在提到最多的“N95口罩”并非特定的产品名称,而是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简称“NIOSH”)认证的9种颗粒物防护口罩中的一种,只要符合N95的防护标准,并且通过NIOSH审查的产品均可以称为“N95型口罩”。

具体来讲,N95口罩不耐油,但能对空气动力学直径≥0.3µm的颗粒的过滤效率达到95%以上,也就是说在相同大小粒子环境下,戴上N95口罩的人要比没有戴口罩的人所吸入的例子浓度要低95%以上。因此戴上N95口罩能够对非油性的粉尘、漆雾、酸雾、微生物以及飞沫等颗粒物的过滤效率达到95%以上。

N95口罩如何“挡”病毒?

当前在全国一定范围内迅速传播和蔓延的是一种名为2019-nCoV的新型冠状病毒,于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该病毒与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同属冠状病毒的一个大型病毒家族。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冠状病毒

上文中讲到,N95口罩对直径在0.3微米(300纳米)及以上的颗粒过滤效率达95%,很显然对大小为100纳米(0.1微米)的新型冠状病毒无能为力。但是该病毒通常是依附飞沫或一些粉尘等颗粒传播的,而“飞沫”即为“唾沫横飞”的那种“沫”,咳嗽、打喷嚏,甚至说话间都有飞沫传播,而这些飞沫的大小通常在0.3微米及以上,正确佩戴N95就能够有效吸附和阻挡病毒进入呼吸系统。

当然并不是说戴上了N95口罩就可以无后顾之忧,到处闲逛或串门、聚会等,毕竟这种口罩只能阻挡绝大部分的飞沫,仍然有一定浓度的飞沫颗粒被吸入的可能,因此没有特别的事不要出门,并且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避免到人群聚集地活动,戴口罩之前或摘、换口罩后之后要用流动的清水充分吸收,避免病毒通过手传到其他地方。

这是一个科普性质的回答望给予推荐,欢迎大家纠正或补充!

日内适合哪几个周期来作为共振最佳呢?

这种类型的问题,真的好多。

今天我来好好论证一下。

首先,我写出一个,基于纯日内的交易的,量化交易策略。这一个基于螺纹钢的一分钟周期策略。

这两句代码,就是日内的意思。第一句,9点05之后开始交易,日内最后一根K线清仓。

我们先用这个策略,去测试螺纹钢期货的走势:

得到了一个,胜率45%,盈亏比1.65,利润35000的结果。

然后,我们给这个模型,添加大周期的过滤。我添加的过滤为:当日线在20日均线之上,只做多,当日线在20日均线之下,只做空。

那么,会发生哪些变化?

胜率是提高了,提高了多少?1%而已。由45.6%变成了46.7%。但是,盈亏比下降了,由1.65变成了1.57。

总利润呢?由35220,降低到了22200。

当然,总利润的降低,并不单单是胜率和盈亏比的问题,因为我们添加了过滤,所以,总体的交易次数是降低的。

也就是说,我们添加了日线简单的过滤,并没有提升策略的盈利能力,反而因为交易次数的减少,导致了利润的减少。因为你过滤掉的信号,可能是盈利的,有可能是亏损的。

所以,多周期共振的本质,是过滤。

当然,本次论证一切的环节,都是基于你的交易策略,是具有正向收益预期的前提下进行的。

欢迎探讨。

点赞支持一下,谢谢。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